2024年大学党建思政(3篇)
篇一:大学党建思政
某某大学在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
工作推进会上的典型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某某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集聚各方力量资源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优做强思政课建设关键支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某某大学按照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把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以高度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做优做强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支撑,切实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一)在与时俱进中丰富思政课“内容支撵”。“讲什么”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学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围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某某实验室等热点话题,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实践纳入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打造”特色化、本土化教学课程,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在教研结合中深化思政课“学理支撑”。推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学校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思政“金课”建设为牵引,把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智库力量,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不断提升思政课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三)在选优配强中夯实思政课“队伍支撑”。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校以“六要”要求为遵循,以外聘内育、锻炼激励为手段,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将思政课教师引进培养纳入学校高端师资倍增计划,组建以名教授领衔、校内外联合、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组建“某某大学思政课协同创优中心”,打造“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领航示范课堂”,在系统化、多元化的培训中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某某某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
二、全域融通汇聚大思政育人合力
用活用好“大思政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某某大学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一)跨层级多维联动。学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
具有东大特色的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坚持协同联动,将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力量凝聚到思政工作一线,形成强劲育人合力;坚持破壁聚能,突破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等环节、层级的体制机制壁垒,营造全过程育人氛围;坚持全域谋划,从目标牵引、育人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融通育人领域,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思政育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柱五维:新时代""学工+”辅导员队伍育人的创新实践》《“红色梅庵”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江宁-昆山”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基地》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学校报送的《“贯通?联通?融通”
体化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大中小纵向衔接。学校勇担高校之责,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入选首批雨花台“大思政课”联盟高校成员单位、玄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校地携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共同体。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引领辐射作用,与南京市教科所以及辖区内的中小学紧密合作,将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一体设计,开展“大中小学生共同话‘五四"”等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二
(三)知信行横向贯通。学校充分挖掘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展现“思政味道”,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图层效应。入选首批某某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土木交通导论》《重症医学》《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等课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报送的思政案例“东大人的国家记忆:某某大学思政大课的成功密码”获评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积极对接社会“大课堂”,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多维联动思政实践课程体系,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市部分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在实地调研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
三、守正创新激活思政育人强引擎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某某大学紧跟人工智能新一轮变革的浪潮,以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创新创优思政课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可亲可信,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一)虚拟仿真教学让思政课有形有感。学校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构建“虚拟与现实相融通”的立体化教学平台。成立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专项推进思政“vr实训室”、思政直播室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与情境交互的“智慧课堂”,同学们戴着Vr头盔,就能沉浸式“打卡”石库门、红船等红色圣地,“亲身”体验掩护群众、伏击战斗、穿越沼泽等革命场景,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感、趣味性大大增强。
(二)红色资源赋能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积极挖掘和发扬“团二大”精神内涵,围绕梅庵这一宝贵校园红色资源,开发精品公开课、音乐组曲等文化产品,让师生在文化浸润中传承红色血脉。将舞台剧、微电影等多样化形式撤上
思政课堂,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举办“红色的五月”雨花台一一高校“大思政课”联盟首次展演活动,在与雨花英烈跨时空的对话中,实现红色基因与日常思政教育教学同频共振;编排原创校园精品话剧《广厦一一新中国建筑巨匠杨廷宝》,生动展现杨廷宝先生的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怀,实现话剧舞台与思政讲台的交融辉映,该剧获评某某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大学党建思政
2024年“思政第一课”总结
2024年的“思政第一课”是一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课程。在这堂课中,我们回顾了过去几年来国家的发展进程,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首先,我们回顾了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我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文化方面,我们加强了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后,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我们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我们要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农村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深化对外开放等。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后,我们强调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担当、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2024年的“思政第一课”总结了我们过去的成就,规划了未来的发展,并强调了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这是一堂启发思考、引领方向的课程,将对我们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三:大学党建思政
2024年思政教育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2024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在2024年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思政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
1.主题教育活动
在2024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油画、音乐等艺术实践,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座谈交流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我校邀请了多位政治经济学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来校座谈交流。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与专家和企业家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视听教育活动
为了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我校积极开展了视听教育活动。通过播放电影、纪录片等形式的思政课内容,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同时,组织学生观看并评论具有积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电视剧和纪录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4.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我校加强了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力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明白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习,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活动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思政教育活动,学生们的思政教育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熟悉了社会实践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了各种社会实践项目的重要性和目标。同时,他们在项目中学习到了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才能,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3.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专家和企业家的座谈交流活动,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学习到了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了解到了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白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四、活动亮点
1.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
在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校创新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企业参观,能够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座谈交流活动的精彩亮点
为了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我校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校座谈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视听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在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视听教育活动。通过播放电影、纪录片等形式的思政课内容,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同时,学校也组织学生观看积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电视剧和纪录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校应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的政治经济学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来校座谈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对思政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2.深化实践教育活动
在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明白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
3.创新思政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在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校应创新思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思政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通过2024年的思政教育活动,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的思政教育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希望未来能继续加强思政教育活动的组织力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党建思政 党建 思政 大学下一篇:产业链党建问题(6篇)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党建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改报告怎么写(2篇)党建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改报告怎么写
3党费及党建经费整改建议怎么写(2篇)党费及党建经费整改建议怎么写
4党建结对帮扶活动党建结对帮扶活动
5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2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
6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卫生院社区(7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卫生院社区
7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进度安排(3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进度安排
8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实施方案(3篇)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实施方案
9党校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党校党建特色亮点工作
10支部党建融入日常工作(3篇)支部党建融入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