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业务专题: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学习心得(3篇)
篇一:党建业务专题: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学习心得
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析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战略。同时,城市基层党建作为治理的重要抓手,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能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实支撑。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路径指引,有望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与社会进步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成了切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求。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党的领导作用在城市基层党建中得到进一步强调,党建工作应紧密结合社会治理创新,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保障。
一、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引领社会治理理念转型慢
传统的社会治理观念往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体制内得到巩固。这些观念可能包含着集中管理、官僚主义等因素,难以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此外,由于体制内部分利益相关者可能受益于传统治理方式,他们对变革可能存在抵制态度,从而制约了新理念的引入和推广。社会治理领域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然而,一些基层党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更新滞后,导致了理念转型的缓慢。缺乏新知识和新理论的支持,可能使他们更倾向于沿用旧有的治理模式,而不愿尝试创新方式。当前社会治理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不同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引领社会治理理念转型时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而这往往涉
及权力重新配置、资源分配等敏感问题。这种平衡的难度可能使得新理念的引入变得缓慢和困难。
(二)引领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在一些地方仍然受到集中管理、单一决策等传统思维的影响。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在基层党建引领下,往往只采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和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限制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治理的创新需要依赖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一些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知识更新滞后,难以紧跟时代的步伐。缺乏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使得他们在治理方式和手段上容易陷入老套的局限,无法有效应对新兴问题。与此同时,在社会治理中,创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基层党建干部可能因为担心创新可能引发不良后果,而选择坚持传统方式。这种风险厌恶心态限制了尝试新方法的积极性,使得引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变得相对单一。
(三)引领社会治理体制上不够完善
在社会治理中,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但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治理涉及面广,单一党建单位难以全面掌握各领域的知识和资源,从而影响了整体治理的效果。体制上的权责不清和协同不足,使得党建引领难以有效融合各方力量,制约了社会治理的创新与进步。社会治理需要根据不同问题和情况采用灵活的机制和方式。然而,当前的治理体制在一些地方仍然较为僵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创新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流程和机制来支持,但由于体制的限制,这些创新机制难以迅速形成和推广,从而限制了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步伐。现代社会治理越来越依赖数据和信息的支持,而在一些地方,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存在障碍。这使得治理过程中往往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缺乏畅通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渠道,使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难以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创新性的决策。
二、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党建引领的理念
在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道路上,“树立党建引领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不同主体出发,采取以下三大重要举措:首先,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在城市基层党建中担负起引领责任。党组织应该明确党建引领的地位,将党建工作纳入治理全过程,指导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治理创新。通过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能够形成党建引领的治理格局,保障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其次,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导向。政府是城市治理的主要责任方,应当更加注重服务民生、解决问题。在党建引领的理念下,政府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党组织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法。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治理品质。最后,社会组织和市民要积极参与。城市治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会组织和市民作为治理的重要主体,应该在党建引领的理念下,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建议,为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市民则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提供意见等方式,使治理更加民主、参与式,实现治理创新的多元化路径。
(二)拓展党建引领的渠道
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市民的纽带,具有广泛的资源和影响力。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党建引领,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创新。建立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机制,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专业水平,使其在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发挥党建引领在企业中的示范作用。企业在城市治理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社会责任履行、员工管理等方面。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党建工作人员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倡导员工参与党建活动,使企业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示范者。最后,倡导党建引领在居民社区中的实践。居民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区活动等,引导居民参与党建引领的实践。通过党建引领,可以促使居民更加自觉地参与社区治理,共同商议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居民自治和社区共建共享。
(三)完善党建引领的机制
政府作为城市治理的主要责任方,应该主动与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治理创新。建立政府与党组织的协同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政府部门应当为党建工作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决策推动中的作用,以促进党建引领的治理创新。党组织要加强参与式决策机制的建设。党作为领导核心,其决策在城市治理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党组织应当建立起参与式决策的机制,鼓励各级党员广泛参与决策讨论。通过党内民主,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党建引领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此外,市民和社会组织要加强监督评估机制的建设。治理创新需要不断反馈和监督,以确保治理效果的实现。市民和社会组织应当参与监督评估工作,成为治理的“监察员”。建立党组织、政府、市民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监督互动机制,使得治理过程更加透明,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解决,推动治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本文对于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析。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党的领导地位愈加凸显,城市基层党建在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强调党建引领的理念、完善党建引领的机制以及拓展党建引领的渠道,我们能够构建起更为有效的治理模式,推动治理创新实现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沈建波.新时代提升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35-38).
[2]张正初.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J].科学与财富,2021:1(391).
[3]石磊.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探究[J].智库时代,2020:34.
篇二:党建业务专题: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学习心得
THEBASICLEVEL区域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米合热班·迪力夏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享有更高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呼声也随之提高。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事业的鲜明特征和最大优势。党建能否有效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成效以及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在社会治理中不断凸显,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基层党建能否有效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以及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如何更好地利用基层党组织,为此,需要更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开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关键词:党建;基层治理;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114-0002建议,其参与的范围和工作内容的层次上都较为狭隘。产生这样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传统文化和政治参与方式的影响,处于基层城市社区群众自主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识不强。二是从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体事务的性质来说,“社区居民即使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绝大部分也都参与的是不带有政治性的事务。[6]”(3)党建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缺乏整合。从全球治理实践来看,治理的本质是合作,因此可以得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底色必然也是“合作”。这就意味着治理包含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方力量的协同行动,多种不同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良善治理。在实际中,存在基层工作与(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1)基层社会党建自身力量薄弱。存在党建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主管党建的工作人员常常因为基层人手不够而身兼多职。又由于如城市街道、社区,其本身发展的机会并不多,晋升空间不够高,导致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以及工作人员普遍学术素养和工作水平较低。又由于工作待遇不理想,多数工作人员的自主工作热情大大衰退,最终在基层组织可能会形成一种积极性普遍较低的工作氛围。导致基层社会的党建工作逐步荒废,无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本身应有的积极作用。(2)群众参与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想要得到良性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群众是否参与到该治理中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与良性发展离不开这些指标的评估与督促,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善治。但是当下我国城市社区基层群众参与度依旧较低,无论是从基层领导人员的选举或是对街道、社区具体工作的决策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相互独立的现象,缺乏资源整合,导致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较少[7]。(4)基层社会管理职能模糊,忽视党建工作重要性。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由于基层管理职能的不明确,导致无从制定自身工作目标。其本应注重于基层社会治理,为本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却演变成了主抓基层行政、基层城市经济的专门机构。基层没有更多精力去投入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中,导致基层党建创新逐步“形式化”,没有任何实质内容。(5)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持续性较低。在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党建创新工作的有效持续性无法保证。许多党建创新工作缺乏一定的思考和试验,没有经过一定的评估体系就被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导致党建创新的某项政策的可持续性很低,由于政策没有连贯性,得不到居民的信任,使得党建创新活动的参与度愈发下降。(二)党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及可行性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例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同时加强民众参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水平,同时还需加强整个社会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在社会治理过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向基层下沉,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相社区内部带有自主性的自我管理。(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又被人们称为治理社会,其主要是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我国的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加强社会参与,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3]。(三)基层党建“党的基层组织”这一理念是在1956年的第八次全国党代会上第一次提出的,大会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并对“党的基层组织”有专门的阐述,认为拥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需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二、党建促进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可行性。为此,我国必须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同时还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一直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攻克基层治理难点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基层治理建设的好坏,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提高社会治理质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互协调的治理新格局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一)治理理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共行政领域中出现了治理理念。但是,学术界当前并没有对治理理论拥有统一的见解,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自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规则,其最终目的是提高[1]。一些学者认为,治理是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以规范民众的各项活动,提高广大民众的公共利益。著名经济学社会公共利益家、政治学家ElinorrOstrom认为:“社区治理是与传统的国家式供给资源有着根本差别,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本区域已有的资源,从而对本区域居民进行反哺。相比较于外来式资源供给,社区治理更容易赢得本区域居民的支持,对本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更高[3][2]。”可见,基层社区治理也是某种作者简介:米合热班·迪力夏提,生于1995年,维吾尔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职能。114区域治理局的重要政治基石,党组织理应承担起在基层社会治理有机体系中政治主体的重要责任,体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并且在当前基层治理逐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基层党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具体政策来促进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层社会党组织应该利用好基层党建创新来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变革,运用培育基层社会资本的手段来促进城市融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响应基层社会群众自治的号召。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协同一致、提倡服务、内涵丰富、具有大量不同主体参与的合作过程。发挥党组织的创新引领作用,坚持以党建创新调动社区治理过程中每一个主体的积极性,并充分给予其尊重和自主性,培育基层组织有机整体意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三、优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领导能力,有条不紊地协调基层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应充分调动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标杆,带动更多的基层社会主体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党在基层的政治基础,各基层党支部不能自说自话,应当做到互通有无,以城市基层社区党支部为桥梁连接各个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共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党支部要积极调动所在辖区党员的积极性,要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无论是在公益服务还是城市志愿活动内,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上接第105页)创新思维。故针对当前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一是注重人才培养,给予年轻的党员干部更多的实践学习锻炼机会。更新人才选拔的方式,任用能力突出的优秀党员。二是加强党员培训,提供线上线下党员培训课程,定时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三)夯实群众基础,增强群众认可程度和理解程度重视基层党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THEBASICLEVEL干部要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协同治理。(二)坚持共建共享,激发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积极性坚持共建共享,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关键还在于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只有提高治理队伍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让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契合,从而建设服务型社会。与此同时,补充大量新生力量进入基层工作人员队伍中,杜绝一人身兼多职现象。让专人负责专门业务,提升治理整体专业性。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党建创新做到常态化,而不是昙花一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的首创精神,更好地利用党建创新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三)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党建创新工作可行性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基层领导干部应主动与第三方机构接洽,特别是涉及到党建创新这一缺乏前人太多有效实际经验的工作。从构思到论证直到实行和实行后的绩效评估,都必须由专业且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建创新工作的公正性与透明性。听取专家学者的指导意见和驻区单位代表或居民代表的建议,真正做到基层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四)着力实践创新,拓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渠道党建的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创新可以满足社会治理变化的需求,以此满足社会治理的需要。例如,通过平台创新满足治理需要,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工作场所;方式创新,将互联网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及体制创新,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探索[8]。四、结语利用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一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联系广大群众,深入基层实践调研。进一步提高基层各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同时在重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亦需关注生态建设平衡和经济资源的活化利用,考虑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地加以利用和保护,防止造成消耗性资源缺失。逐步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引领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的特色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武小龙,谭清美.新苏南模式:乡村振兴的一个解释框架[J].华中农业大学效抓手确保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当前大部分居民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事务关注度都严重不足,基层社会治理的氛围与基础都较为薄弱,因此所有基层党组织都要发挥其引导、服务的功能,将每一位群众都纳入到社会治理这样的一个有机整体里。党组织不仅是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灯塔”,更是基层社会治理成果转化为党在基层更加稳固的执政基础的“受益者”。同时,协调多方资源,汇聚全局力量,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整体上的融合共存、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为民服务”,最终才能完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时代使命。参考文献[1]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N].光明日报,2018-12-13.[2]陈家刚.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5(2):47.[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陈旭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40.[4]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4-28.[5]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11-17.[6]沈幸,张颖.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基于治理理论的探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33(3):32-38.[7]杨妍,王江伟.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实困境实践创新与可行路径*[J].理论视野,2019(4):78-85.[8]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3):181-188.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4-32+169-170.[2]杨新红.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理创新的政治引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24-27.[3]汪俊玲.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J].红旗文稿,2018(15):31-32.[4]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3):181-188.[5]李燕菲.基层党建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方向[J].人民论坛,2018(21):102-103.115
篇三:党建业务专题: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学习心得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2-10-30T02:26:33.748Z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2期
作者:
张蓓蓓[导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重大命题
张蓓蓓
(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
肥东2316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层治理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直接关乎到党的执政效能、社会有序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必要性
第一,从时代发展来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基于“后单位制”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需要。随着社会需求从一元转向多元、从数量转向质量,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组织难以承担起有效治理的职责,由此出现治理的空白区,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的失范和现实矛盾凸显,一些社会问题要么出现没人抓、没人管,要么出现推诿、扯皮,导致公共治理无效。为此,在社会治理需求向精细化转型的过渡时期,由谁在其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共治,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全可能成为带动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红色引擎”,以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精细化治理,便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第二,从中国共产党视角来看,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将执政地位与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基于社会精细化治理、综合治理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实践创新,是党对社会新需求的有力回应,也必然会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组织能够将自身政治资源与组织资源,转化为治理所需要的治理权威与治理网络的基础,不仅能使治理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与提升,还可以使党的领导功能得以持续实现。第三,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对于治理的法治化、综合化、协同性要求更高,必须有效克服治理中的“孤岛效应”。党组织既可以通过政治任务的形式自上而下推动,综合发挥“指挥棒”和“黏合剂”的作用,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治理的协同性和精细化。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型服务,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供给侧创新。由此,不仅回应了新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满足了人民主体性的增强与多元化的权益诉求。
二、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困境
在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党建引领无疑是凝心聚力的内在要求。但是,党建引领与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之间存在多重张力。在基层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什么、怎么领、谁能领”方面的认知存在偏差。一是融合度不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在“领什么”上还缺少有效抓手。局部区域党建“自我空转”及“悬浮于地方治理之上”,弱化了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治理中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的“行政化”,使形塑多元共治的边际成本递增最后,党建引领的“包办代替”乃至“越俎代庖”,不利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主动性不足:党建引领在“怎么领”上还缺少有效途径。比如一些局部区域地方党组织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领导能力的相对弱化,使其难以通过联动企业和社会组织来有效构建、激活多元共治的网络。
三是引领性不强:党建引领在“谁能领”上还缺少有效担当。从基层实际来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不足限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的发挥。
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紧抓政治引领,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处理好“领导”与“管理”的关系,注重党委价值和方向的引领,避免“包办一切”;处理好组织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关系,不能以服务群众代替组织群众,要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社会共治的关系,以党建带动共建,提升其他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强化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基层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只有始终将党管基层作要求贯穿到治理全过程,才能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可以推行的“党建+”系列工作,“党建+协商”“党建+养老”,创新一些工作模式,怎么拉近和群众的距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了治理优势。比如开展每月庭院评比,对每家每户的院内整洁、有无花草、垃圾分类、勤劳创业、家庭和睦进行星级评比,制作展示牌,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组长、妇女组长来评比。如果是党员户可以在家门口牌子上亮明自己的身份,这样也能更好的接受群众监督,平时做的不好都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心态,那么在自己家的庭院工作中也会比较努力吗,通过这样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比如通过党建+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农村思想不够,招聘有能力的职业人才,学习浙江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力争一般事务能够在村内解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利。
第二,加强“功能”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组织引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党的基础比较薄弱的“两新”领域,但是组织覆盖以后自觉不自觉地过度依赖“科层化”组织和技术手段,控制政策执行进程,动员民众和评估绩效,以此造成干部配置过多、投入成本大等问题。这种治理绩效往往不是最理想的。因此,党建引领要从静态的组织引领走向动态的功能引领,更加侧重于表率引领功能、服务群众功能、公共文化建设功能的发挥。
第三,创新机制方式,提供永续动力。一方面,克服制度建设的碎片化问题,加强顶层规划和系统谋划,从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的党建引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将党建引领创新机制融入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创新机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党建联席会议的引领机制与协商会、评议会等民主协商机制有机结合,既形成更加权威的整合机制,也能更好地推动价值凝聚和共识达成。由此,通过顶层制度体系规划和推动机制嵌入融合,使基层党建深深扎根在基层治理体系之中,形成更加稳定、长效的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体制机制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员参与,实现民主协商
着力夯实基层民主自治基础,不断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使群众更有效地参与村庄管理,按照“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原则,我们可以总结创新自己的做法,深化完善民主协商制度。比如我们以前都喜欢在大树下乘凉拉家常,现在我们的社区干部也经常要和村民聊天沟通,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找一个醒目的地方,群
众可以来这里议事,成为一个标杆,比如在大树下樟树下议事,这样既保留了风俗习惯,也创新了方法,活泼且有原则,之后游客前来还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作者简介:张蓓蓓,中共肥东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层治理、法学。
相关热词搜索: 党建业务专题: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学习心得 党建 深圳市 基层上一篇:促进党建质量优化提升(4篇)
下一篇:党建业务融合具体实施方案(5篇)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党建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改报告怎么写(2篇)党建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改报告怎么写
3党费及党建经费整改建议怎么写(2篇)党费及党建经费整改建议怎么写
4党建结对帮扶活动党建结对帮扶活动
5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2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
6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卫生院社区(7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卫生院社区
7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进度安排(3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进度安排
8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实施方案(3篇)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实施方案
9党校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党校党建特色亮点工作
10支部党建融入日常工作(3篇)支部党建融入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