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5-02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8篇)

| 浏览量:

篇一: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实施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政绩观的正确性和实践性。当下,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功利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以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率、GDP等数字指标为评判标准,忽视了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政绩观功利化不仅容易导致一些虚假数据的产生,也会使政府工作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情怀。

  2.短期行为导致政绩观片面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因为考核制度导致政绩观片面化,只追求眼前效果,忽略了长远发展。短期行为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政绩观片面化会导致政策行为的短视和片面。

  3.政绩观过度浮躁。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过度浮躁的现象,重视表面功效,缺乏深入思考和长远规划。这些问题使得政绩观缺乏深度和耐心,很难取得长期的成效。

  4.政绩观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工作时,忽视了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而是只关注经济增长和政绩指标。这种政绩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使政府的工作与民众的利益脱钩,导致民怨积聚。

  二、整改措施

  1.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估指标体系。政绩观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长率为标准,而是应该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民生、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多个维度的指标,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估体系。

  2.完善考核机制与激励制度。政府部门的考核机制应该重视长期成效,鼓励创新和探索,减少片面化的政绩观。同时,完善激励制度,加大对艰苦奋斗、为民务实、创新创优的人员和单位的各种激励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政绩观的确立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政绩观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社会、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风气和价值观。

  4.加强监督和问责。政绩观的形成需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对于那些只关注数字、只为自己政绩而工作的官员,应该进行严肃的问责,使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5.注重政绩观的内生动力培育。政绩观不能简单地通过规定、考核等外部手段来形成,更重要的是培育政绩观的内生动力,让官员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此来推动政府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当前政府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政绩观的正确性和实践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篇二: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正确的政绩观在政治体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于政绩的认识、评价和追求。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然而,当前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重视政绩而忽视民生

  当前一些政府官员存在重视政绩而忽视民生的问题,他们追求的是表面上的政绩和荣誉,而忽视了民众的实际利益。这种盲目追求政绩的做法容易导致政府的工作重心偏离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初衷,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困难和疾苦。

  2.喜欢搞形式主义

  一些官员在推进政绩工作时,更喜欢搞形式主义,注重政绩工作的表面功夫,而忽视了内在的内容和实效。这种做法易使政绩工作流于形式化、程序化,空有一套套热闹的仪式和形式,却缺乏实质性成果,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3.出现“哗众取宠”现象

  一些官员为了追逐政绩而采取哗众取宠的行为,针对民众的口味和情感进行表演和煽动,以此来迅速积累政绩和声望。这种作秀式的政绩表现方式,容易让政府的形象偏离了务实、踏实的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4.形式化指标评价

  在政绩考核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存在形式化指标评价的问题。他们只看重政绩工作的表面指标,而忽略了政绩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和影响。这种形式化的指标评价方式,使得政绩工作的评价体系变得僵化和钝化,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政府官员在工作中的真实表现。

  5.缺乏长远考量

  一些政府官员在追求政绩时,缺乏长远考量,只顾眼前的短期成绩和表面光鲜,而忽视了政绩工作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短视的做法容易导致部门和地区在追求政绩过程中忽略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急躁情绪中。

  二、整改措施

  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和推进正确的政绩观,强调政绩应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非为了追求个人荣誉和虚有其表的表演。

  2.坚持问题导向

  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在推进政绩工作时,应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对民生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推进政策措施,真正解决问题。

  3.加强绩效评价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绩工作的绩效评价,重视政绩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和影响,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发现政绩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促进政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4.倡导务实作风

  政府部门应倡导务实作风,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求政府官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事,推动政绩工作的务实、有效和深入开展。

  5.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政府官员在推进政绩工作时,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政绩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预判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避免政绩工作中出现错误和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6.健全政绩激励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绩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官员在政绩工作中发挥创新创造能力,激励他们在推进政绩工作时表现出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提高政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对不良政绩行为予以严肃问责和处理。

  7.推动政绩工作的透明化

  政府应推动政绩工作的透明化,加强对政绩工作过程的公开和监督,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让社会和媒体得以充分了解政府官员在政绩工作中的表现和成绩,推动政绩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8.提升政绩工作的社会责任感

  政府官员在推进政绩工作时,应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牢记为民谋福祉的初心,将政绩工作和社会民生需求相结合,使政绩工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政绩观是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政绩的认识、评价和追求,是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当前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使政绩观更好地服务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整改措施方面持之以恒,切实加强对政绩观的培育和强化,共同推动政绩观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篇三: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和官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关乎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也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政绩观理念偏向功利主义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政绩观理念偏向功利主义的问题。即官员追求政绩时更注重表面的经济成果,而忽略了对于社会公益和长远发展的考量。这种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导致了一些政府工作在追求短期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教育医疗等问题。

  整改措施:

  1.改变官员的政绩观和绩效考核指标,不再只注重经济增长和项目完成情况,而是更关注社会公益和民生改善项目的推进和完成情况。

  2.建立健全的政绩考核体系,不再只以经济数据为标准,而是引入多维度的指标,包括环保指标、社会公平指标等内容,更全面地考量官员的绩效。

  问题二:政绩观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达到政绩考核指标,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情况。官员们为了追求政绩,会在工作报告和指标数据上进行虚假夸大,甚至存在直接造假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整改措施:

  1.强化政绩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数据监督和核实机制,对政绩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减少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可能性。

  2.对于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官员,要进行严惩,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有效遏制虚假行为的发生。

  问题三:政绩观盲目追求“政绩工程”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追求政绩的方式过于盲目,导致出现了一些“政绩工程”。这些“政绩工程”往往是以追求政绩为目的,而忽视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社会效益。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政府资源,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整改措施:

  1.加强政绩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规划,确保政绩项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政绩的情况。

  2.建立“政绩工程”督导机制,对政绩项目进行动态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绩项目的实际效益。

  问题四:政绩观导致政府官员“唯政绩论”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导致政府官员出现了“唯政绩论”的情况。即官员在工作中只注重政绩的达成,忽视了对于公民的权益和需求。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

  整改措施:

  1.提倡政府官员“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强调政府工作应当从民众的需求出发,真正为民解忧。

  2.加强官员的廉政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官员的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综上所述,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对于政府和官员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政绩观问题的整改和规范,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绩观理念和体系,为政府的长期发展和民众的幸福福祉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四: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对政府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正确的政绩观应当以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政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官员存在着片面追求政绩、偏离服务宗旨、搞虚假宣传的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和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表面政绩

  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过分注重表面的政绩工作,而忽视了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偏向于搞形式主义,追求政绩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政绩的质量和深度。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政府工作的功利化和虚假化,使得政绩失去了实际意义。

  2.政绩观不正确

  一些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存在偏差,他们可能过分看重自身的政绩,而不注重对民众的服务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政绩观不仅可能使政府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政府官员对政绩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偏差,也可能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3.宣传夸大政绩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官员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政绩,搞虚假宣传,以获取政绩的政治收益。这种做法可能会误导公众,造成社会舆论的误解和不满,也可能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

  二、整改措施

  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府官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政绩应当是以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政绩。政府官员应当摒弃功利化和虚假化的政绩观,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培养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政绩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追求政绩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政绩的质量和深度。政府官员应当注重对政绩的综合评价,避免片面追求政绩的短期成果,而忽视了政绩的长期效果和社会效益。

  3.规范政府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政府宣传部门应当规范政府官员的政绩宣传内容和方式,避免夸大政绩、搞虚假宣传,以免误导公众,造成社会舆论的误解和不满。政府宣传部门应当注重政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提高社会舆论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4.建立健全的政绩考核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政绩考核机制,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追求政绩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政绩的质量和深度。政府应当加强政绩考核的公开透明,提高政绩评价的公正性和公信度,营造良好的政绩评价氛围。

  5.强化责任落实

  政府应当强化责任落实,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严格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对政绩表现不好的官员进行惩处,提高政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推动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改变政府官员在政绩观上的片面追求、虚假宣传等问题,整改政绩观方面存在的偏差,推动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声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篇五: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1论功行赏不够公正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公正现象,容易使得政绩评定产生偏离。一些政绩不佳的官员,因为得到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照,而获得了不符合实际的奖励。

  1.2盲目追求政绩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官员和部门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例如篡改数据、虚报工作成果等,以达到政绩考核的要求。这样做不仅伤害了政务的公平公正,也会造成社会资源和公共财产的浪费。

  1.3政绩观仍然存在功利性

  一些官员在履行职责时,追求的是眼前的政绩,忽视了对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这些官员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指标和政绩的表面功效,往往忽视了对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工作的关注。

  二、整改措施

  2.1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绩评定制度

  要加强政绩评定的公正性,确保政绩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评定政绩时,应该综合考量官员、部门在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避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指标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2.2强化奖惩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和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而对于政绩不佳的官员和部门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做可以有效激励官员和部门,使他们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提高政绩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3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

  要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活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让官员和工作人员明白政绩并不仅是数字和表面功效,更应当关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政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和公正。

  2.4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于政绩评定和政绩奖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这样可以防止政绩评定中的不正当行为,保障政绩评定的公正和公开,从而真正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

  三、结语

  对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积极推进相关整改工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六: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然而,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甚至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将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政绩观: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功利性政绩观,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成绩,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民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功利性政绩观导致了政绩评价体系的扭曲,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效果。

  2.重标新立: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重标新立”的现象,追求新的政绩目标,而忽视了原有的政绩,导致政绩目标的频繁变动和政绩积累的不足。

  3.数量至上: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着数量至上的倾向,只追求数字化的政绩,而忽视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政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4.急功近利:一些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只追求急功近利,忽视政策的长期效果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政绩观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

  二、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加强正确的政绩观的理论学习,深刻认识政绩概念和内涵,提高政绩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严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强调政绩观的客观性和长期性,充分体现政策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强调数量的政绩观。

  3.加强政绩验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绩的验收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的政绩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推动政绩观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4.强化长期规划: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强化长期规划,坚持以民生为中心,深入开展全面发展规划,提高政绩观的长远性和科学性。

  5.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对政绩观不正确的党员干部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

  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政府和领导干部应从理论学习、评价体系、政绩验收、长期规划、党内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绩观的理论学习,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加强政绩的验收和公开透明,强化长期规划,加强党内监督。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七: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效和公众对政府的评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功利化。在部分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即只关注短期成果和经济指标,忽视了长远发展、社会环境、民生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这种功利化的政绩观容易导致一些短视行为,对长远利益造成损害。

  2.政绩观追求速度。在一些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中,存在政绩观追求速度的现象。他们追求快速出成绩,仅仅为了达到既定的指标而忽视了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政绩观只注重表面功夫。有些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过于注重政绩观的表面功夫,只注重外在的形式,不注重实质性的内容。这样导致政绩观的虚假性和不实效性,最终也会破坏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整改措施

  1.强化全面成绩观。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需要树立全面的成绩观,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绩。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健全相关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政府工作的全面成绩。

  2.完善长效机制。政府工作需要考虑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不仅仅追求短期成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制定政策和实施项目时,考虑长远效益和社会意义,做好风险评估和项目规划。

  3.推动政绩观转变。政绩观功利化、追求速度和只注重表面功夫的问题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推动转变。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公职人员对正确政绩观的学习和认识。

  4.加强监督和问责。政府工作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政绩观功利化、追求速度等问题进行严格监督和问责。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监督平台,接收公众投诉和举报,并对违反政绩观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和社会机构,引导舆论关注政府工作的全面成绩,加强舆论引导,消除功利化的政绩观,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三、结语

  政绩观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树立全面成绩观,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政绩观转变,加强监督和问责,加强舆论引导,才能解决政绩观问题,提升政府工作的效能和公信力。希望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能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篇八: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存在问题的情况。本文将从问题的存在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过分追求政绩的现象。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只关注工作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这导致了一些短期功利主义的行为,只为了表面上的政绩而忽视了大局和长远发展。

  2.过分强调经济增长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现象。GDP增长被作为唯一的政绩评判标准,导致了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目标,采取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但长远来看会对经济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效果不佳的政绩工作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效果不佳的政绩工作的现象。一些政绩项目只是形式上的完成,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种政绩工作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为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不符合党和政府的初衷。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政绩观教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政绩观教育。要让他们明白,政绩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荣誉和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推动工作做出实质性的成果。

  2.完善政绩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的政绩评价体系,是实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政绩评价不应只看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中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倒逼干部们去注重工作过程,不敢做假、不愿做假。

  3.强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了摆脱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现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政绩评价中加入环保、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让干部们充分认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政绩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在这方面做到真正的成绩,才能算是做了一件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

  4.加大问责力度

  在整改政绩观方面,还需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于那些只注重表面政绩而忽视实际工作情况的干部,需要给予严肃的问责,使其意识到政绩观的重要性和整改必要性。

  5.加强监督和评估

  对政绩观的整改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绩观的整改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以上便是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分析和讨论。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站在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和政府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 践行 对照 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