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诗两首》全解
《诗两首》全解
一、《诗两首》知识点 ............................................................................ 2 二、《诗两首》题解 ............................................................................... 3 三、《诗两首》写作背景 ........................................................................ 3 四、《诗两首》写作特点 ........................................................................ 5 五、《诗两首》修辞 ............................................................................... 6 六、《诗两首》的词语 ............................................................................ 7 七、《诗两首》难点解读 ........................................................................ 9 八、《诗两首》写作借鉴 ...................................................................... 12 九、《诗两首》问题探究 ...................................................................... 13 十、作者简介 ....................................................................................... 16 十一、戴望舒和他的诗 ........................................................................ 24 十二、《雨巷》解析 ............................................................................. 25 十三、《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 30 十四、《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 32 十五、徐志摩和他的“康桥” ................................................................ 36 十六、《再别康桥》的意境 .................................................................. 42 十七、《再别康桥》意象 ...................................................................... 45 十八、《雨巷》的情感特征 .................................................................. 48 十九、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 51 二十、《再别康桥》赏析 ...................................................................... 57
二十一、《雨巷》品读 .......................................................................... 59 二十二、康桥再会吧............................................................................ 64 二十三、关于丁香的诗 ........................................................................ 69 二十四、配套练习 ............................................................................... 71 一、《诗两首》知识点 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 相近字: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追溯 朔风 挑衅 河畔 斑斓 无耻谰言 波澜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 字词解释: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叹息。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长在水底。
近义词辨析: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徜徉: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二、《诗两首》题解 1、《雨巷》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了解时代背景后,我们不难体会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且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作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相互渗透,合为一体。
2、从诗题来看,既然是“再别”,当属第二次离别。第一次离别时间是 1922 年 8 月,对康桥,徐志摩深信,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他下决心还要回来。8 月 10 日,他写诗《康桥,再会吧》就说:“任地中海疾风东指,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他在诗的结尾写道:“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上市时节,盼我含笑归来/再见吧,我爱的康桥!”可见,《再别康桥》一诗,是对《康桥,再会吧》的呼应。
三、 《诗两首》写作背景 一、《雨巷》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 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
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 年 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二、《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 1928 年 11 月6 日。“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
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四、 《诗两首 》写作特点 一、《雨巷》写作特点
1、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描绘江南小镇“雨巷”的图景,诗中的“雨巷”、“独行者”及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无不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具有象征性的意境。
2、其另一写作特色就是富于音乐性,全诗旋律回荡,节奏流畅,一韵到底,韵律和谐,停顿分明。
3、诗中还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乐感宛转悦耳。
二、《再别康桥》写作特点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
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3、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五、 《诗两首》修辞 一、《雨巷》
1、“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结着愁怨的姑娘”,喻体为“丁香”,妙就妙在“结着愁怨”这四个字上。如果没有“丁香”
这个喻体,那么本体中“结着愁怨”就没有根本。现在将抽象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比作“丁香”,我们眼前便仿佛走着一位高洁又蹙眉、幽香淡淡又转瞬即逝的江南女子。实在是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这句诗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她飘过”的情状,喻体是“梦”。梦的特点是虚无飘缈,似有实无。而这位“丁香姑娘”本来只存在于诗人的幻觉中,使用“梦”喻其情状,十分贴切。
二、《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这两句诗中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河畔的“金柳”(因为被夕阳涂满金色,故曰“金柳”)比作“新娘”,生动形象,柳枝下垂,随风轻舞,如新娘身着金色的婚纱,娉娉袅袅,艳丽多姿。包含着诗人对母校的挚爱。
六、《诗两首》的词语 一、《雨巷》
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处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2、第六节描写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
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最好不要去掉。这个“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3、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般”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这的确是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位姑娘的眼光为什么像在“叹息”呢?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她自己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这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的命运而发出叹息。
二、《再别康桥》
1、能否将“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中的“艳影”改为“倒影”?为什么?
最好不要改。因为“倒影”只是纯客观描述,诗人的主观感情成分不浓。而“艳影”一词妙处有:一是形象地描写出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写出了金柳之多情,且与上句中“新娘”相呼应;二是“艳影”更能表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爱,融情于景的成分更浓。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一词有何妙处?
这个词将青荇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水草招手欢迎诗人的情形。
反过来说,这又是作者的主观想像,他认为母校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有感情,表达了他对母校全方位的爱。另外,这个词又描写出了水草的生机和自由,所以诗人对其十分地向往,因而自然有了下面的诗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全诗的意境都是宁静清幽的,但第五节时诗人却说要“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种“放歌”行为是否会打破那种宁静呢? 不会。此节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快乐到达顶点。然而,诗人并没有真正“放歌”,“放歌”只是他当时的心愿罢了。所以第六节便是“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七、 《诗两首》难点 解读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
相关热词搜索: 人教版 两首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