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高中思政课讲课提纲(教体局领导干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1 2021 初高中思政课讲课提纲(教体局领导干部)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第 xxx 个 xx 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我给同学们讲一堂思政课。再次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看到大家青春、阳光、充满朝气的笑脸,感到既熟悉又亲切。来之前,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把这堂课讲实、讲活、讲生动,结合自己对“立德树人”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讲解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进入头脑、融入思想、融入日常,帮助启发大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真正起到“传授知识”和“传道解惑”的叠加效应。
2018 年 9 月 10 日(第 34 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格局,给教育系统、给广大教师赋予了新的使命,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人生奋斗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也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用词,就是“国之重器”。什么是国之重器?从军事上看,就是有震慑作用的战略武器。比如,最近有一个报道,8 月 25 日一架美军 U-2 侦察机,擅自闯入北部战区实战演习区;8 月 26 日,美军 RC-135S 战略侦察机,又到南海敏感海域上空飞行,当天我国发射两枚中程弹道导弹,一枚是从青海方向发射的射程 4000 公里的东风-26B,一枚是从浙江方向发射的射程 1800 公里的东风-21D,它们都击中了位于南海的预定目标。这两枚导弹被誉为“航母杀手”,这就是“国之重器”中的杀手锏,其目的就是给狂妄自大的美军,有力震慑和敲打。再比如,科技制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成果——嫦娥、悟空、墨子、蛟龙、北斗等等,也都是“国之重器”。但是,这些先进武器和科研成果都是人造的,我理解,从根本上讲,“国之重器”就是人才。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行走在成长成才的路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怎样才能成才,特别是成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大才?我觉得,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品格。
第一,要爱党,做一个有信仰信念的人。
这个信仰信念是什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有句话说得好:“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后者就是对有信仰信念的人、有理想追求的人最好的诠释。
怎样理解共产党人的信仰?这里,我想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和大家一起品读我们共产党人信 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今天在座的都是高中生,都学过中国近现代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就是从 1840 年一个深重苦难的旧中国走过来的。“东亚病夫”这个帽子是怎么戴上的?当时西洋西洋打不过,东洋东洋打不过,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当时在北京有个英国人叫李欧尔·卡克,他讲过一句话,这些条约的签订,相当于向世界登出了一个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孙中山当时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中国:“4 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大家可以想象, 一个国家 面临危难,面临危亡,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一批人挺身而出,这批人一无资源,二无名望,三无影响,四无地位,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怪怨,就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浴血奋斗。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组建自己的队伍,南昌起义 22500 人,两个月之后就剩 1000 人。1927 年9 月 9 号,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5000 人,20 天之后就剩 1000 人,这是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悲壮,我们作为 xxxx 年代成长起来的,很难想象当时的苦和难。
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就剩 1000人时,毛泽东写了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信仰力量,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最穷困潦倒、最不名一文的时候,内心这种信仰。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他内心有远景,他内心有图景,他内心有梦想,他敢于实现这个梦想。共产党最厉害就是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辛酸的故事,卢沟桥是爆发抗日战争的地点。按常理来讲,战争应该爆发在两国的边境线上,而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尽管完全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但全面战争又确实在这里爆发。1937 年 7 月 7 日,华北地区全部日军不超过 8400 人,而国民党政府仅宋哲元 29 军就不下 10 万人。战争爆发之前,敌人不但已经如此深入你的领土,还以如此少的兵力向你挑战、一个月就令华北沦陷。无独有偶,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同样如此,当时东北地区日军 1 万余人,而张学良的东北军人数达 19 万,19 万人也未能阻止侵略军,事变第二天就占领沈阳,一星期控制辽宁,3 个月占领整个东北。这一系列事件,并没有使当时的国民政府,痛下决心与侵略者彻底决裂、撕破脸皮正式宣战,而是始终在进行私下接触与调停,寻找可能的妥协之道。直到 4 年后,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对日本宣战,才终于有了 12 月 9 日,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
中国有句老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结果,近代以来,卧榻之侧他人长期鼾睡,我们是怎样一步步沦落到此。时间追溯到 0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 28 艘军舰、1.5 万人的军队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 万两白银。0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 1.8 万人、法军7200 人长驱直入中国首都,将圆明园付之一炬。4 1894 年,甲午战争,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两亿两。0 1900 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虽然不少,拼凑的兵力却不足 2 万人,10 天令北京陷落,赔款数额更是达到空前的 4.5 亿两白银。
近代的旧中国,为什么屡战屡败,有人说是军队不如人、武器不如人,没有先进的洋枪洋炮,但我理解,从根本上讲,还是制度不如人、思想不如人。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叫《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920 年,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将《共产党宣言》首次译成中文,正是这版油印册子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炬,在翻译这本书时,他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三番五次在屋外催他,后来问他红糖够不够吃,他说“够甜,够甜了”。当他妈妈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是他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党 9 99 年来,我们党从当初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 9100 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壮大为乘风破浪的“中国号”巨轮; 新中国成立 1 71 年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
的路; 改革开放 2 42 年来,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均GDP 由建国初期的不足 100 美元,到如今突破 1 万美元,8 亿多人口实现了脱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创造了中国奇迹、世界奇迹。
现在,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按照联合国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 个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据预测,2025 年,中国制造业将占到全球制造业的 40%-45%。历史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除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全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亲历了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给我触动最深,就是在国与国综合实力的比拼中,在东方与西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中,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强大,而是文明的崛起,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最担忧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崛起。在历史上国民党人胡适说过:“共产党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已足使我们愧死!”此话不久,国民党就垮台了。我觉得,思想上的强大,制度上的强大,精神上的强大,信仰上的力量,这才是最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恐慌的,因为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一个有坚强核心领导的国家,一个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成熟的国家,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大国崛起。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现实是最好的证明。今年面对疫情肆虐的全球大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大家知道,现在美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科技实力最强大、医疗技术领先等等,但美国感染新冠 629 万人,死亡 19 万人,这是医疗体系最发达的美国。同样,我们中国战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 65 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有疫情的地方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就有党组织和党员的存在。“一个月遏制、两个月控制、三个月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社会主义。我讲这些,就是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第二,要爱国,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历史告诉我们,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时,国家好,民族好,每个家庭才能好。
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离不开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他们有的固守边疆、战死沙场,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以身许党、以身报国,有的隐姓埋名、奉献牺牲, 从远的讲,有悲壮而死的屈原、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从近的看,有为民族解放奔波一生的孙中山、有为革命捐躯的李大钊、有为革命砍头不屈的夏明翰;还有我们熟知的爱国人士陈嘉庚、张伯苓、钱学森,等等。应当讲,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也灭不了,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最近,鸿忠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语重深情地说了三个“天经地义”,就是爱党“天经地义”、爱国“天经地义”、爱社会主义“天经地义”。只有国家强,民族才能有尊严;只有国家强,才能有安全保障、才能有幸福生活,爱国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家国情怀”。
对我们青年一代来讲,如何看待“爱国”这个问题? 首先,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17 岁就侨居新加坡,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积蓄了大量资产。但他不是拜金主义者,他认为:金钱只有散播在祖国的土地上才最有用。抗日战争时期,时刻关心祖国命运的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总会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了抗日军民。在重庆,国民党官员把他当作财神爷,花了 800 元办了豪华宴席招待他,请教的都是怎样升官发财的道道。在延安,毛泽东在窑洞请他吃了一顿二角六分钱的客饭,坐的凳子也是七跷八裂的,可谈论的都是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返回新加坡后,在向侨胞谈论归国观感时,陈嘉庚严厉批评了国民党的铺张,赞扬共产党的清明,他满怀激情地宣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先后出资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如果根据黄金折算价格计算,至少相当于 1 亿美元。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其次,爱国是人世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2019 年 1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专门提到了张伯苓老校长著名的“爱国三问”。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华北随即面临日寇蚕食,国民党政府一退再退。作为一位深具使命感
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觉得必须通过一次演说,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他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在当时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危难、民族的危亡和所肩负的使命担当,更激励大家自觉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之中。我们说,这 3 问,不仅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虽然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再次,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致所归。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35 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十年后,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1949 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便商量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禁止钱学森回国。当时的美国国防海军次长放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在美国,钱学森被迫参加了无数的听证会,美国官员问:“如果在本国和中国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为了美国和中国作战?”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这样的答案势必不会让美国满意,于是,钱...
相关热词搜索: 提纲 讲课 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