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新形势_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初探
“德”,人之品行也。古往今来,许多能人智士都以高尚的品行,创立了一番丰功伟绩。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和科学技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德为行之先”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首先具备高素质的品行。小学德育就其任务来说,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者在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上肩负特殊的使命,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故在新形势下,德育为先已是势在必行,而民族地区的小学德育以一种独特的境况,势必受到冲击,如何使民族地区小学德育闯出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一、民族地区现状促使小学德育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民族地区地处老、少、边、穷,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基础教育由于受地域、历史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加之师源、生源、财源和见闻都比较匮乏,使思想意识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状态已使民族地区教育比发达地区滞后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要改变这种状况,思想素质的提高,道德意识的增强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要使一个民族求发展,必须从孩子抓起,“思想是灵魂,灵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一个人有了好的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才会激发其行为向正确放下发展。而如今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拂着西部山川,吹进了藏家羌寨。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又给贫瘠的土地带来了丰厚的条件,资金的倾斜,众方的支助,给民族地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乘着这股春风,再加上民族地区本身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内容,如:红军长征遗址,雪山草地的回想,藏家羌寨的风情,九寨黄龙的风光等等也为其创设了优越的活动教育场景。“机遇与挑战并存”,民族要兴旺,教育必发展,教育要发展,德育必先行。思想的觉悟才是行动的开始。因而,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必须抓住机遇,挖掘民族素材,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的德育新路子。
二、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必须挖掘传统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小学德育就其内容本身极为抽象和枯燥,地处民族地区的儿童生活经验不丰富,见识少,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确实难度极大。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发展思路告诉我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终身学习:满足儿童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幸福的童年时代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正处在道德观人身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其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生动活泼的内容感兴趣,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这就为小学生德育在传统教学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用武之地,激发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爱好才会有认识事物和参与活动的动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挖掘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多方位综合培养好的思想品质,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主要体现在:(1)思想品德课的强化。教师要注重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善于挖掘问题以新颖的角度提问,诱发联想,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启发学生思维,把教育空间不局限于课堂,而深入到生活、学习、实践中去,定位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上,引导青少年向健康道路上前进。如:卫生习惯的养成课带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寄宿制学生寝室,边看边议,形成观念。(2)各科课堂教学的渗透。小学各学科都具备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挖掘出作为思想教育素材也是使学生品德观念形成的有效方法。例如:语文学科注重文道统一,挖掘文章里思想教育因素去感染和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学科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自然学科中的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培养;
音乐和美术的审美观的培养,激发民族自豪感;
体育中的朝气蓬勃、勇敢顽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劳动中的爱劳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树立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和渗透,会产生潜移默化意想不到的效果。(3)班级活动的集体诱导。以活动为载体,学生人人参与,以歌舞、演讲、比赛、表演、小品等诸多形式使学生主动自觉的形成观念,例如:举办诸如像“爱祖国,颂家乡”演讲,学生可如数家珍的展示家乡美和家乡的变化,增强爱祖国和爱家乡的热情。(4)校内外活动的自发形成。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各类大型活动可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特定的思想教育情境。在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以集体教育的形式让学生辨明是非,养成习惯。如:法制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听讲座、看图片,在事实中去感受,形成明确的道德意识规范。像这样一系列的多方位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增强,习惯形成,思想有了正确健康发展的方向,可初步让小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小学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传统教学模式中,从个体上看小学生知识面狭窄,德育内容的枯燥乏味,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等,使许多方面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准则执行起来收效甚微。学生缺乏应有的经验,无法激发其兴趣,更谈不上香味举止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集音、形于一体,声形兼备,声情并茂,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组织“我做天保小卫士”主题班会中,可播放一些有关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的录像,现场拍摄一些学生参与植树等天保工程活动情况,从自身中去发现,形成爱国护家的好思想。对于远离学生身边的事,传统教学中无法再现的,学生无法感知局限性大,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则可穿越时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领略秀丽风光,感受历史发展,展望未来趋势。例如:在“奥运在我心中”主题队会上可播放一组奥运有关影片,颂扬奥运精神,激发爱国激情;
在“家乡我爱你”主题班会上,则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家乡理县桃坪有关的影片“桃坪羌寨风光”、“桃坪羌寨我的家”和“樱桃映红山谷”等精选一组镜头编辑成短片,配上音乐和学生自编解说词,可在课堂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沉浸在一股浓郁的爱家乡的情感中。可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选择,它将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开辟出一番广阔的天地。
四、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品行形成
德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这就必须通过自身实践去感验。教师的引导,活动的展现,仅仅使学生从感知上认识了,还不能完全从理性上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它的手尖上。”这说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与儿童自身实践弥补可分的。例如:在“爱家乡“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体验。就拿本地区桃坪羌寨来说罢,可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劳动中去感受家乡的民情风俗;
可做小向导带领游客去领略羌寨风光,了解羌寨历史;
可亲自动手制作羌绣,留心收集羌歌羌调,跟学羌族锅庄舞蹈,从中体验羌民族文化特色;
可参与到羌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为家乡献出一份力量。通过从生活中自觉参与,体会体验,感受收获,逐步树立起热爱家乡的无限激情。由此可见,实践是品行形成的最终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可展示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从小想成规范的行为好习惯。
时代在召唤,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在机遇中求发展,在挑战中将会摸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子,从而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新形势下 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