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xx技术学校2021年度工作计划

| 浏览量:

 xx 技术学校 2021 年度工作计划

  2020 年 1 月《教育部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发布以来,在《xx 市关于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指导下,根据全省“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事,三年成是”的要求,学校制定了《xx 技术学校打造职教合作高地,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学校实施方案》,一年来学校工作全面展开,取得预期成绩;阔步进入 2021 年,既是“十四五”开局年,也是学校职教高地建设关键年。为更好的布局学校各项工作,结合学校职教高地建设任务,现制定 2021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量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为总任务,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深入推进中德学院长学制贯通培养、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建设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不断完善校企紧密合作的“双元三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创新师资团队、高水平深层次开拓创新中德职教合作。

  二、职教高地主要任务

  (一)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落实党对教育的领导,以党总支和 6 个党支部为支点,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和干部要冲在一线;各支部深入推进党建与专业群建设融合,打造各支部特色品牌;发挥红色文化长廊作用,加强党员思想建设,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批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案例。

  2.突出立德树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开好新时代思政课,利用课程主渠道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工赋学堂”,探索课程思政。在全体

 学生中加强思政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法制报告会等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三节四月”系列活动,打造“三全四成”德育品牌;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完善学生会运行机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立足长学制贯通,培育学生党团组织;活跃社团建设,提升学生公民素养、技能素养和职业素养,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

  3.对接重点产业,校企共建共享

  精准对接 xx 自贸区重点产业布局、“十五大攻势”产业群,立足“工匠之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主动发现企业一线需求,共建共享 2-3个实体性跨企业培训中心或产业学院,探索有效运作模式;新增 10-15 家合作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社会培训不少于 5000 人日。

  4.用好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治理效能

  进行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与效能的提升,优化学校干部队伍,做好青年干部梯队的培养。围绕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优化与贯通培养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提升领导层和执行层的两级扁平化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治理。

  用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民主决策与监督,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有效用好办学自主权。

  5.培育浓厚职业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校园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在师生中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打造产教融合的绿色人文生态。把校园打造成周边小学、初中甚至是大学生的职业认知、体验研学基地。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用好优秀传统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彰显中德合作文化特色,结合“三风一训”,形成核心文化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使师生进心进脑,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二)提升五年贯通培养水平,创新普职融通、育训并举

  1.做强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

 在完善 2020 级五年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加快课程体系贯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衔接以及就业创业的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2021 年保持中德学院五年贯通招生规模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减少三年中职规模。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职业院校一体化招生,实现多元化优质生源。

  2.积极争取进入 xx 省“双高”建设梯队

  在申报 xx 新时代职业教育“领航计划”和“扬帆计划”基础上,加快专业群的整合与建设,形成有力条件争创 xx 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3.建设智慧校园、打造智慧职教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使用,提升教师信息化使用水平和能力,充实教学资源;提升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教育能力,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教学检查等。为争创xx 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做好准备。

  4.探索普职横向融通,对接“职教高考”

  抓好综合高中,向课堂要质量,盯着职教高考不放松。积极对接省市普职融通政策,深入研究、创新综合高中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做好家长和学生教育工作,做好学籍互转。力争 2021 年职教高考本科达线率提高到 24%以上。

  5.推进 xx 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建设

  争取 2021 年上半年完成 xx 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挂牌,联合海尔、莱茵科斯特、艾瑞莱茵等企业机构建设现代产业学院。9 月份实现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家物联、养老护理等专业技师实现招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三)完善教学标准,构建多方位质量保障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群建设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与莱茵科斯特、海尔、芯恩等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接 xx 重点发展产业,整合现有专业资源,握指成拳打造智能制造、智慧物联、交通物流和现代服务 4 个优势专业群以及商务外语特色专业集群。建设2-3 个市级专业群,争取建设 1-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开发或建设 1 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或参与 1 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

  2.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

  严格落实国家规定教材进课堂,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并掌握新标准、新教法,对五年贯通、职教高考、职业中专不同类型学生分类统筹调整学时,满足学生发展成长的需求。强化学生文化和专业素养,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首次通过率达 85%以上。

  3.积极转化技能大赛成果,促进技能教学标准全面提升

  理清三张清单:

  (1)现有全市、全省保持领先的项目

  (2)现有能形成领先优势的项目

  (3)研究创新生成的前沿项目

  技能教学中切实做好“普测+抽测”,促进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惠及所有学生。通过研讨课、大赛标准培训、大赛辅导教师任课等形式把技能大赛典型工作任务、训练技能与日常课程教学融合,加快大赛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倒逼技能教学标准全面提升。承办市赛 4-6 个项目,争取全国行业比赛的申办点。

  4.开展高水平教科研

  组建团队,精准培育职教高地建设项目,开展 1-2 项省级课题研究;培育 1—2个项目参与 xx 省职业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争取牵头或参与修订 1 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开发 2门专业(技能)方向特色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指导委员会,争取有 1名专业教师加入行业指导委员会参与职业教育标准制订。

  5.以 1+X 证书考核为切入点,倒逼专业深度改革

 积极申请教育部公示的 1+X 证书考核,与考核企业密切沟通,将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相衔接,把考核内容融于课程内容,加大 1+X 证书培训资源建设,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争取半数专业(群)都要参与 1 个“1+X”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试点。

  (四)全面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及时动态调整专业方向

  精准对接自贸区和“十五大攻势”产业群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实现专业群内专业方向互补。争取申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育3 个重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2.探索校企技术推广和研发

  依托 2 个省级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与园区企业技术中心合作,探索共建产业技术实验室。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平台作用,开展技术推广、创新创业、产业服务等。

  3.增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能力

  以 xx 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为平台,利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机电能力中心与莱茵科斯特合作,为园区企业在职工人开展金蓝领提升培训 200 人。与莱茵科斯特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 30 名高职毕业的高级工。依托“xx 中德产教融合联盟”,吸纳兄弟院校毕业生 100 人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岗前培训。实现年培训1500人次以上。依托xx中德产教融合联盟资源,在德国建立“双元制”职教师资海外培训基地,并开展培训。加大对陇南等对口支援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

  (五)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

  1.与园区企业合作共建技师学院下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依托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以海尔互联工厂等智能制造企业为重点,每个专业群联合一家或多家企业共建实体产业学院,承载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员工技能提高培训与继续教育、学生学习中的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1+X”证书中的“X”证书培训、毕业生就业前的上岗培训等。

 与海尔合作共建“物联网产业学院”,对接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与德国艾瑞集团合作共建“艾瑞莱茵康养产业学院”,对接生命健康产业人才需求;与莱茵科斯特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对接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

  2.校企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

  在中德学院框架下,与莱茵科斯特共同建设中德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实施“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三场所流转成长。

  发挥“双元三地”模式的辐射示范,在智慧物联、交通物流、现代服务 3个专业群都建成 1 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中心。

  (六)建设高水平有活力的“双师型”队伍

  1.加大“领飞雁”培养,打造能打善战的师资梯队,建设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打造“三师”机构队伍:学校讲师负责理论的讲授、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负责理实一体的实训教学、企业师傅负责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加大对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者的培养力度,并在评优树先、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倾斜。在原有的名师工作室和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争取培养 3 名国家、省、市级教学名师,每个专业(群)培养 1 名高水平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 1 名青年技能名师,创建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营造公开公平、人人争先的良好竞争氛围。

  2.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打造智慧课堂

  发挥智慧校园作用,嵌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 1 门以上优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线上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形成课堂教学新生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大力开展中德合作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标准

 依托“xx-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莱茵科斯特公司、xx 中德产教融合联盟平台及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专业技能培训等。视疫情控制情况,择机支持 1-2 名专业骨干教师开展海外高端培训。

  4.强化激励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通过 xx 中德产教融合联盟、产业学院等平台,制度性推进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兼职。落实专业教师每年 1 个月或每 5 年 6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5.聚焦“1+X”技能等级证书,加大专业教师培训

  组织 1-2 个证书考核。深入研究“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和标准,支持专业教师与培训机构充分沟通,积极参与证书考核内容培训及证书考核中,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

  6.全面提升教师任教层次和能力,满足贯通培养需求

  基于全面实施五年制贯通培养,学校鼓励教师参加 xx 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高校教师任教资格培训,考取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参加青职院的教研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研学,提升自身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等级等。

  7.提升教师招聘标准,引进高水平专业师资

  依据职教高地政策,对于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要具有 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历,紧缺专业采用面试前置的方式招聘专业教师。对于在上学或工作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技能比赛获奖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按照有关程序把好关,切实引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所需的师资。

  8.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

  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能力兼顾的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完成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及成员的组建,学校给予经费保障。

 (七)高水平推进中德合作办学,深层次提升内涵质量

  1.继续做强四个中德合作平台,促进高水平中德职教合作

  (1)建厚 xx-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功能。开展德国“双元制”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培训,发挥线上资源和线下实体,组织开展 8-10 期培...

相关热词搜索: 技术学校 年度工作计划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