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2019-2020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试卷 生
物 本试卷共 8 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选择题 45 分,非选择题 55 分,全卷共 100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1-15 题每小题 2 分,16~30 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 每个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A.氮
B.氢
C.氧
D.碳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肤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3.DNA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氨基酸、核昔酸、葡萄糖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4.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 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 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C.食物含有基因,这些 DNA 片段可被消化分解 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 5.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固醇
B.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D.细胞膜的结构两侧不对称 7.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A.少量 DNA
B.能量转换的功能 C.膜结构
D.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8.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核糖体
B.细胞核
C.染色体
D.线粒体 9.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A. 2 和 3
B. 1 和 3
C. 2 和 2
D. 4 和 6 10.下图为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B.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C.持续不断地在生物活细胞中进行 D.合成 ATP 的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11.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A.蛋白质和 DNA
B .DNA 和 RNA C.蛋白质和 RNA
D. DNA 和脂质 12.细胞呼吸中,吸入的 02 最终形成了 A.C0 2
B.H 2 0
C. ATP
D.丙酮酸 13.右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乙<丙 D.甲<乙,乙>丙 14.用14 C 标记 CO2 ,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 A.光反应的条件
B.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 C.能量的转换过程
D.由 CO 2 合成糖类的过程 15.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一下列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6.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空间结构
B.氨基酸种类 C.氨基酸数目
D.氨基酸排列顺序 17.《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淀粉
B.脂肪
C. ATP
D.蛋白质
18.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嫩的主要成分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 DNA 酶
D.脂肪酶 19.疟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早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这对我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医药方中称为“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有重大启示,其中屠呦呦由于在这方面的杰出工作荣膺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家曾用酒精提取青蒿素,会将黄花蒿中的水溶组分和脂溶组分一并提取出来,且酒精易使青蒿素失去生理活性。她改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对实验鼠的疟疾抑制率达到 99%~100%。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 C.酒精提取的青蒿素含量较高 D.乙醚提取青蒿素抗疟效果好 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C.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D.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21.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是 A.皱缩、涨破
B.涨破、皱缩 C.皱缩、皱缩
D.膨胀、膨胀 22.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23.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B.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 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 24.北方秋季,银杏、黄护、红枫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烧。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 A.叶黄素
B.叶绿素
C.花青素
D.胡萝卜素 25.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降低室内 CO 2 浓度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26.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 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 C.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 D.细胞体积小,利于提高物质交换效率 27.右图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B.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C.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抑制 DNA 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甲→乙时期 28.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粒)分裂 2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己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己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D.己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5 分) 31.(7 分)下图是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合成和定位过程,请回答: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_。, (2)跨膜蛋白是在
合成的。由图分析,跨膜蛋白的修饰发生在
,修饰后的跨膜蛋白、分泌蛋白及糖脂
通过_(结构)被运输至细胞膜,其中
通过胞吐分泌至细胞外:其余成分排列在细胞膜上。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
。
(3)还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小泡,留在细胞质内成为
,行使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32. (7 分)某同学向浓度为 3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含红色染料),用洋葱鳞片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甲、乙两个图像。请回答:
(1)先用清水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含有红墨水的浓度为 30%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重复几次后,可观察到的是图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
。依据实验结果判断,红色染料分子
(填“能”或“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而使图乙中
(填写图乙中字母),区域为红色。
(3)当乙图中细胞的不再发生变化时,a 、 b 处的液体浓度大小关系为
。
(4)实验最后一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重复几次后,可观察到细胞内红色区域的面积
。
33. (8 分)蜂蜜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与蛋白质、果糖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是衡量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蜂蜜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常常发生变化。科学家以新鲜锻树蜂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加工条件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检测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淀粉酶值表示,即 Ig 蜂蜜中的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 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
。使用双缩脉试剂
(填“可以”或“不可以”)准确检测蜂蜜中淀粉酶的含量,理由是
。
(2)本实验探究的是
对蜂蜜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
条件下会下降。
(4)在测定淀粉酶值时,是将一定体积的、加工后的蜂蜜与淀粉溶液及其它试剂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淀粉的水解情况判定淀粉酶值。有人质疑“实验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稳定而自发水解,不一定与蜂蜜中的淀粉酶有关。”针对此质疑,在测定淀粉酶值时,设计的对照组实验为_
。
(5)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蜂蜜产品淀粉酶值应在 8 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加工蜂蜜的一条具体建议是
。
34. (9 分)草莓是盐敏感植物,盐胁迫会影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盆栽法分别研究钙盐和钠盐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1)草 4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
_上。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
不 同,因而扩散的速率不同。
(2)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_
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碳(暗)反应提供的
减少。
(3)根据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
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其中
溶液的颠向更大。
(4)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了
,使光合作速率下降,进而影响草莓的产量。
35. (7 分)右图为人体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 (1)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A]_
协助进入细胞,在_
中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
(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
_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在缺氧条件下,丙酮
酸被还原成[B]
。
(3)正常细胞中的 P53 蛋白可以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途径。癌细胞中的 P53 蛋白功能异常,使细胞呼吸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产生大最 B。据此推测癌细胞中
(填写序号,多洗)。
a.无氧呼吸速率增强 b.积累了大量的丙酮酸 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大 d.有氧呼吸速率增强 (4)癌细胞具有
的特点,上述代谢过程的变化能满足其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5)根据癌细胞代谢过程变化,提出可能的治疗癌症的思路
。
36. (9 分)下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 2-3mm 是为方便找到
区的细胞,根尖经过解离、漂洗后,用
染色, 观察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如图中
(填图中字母)细胞的时期,该时期为
,细胞在这一时期进行—,为后续的分裂过程做准备。
(3)为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
(填图中字母)细胞,该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
期。
(4)细胞分裂后期的特点是
,此时上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为
条。
37.
(8 分)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井回答问题: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 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早氧化碳。目前,13 C 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13 C-尿素,约 30 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13 C02。为了研究 13C 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同时用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的方法和 13 C 呼气检测法,对 82 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 名患者中有 48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 C-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 名患者中共有 35 人13 C 检测为阴性,即未感染幽门螺杆菌:47 人 13 C 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 47 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请回答: (1)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
。
(2)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该治疗措施所依据的推测是
。
(3)马歇尔进行自身人体实验,以证实胃炎或胃溃疡的病因,他的研究思路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
,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4) 13 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
(填“有”或“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 C02 仅来自
(物质),该反应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
(5)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13 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
(用分数表示),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和胃镜活检相比,13 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
(答出一项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 西城区 北京市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