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 浏览量:

 2019 年中考 议论文 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满分 0 100 分

 时间 0 120 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威信从何而来(7 17 分)

  ● 张勇 ①无论在哪一个群体中,总有人一言九鼎,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当大家为某个问题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休之时,总要请他定夺。这样的人,不一定财大气粗,也不一定位高权重,但他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大家愿意听,信服。为何?有威信。

 ②人的威信是从何处来?贾平凹去秦岭看望一位老人。老人是他们那条峪里六七个村寨中最有威望的,几十年来无论哪个村寨有红白事,他都被请去做执事。即便如今年事已高,但谁家和邻居闹了矛盾,哪家兄弟分家,还是用滑竿抬了他去主持。贾平凹问他为何如此德高望重,他说:“我只是说些公道话而已。”再问他怎样才能把话说得公道,他说:“没有私心、偏见,你即便错了,也错不到哪儿去。”贾平凹认了这位老人为老师。

 ③《诗经·小雅》中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自然有人敬仰;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易经》有卦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大地厚实和顺,君子的品行也应如此。德是为人之本,要“善养吾浩然之气”,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秉德才能无私。

 ④德作为一种柔性的个体行为约束和社会规范,对刚性的制度约束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汉朝以降,内儒外法、刚柔并济的治国理念为各个朝代所遵循,反映在官员的选拔任用标准上即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上的这句论述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总结。

 ⑤《明史》载:“明称贤相,必首三杨”。三杨指杨荣(东杨)、杨士奇(西杨)、杨溥(南杨)。杨溥以廉谨雅操而名著于史,后人称“雅操宰相”。杨溥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均是皇帝信任的可贵人才。明《国朝献征录》载,杨溥的儿子一次千里迢迢来京探父。杨溥问:“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儿子说:“都很好,只有江陵令范理太差劲了。”杨溥又问:“何以见得?”儿子告诉他:“别的地方官都是酒肉招待,赠以金银,只有这个范理最坏,什么都不给,这分明是不把您老人家放在眼里吗?不然,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听到这里,杨溥不但没生气,心里反倒非常赏识,他想,范理能这样驳自己的面子,公事公办,说明他没有私心,不畏权贵,是个好官。非但不怒,反而连连称赞范理。杨溥默默地记住了这个名字,不久就向皇帝推荐,将范理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以后,办了很多好事,杨溥又提拔他为贵州左布政使。朋友都劝范理应该写封感谢信给杨溥,范理说:“宰相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并非出于私谊,我有什么需要感谢的呢?”杨溥死后,范理痛哭流涕,因为他早已在心里将杨溥引为知己了。两个都不偏私的人遇到一起,能不惺惺相惜吗? ⑥有威信的人必须既有威望又有信誉,正如《辞海》“威信”条所说:“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有道是:“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只有以对己之心對人,对人之心对己,方可处事理性,待人平和。

 ⑦“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意思是说,公产生正直明察,偏产生暗昧自私,诚实忠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产生障碍,真诚可信产生神明,虚夸妄诞产生惑乱。这六种态度产生的六种不同结果,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这是士君子行为的首要准则,也是人们区分圣王和暴君的标准,更是树立威信的第一要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 分)

 2.请为第①段和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各写一句简要的批注。(6 分)

 (1)为何?有威信。

  (2)两个都不偏私的人遇到一起,能不惺惺相惜吗?

  3.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4.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二】平常心(6 16 分)

 ● 叶春雷 ①人不是活给他人看的,所以要有一颗平常心。很多人活得虚张声势,就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在舞台中心,万众瞩目,所以这样的人生很累。

 ②老子说:“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就是劝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人活着不是要别人知道,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人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很多人却“老子天下第一”,因为他没有一颗平常心,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牛。张岱在《夜航船》这本书中曾讲过一个笑话,一天晚上,在江上驻泊的一支夜航船上,横竖挤睡着几人,一个书生高谈阔论,一个小僧忌惮不敢言。听了一会儿,小僧道:“请教,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道:“当然是两个人。”小僧再问:“请教,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道:“当然是一个人。”小僧道:“如此,且容小僧伸伸脚。”那個满嘴胡话、胸无点墨的书生,却把一个饱读诗书的小僧给唬住了。但是两个问题之后,书生漏了底。

 ③终于可以伸伸脚的小僧,确实让人敬仰。他总是怀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去看待别人,总是把别人当成是有学问的人,自己随时都摆出一种虚心向人学习的姿态,这样的姿态,就是低姿态,只有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低姿态。从根本上说,有平常心的人,才会随时学到真东西。从另一方面看,小僧在知道书生胸无点墨之后,并没有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且容小僧伸伸脚。”宽容而平等的姿态多么重要。

 ④老子还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这其实说的还是平常心。了解自己就够了,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爱自己就够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不是平常心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将吹嘘自己当作生活的唯一乐趣,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那些长处。这样的人,除了给人一种浅薄的印象之外,不会留下更深的印象。

 ⑤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有平常心,是因为我们总想出人头地,总想超越他人。向上的劲头是需要的,但千万要懂得,即使活成人上人,也还是要有一颗平常心。我非常敬佩的林肯总统,身为总统,却保持着平民本色。小姑娘 Grace Bedell 曾斗胆给林肯写信:“你脸太瘦,颜值不够,有胡子会好些,现在是看脸的时代,半边天都喜欢看脸,你要是有了胡子,妇女们会怂恿他们老公去给你投票的。”林肯经过仔细考虑,最终留起络腮胡子,并且在到华盛顿就职总统之前,亲自拜访了小姑娘,并亲切地对她说:“格蕾丝,瞧我的络腮胡子,为了你,我把它们留起来了。”然后深情地亲了小女孩一下,顺便还用胡子扎了扎小女孩的脸。

 ⑥林肯的平民本色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始终都保持一份平常心,这才是一种伟大的智慧。颜回能够在陋巷中,箪食瓢饮,过着粗陋的生活,却不改其乐,就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庄子曾说:“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是誉,还是非,都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的人,真的就可以说是宠辱偕忘,活得

 自在了。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 分)

  6.第⑤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7.第⑥段中加点的“这样”一词具体指文中的哪一句话?(4 分)

  8.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5 分)

 【三】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9 19 分)

 ● 张勇 ①“中国‘90 后’兼具抱负和务实双重优秀品质,世界属于这一代人。”近段时间,外媒集中关注中国“90 后”这个群体,高度赞扬他们爱国、自信、开放、充满正能量。作为中国当代青年中最年轻的力量,“90 后”无论年龄、形象和气质,都极具代表性。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亲眼见证中国强大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们正青春,正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②“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有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成现实。

 ③要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青年一代就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广大青年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才能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只有充分融入新时代,用火热的青春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价值,方不辜负美丽韶华,也不辜负这美好新时代。

 ④树立何种人生理想,选择哪种奋斗方向,决定着我们的青春往何处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豪迈的青春踏上壮阔的征途,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需要思想的力量导向领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指南针,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定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青年必定前途无量。

 ⑤中流击水,奋楫者进。青年一代有理想,还要有本领、有担当。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伟业。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个体人生而言,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春的步伐要与新时代的车轮同向同行,新矛盾需要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去应对、去化解,新思想需要广大青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新征程需要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每个青年都应执着追梦,永不低头,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青春里拼尽全力,做自立自强自信的搏击者、弄潮儿。

 ⑥“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有抱负、更务实的中国青年,正以高度的自信、开放的视野和实干的精神走上世界舞台、进入新时代,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更辉煌的明天。

 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0.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11.从第⑤段来看,青年如果没有理想,会导致哪些后果?(4 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3.结合本文的观点,说说作为“00 后”的我们应该怎样做?(4 分)

  【四】品读经典,走向优雅(6 16 分)

 ●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涤荡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

相关热词搜索: 议论文 年中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