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对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含:3个附件)参考例文
1 X XX 学校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含 :3 3 个 附件 )
参考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根据 XXX 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 XX 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 XX市有关文件精神、XXX 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总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生作业的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区域规范要求,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学生睡眠的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学生
2 手机的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对标 XXX 区教育局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对接局层面基教科、体卫科艺科、德育科等。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定期分专题研究工作,完善五项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德育、教导、总务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力求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分层教育、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重点内容
3 (一)加强作业管理
1 1. . 工作目标
(1)完善管理制度,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把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研究作业设计,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
(3)规范、有效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4)家校探讨,形成正确的作业观,形成积极舆论导向。
2 2. . 管理办法
(1)加强学校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明确教学资源选用备案流程。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规范作业来源。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形成校本作业题库。严禁教师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 APP 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 XX 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科学设计作业。作业设计是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
4 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统筹作业总量。教研组、备课组等要指导教师根据课标和意见合理布置、及时报备学科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不超过90 分钟。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以年级组等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假期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总量,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有效评改反馈。教师应按时回收、认真检查批改、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作业。不断提升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作业评改、反馈的育人功能。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正确引导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新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向家长提供加强亲子沟通、实施时间管理、预防网络沉迷等专题辅导,加强教育政策正面宣传,指导家长根据孩子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学会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造成孩子过重的校外学
5 习负担。
(2)优化专业指导 研制指导意见。根据市级教研部门出台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业务指导意见,教研组明确设计方法与实施重点,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能力。
纳入研训范围。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师训范围,指导教师准确理解课标和意见的内涵,明确相关内容评价要求,以单元作业设计等为抓手,持续开展相关研训工作,不断提升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有效掌握各类作业实施方法。将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能力以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之一,探索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的专项调查。
共建优质资源。各教研组在学校领导下采用多种方法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研发、评选与选用。教导处指导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实效,做好共建共享电子作业资源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定期开展电子作业使用情况调研。
3 3. . 保障 机制
(1)强化督导监测 建立以管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教导处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教导处根据本市作业管理相关要求,开展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定期抽查规范作业(见附件 1:XX 学校作业检查记录表)。
(2)加强宣传引导 提炼学校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宣传作业
6 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弘扬正确的作业观和教育观,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3)强化问责追究 对于严重违反作业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事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教学责任。
(二)加强睡眠管理
1 1. . 工作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
2 2. . 管理办法
(1)规范学校课时管理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 8:20,中学一般不早于 8:00,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提前开门,安排学生在教室进行自习或室外体育活动。
(2)保障学生睡眠质量 为保证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学校和班主任指导家长和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 9 小时。建议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 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 22:00。
7 (3)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加强学生作业的统筹管理,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4)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利用午间校园广播放舒缓音乐,营造校园午休氛围。同时,探索实施一年级学生午睡管理工作,推进学校设施设备配置,因地制宜创造午睡条件。
(5)实施睡眠监测与干预 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学校班主任、心理、卫生老师针对长期失眠、睡眠质量不良、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诊断评估和睡眠指导;对于个别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前提下,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3 3. . 保障 机制
(1)落实具体责任 实行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赵霞、校长管坤为组长,全面负责睡眠管理工作,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规划睡眠管理工作,德育处、教导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心理老师等为组员,进行具体落实。
(2)加强宣传引导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
8 性,通过家校共育、全员导师制试点等途径,共同保障学生的良好睡眠,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三)加强手机管理
1. 工作目标
(1)防止学生沉迷、过度使用手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 2. . 管理办法
中小学生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在校课堂内使用手机,以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殊情况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则按照以下办法实行:
(1)家长申请制 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填写《XX 学校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申请书》(见附件 2),经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签字后,由班主任上报德育处审批、备案,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2)年级组长保管制 学生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年级组长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后,学生取回手机,走出校门后方可使用手机。
(3)违规处理办法
9 对未申请但携带手机的学生,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批评教育,由家长领回手机,并由家长和学生共同签订承诺书。经多次教育,未申请但携带手机的学生,根据情节将给予警告等以上处分。
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除课堂外),老师有权将学生手机扣留,送交班主任或年级组长,上报德育处,责令写出书面检讨,批评教育,由家长领回手机,并给予严重警告等以上处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一律予以处分。
对于以上行为者,取消本学期各类评奖评优资格,并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3. 保障机制
(1)加强教育管理 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利弊,切实解决思想症结,明确学校制定本方案的意义。教师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2)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做好面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以取得家长的认同和配合。强化家长履行教育职责,通过微信推送、家长会、全员导师等形式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解决通讯需求 为保证家校应急联络,中小学门房为学生提供爱心电话,并进行使用登记制(见附件 3)。提倡班主任、导师在学生需要时,为学生
10 提供通讯服务。
(4)强化督导检查 学校手机管理工作小组将不定期开展关于手机的检查,对携带手机的学生,按如上“违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本规定纳入每周流动红旗、每月标兵班、先锋班评选。
(四)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
1. 工作目标
(1)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
(2)开展校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
(3)建设书香校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 2. . 管理办法
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2021〕2 号文件,制定落实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八)存在
11 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2021〕2 号文件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要...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五项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