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治理感悟心得
乡村 基层治理感悟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化并推进基层治理,一定要切合实际,切莫生搬硬套,切忌“削足适履”。
个别地方为了落实上级政策,不去基层调研制定合理的规划,反而工作简单化、方法极端化,“一刀切掉脚后跟”硬适政策之“履”。加强散煤治理就用水泥直接封死了村民家的煤炉灶台,推行厕所革命就做个“假马桶”的表面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就要求建“无鸡镇”“无猪镇”,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效,却忽视了政策推广的内涵和意义。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削足削掉的是实事求是,没有了这个求实的“脚跟”,再合适的鞋也穿不出舒适感。
“削足适履”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根源在于推进政策实施时“只唯上不唯下、只唯书不唯实”,缺乏针对基层实际情况的调研,而急功近利的懒政思维又模糊了因地制宜的概念。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推行得好不好,关键看落实的效果,摸不透基层情况就直接“硬穿鞋”,政策推行下去也毫无意义。
基层治理涉及的范围广、事务杂、群众多,难以打造出一把适用于所有地方的万能钥匙,就需要在把握好上级政策之后,深入了解当地实情,与具体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尤其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更不能草率决策,要充分尊重民心民意,做好连接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强化组织力和执行力,一方面将不敢担当、懒于作为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加强作风建设,以实干精神担起基层党组织责任,确保基层工作落在实处,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
益,以基层党组织为针穿起百姓之线,纳出一双具有地方特色的“鞋”。
政策调整以适实际会有一定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监督和反馈,可设立基层治理监督员参与相关政策推行阶段,根据政策落实的有效性、合理性随时向上反馈,监督员作为“量脚纳鞋”的一把标尺,变事后惩戒为事前提醒、事中监督,可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政策实施的每个环节。
相关热词搜索: 基层 乡村 治理上一篇:[2020-2021第一学期三年级教师个人写字计划]
下一篇: [哈尼音乐《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