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讽刺艺术论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指导老师:
学
号:
职
称:
中国·珠海 20 年 年月 月
诚信承诺书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
摘
要
《儒林外史》以其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其成就可谓卓绝。作者吴敬梓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酣畅淋漓的笔墨勾勒出了儒家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的百般丑态。作者在书中嘲弄虚伪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同时也对那些质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深切的同情,以此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意图改造社会现状的愿望。小说的语言生动幽默、确切精炼,人物的刻画精彩丰富、栩栩如生,场景的描写精美细致,讽刺的手法精巧独到、高超深湛,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讽刺典范。自《儒林外史》这部长篇小说成书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儒林外史》的伟大之处,也有着各种不同的阐释。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儒林外史》;科举制度;讽刺;夸张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The Satirical Art of The Scholars
Abstract With its high achievement of realistic satire, The Scholar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it’s achievement is remarkable. The author, Wu Jingzi, delineated the various ugly behaviors of the Confucian intellectuals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with vivid characters and lively ink. In the book, the author mocks the hypocritical and decadent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feudal eth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s high praise and deep sympathy to those simple and kind working people. In this way, the author places his ideal for the society and expresses his desire to transform the social status. The language of the novel is vivid and humorous, precise and concis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is colorful and vivi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 is exquisite and meticulous, the satirical technique is exquisite and unique, superb and profound, has created an incomparable model of satire. Ever since The Scholars was written, it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But just as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readers" hearts", the greatness of The Scholars has been variously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further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satirical art of The Scholars.
Keywords: The Scholar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atire; exaggeration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
录
一、引言
................................ ................................ ..........
1 1 二、托明代之名,而道清代之事
................................ ......................
1 1 三 、《儒林外史》的表现手法
................................ ........................
2 2
(一)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 2 (二)编织戏剧性的情节,达到讽刺目的 ............................................ 3 (三)运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 5 (四)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 5 (五)写实的手法................................................................ 6 四、《儒林外史》的 叙事 艺术
................................ ........................
7 7
(一)讽刺的基调中对不同的人物寄予不同的情感 .................................... 7 (二)“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 8 五、《儒林外史》的讽刺作用
................................ ........................
8 8
(一)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 8 (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 9 六、《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的得失
................................ ................
1 10 0 (一)《儒林外史》在小说史的地位与文本研究价值 ................................. 10 (二)《儒林外史》在讽刺小说框架下的局限 ....................................... 10 七 、《儒林外史》与晚清谴责小说对比
................................ ................
1 11 1 八 、结语
................................ ................................ .........
1 12 2
参考文献
................................ ................................ .........
14
谢
辞
................................ ................................ ...........
1 15 5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1 一、
引言 判断何为讽刺文学,首先得理解讽刺的含义,基于对讽刺的理解来解读讽刺文学,用这样的方式来区分讽刺与讽刺文学的不同。因为一个讽刺既有“讽”又有“刺”的特点,一方面它必须具有一定贬义和否定的性质,另一重要方面它往往可以通过隐喻、夸张、反讽、对比等方式进行间接地反映贬义的消极态度。因此当讽刺在文学里表现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我们便能经常在作品中发现它的存在。
《儒林外史》便被鲁迅先生定义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受到他的高度重视,小说中对于讽刺的运用尤其受到他的欣赏。鲁迅先生对于《儒林外史》的评价不吝赞扬且十分透辟,他认为中国不会有比《儒林外史》更加优秀的讽刺小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讽刺小说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儒林外史》极具讽刺效果和讽刺意义,它通过戏剧性的形象向读者拓展了现实社会的广度与深度。
二、
托明代之名,而道清代之事
作者吴敬梓身处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虽战乱不断但也相对安稳,朝廷重视科考,却也不断地对各种文人作品进行严格的管控。康熙年间,国内大兴文字狱,文人学士在作品中稍稍表现出对清政府的不满,或是皇帝解读出对清政府的讥嘲之意,就会掀起一场文字之狱。这是对文人学士的迫害,也是文学史的悲哀。在这种大环境下,文人学者在写作之时往往只能避开敏感的词汇与事件,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大祸。而吴敬梓在创作时慧心巧思,表面上来看是写明朝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巧妙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假借明朝的故事婉转地进行艺术创作,向读者展示清代的现实社会,讽刺清代的社会现象。这种高深的讽刺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活灵活现,且完美地避开了灾祸,使这样一部旷世奇作得以流传下来。
在当时社会,几乎没有人可以抵御功名利禄的诱惑,每一位儒生都全身心地沉醉于举业当中。“人生在世,除了文事,就没有第二件事情可以出头1 ”,读书人被这种迂腐的思想所诱导,个个都被举业迷得神魂颠倒,对其趋之若鹜,做出了许多无知蒙昧、荒谬至极、引人发笑的举动。
书中一开始就写到了两个儒生中的典型——周进和范进。周进一辈子都艰难地攀爬在科举的阶梯上,可一把年纪了却依然只是一个童生。身处当时那样的环境中,这位老童生饱受羞辱,受尽世人冷眼。所以,当他求得了能够进入贡院参观的机会时,无数种感触涌上心头,交织在一起,情绪再也无法控制,便一头撞在了号板上,当下昏迷过去。
1
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45.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2 醒来后,他哭个不停、满地打滚,多年来积压在心里无法言喻的酸楚、屈辱和如堕地狱般的绝望如同河水泛滥一般,再也遏制不住。而范进,弱冠之年便开始应考,一直到年过半百才中了举人。三十四年来,他不仅饱尝了无数失利的痛苦,还因地位卑微而受到了岳父和世人的歧视与侮辱,这些都在精神上对他产生了摧残,造成了伤害。所以当他得知自己中举后,他那早已被折磨到脆弱不堪的神经根本无法承受这从天而降的惊喜,便上演了一幕喜极而疯,三十四年来所受到的折磨、内心的辛酸和屈辱全都在这场“疯”中爆发出来。周进、范进把自己的命运与八股举业牢牢地绑在了一起,科举功名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甚至是每一个细胞,会因为考试失利而痛哭流涕,也会因为侥幸中举而发疯。他们两人的经历,令人心生可怜又感到可悲。
周进悲极而癫,范进喜极而疯,他们二人虽不尽相同但终究是殊途同归。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勾画出无数生动的人物形象,借以明代之名道清代之事,一方面,戳穿了当时政府权贵的腐败,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向读者揭示了原本善良的人性是如何一步步被腐蚀的;另一方面作者同时塑造了如杜少卿等一群追求理想人生的人物,热烈地赞扬了他们的自强不息以及他们守护、保卫人性的做法,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这本书为直接用小说来评价现实生活奠定了范式,为中国的讽刺文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其达到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空前绝后的顶峰。
三、《儒林外史》的表现手法
《儒林外史》开辟了讽刺小说的先河。身处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之中,吴敬梓敢于直面与挑战的勇气让人为之赞赏。作者所处的家庭原本生活富足,却慢慢衰弱变得低贫,也因而体味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堕落、社会风气的污浊。这种由富到穷的不平凡的巨变使他对清政府统治下的政治腐败和世风日下的寒酸、丑恶现实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是这样的经历使他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有了广泛的阅历,不如从前般眼界狭隘,从而形成了这种反叛思想,这些正是《儒林外史》的思想生命基础。本文将其表现手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封建末世导致文人们的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走向了错误的方向,使他们慢慢形成了各种畸形的性格,这样的环境如同污浊、腐臭的河流和空气长期浸染、腐蚀着他们的灵魂,这是造成封建时期文人厄运的主要原因。
比如范进的母亲在得知范进中了举后,那种望子终成龙的狂喜触发了她的病症导致她一命呜呼,范进也因此由喜转悲,执意再也不使用银质、象牙的杯子筷子这些奢侈用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3 品,甚至为母亲守孝三年。这些所作所为从表面上来看范进是一个极为虔诚的孝子,可是下一处却写到他暗悄悄地从燕窝碗里刻意选出了一个虾丸吃,这些描写把范进的假面轻易地刺破,像一根锐利的针,也如一束灼目的光,揭露与照见了范进内心掩藏着的污浊角落,这是一个封建文人内心最阴暗的秘密,揭示了他们披着孝子外衣来掩饰自己低俗的本质、堕落的礼教、肮脏的灵魂,极大地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做作。
作者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谓是妙到毫巅。文中胡屠户一直看不起范进,生活里更是经常辱骂、贬低他,待范进因中举而疯狂,报录人建议胡屠户扇范进一耳光以此来唤醒范进之时,他却畏缩不前、心乔意怯。终于是再三鼓起勇气扇了范进一巴掌,准备再来一下时却发现自己的手疼痛不已,以为是打了文曲星要下地狱,便再也提不起胆来,事后甚至去找了郎中开了膏药。作者对胡屠户的这些细节描写简直生动到让读者彷如亲眼所见,揭示了胡屠户对范进在中举前后态度的转变,也表露了胡屠户欺软怕硬、粗暴低俗、尖酸刻薄、封建迷信的性格特征。当范进要回家时,众人跟在范进身后,胡屠户看见女婿的衣服因在地上打滚而变得皱巴巴的,便一路低着头给他整理了几十回。这一处用“一路低着头”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胡屠户的恭维,写下次数“几十回”,反讽就更充分了。作者把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那种低三下四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趋炎附势、庸俗势利更是展现得一览无余。
在小说第十四回中描绘了一个多次应试而不中举,以读书为生,让人可笑而又可悲怜悯的人物形象——马纯上。在西湖游历的时候,他完全不因西湖的大好风光而感叹,而是带上些许小钱,一路上漫无目的,眼里看的不是风光,而是路上的好酒好肉、街边的鲍鱼燕窝。眼中不是鸭子何时长大能食,便是羡慕财贵人家的奢靡生活,水光潋滟的西湖美景在马纯上眼中还不如肥美的鸭子动人。这些细节描写将马纯上对“食”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身处天下第一名景,游玩了三天却只关心美食,表现了马二的迂腐。文中对马纯上爱吃、能吃的描写固然精彩,但对于马纯上看待女人的描写更可以说是妙。文中写到马纯上一路而行,遇到街边的三两美女,他便低下头,他不看美女,美女也不看他...
相关热词搜索: 儒林外史 讽刺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