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春国家开放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试卷1-3)

| 浏览量:

 1 2021 春期国开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 试卷 1 1- -3 3 )

  试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0 30 分)

 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57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24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52 年增长 67.8%;其中工业总产值 704 亿元,增长 128.6%,所占比重由 1952 年的 43.1%上升到 56.7%。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35.5%提髙到 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建立,工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于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956 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 1952 年提高了 21.3%,其中,农民提高了 14.6%,非农业居民提高了 28.6% o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对此,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试卷二试题及答案

 请谈一谈你对邓小平 “一国 两制”理论的认识。(0 30 分)

  答案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面对港澳台地区尚未统一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

 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邓小平指出:“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充分考虑了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处境、利益和前途。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国家必须统一,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国两府〃“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都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我们的愿望,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的,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使用武力,有利于促进和平解决。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终归是可以实现统一大业的。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进行谈判,并分别签订了联合声明,推动了港澳回归的历史进程。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答案二: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台湾则被国民党所盘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并积极寻求实现统一的方式和途径。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政府多次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台湾和平统一,可以实行高度自治,政务仍归蒋介石领导,共产党不派人干预等。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当时还不能提出“一国两制”的完整构想并付诸实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逐步完成“一国两制”的构想。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年 1 月,邓小平访美期间指出,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初步表明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1 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以及 1982 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的谈话,都标志着这一构想进入形成阶段。邓小平在这次谈话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

 “一国 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首先,“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二国家的主权是不容分割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得到国际承认的。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前提。

 其次,实行“两种制度",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统一的国家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中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尊重历史和现实得出的决策。另外,两种制度长期不变,共同发展。

 最后,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0 30 分)

 答案: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下。

 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三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五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六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七是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九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这九个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人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与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国开(中央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

 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终结考试三[试卷三] 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重要内容。”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 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 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进一步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 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 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盲 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 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 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气据我国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 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 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 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实践证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

 有 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毛泽东思想 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