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摘要】企业离退休人员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和奠基人,是国家和企业的功臣,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作为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者,如何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上有创新、有发展,从而保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离退休人员至关重要。现阶段,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目前的离退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全面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认真思考、统筹协调、深层次挖掘服务潜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新问题,充分发展新理念,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做好离退休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对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离退休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引言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性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广泛的涉及面,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离退休职工能否安享晚年、家庭和睦,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对企业的离退休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策略的设计,是目前企业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1当前阶段推行离退休服务管理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目前,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阶段区域、行业、单位的不同,推行的离退休服务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客观条件上的不一致,造成一些离退休职工的心理不平衡;
二是由于离退休职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加剧了管理服务的难度;
三是离退休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更重视物质方面的内容,忽视了离退休人员精神方面的需求。四是离退休管理及服务岗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能力结构偏弱,人员结构断层。
1.2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不足
离退休服务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专业人士的有效支持,才可以为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足够有利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现有的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过程中,一是离退休管理部门大多是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弱,文化层次不高的工作人员,而且对于员工的思想培训和业务体系的建设存在严重不足,造成离退休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优化;
二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者缺乏对离退休工作人员能力诉求的重视,很多培训工作缺乏对经验累积体系和能力提高的重视,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员工无法凭借正规的培训平台实现思想认识的优化,难以为离退休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理想的思想性基础条件;
三是在一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离退休人员诉求关注程度不足,造成离退休服务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凭借员工思想认识的有利条件实现对离退休管理的优化建设,难以为离退休管理业务质量的改进提供支持。
1.3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离退休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应用到离退休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离退休人员管理停留在粗放表格化管理状态,出现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统计项目、内容与其档案管理项目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导致了管理部门应该掌握的一些信息严重缺失,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深入。
2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2.1强化认识,用心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烈氛围
一是牢固树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观。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才会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自觉性,才会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的进取心,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开创性地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二是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大局事关企业事业的和谐发展,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很好地服务于企业大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只有这样,才会用大局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自觉地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时刻不忘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大局的一部分,按照企业在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定方案,做决策,把工作扎实而有效地做好,从而使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与时俱进,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三是牢固树立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的观念。为老同志服务是我们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主题和落脚点,这个服务,不仅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而且更包括政治上的关心爱护,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部分老同志已进入“双高期”,加之改革不断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更需要我们对他们多加关心、爱护和帮助。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才能时刻不忘组织的重托,不断强化对老同志的感情,满腔热情地关注他们的疾苦,把涉及老同志的每一件事情做细,做实,让老同志满意,让组织领导放心。
2.2与时俱进,努力创新离退休管理服务方式
一是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平台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使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分级联网,数据接口安全、便捷,程序兼容性强,操作简练,数据接收、报送程序简单易懂,维护方便的程度。同时要加使用和培训力度。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工作,涉及知识面广、范围大,具有动态调整和更新周期短等特点,要选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创新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以保证离退休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二是高效利用互联网+,积极为离退休职工服务搭建平台。信息上采用互联网+政务,利用政府、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离退休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平台,做好人员信息的分级管理,按照年龄、性别、个人爱好、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业务上采用互联网+服务,开发专业的离退休服务APP,根据离退休人员的不同特征,开展健康体检、鳏寡孤独照料、困难帮扶以及兴趣爱好的引导,老年大学教学的选课、文体活动的参与、健康体检的菜单、居家养老服务的选择、老年人用餐服务都可以在离退休服务APP上一键式选择,使离退休服务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2.3高度重视,强化离退休职工各项待遇落实
一是把“两项建设”贯穿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始终,在扎实落实政治待遇上下功夫。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选好支部班子,创新活动方式,保障活动经费,引导离退休人员把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保持老同志队伍的和谐稳定,发挥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把“落实生活待遇”贯穿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始终,在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保障机制。确保离休人员的养老金、护理费、医药费、生活补贴、遗属补助等按政策规定按时调整、按时足额发放,生活待遇落到实处。三是把“打造两个阵地”贯穿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始终,在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上下功夫。老年大学和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要加强自身管理,创新教学活动理论研究和教学手段,增强吸引力,使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成为老同志的精神家园,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4加强培训,提高企业离退休管理队伍建设水平。
首先,企业在处理具体的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团队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加以对待,使处于新时期企业离退休管理人员都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保证离退休队伍的建设活动能够更加完整的实现与团队建设需求的精准适应,为离退休管理业务体系价值的变现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企业在处理具体的离退休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离退休管理机制价值的认识,对企业离退休管理模式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企业的工作人员只能简单的凭借离退休平台的建设方案进行离退休管理体系的设计处理,并为离退休管理体系的成熟运作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经费管理策略建设的过程中,离退休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的加强对政策资源价值的关注,以此保证更多的经费管理体系可以在离退休管理团队的成熟运行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离退休管理业务机制作用的完整发挥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一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专职机构以及离退休管理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基础条件研究不够深入,并没有将离退休管理机制的建设作为一项常规业务予以对待,导致新时期企业的经营性业务体系的运转难以为离退休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足够完整的保障,难以为离退休管理业务体系价值的变现创造有利条件。
2.5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离退休文体活动
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应该以物质条件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娱乐活动,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如,企业可以通过建设职工活动阵地,拓展娱乐活动的范围。目前,离退休群体人员较多,活动场所较少,因此,应合理选择活动形式,拓展活动空间,提供图书阅读、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健身等服务,保证基本活动设备齐全。除此之外,鼓励职工参加老年大学也是丰富娱乐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年大学是基于老年教育、文化养老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模式是新时期离退休职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满足学习需求的创新探索,可以有效提升离退休职工生活的幸福指数。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文体活动,丰富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由企业负责资金保障,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定期设立活动主题,保证娱乐活动的多样性。如,针对离退休群体的特点,开展球类、书画类比赛,进行花卉、鸟虫鉴赏等活动。通过文体交流、竞技活动,激发离退休职工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娱乐活动的交流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中,一是需要强化认识,做好准确的判断和帮扶,使得老同志的困难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处理;
二是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使离退休服务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三是需要强化工作落实,使得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四是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使离退休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五是需要不断丰富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使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