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x】

| 浏览量: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的通知》(国发〔X〕74号)要求,深入推进我X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 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结合我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以建设美丽X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以提升节 能减排基础能力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 排制度,全面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加快构建节能

环保型产业体系,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

增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

(二) 主要目标。到X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 X年降低 16%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7亿吨标准煤以内。全省化学需氧量、 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5.02万吨、11.18 万吨、82.37万吨、90.86万吨以内,比X年分别下降18.4% 16.6% 28% 28%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X年下降10%

二、 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全面

实施中国制造XX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 焦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 行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提升主导产

业发展质量。推动建材、冶金、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瞄准国际同行 业标杆,加快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优势。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 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石 油石化、煤炭、电力、印染、造纸、制革、染料、焦化、电镀等行业 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 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环保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 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智能电力及新能源装 备、生物医药、尼龙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合金材料、智能传感器及物 联网、节能环保等10个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航空及冷链物流、新 兴金融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外包、专业服务业、跨境电子商 务及网络零售、基因技术应用及健康服务、数字创意等8个新兴服务 业产业集群,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打造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培育一批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和专业化服务公司。 到X年,全省18个新

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比重达到15注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45%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科 技厅、质监局、统计局等部门)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强化煤炭生产消费全过程管理,增加煤炭 入洗(选)比重,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 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减少散烧 煤消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一 律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特别是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和X 市、X市、X市、X市、X市等重点地方,新上非电行业燃煤项目实行 1.5倍减量替代;上一年度空气质量排序后三位的,新上非电行业燃煤 项目实行2倍减量替代。开展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对现役燃煤 发电机组进行节能增效和环保提标改造,供电煤耗达到全国同类机组 先进水平,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稳步提升省外电力规模。深入实施“气 化X”工程,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完善省内天然气配套支线,实现全 部省辖市和部分重点县(市)双管道供气。扩展延伸供气管道,将管道 气覆盖到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等用气集中区域。深入推进城镇天然 气利用,鼓励省内页岩气、煤层气、油田伴生气、生物质制气等非常 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推进分布式光伏发 电和户用分布式发电系统,不断拓展太阳能利用和应用市场,增加清 洁低碳电力供给。对超出计划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 量和强度目标考核范围。到X年,煤炭消费总量比X年下降10%左右,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7%以上。(牵头单位:省发展 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 通运输厅、工商局、质监局、统计局、 X能源监管办等单位)

(二)突出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

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 ,在重点耗能行 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 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到 X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 值能耗比X年降低23%,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电力 等重点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大幅下降,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 能耗效率。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 ,引导电网企业支 持配合平台建设及试点工作,鼓励电力用户积极采用节电技术产品, 优化用电方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应用 ,将可再生能源占比 指标纳入工业园区考核体系。(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 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环保厅、质监局等部门)

绿色建筑提升行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要求,逐步执行“ 65%+

节能设计标准,到X年,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 65%+节能设计标准。

 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 建筑及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建筑节能先进标 准领跑行动,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建设试点。大力发 展装配式建筑,着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推行 绿色施工方式。深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行清 洁取暖,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鼓励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到 X年,

全省新增绿色建筑面积 50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材在城镇新建建 筑的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 例达到20%以上。(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 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事管局等部门)

绿色交通推进行动。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统筹推进铁

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加强各类公共交通方式配合衔接,建设零换乘交通枢纽。持续开展“公 交都市”和“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快 速公交系统、城市公交专用道等快速通勤系统基础设施以及非机动车 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建立公

众出行和物流平台信息服务系统,规范引导互联网共享交通运输模 式。促进交X能清洁化,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汽车、天然 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全省电动汽车 充电设施体系建设。到X年,全省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 耗分别降低2.1%、6.8%;全省市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 担率达到30%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 80%左右。(牵头单位:

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 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事管局等部门)

绿色商贸引领行动。贯彻落实绿色商场标准,开展绿色商场示

范,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设置绿色产品专柜 ,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实施绿

色供应链管理。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物流等企业建设能源 管理体系,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 ,加快淘汰落后用 能设备,推动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完善绿色饭店标准体 系,推进绿色饭店建设。加快绿色仓储建设,支持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 等清洁能源,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加大对能效H级及以上高效节 能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大型超市、电商开辟节能产品销售专 区,通过强化认证标识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高效节能产品 和设备。(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质监局、旅游局等部门)

绿色农村改造行动。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广农用节能机

械、设备和农机节能作业技术,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节能及绿色 农房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房节能及绿色化改造 ,推动

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和省柴节煤炉灶更新换代,因地制宜利用生 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不断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清洁化水平。鼓 励使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推广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到X年,全省 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牵头单位:省农业

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 化委等部门)

公共机构率先行动。公共机构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 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公共机构 节能改造,推广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落实 公共机构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提高节能环保产品应用比重。

 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节能管理能力。实施可再生能 源应用、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大型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管理能力提升 等节能重点工程。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活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深化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十三五”期间再创建 100家国家级、200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动市级示范单 位创建工作。到X年,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 耗分别较X年降低11呀口 10% (牵头单位:省事管局、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 厅等部门)

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采用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 结合的方式,对省级“千家”、市级“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目标 责任评价考核,落实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考核问责。

 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智能 化升级,加强全过程和各环节用能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 监测系统,严格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依法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能源 绩效评价。推动开展达标对标和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着力提升重点用 能单位能效水平。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构建安全、 节能、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组织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 坚战,推行锅炉生产、经营、使用等全过程节能环保监督标准化管理, 到X年,燃煤工业锅炉实际运行效率提高 5个百分点。开展电梯能效 测试与评价。加快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等用能设备开发和推广应用, 淘汰低效电机、变压器、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用能设备。 (牵头单

位:省发展改革委、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省政府国资 委,配合单位:省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统计局、事

管局等部门)

(三)强化污染物减排,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快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利用城 市和工业园区周边现有热电联产机组、 纯凝发电机组及低品位余热实 施供热改造,淘汰供热供气范围内的燃煤锅炉(窑炉)。实施产业集聚 区集中供热工程,具有一定规模用热需求的产业集聚区 X年全部实现 集中供热,全面淘汰产业集聚区分散燃煤锅炉。以 X大气污染传输通 道7个城市和X市、X市、X市3个重点城市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 实施“电代煤”、“气代煤”、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工程,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集中整治“小 散乱污”企业,深度治理重点行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 能改造,加快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实施工业窑炉和砖瓦炉窑提标治理。

 严格执行有机溶剂产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加强石油炼制、石油化学、 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化工、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建筑装饰、 干洗、餐饮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大移动源污染物治 理力度,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 ,综合采取车辆 注销报废、限行禁行、财政补贴、排放检验、尾气提标治理等措施 ,

加快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及回收拆解。

 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 动机械环保达标和油品质量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X年,基本 淘汰黄标车,禁止使用排放不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油品质量 升级,开展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提标升级工作。推进油气回收治理, 新建储油库、加油站必须同步建设油气回收装置。到 X年,全省

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到58微克 /立方米、9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以上。

 (牵头单位:省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交 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电力公司、中石油 X 销售公司、中石化X石油分公司等单位)

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实施 X、X、X、X流域水污染综合

治理,严格控制重点流域干流沿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 ,

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 印染、造纸、炼焦、塑料加工、 电镀、燃料、农药等“八小”企业,制定实施造纸、焦化、化肥、农 副食品加工、毛皮制革、印染、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电镀等重点

污染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方案,提升企业废水深度治理水平,确保稳 定达标。推动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冶炼、建材、有色金属冶炼、造 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行业污染较重的企业逐步有序搬迁改 造或依法关闭。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到 X年,重点流域水质优良 比例总体达到57%以上,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降至 9% 以下,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皿类比例总体高 于96%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H类,省辖市、省 直管县、县级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牵头单位:省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 化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等部门)

分类实施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

为重点,开展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建立土壤环 境监测体系和预警网络。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划定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优先保护质量较好耕地,积极推进耕地安全利用。

 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地块修复 与土地再开发利用协同一体的管理与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全省土壤污 染治理与修复计划,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重点行业企业 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等开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在X市、 X市、X市、X市、X市、X市等市开展镉、汞、砷、铅等重金属及其 复合污染耕地质量与修复技术示范。(牵头单位:省环保厅、农业厅、 国土资源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强化城镇生活污染综合整治。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 进行填平补齐、升级改造,完善配套管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合 理确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强运行监管,实现污水处理厂全面达标排放。

 加大雨污合流、清污混流管网改造力度,优先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 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促进再生水利用 ,完善再生水

利用设施。注重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 ,避免二次污染。加强 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管 理和督导,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水平。到 X年,全省城市污水、 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省辖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 全处理,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治理公共机构食 堂、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污染,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财政厅、农业厅、质监局、事管局等部门)

加快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控制,采取 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形式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广垃圾分类 和就近资源化利用,到X年,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养殖场粪便 等污染物处置,以沼气、天然气等能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建设有机废 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小区)。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到X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深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 控和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到X年,实现主要农作 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研究建立 农药使用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秸秆禁烧。(牵头单位:省农 业厅、畜牧局、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 建设厅、质监局等部门)

深入推进工业清洁生产。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 ,

推动钢铁、焦化、有色、建材、金属、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清 洁生产技术改造。鼓励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

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更高的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目 标,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到X年,重点企业80%以上实施清洁生产 技术改造、70%以上达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清洁生产先进 企业”水平。(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委, 配合单位:省质监局等部门)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持续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分类推进以重化工、传统制 造业、高新技术等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循环化改造 ,实施一批产业链 和价值链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中水循环利用项

目,推动产业耦合共生、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污染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到X年,80%以上省级产业集聚区完 成循环化改造。(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配合单位:省科技 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等部门)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

用,推进铝土矿、钼矿等矿区开展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高岭土、铝 矶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煤矸石、粉煤灰、工业 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大宗 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到 X年,主要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到80%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科 技厅、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支持农业资源丰富地区推进种植、

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旅游等循环链接,推广立体种植、“种 养加销”一体化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动农林牧渔多业共生、农工旅复 合发展。以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培育构建“种 植业一秸秆一畜禽养殖一沼肥还田、养殖业一畜禽粪便一沼渣 /沼液 —种植业”循环产业链,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林业 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到X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 化委、财政厅、环保厅、林业厅、畜牧局等部门 )

加强城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布局建设X产业园区,推动

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城市污泥和废 旧纺织品等低值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健全城镇废弃

物回收利用体系。到X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70%以上,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3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0% 以上。(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工业 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环保厅、事管局等部门)

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大数据、云

计算等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支持汽车维修、旧件回收、再制造、 报废拆解等汽车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快汽车再制造产 品推广。加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耦合链接 ,

建设30个废旧电子、废旧办公设备等处理基地和30个报废汽车回收 拆解中心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到 X年,全省主要品种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率达到75%以上。(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配合 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

厅等部门)

(五)实施重点工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 领域,实施余热暖民、燃煤锅炉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能量 系统优化、绿色照明、合同能源管理、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重点用 能单位能效提升、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十大工 程,实施200个节能潜力大、示范效果显著的重点项目,形成节能能力 200万吨标准煤,带动提升全省用能管理水平和能效水平。(牵头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住房 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事管局等部门)

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园区 循环化改造、X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循环 经济示范区、再生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推广等专项行动 ,实施100个重 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动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构建绿色 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到X年,建设50个X产业园区,再生资源替代原 生资源量达到60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超过6600万吨,资源循环利 用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配合 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

厅、商务厅等部门)

实施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质 量改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源达标排放与总量减排、土壤 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风险防范、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 代化提升等八大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火电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深度治 理、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淘汰产业集聚区分散燃煤 锅炉等一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 护、地表水环境修复和功能恢复、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 体整治、湖泊生态保护、人工湿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新一轮农村 环境连片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增完成8000 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牵头单位:省环保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 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农业 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畜牧局等部门)

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以服务环境污染攻坚为目标, 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供给能力为主线,优先发展产业关联度高、 市场潜力大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 变压器等节能装备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重金属治 理等重大环保技术,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加快高效节能、先进 环保产品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实施100个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示范项目。建设X高效节能装备产业基地,X、X、X、X等先进环保产 业装备和产品基地。到 X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牵 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科技 厅、财政厅、质监局等部门)

节能环保服务业提升工程。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行动,鼓励 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 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大力推行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在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开展第三方 治理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 X、综合信用好、 具有竞争力的环保服务公司。到X年,全省形成2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 亿元的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配合 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 运输厅等部门)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服务能力。

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围绕工业、能源、交 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 技需求,着力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开展节能环保共性关键技术攻 关。节能领域,加快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低浓度瓦斯发电、 工业余热综合利用、工业窑炉节能等技术攻关;环保领域,大力研发颗 粒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水循环利用、垃圾渗

滤液处理、土壤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物减量回收、有毒有害原料替 代等关键共性环保技术和装备;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推进冶炼渣多种 有价组分综合回收、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智能拆解和拆解物 自动化分拣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 息化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 )

加快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向全社会征集节能 减排先进技术,编制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目录。组织举办科技成果 现场推广活动,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

术成果。加快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支持基于互联网的能源创新, 推动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统,鼓励发展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 区和智能工厂,推动智能电网、储能设施、分布式能源、智能用电终 端协同发展。综合采取节能减排系统集成技术,推动锅炉系统、供热/ 制冷系统、电机系统、照明系统等优化升级。(牵头单位:省科技厅、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质监局、事管局等部门)

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重点产业集

聚区、工业园区、科研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培育建设

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平台。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 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 的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全省节能公共信息管理平台 ,发

布节能政策和节能技术服务信息,便于用能单位选用适用的技术装 备。鼓励有条件的技术单位建立节能技术装备展示、 展览、交易平台, 采用“互联网+展览展示”等模式,提升节能技术服务能力。(牵头单 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 ,配合单位:省 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质监局等部门)

(七)发挥政策引导,健全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落实价格收费政策。加快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形成机 制。全面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严禁违规出台高耗能企业 优惠电价政策。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执行水 泥、电解铝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促进节能降耗。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确保环保价格政策落实到位。(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 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水利厅,配合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电力

公司等单位)

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统筹安排相 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能力建设和公益宣传。推广节 能环保服务政府米购,推行政府绿色米购,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强 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清理取消不合理化石能源补贴。落实支持节 能减排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继续落实资源综合利 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的企业进口自用节能减排技 术装备且符合政策规定的,免征进口关税。(牵头单位:省财政厅、国 税局、地税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府国资委、省事管局等部门)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 机构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健全市场化绿色信贷 担保机制,支持以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为抵 (质)押的绿色信 贷。建立绿色发展产融对接机制,简化绿色信贷程序,提高放贷效率。

 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鼓励 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 原则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 基金投资节能环保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通过资本市场 融资,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节能减排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在环境咼

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牵头单位:人行X中心支 行、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省政府金融办、 X银监局、证 监局、保监局)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传统优势制造企业适应市场需求 ,

通过技术升级、产品转型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拓展。

 支持节能环 保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培育具有系统设计、 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企业集团。在

生态环保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行业优势企 业。推进节能环保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中小企业差异

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 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 委、财政厅、环保厅)

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健全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等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 市场。加强碳排放权配额管理和市场监管,健全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 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全面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建立用 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有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建立能耗消费报告、审核和核查制度,推行第三方用能量核查服务。

 完善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企业排污许可制度,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 交易范围。(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

(八)广泛动员,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民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更加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坚决抵制和反对 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 减少无效照明和电器设备待机能耗,提倡家庭节约用电。倡导“ 135”

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行“ 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 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开展旧衣“零抛弃”活动 ,方便群众闲置旧物 交换。积极引导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低碳产品。发挥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合

理控制能源消费支出。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 ,鼓励实行网络化、低 碳化办公。(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 息化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事管局、 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

动员全民参与。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 X为宣传主线,

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环保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节约行动和“进 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军营、进商超、进宾馆、 进学校、进家庭、 进社区、进农村”等节能“十进”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 念和知识,形成崇尚节约节能、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 形成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 过度消费等全社会反对浪费行动,鼓励公众主动承担节能减排义务, 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家园。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 短信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牵头 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厅,配合单位:省教育厅、 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事管局、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目标评价考核。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考核 ,明确全

省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单 位。对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地方及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按

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地方,按照省节能 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有关规定执行。将主要节能减排指 标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 系。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县 政府诚信评价体系,对政策失信行为进行披露。落实国有企业节能减 排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企业绩效和负责人业绩 考核的重要内容。(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省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政 府国资委、省质监局、统计局、事管局等部门)

(二)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修订《X省节约能源条例》。推进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研究制定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公共 机构能源审计实施细则、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等。加快重点用能产 品能耗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建立全省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 度。开展节能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制定完善环境保护 综合名录。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产品、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评估、 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等相关环保地方标准。鼓励制 定节能减排团体标准。(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环保厅、质监局、省政府法制办,配合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 运输厅、商务厅、统计局、事管局等部门)

(三)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能源计量

体系和消费统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加大统计数据审 核和执法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 (X)建设,加强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和能源计量审查。

 依托现有气象观测 站点,建设全省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完善环境统计体系 ,补充调整工

业、城镇生活、农业等重要污染源调查范围。建立健全能耗在线监测 系统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实时监测 强化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监 测预警,定期发布各地、重点行业、重点单位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情况和预警信息,加强重点减排工程调度管理,对环境质量改善达不 到进度要求、工程建设滞后或运行不稳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地 方和项目单位及时预警和督导。(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 统计局、气象局、质监局,配合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 设厅、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省事管局等部门 )

(四)严格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 ,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节能环保执法监察 ,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 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和用能违法违规行为 发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或 挂牌督办。强化执法问责,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 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配合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质监局等部 门)

(五)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

务“三位一体”体系,建立完善全省节能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政府 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省、 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健全节能监察执法队伍,提升节能监察能力 强化节能监察执法。健全环保监管体制,做好全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加 强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排放自动在线监测工作。 推动大

数据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创新节能管理和服务模式,鼓励开展能 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试点,促进用能单位经验分享。制定实施节能减 排培训计划,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节能管理部门、节能监察机 构、用能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息化委、财政厅、环保厅,配合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 乡建设厅、质监局、统计局、事管局等部门)

(六)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 经验和做法,依法曝光违规用能和各种浪费行为。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在主要媒体上及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 量、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信息。每月公布各 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建立重污染行业企业 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依法实 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可依法提起公益 诉讼。(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厅,配合单位: 省事管局、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节能 综合 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