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 浏览量:

  浅谈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以及驾驶员逐年增加,基层警力有限,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交通拥堵严重,导致基层交警执法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现结合肥乡交警近年来的执法工作实际,通过对民警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就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执法理念存在的问题。有的民警在执法中以管理者自居,语言生硬粗暴,在查处违法行为时不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违法行为人,随意加重对违法人的处罚。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在执法办案中不能做公平公正,执法办案自己说了算,随意性大。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降格处理,放纵违法行为;有的甚至以此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有的对人民群众的报案求助推诿、拖拉,不作为;还有的不尊重公民和违法人的合法权益,执法态度简单粗暴。

 (二)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有的民警不注重平日的业务学习,对法律条文解析不深不透,致使执法观念淡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偏低,出现了执法程序不规范,法律文书不健全等问题。执法办案民警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依然存在。表现在处罚时没有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告知,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罚等,特别是在事故处理方面表现突出:如不依法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未追究、应当吊销驾驶证未吊销、应当锁定业务的未办理、不依法进行违法处罚等。

 (三)存在证据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是调取证据不及时,导致证据灭失。在执法办案时,重视言词证据,勘验、检查不细致,导致该提取的证据未提取;对案件调查取证缺乏分析研究,未及时调取必要的证据,造成证据遗漏;该扣押的不及时使用法律文书扣押,造成证据灭失或被销毁等;致使证据不能够及时得以保全。

 二是缺乏执法办案证据固定意识。对执法办案活动过程本身的固定,能够证明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证明获取证据的来源,但是有些执法办案人员不重视对这方面视听资料的收集。对讯问、现场勘查、辨认、取证过程缺少录音录像,致使案件办理存在重大瑕疵,导致当事人上访投诉、诉讼甚至败诉等。

 (四)存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不但不重视执法质量,而且接受监督

  意识不强。制度落实不力,对内部监督及人大、政协、检察机关和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不理解。对一些执法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和追究,使一些制度和规章形同虚设。内部监督机制设置不科学,没有形成一套自我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端正执法思想,树立宗旨意识。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民警“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立警为公、廉洁从警”的思想意识,认清执法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起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把人民群众满意或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努力争创人民群众满意交警,塑造交警良好形象。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广大民警做到奋发有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等各项专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全体民警深入学习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引导民警牢记纪律准则,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推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民警执法教育培训,提高民警业务素质。民警的执法素质是保证规范执法和执法质量的关键。随着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民警的执法教育培训成为执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抓好规定动作的培训。要按照执法规范化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全体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并辅以抽考、集中考等形式检查培训情况,对考试不合格的要责令离岗培训,直至合格方可上岗。二是抓好各法制员和执法骨干的培训工作。要选择执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在执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执法常用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遍培训和个别辅导,并切实发挥其“传、帮、带”作用,推动民警学法、知法、懂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把发现民警执法过程中的经常性问题与不足,采取以案讲法的形式,即时性讲解执法中须注意和改进的问题。通过培训教育、以案说法、释疑解惑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执法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形成“练中学”和“学中练”的良好执法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四个意识”,确保案件质量。一是强化程序意识。衡量执法行为和执法质量的标准,除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外,还

  有一个就是程序合法。公正合理的程序不仅是实体正确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防止执法者滥用权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公安机关办理案件应实体和程序并重。二是强化证据意识。首先,办案民警必须增强证据意识,依照法定程序主动、及时、客观、公正、全面、细致地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类证据。其次,要注意对证据的来源、真实性进行审查,使收集到的各种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三是强化法律意识。一线民警身为执法者,不能只凭老经验、老习惯办事,必须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更新,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使每起案件都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处罚适当。四是强化诉讼意识。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即每一次行政执法活动、每一起行政案件都有可能因当事人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败诉并赔偿有关当事人的经济损失。因此,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绝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经得起质证。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民警个人执法档案,严格落实考核考评制度。根据执法工作实际,考评情况记入民警个人执法档案,与量化考评、评先创优等相挂钩。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培训档案,促进民警学以致用。有针对性的开展执法培训学习,做到逢学必考、逢训必考,努力使培训考试制度化,并将学习成绩纳入民警理论测试成绩和执法质量考评之中,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指标。再次要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对民警执法中办人情案,徇私枉法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执法情形实行过错追究,对有执法过错的责任人和相关连带责任人,根据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五)推行“高科技”建设。增加科技投入,能有效减少路面执勤随意性,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增强路面管控。其次,要加强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目前,执法记录仪对规范执法作用十分有效,必须要加强使用,加强管理。

 (六)狠抓执法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交警执法过程的有效监督。一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监督工作职责,完善执法评价工作机制,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实现权责统一。二要进一步改进对交通管理执法的监督方式。规范执法仅有内部监管是不够的,

  必须充分发挥内、外部常态监督的作用,作为交警内部来说,就是要纳入精细化管理范畴,外部来说就是虚心接受执法监管部门、执法监督员和新闻媒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监督。

  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检察机关法治化水平如何、能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法治形象,体现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作为执法工作的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执法工作,才能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一、影响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主要因素为:

 (一)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检察机关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干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二)干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干警宗旨意识不强,执法指导思想模糊不清,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问题上还缺乏正确认识,一些干警疏于学习,知识陈旧,对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不掌握、不了解,执法中还按原来的法律、法规执行,以致出现办案差错。一些干警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不深不透,依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问题,执法行为貌似合法,实则经不起分析、推敲。

 (三)执法监督有待强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和人员在执法理念和执法

  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与执法规范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偏差。执法实践中的越权办案、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如刑讯逼供、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过度“从重从快”等现象都与这些错误观念有关。部分侦查监督人员对上级检察机关出台的促进规范执法的举措和要求不理解,认为会束缚办案行为,影响办案进程,是浪费人力财力没有实际作用,所以对这些措施和要求满足于表面上的应付。有些检察机关领导不愿自我揭短,执法人员对他人的监督行为不理解、不支持,执法人员又不愿得罪人,不敢监督。使执法人员对执法不规范的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有的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疏于对执法办案人员的管理,对执法办案中出现的问题责任追究不严,该调查的不调查,该处分的不处分;有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有的避重就轻,迁就照顾;有的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以批评教育代替组织处理等,纵容和袒护违规办案, 使得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查处,培育了执法不规范现象的滋生土壤。

 二、有效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检察机关作为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全部检察工作。如果执法不规范,挫伤了群众的感情,那就损害了执法的公信力,极大地影响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检察机关就会失去公信力。因此,必须始终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抓细抓实。

 (一)必须始终抓住观念更新这个先导,用正确的理念引导执法规范。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此,检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干警的法治理念、大局理念和民本理念,力争在检察内部形成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并增强干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干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同时,要加强检察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检察队伍的法律信念和法治精神,提升干警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力、感悟力,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干警心底、融会于干警心灵、指导于干警行为,不断增强干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效提升干警公正严格规范执法的水平。

  其次,要紧紧抓住执法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要适应“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理念,促使执法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批准逮捕、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此,促执法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二)必须始终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用严格的管理保障执法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抓住执法制度建设这一决定性因素,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执法标准,是有效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

 首先,转变传统执法模式。要彻底摆脱“ 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影响,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彻底杜绝采用刑讯逼供、精神折磨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问题。其次,改革办案体制机制。逐步推行复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办案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交流轮岗、考核激励等措施,提高基层执法干警的办案技能,提高队伍整体办案能力。同时,为提高办案质效。再次,强化办案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切实为办案干警配备必需执法设备,不断提高自查过程中现场证据采集的能力。

 (三)必须始终抓住素质提升这个根本,用扎实的培训促进执法规范。

 首先,逐步拓宽学习平台。要及时更新干警知识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执执法能力。单位可采取培训方式组织新法律学习、案例点评、选择典型案例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干警执法技能。二是不断激发学习动力。定期组织法律知识测验考试,对办案干警考试不合格的可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提高干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督促...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执法 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