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中小学“美丽校园”实施方案
全县中小学“美丽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国家及省市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建设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美丽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环境优美、品质良好、师生幸福、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为创建目标,按照“行政推动、学校主体,全面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整体提升”的总体部署,着力开展“美丽环境、美丽课堂、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家长”“六美”校园建设工程,奋力推动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统一,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品质内在美有机融合。创建活动从****开始全面启动,****年全县创建“美丽校园”至少**所;到****年,全县**%的中小学创建成为“美丽校园”;到****年,全县中小学基本建成“美丽校园”,全县学校建设和管理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创建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尊重基层首创、注重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立足学校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兼容并蓄,不断丰富“美丽校园”创建的内涵和形式。
(二)系统性原则。整合“素质教育示范校”“新优质学校”“文明学校”
“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校园”“优秀家长学校”等创建活动的关键元素,分清层次,突出重点,科学编制“美丽校园”建设规划,既注重建设美丽“环境、课堂、班级”等校园载体,又注重培育美丽“学生、教师、家长”等校园主体,既注重“六美并举”,也倡导“各美其美”,在整体构架、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切实解决“美丽校园”创建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三)特色性原则。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优势等元素,坚持学校主体、因校制宜,注重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多元发展,积极培育学校的特色品牌、优势项目、个性特点,积淀与提炼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局面。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作为创建的核心,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创建的关键,把“依法治教”作为创建的重点,同时努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全过程,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四、主要任务
(一)“美丽环境”提升工程
推进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党组织设置,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握学校发展方向,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制定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完善学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常规管理,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义务教育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及市县管理标准,形成依法治教、科学管理的生动局面。
实施老旧校舍改造提升。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老旧校舍开展全面调研,结合“全面改薄”,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
学条件,把校园建设成为整洁优美温馨宜人的工作和学习乐园。设施良好,有充足的教室和完好的与学生身高相匹配的课桌椅,教学功能房、生活用房满足教学和生活需求,实验设备、图书配备等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灰尘,墙壁上无脚印、污渍,厨房、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符合相关要求;校园内的道路、车辆停放场所、国旗护栏等设施安全、实用、美观。环境优美,学校的绿化工作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环境建设整齐划一,栽种植物搭配合理,实现“四季花香、绿色满园”,校园绿地率达**%以上。
提升新建学校建设水平。新建中小学要按照《**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提升建设水平,创造适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校舍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美观”的原则,并全面落实建设规模、校园规划和建筑装修等相关要求,建设一批花园式、园林式学校,努力把中小学打造成全县最美丽的建筑群。
培植深厚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提炼和升华学校师生共同核心价值观。强化学校文化阵地建设,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构建和谐的平安校园。树立“以生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确保师生安全。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杜绝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和防范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美丽课堂”构筑工程
坚持以生为本。牢固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
营造愉悦氛围。坚持“平等、民主、合作”的原则,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形成宽松、欣赏、理解和信任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在学中乐、乐中学,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着力构建以先进教学思想为引领、灵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带动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完善教师教学考核办法,实现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提升。
(三)“美丽班级”打造工程
创建班级氛围。努力营造团结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共同确立班风、班级格言,设计班徽、制作班级网页等,凝聚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形成全班成员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和价值观念,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班级管理。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为班级管理尽力。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学生通过民主选举、群众监督、共同参与的方式,形成学生干部团队,切实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民主管理和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促进学生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
建设班级文化。落实相关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
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立足学校特色发展和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突出班级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展示才华,获得体验,增强自信心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四)“美丽教师”培养工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严守师德底线,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树立师德先进典型,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争做“四有”好教师。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奖优罚劣,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号),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坚持教研引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发掘教师潜能。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和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计划。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优化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丰富业余生活,减轻教师身心压力,提升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五)“美丽学生”培育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注重体验与实践,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教育与各类课程学习相融合,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注身心健康。强化体育锻炼,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
持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个性特长。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模式,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充分尊重、保护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为每位个性发展学生搭建起成人、成才的广阔平台。
(六)“美丽家长”成就工程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开设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开展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等服务活动,引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子女。畅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树立和谐家庭的榜样,加强家长间的沟通与学习,探索交流家庭教育经验。
树立科学的家教观念。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理性的家庭教育态度,掌握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家庭教育的学习渠道,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建立学习型家庭。倡导家长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追求,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成长与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要。鼓励家长做表率,带动和影响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努力形成人人追求知识、家家书香四溢的社会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实施方案 全县下一篇:一次函数单元测试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