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x县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 浏览量:

 xx 县 20xx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根据《xx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xx 市 20xx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 农〔20xx〕75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的要求 (一)指导思 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人才需求,围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按照以农民为中心、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的原则,着力扩展培育对象、拓宽培育内容、优化培育方法、完善培育政策、增强培育效果等环节,整体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不断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助力脱贫攻坚。在开展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育时,注意安排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对象,增强其对所带贫困户的引领带动能力。在开展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训时,注意安排产业脱贫带头人培训 对象,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掌握 1 — 2 项脱贫技能。二是聚焦现代农业。以发展 “ 四优四化”、推进“两个转型升级”为核心,优先满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训需求,重点支持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肉牛产业发展等人才需求。强化需求调研,围 绕 2 — 3 项主导特色产业集中开展全产业链培育,精准遴选培育对象,紧贴产业人才需求 实施培训。三是支持返乡创业。特别要加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留乡人员培训,帮助其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复工复产、保粮保供,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为重点,加大专项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创业发展。

 (三)目标任务。

 以满足现代农业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聚焦培育体系精准培育能力提升,扎实深入推进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培养,切实提高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培育结果的有效性。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专业种养加能手(含产业脱贫带头人)的培养行动,全县安排年度培育任 务 300 人(20xx 年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任务安排见附件)。

 (四)补助标准。

 经营 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包括产业扶贫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年度累计培 训、实训(孵化)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5 天( ≥ 120 学时),全年跟踪服务,培养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 3500 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 加工技术能手以及从事专业农业生产过程服务的农民技术人员、产业脱贫带头人等,年 度累计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6 天( ≥ 48 学时),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 1000 元。

 二 、主要工作 (一)明确重点培训对象 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育对象,优先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带贫、扶贫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育对象,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专业种养加能手(含产业脱贫带头人)培训对象,重点面向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专业生产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民、小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专业技术服务的农作物植保员、农业技术员、家畜繁殖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农机修理工、信息员、农村电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县农业农村科教工作机构、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主动加强

 与农牧渔业产业发展、农机化和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管理机构等沟通协作,支持行业重点人才培养需求,组织培训机构(基地)及相关 人员针对性遴选培育对象,把年满 16 周岁,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建立培训对 象数据库。组织各类培训对象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

 “ 农民教育 培训申报系统 ”或手机下载 “ 云上智农 ” APP,在线报名参加培训。同时,要加强与扶 贫办、共青团、妇联等配合,做好培训学员的信息入库及相关工作。

 (二)严格选择培训机构 县级及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指定或遴选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培训机构应具备培 训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条件。

 1、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 2、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 3、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4、培训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

 (三)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1、实行培训计划审核制度。根据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要求,优化组合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案例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培训机构开班计划须经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实施培训。

 2 、实施班级管理制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 100 人, 以 实习实训为主的培训每班不超过 50 人。培训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班组织管理和教学辅助,建立完善的培训班管理制度,按班级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培育机构法人代表对台账的真实性负责。鼓励有需求的农民学员连续参加培训,本年度参训学员可以在次年参加同一层级不同专业(产业)培训,或参加同一专业(产业)更高层级的培训。

 同一层级、同一专业(产业)培训学员与上年重复率不得超过 8%。

 3、科学把握培训方 式。培训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观摩交流、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教学。以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项目路演、讨论交流、团队建设等形式开展。

 (2)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实习实践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动手操作、实地体验、现场交流。

 (3)观摩交流。带领农民 “ 走出去 ” 学习脱贫经验,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

 (4)线上学习。通过 “ 云上智农 ” 手机应用程序、中国农村远程 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网络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线上辅导,线上线下培训 相结合。

 4、强化实训实践。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强化实训实践,组织农民 学员到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在实战环境中提升能力水平。市级、县级培训机构按照就近的原则,优先选择省级挂牌管理的综合基地或实训(孵化)基地,统一设置线上、线下、课堂培训、实训或孵化配套的课 程体系。原则上管理类实训、孵化教学不少于培训时间或者总学时的 1/3;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中实训教学不低于培训时间或总学时的 1/2。

 (四)区别设置课程 体 系模块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培训课程体系规划为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三个模块集成。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疫情防控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金融保险、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训机构根据培 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1、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含产业扶贫带头人)

 模块。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

 营者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促进主体规范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致富。产业扶贫带头人要注重成功扶贫、带贫案例教学、现场教学 。综合素养课约占总课程的 10%;专业能力课突出产业融合、电子商务等,约占总课程 的 80%;能力拓展课要注重案例讨论、观摩交流等方式的考核,约占总课程的 10%。2、 专业种养加能手(含产业脱贫带头人)模块。专业种养加能手(产业脱贫带头人)培训以提升培训对象所从事产业或所在岗位的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产业脱贫带头人重点围绕成功脱贫案例教学,选择到脱贫致富带头人产业园区现场教学、观摩、交流,制定依靠产业发展的脱贫计划等。综 合素养课约占总课程的 10%;专业能力课突出种养加新成果应用和实操等,约占总课程的 80%;能力拓展课要以实训操作等方式的考核,约占总课程的10%。

 (五)分类遴选 优秀师资和教材 按照培训课程体系模块,针对性聘请不同类型的讲师授课。农民培训师资类型包括理论教师、政策讲师、技术讲师、实践讲师、创业导师。理论教师应当为具有相关专业教师资格的正规院校教师。政策讲师应当为熟悉“三农”情况、具备相应政策理论水平的院校教师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技术讲师可为具备相应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院校教师、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专业技术人员或田秀才土专 家。实践讲师应具备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或 3 年以上(含)实践经验。创业导师应当具有 创业成功或指导创业成功的经验。培训机构应按照“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甄选培 训教材,优先选用部省规划教材 2本以上(其中公共教材职业素养 1 本)。

 (六)推进线 上线下融合 培训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专家和省高素质培育讲师团等优势资源,开发县内优势特色产业优质课程。产业扶贫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服 务主体经营者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模式 “ 12 天+30 学时 ” ,即每个培训班

 线下培训 12 天,线上完成 30 个学时培训课程;专业种养加能手、产业脱贫带头人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模式 “ 4 天+20 学时 ” ,即每个培训班线下培训 4 天,线上完成20 个学时培训课程。培训机构 (基地)按培训类别培训费的 8.6%支付在线学习费用,线上培训服务费用主要用于视频 课程制作、信息化设备运营、后台培训管理服务、学员线上学习流量费以及信息化建设 等。学员登录 “ 云上智 ” 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后,后台自动计算上线学习课时,实 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

 (七)推行考核评价及颁证培训机构 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 。1、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期间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2、结果性考核。对理论教学结果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3、实践技能考评。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采取技能操作、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考评。4、证书颁发。以上 3 种考评均达到合格,可颁发培训证书。培训证书 应反映培训班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学时数等培训信息。

 (八)完善培训 信息档案 1、培训工作信息入库。培训机构应在培训班首次考核前将学员基础信息 100% 入库,各级信息员要及时更新机构、基地、师资等相关数据和考核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

 2、培训学员档案。培训机构应建立培育学员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培训方案、学员台账、培训记录、考核结果、证书颁发以及培训班图片、考勤签到册等相关资料。

 3、搞 好统计监测。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统计,实行培训过程和效果第三方监测评价。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聚焦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引领带动能力

 提升,持续跟踪服务。以农民职业培训为抓手,宣传引导 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学员参与学历提升职业教育。

 1、推行集成培育模式。推行 “ 参训农 民+专家教授+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 ” 集成培育模式,以 参训农民需求为核心,邀请政策设计者、知名教授、优秀创业导师、金融保险担保服务等,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专家讲师团”联合教学模式。引导培训机构“重实践实战”,持续跟踪农民培训后产业发展,开展项目推介、提供技术服务、创业指导、金融保险服务,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鼓励专业生产型与技能服务型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

 2、推动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依托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实施 “ 双百计划 ”(全国推进 100 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打造 100 所人才培养优质校),推动全市涉农院校积 极创建“全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优质院校”,聚合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民职业教育倾斜,争取和协调政策,帮助农民减轻学费、杂费及学习生活负担,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手段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政策宣介,提高社会知晓度。推动优质院校改革提升涉农专业,围绕区域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新专业,推行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培养模式,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水平。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举办高端人才培养班,鼓励培训机构组建学历提升班次。为实现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贯通,全省培训结业证书全省统一编号,有利于建立培训课时与学时(学分)转换机制, 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

 3、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加强对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 盟等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健康发展。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引领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和平台,引导农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支持抱 团发展。组织县农业企业参加河南省 20xx 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选拔一批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讲好高素质农民的创业故事,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宣介推

 广。

 4、强化政 策激励。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 豫政办〔20xx〕178 号)精神,在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服 务、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的基础上,农业农村、人社、教育、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主办部门,继续创设优化支持政策和资助项目;落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培育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