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工作方案

| 浏览量:

 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综合施策减轻家长上下学接送难、节假日监管难和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课业负担过重、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好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办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选择。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必须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参加服务的教师按个人自愿与单位竞聘的方式选定。

 2.坚持公益惠民。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根据课后服务性质,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

 3.坚持科学合理。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4.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课后服务要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要与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要统筹校内外道德、

 体育、艺术、科技场馆、红色教育等各类资源,兼顾学生特长发展,协调开展服务工作。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各学校要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安全保障责任,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三、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在读公办中小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学习辅导帮助。

 四、服务内容 (一)弹性上学服务。各学校应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参照《关于调整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午上课时间的通知》(萍教基字〔2017〕37 号)要求,适当推迟上学,尽量早开校门,让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各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早到的学生开展晨练、晨读等活动,使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

 (二)在校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服务。午餐可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或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进行配送。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

 的,要利用教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

 (三)在校午休服务。各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在本班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学生午休场所应具备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好的午休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

 (四)课后托管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 18 时(冬季至 17:30)前。课后托管服务内容是:辅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尽量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 3 级家庭作业分别不超过 30、40、50、60 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 90 分钟);合理安排学生自主海量阅读、体育、艺术、科普及兴趣小组等活动;学校要以团队组织活动为主体,在学校总体服务框架内,制定学校、班级团队活动计划,开展团队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拓展训练、研学旅行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剧等。

 (五)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后、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拓展训练等。

 五、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成本、收支、活动等有关情况。

 2.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课后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正常开展。对家庭确实经济困难学生应予以适当减免。课前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作为服务性收费,其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 160 元。收费办法实行学期初预收,期末按实际参加服务情况进行结算,多退少补。课后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费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由县教育、财政共同监督管理,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成本开支。学校建立台账,做好课后服务收费日常管理。

 3.建立健全教职工合理报酬机制。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正常履行职责和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竞聘课后服务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参与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绩效等因素给予补助,绩效考核办法由各学校制定。基本补助标准为每课时 30—60 元,特色服务项目每课时增加 20—30 元。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绩效考核或服

 务成果展示评比活动,发放等次和标准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教育局财务股审定备案。

 4.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助学机制。确因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但学生有需求的课后服务项目,可以临时聘请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技工作者、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校外专业人员或机构承担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竞聘工作,临时聘请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并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学校依法规范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合同或协议支付劳动报酬和保障相关待遇。对于对外购买服务类型的特色项目,支付标准由学校通过公开竞标方式确定,具体管理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

 5.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学校自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进行督查。坚决禁止学校把课后服务变成“补课班”;坚决禁止、严格查处学校借课后服务之名违规补课、违规征订教辅、违规超量布置作业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办班,随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坚决禁止、严格查处借课后服务之名违规收费,超标收费行为。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有序推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县教育局牵头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管理,大力支持,共同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各中小学在 2020 年秋季开始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2.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学生课后托管、课后兴趣活动服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团、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大力宣传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校要结合实际,严格按照部颁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不得改变规定课时量(参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学初要制定做好学校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县教育局备案。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课后 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