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巧妙转化单位

| 浏览量:

 巧妙转化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

 一. . 分数“的”字前面就是单位“1 1 ”

 例如:一堆煤中的 5 5 吨,正好占这堆煤的 1/5 。这堆煤共有多少吨5 ? 1/5 “的”字前面这堆煤可以看作是单位“1 1 ”。

 二. . 分数前没有“的”字,要分析题意

 例如:一台电视机,降价 5 1/5 后是 0 2000 元,这台电视机的原价是多少元?经仔细分辨后得知:降价 5 1/5 是指降原价的 1/5 ,则 1/5 “的”字前的原价为单位“1 1 ”。

 三. . “比”字后面就是单位“1 1 ”

 例如:小萍身高 7 147 厘米,小青比小萍矮 1/7 。小青身高多少厘米? ? 则“比”字后面是小萍的身高,所以把小萍设 为单位“1 1 ”。

 可是只是找对了单位“1 1 ”还不够,因为它变化太快了。有时把需要把整体设为单位“1 1 ”;有时是把部分设为单位“1 1 ”;也有时把几个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量设为单位“1 1 ”。单位“1 1 ”不同得到的解法也不同。所以,巧妙转化单位“1 1 ”就很显得很重要了。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 1/4 ,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 3/5 ,还剩 剩 0 90 吨没有运,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把“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 3/5 ”转化“第二天运的是一批货物的 1/4 × 3/5”, , 那么两天共运走了 1/4+1/4 4 × 3/5 ,余下了 1 1- - ( 1/4+1/4 × 3/5 ),又知道余下了 0 90 吨。可以列式为

 90 ÷ [1- - ( 1/4+1/4 × 3/5 )

 ]=150 (吨)

 通过转化练习,我学会了理解数量关系的变化。

 甲数是乙数的 5/6 ,乙数是丙数的 3/4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 152 ,求三个数各是多少? 思路分析:可以将“乙数是丙数的 3/4 ”转化成“丙数是乙数的4/3 ”,把乙数看做单位“1 1 ”,那么,甲、乙、丙三个数共占 5/6+1+4/3=19/6.已知三个数的和是 152. 那么

 乙数 =152 ÷( 5/6+1+4/3 )

 =48

 甲数 =48 × 5/6=40

 丙数 =48 ÷ 3/4=64

 分数应用题的种类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这道转化单位“1 1 ”的题目,难度就大多了。

 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 1/2, 乙数是其余三数之和的 1/3 ,丙数是其余三数之和的 1/4. 已知丁数是 390 ,求四个数的和。

 思路分析:题目中“ 1/2, 1/3 , 1/4 ”对应的单位“1 1 ”不统一,如果将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看成统一的单位“1 1 ”。则甲数占这个单位“1 1 ”的 1/1+2 ,乙数占 1/1+3 ,丙数占 1/1+4 。通过转化很容易看出四个数各占四数之和的几分之几。于是,丁数 0 390 对应的分数就是 (1 1- - 1/1+2- - 1/1+3- - 1/1+4 )。所以这四个数的和就是

 390 ÷(1 1- - 1/1+2- - 1/1+3- - 1/1+4 )

 =1800

 通过以上几种题目的学习,我终于懂得了在解分数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单位“1 1 ”,当单位“1 1 ”不统一时,要巧妙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 1 ”,如果题

 目真的太复杂了,那我可就要选择列方程来解答了。我想多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对解数学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所谓单位“1”是指在分数应用题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一个定量。在一些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要通过单位“1”的转化,把题中的定量确定为单位“1”。例如:

 例 1:甲车间人数是乙车间人数的 2/3,如果从乙车间调 10 人到甲车间,两车间的人数恰好相等。甲乙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 分析:题中的单位“1”是乙车间的人数。而乙车间的人数在发生变化---乙车间调 10 人到甲车间,即乙车间的人数减少了;而甲车间的人数随着增多了。可我们来看甲乙两车间的人数和(也就是总人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单位“1”的转化,把甲乙两车间的总人数确定为定量,把它当作“单位“1”。再根据题中的条件: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人数的 2/3,可以把甲车间的人数当作 2 份,乙车间的人数当作 3 份,则甲乙两车间的总人数为 3+2=5份,甲占总人数的 2/5,乙占总人数的 3/5。进而说明甲乙两车间的人数不相等。再根据条件“如果从乙车间调 10 人到甲车间后,两车间的人数恰好相等”,说明原来甲乙两车间的人数之差为 10×2=20 人,即乙车间比甲车间多 20 人;而乙车间比甲车车间多 3/5-2/5=1/5。20 人就和 1/5 是两个对应量,它们相除就可以求出单位“1”,也就是总人数:20÷1/5=100 人,从而求出甲车间人数:100×2/5=40 人;乙车间人数:100×3/5=60 人。

 例 2: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植树活动。甲植树的棵数是乙丙丁植树总数的 1/8,乙植树的棵数是甲丙丁植树总数的 2/7;丙植树的棵数是甲乙丁植树总数的 5/13;丁植树的棵数是甲乙丙植树总数的 7/11,已知甲植树 10 棵。求乙、丙、丁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这道题中有 4 个单位“1”,分别是:“乙丙丁总数”、“甲丙丁总数”、“甲乙丁总数”和“甲乙丙总数”,而这 4 个单位“1”又不相等。可甲乙丙丁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不变,把 4 人植树的总棵数当作“1”。根据甲植树的棵数是乙丙丁植树总数的 1/8,可以把甲植树的棵数当作 1 份,乙丙丁植树的棵数当作 8 份,则甲乙丙丁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为 1+8=9 份,甲占总棵数的 1/9;同样得出乙占总棵数的 2/9;丙占总棵数的 5/18;丁占总棵数的 7/18。再根据甲植树 10 棵,求出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为:10÷1/9=90 棵,乙为:90×2/9=20棵;丙为:90×5/18=25 棵;丁为 90×7/18=35 棵。

 试用此方法解决以下两题:

 1、一个书架,上、下两层书的本数比是 5:7。如果从上层拿 50 本到下层后,上、下两层的本数比是 1:2。求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多少本?

 (上下两层书的总本数是不变的,确定它为单位“1”,上层原来占上下两层的总本数的 5/12,下层原来占上下两层总本数的 7/12;拿 50 本到下层后,上层占上下两层总本数的 1/3;上层占的份数少了 5/12-1/3=1/12,上层少的50 本和少的 1/12 是两个对应量,从而求出上下两层书的总本数:50÷1/12=600本,上层原来有 600×5/12=250 本,下层原来有 600×7/12=350 本。)

 2、甲乙两个修路队的人数比为 5:8。中途甲队有 10 人生病后,退出了修路工作。现在甲乙两队的人数比为 1:2。求甲队原来有多少人?

  (此题中,因为甲队的人数在减少,甲乙两队的总人数也随着甲队的减

 少而减少,都不能确定为单位“1”,而乙队的人数始终没有改变,所以我们把乙队的人数确定为定量,当作单位“1”。根据甲乙两个修路队的人数比为 5:8,可以把甲队的人数当作 5 份,乙队的人数当作 8 份,甲原来占乙队的 5/8。而现在甲队占乙队的 1/2。为什么甲队占的份数减少了呢?是因为中途甲队有 10 生病后,退出了修路工作。即是说 10 人和 5/8-1/2=1/8 对应,从而求出单位“1”-------乙队:10÷1/8=80 人,甲队原来有 80×5/8=50 人。)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 “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 100 千克白菜,吃了 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 100 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 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 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4/3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

 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12。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四、 挖掘隐蔽找单位“1”

  单位“1”的量,有时在题目中是明显的,有时要从题目中去找出隐含的单位“1”。这就需要正确理解题意,分清那是单位“1”。如:王庄栽树 360棵,比张庄多栽 1/4,比张庄多栽树多少棵?这里如果理解不好,就会把王庄栽树栽树看作单位“1”,而实际上是张庄栽树的棵数为单位“1”,要求王庄比张庄多载多少棵?必须知道张庄栽树多少棵。张庄栽树的棵数看作是单位“1”的量,王庄栽树的棵数相当于张庄的(1+1/4)换句话说,张庄栽树棵数的(1+1/4)

 就是王庄栽树棵数 360 棵。根据这一等量关系,求出王庄比张庄多栽树多少棵。

 五、 比较数量找单位“1”

  有的应用题,单位“1”是变化的,我们通过比较数量,分析问题,从而理解题意,最后确定把总量确定为单位“1”。比如“小明和小红共有 50 张邮票,如果小明拿出 1/3 给小红,小红再拿出 1/2 给小明,这时小明和小红邮票的比是7∶3,”这道题很容易被 1/2 和 1/3 两个分率所迷惑,不过只要我们确定单位“1”是 50 张邮票时,就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 35 张,小红的邮票 15 张,小红给小明 1/2 邮票,还剩下 15 张,没给小明前有邮票:15÷(1—1/2)=30(张),小明有邮票 20 张。小明给小红 1/3 邮票后还剩下 20 张,所以,小明原来有邮票:20÷(1—1/3)=30(张),小红原来有邮票 20 张。

 我们在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般有两种类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我们确定这个数是单位“1”,然后用乘法计算, 公式= = 单位 “1” 的量 ×几分之分,例子书上 17 的例 1、做一做、还有练习四。还有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分的应用题,一般“比”后面的数就是单位“1”, 公式= =单位 “1” 的量 × ( 1+ 几分几分)或单位 “1” 的量 × (1 1 — 几分几分)例子:甲数比乙数多3 3 分之2 2 ,就是把乙数看作单位 “1” ,求甲数的公式= = 乙数的量× × ( 1+3分之 2 2 );如果把多改成少,那公式= = 乙数的量 × (1 1 —3 3 分之 2 2 )。

 【例题 1】六年级一班去年男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 2/5。今年又转入 4名男生,这时男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 5/11。这个班现在有多少人?

 【解答】由于女生人数没有发生变化,则以女生人数为单位 1。

 原来,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1-2/5=3/5,男生人数占女生的 2/5÷3/5=2/3。后来,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1-5/11=6/11,男生人数占女生的5/11÷6/11=5/6。

 增加的 4 名男生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5/6-2/3=1/6,则女生人数有 4÷1/6=24 名。这个班现在的人数就是 24÷6/11=44 人。

 【练习 1】阅览室看书的同学中,女同学占 3/5,从阅览室走出 3 位女同学后,

 看数的同学中,女同学占 4/7,原来阅览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看书?

 【解答】男生人数没有变化,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 1。

 原来,男生占 1-3/5=2/5,女生占男生的 3/5÷2/5=3/2;

 后来,男生占 1-4/7=3/7,女生占男生的 4/7÷3/7=4/3。

 减少的 3 位女生相当于男生的 3/2-4/3=1/6,则男生有 3÷1/6=18 人。

 因此可以算出原来学生总数是 18÷2/5=45 人。

 【例题 2】有两段布,一段布长 40 米,另一段长 30 米,把两段布都用去同样长

 的一部分后,发现短的一段布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段布所剩长度的 5/7,每段 , 布用去多少米?【解答】把长的一段剩下的长度看作单位 1。

 后来和原来相差的长度是不变的,都是 40-30=10 米。

 短的一段剩下的长度比长的一段剩下的长度短 1-5/7=2/7。

 长的一段的长度是 10÷2/7=35 米,每段都用去 40-35=5 米。

 【练习 2】今年父亲 33 岁,儿子 12 岁,当儿子的年龄是父亲的 5/12时,儿子多少岁?

 【解答】把父亲这时的年龄看作单位 1,儿子比父亲小 33-12=21 岁,

 相当于父亲这时年龄的 1-5/12=7/12,父亲这时年龄是 21÷7/12=36岁,儿子这时是 , 36-21=15 岁。

 【例题 3】某商店原有 A、B 两种电视机共 280 台,其中 A 型电视机占1/5,后来

 又运进一些 A 型电视机。这时 A 型电视机占两种电视机总台数的 3/10,问又运 , 进 A 型电视机多少台?

 【解答】B 型电视机没有发生变化,用 B 型电视机进行转换。

 B 型电视机占原来总台数的 1-1/5=4/5,B 型电视机有 280×4/5=224台。

 B 型电视机占后来总台数的的 1-3/10=7/10,总台数有 224÷7/10=320 台。因此又运进 A 型电视机 320-280=40 台。

 【练习 3】书店运来科技书和文艺书共 360 包,科技书占 1/6。后来又运来一批

 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两种书总和的 5/11,后来运进科技书多少包?

 【解答】文艺书没有发生变化,用文艺书进行转换。

 文艺书占原来总包数的 1-1/6=5/6,文艺书有 360×5/6=300 包。

 文艺书占后来总包数的 1-5/11=6/11,后来总包数是 300÷6/11=550包。则后来运进科技书 550-360=190 包。

 【例题 4】一堆煤,运走的比总数的 2/5 多 120 吨,剩下的比运走的 5/6多 20 吨...

相关热词搜索: 巧妙 转化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