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突破文言基础知识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第一讲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安排一节课,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 1:一词多义 【知识点拨】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
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如: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
【辨析技法】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
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即练即悟】
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负”和“绝”的含义。
(1)负 例句 释义 教材联想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⑤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联想 ⑦忘恩负义
⑧负隅顽抗
⑨久负盛名
⑩不分胜负
答案 ①背负 ②倚仗 ③辜负 ④失败 ⑤违背 ⑥使„„担负 ⑦辜负 ⑧依仗 ⑨享有 ⑩失败 (2)绝 例句 释义 教材联想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成语联想 ⑦拍案叫绝
⑧绝无仅有
⑨恩断义绝
⑩韦编三绝
⑪绝处逢生
答案 ①断,断裂 ②与世隔绝 ③断绝 ④停止 ⑤停止呼吸,死亡 ⑥渡过 ⑦独一无二 ⑧全然 ⑨断绝 ⑩断裂 ⑪没有出路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 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行 ①闻业名行.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 ①后寻.业断决之处
②寻.迁东郡守
③既窈窕以寻.壑
过 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答案 (1)拜:①任命 ②行礼,表恭敬 ③拜见 行:①行为 ②实行,践行 ③前往 寻:①寻找 ②不久 ③沿着,顺着 过:①超过 ②过错 ③责备 (2)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参考译文】
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穷 ①未穷.青之技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③穷.则独善其身
辞 ①遂辞.归
②卮酒安足辞.
③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谢 ①薛谭乃谢.求反
②谢.家来贵门
③多谢.后世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答案 (1)穷:①穷尽 ②走到尽头 ③困厄不得志 辞:①告辞 ②推辞 ③言辞 谢:①道歉 ②告别 ③告诫 (2)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
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知识点 2:古今异义 【知识点拨】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类别 例句 词义扩大 江.间波浪兼天涌 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
词义缩小 金.就砺则利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词义转移 置币.遗单于 古义:财物。今义:钱币。
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 古义:买。今义:城市。
【辨析技法】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
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有的作品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
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
义词。
【即练即悟】
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答案 使者,出使的人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答案 阻塞不通,此为“不得志,走投无路,处境困窘”。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
答案 意外变故。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答案 随水流而消逝。
(5)蹑履相逢迎..。
古义:
今义:奉承、拍马。
答案 迎接。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 求学的人。
(7)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 旷远的样子。
(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答案 十分之一。
(9)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今年后第二年。
答案 第二年。
(10)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颜料或染料。
答案 神态、脸色、姿容。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用不着。
答案 不一定。
(13)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肆无忌惮。
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
(14)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 一般人。
(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答案 申诉,诉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实..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 ②左右..皆引试之________ ③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 ④而终身自以为..九石________ 答案 ①他实际上 ②近臣,随从 ③不超过 ④认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答案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 【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
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改庶吉士,授检讨..________ ②经刚介方正..________ ③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________ ④若无干涉..________ 答案 ①官职名称 ②正直 ③结交、交往 ④关涉牵连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答案 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文言 扫除下一篇:消防水泵房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