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04第四单元-0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01

| 浏览量:

  1.认识“彭、拟”等 8 个生字,会写“泽、彭”等 11 个字,会写“拟定、锻炼”等 10 个词语。

 2.找出文章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博大的胸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毛泽东图片)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分组练习识字,采用分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加深印象; (2)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词,师指导识字词。

 (3)注意区分形近字“拟”和“似”、“眷”和“誊”。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毛主席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万分,但是最终,他还是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同意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三、了解背景,交流资料。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生交流抗美援朝的资料。师出示地图,简介历史。)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第“一”和“二”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欲绝;第二部分写了毛泽东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抉择过程。) 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诗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将诗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毛主席用此诗表达的情感。) 五、小结。

 老来丧子最是心痛,此刻,毛泽东只是一位孤独无助的父亲,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心中是多么痛啊!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了毛主席痛失爱子,悲痛欲绝。但是,他作为一位领导者,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丧子之痛,还有后续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接着看。

 二、掌握内容,感受细节。

 1.感受丧子之痛。

 (1)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可谁想,踏上朝鲜战场才一个多月,年仅 28 岁的毛岸英就牺牲了。

 ①读电报,感受战争的残酷。(配上战场的枪炮声) 读了电报内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②再读电报,感受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请大家再读电报,想想毛岸英牺牲的这个消息对毛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什么?指名回答。(噩耗、晴天霹雳) (2)请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然后多读几遍,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教师设置语境,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用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是长还是短?”“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就像一个月那么长”“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啊!”) ②“‘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教师通过“轻一点!是喃喃!”“声音有点大了,应该是轻声呼喊!”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小结引读。

 ①噩耗传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 ②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 60 的毛泽东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 ③更何况毛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 ④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⑤此时此刻,老人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他的眼睛模糊了,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⑥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

 2.体会抉择之痛。

 (1)屋漏偏逢连夜雨,事情还不止如此,秘书带来的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文,让这颗滴血的心更痛了。

 出示电文的主要内容,轻声地读。这封电文的到来,说明毛主席面临着什么? (2)面对这封电文,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出来?指名回答。(犹豫、痛苦) (3)他犹豫什么?为什么为难呢?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他内心想让儿子回来吗?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愿望。

 ②“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体会到主席矛盾、痛苦的心情了吗?用你的朗读再现主席当时的心境吧。

 (5)小结引读。

 ①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儿子活着——”,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长眠在朝鲜,他决定—— ②岸英从小受尽苦难,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他决定—— ③岸英是杨开慧烈士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么愧疚啊,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 (通过个别指导朗读,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结引读,一步步把气氛烘托出来,让学生走迚毛主席的内心,细细体会伟人的悲痛。) (6)但是,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还是

 了,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

  。

 (教师在说过渡语时,出示上句,与学生互动。)

  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支做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毛主席提不起,更放不下。

 (7)出示“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请你闭上眼,走近他,贴近他这颗滴血的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这个夜晚。

 学生进行练笔,播放音乐《神秘的花园》来烘托气氛。出示练笔的开头:“窗外的风更大了„„” 学生完成练笔后,点名反馈。

 (此处安排这个练笔,让学生更加贴近主席的内心世界,内化语言,升华情感,领会伟人痛苦抉择的心路历程。)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出示填空: 作为主席,他多么想(

  ),多么想(

  );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

  ),不能(

  )。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

  )的! 三、朗读诗句,总结全文。

 1.尽管不舍,尽管悲痛,但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泽东那宽广的胸怀和深深的父爱。

 毛泽东是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句诗! (再次引读,让学生在再三读诗句的同时,明白诗句中蕴含着伟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骸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痛失爱子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通过读的方式,感受人物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忠骨 青山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