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时空观念视野下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论文设计

| 浏览量:

 目

 录

 中文摘要............................................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Abstracts:..........................................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 1

 1.1 选题缘由 ............................................................. 1 1.2 文献综述 ............................................................. 4 1.3 研究价值 ............................................................. 8 1.4 研究方法 ............................................................. 8 1.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9 2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内涵 ......................................... 10 2.1 历史时间观念内涵 .................................................... 10 2.2 历史空间观念内涵 .................................................... 12 2.3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 13 3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 16 3.1 有助于推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落地 .................................... 16 3.2 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 16 3.3 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 17 3.4 适应高考考查需求,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形成 .............................. 17 4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的水平分层 ................................. 19

 4.1 了解层次 ............................................................ 19 4.2 迁移层次 ............................................................ 19 4.3 理解层次 ............................................................ 20 4.4 运用层次 ............................................................ 21 5 时空观念水平分层下的教学设计——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 22 5.1 总体教学目标 ........................................................ 22 5.2 分层教学目标 ........................................................ 23 5.3 教学过程 ............................................................ 24 6 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原则及策略......................... 33 6.1 立足于课程标准 ...................................................... 33

 6.2 立足学情,培养目标应注意适度性 ...................................... 33 6.3 立足实际,培养途径应注意适用性 ...................................... 33 6.4 立足课堂,培养过程应注意适变性 ...................................... 34 6.5 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 34 结

 语............................................................. 41 参考文献........................................................... 42 致

 谢..............................................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关于本文教学设计的说明..............................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 1 1 绪论

  1 1.1 选题缘由

  1 1.1.1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 2017 年,随着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版的课程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大家关注的核心素养终于从单纯的理论走向实践。在历史学科的诸多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被列为首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空间是历史事物存在与发展的环境位置信息,它和时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共同构成历史事物的时空坐标。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 在徐蓝教授看来时空观念就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2 因此,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研究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2 1.1.2 基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过去四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线历史教师对时空观念的内涵了解不充分,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尽管核心素养落地已久,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数教师对历史时空观念内涵了解不够全面,要么将“时空观念”过于繁琐化和复杂化,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和“时空观念”相脱节。要么就是过于简单化地去理解时空观念,比如不少一线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会将时空观念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简单结合。不少历史教师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就是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因而在教学中仅仅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也有不少历史教师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是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因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这些都是对时空观念简单化的理解,不少教师对其更深入的内涵知之甚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页。

 2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 年第 10 期,第 31 页。

  2 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力度不足,方法传统。以讲述为主,没有系统化。学生时空观培养未能落到实处。

 (2)时空观念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素养之一,但学生时空观念薄弱。

 高考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学评价方式,时空观念又是重要的核心素养,基于特定历史时间考查历史理解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下表为近四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对时空观念素养考查情况统计表: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16 · 全 国 Ⅰ卷·25.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2016 · 全 国 Ⅱ卷·24.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2016 · 全 国 Ⅱ卷·40.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2016 · 全 国 Ⅱ卷·41.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2016 · 全 国 Ⅲ卷·30.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6 · 全 国 Ⅲ卷·34.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016 · 全 国 Ⅲ2017 · 全 国 Ⅰ卷·25.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2017 · 全 国 Ⅰ卷·33.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2017 · 全 国 Ⅰ卷·34.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2017 · 全 国 Ⅱ卷·24.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2017 · 全 国 Ⅱ卷·42.表 1

 钟表的演变 2017 · 全 国 Ⅲ卷·24.

 西周与战国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2017 · 全 国 Ⅲ卷·26.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2018·全国Ⅰ卷·25.“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2018 全国Ⅰ卷·27.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2018·全国Ⅰ卷·31.资源勘探队员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2018 · 全 国 Ⅰ卷 · 35.1945 ~ 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 2018 · 全 国 Ⅱ卷·31.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 2018·全国Ⅱ卷·33.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 2018·全国Ⅲ卷·24.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2019 全 国 Ⅱ 卷33.15 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图 2019 全 国 Ⅱ 卷35.表 1

 苏联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 2019 全国Ⅲ卷)31.图 4 是 1953年创作的年画 2019·全国Ⅰ卷41. 表 2

 1950~1980 年 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15 分 2019 全 国 Ⅱ 卷42.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数轴进程图 12 分 2019 全国Ⅲ卷)41.表 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

  3 卷·41.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况统计表 2017 · 全 国 Ⅲ卷·31.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物分布图 2018·全国Ⅲ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2018·全国Ⅲ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2018·全国Ⅲ卷·34.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2018·全国Ⅲ卷·42. 《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表 12 分

 从上表可知近四年的全国卷,每年都会涉及到对时空观念这一素养的考查,且考查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显性的考查,又有隐性的时空考查,既有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又有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并且材料题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分值在上升。时空观念在材料题中的考查往往注重同一时期不同时空中的中西对比或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中西对比。考查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在时空中理解文明的发展是延续的和多样的。因此,较好地掌握时空观念也是应对高考的需要。然而受教材专题式编排、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史实头绪复杂,时空因素复杂,学生普遍时空观念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

 ①教师在要求学生叙述历史事实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错误的时空表达方式来表述时间和空间,如教师要求学生叙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学生在叙述时认为是 1842 年在南京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在归纳历史事物的来龙去脉时无法独立、准确地归纳出历史事物的发展历程,如学生无法独立准确地归纳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③在教师要求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时,学生往往因为时空观念的缺乏而导致难以将历史问题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进行考察和分析。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一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时,学生无法将民族工业的发

  4 展置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一战爆发前这一具体的时间框架下,因而无法准确分析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④在教师要求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学生往往会因为时空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用现在的眼光而非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从而用现在的标准去过度苛求古人做出有失偏颇的论述。如无法对太平天国运动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因此,研究时空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亦是为了解决学生时空观念薄弱这一现状。

 (3)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多元、众说纷纭,学生难以形成理性认识。

 本次研究之所以选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为大家公认的难上。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众说纷纭,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人物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甚至是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因此学生更难对太平天国运动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认识。而“时空观念既是学生认识过去,感知历史人物、事件的前提,又是理解历史变迁、把握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框架性认知依托。”3 因此,笔者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切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案例,也是希望能通过分析此案例,落实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学会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评价。

  2 1.2 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成果,发现关于时空观念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1.2.1 国内的研究成果

 1.关于时空观念内涵的研究 笔者通过前期搜集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早已开始对时空观念的内涵做了不少的研究,因而时空观念内涵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蔺子武的《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历史教学》认为历史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构成的,这两大要素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因素,历史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

 3

 吕准能:《贯通时空 勾连图文 感知历史——以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为例优化时空观念》,《中学历史教学》,2018 年第 7 期,第 24 页。

  5 发展和演进的。在此基础蔺子武还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在传授历史知识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是时间观念和什么是空间观念,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对时空观念有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这一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可见蔺子武将时空观念简单地拆分为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两个概念,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葛剑雄、周筱赟对时空观念则是这么看的“时间与空间,是历史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时间概念是时代、阶段,空间概念是地域、区域。”5 而这里所指的时空概念与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并不完全等同。这里的时间指时代,是较长时间内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强调的是历史事件发展的时序性,而空间则指的是历史事件在一定的区域内演变的具体地点,强调的是历史事件发展的空间延展性。可见,无论是蔺子武还是葛剑雄等,这些学者都意识到了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历史中的重要性,并且都强调历史是由时空所构成的,但这些研究都将时空观念拆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少学者对时空观念的研究有了突破,不再将时空观念简单地拆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维林,在他看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少人在对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进行认识时存在有明显的误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要么对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要么就是过于简单地理解历史时空观念的内涵,把自然时空简单地等同于历史的时空。6 其实作为人类活动产物的历史,历史的时空区别于自然时空,历史的时空相比自然时空更多了一层人文内涵。所以,马维林进一步指出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并不仅仅指自然界中的时空,更包括人类在进行创造实践活动时所产生的“社会时空”。而马克思的历史时空观也强调实践,可见,马维林的观点与马克思的时空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在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夏辉辉老师则强调“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历史意识。”7 她也强调在认识人类实践活动时,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将人类实践活动放到特定的时空中认识。因此她认为“一是要理解历史中的时间有着双向互动关系。二是要理解历史中时间与空间的互相转化。”8 在

 4

 蔺子武:《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历史教学》,《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 年第 2 期,第 2 页。

 5

 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84 页。

 6

 马维林:《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历史教学》,2017 年第 5 期,第 38 页。

 7

 夏辉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落点——以“时空观念”为例》,《中国教师》下半月刊,2017年 4 月,第 53 页。

 8

 同上

  6 此,夏辉辉老师强调历史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转化,这就进一步解释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席长华和谭弟萍则将时空观念进一步细分,“从结构上看, 时间、空间是构成历史事件不可分割的两面;从属性上看,作为历史的时空观念应当分为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意义时空;从范围上看,作为历史事件的时间可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9 这两位学者的细分则让人对时空观念具体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关于时空观念教学实践的研究 除却上述对时空观念内涵的研究外,近年来,对将时空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杨佳攀在《建构模式:时空观念的深度培养——以“辛亥革命”为例》中,以辛亥革命为例,从建构模式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杨佳攀认为可以通过“借助地图,以空间变化,厘清历史脉络”10 “依托年表,以逻辑设问,重返历史现场” 11 “设计板书,以多维时空,探析历史成因”12 “搭建坐标,以时空联系,追寻历史意义” 13 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角度新颖,但不够全面。付文治在《营造特定时空 涵咏精神情怀——以<西欧封建制度>一课为例》中将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以《西欧封建制度为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具体做法为“廓清历史大时空,构建人像与制度图样”“创设微观小时空 透视制度细纹”14 角度新颖,但研究不够深入。孙东波在《“时空观念”下的思想史教学——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为例》中,先分析了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定位时空,接着理清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时序脉络,最后再梳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出生地及提出进步思想的具有地点,以理清空间的特征。钟玉芳则是结合《外交关系的突破》这一课来谈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在她看来,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先要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主线,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在设计《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时,她不是按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讲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化、中日邦交的正常化,而是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主线,把重返联合国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两个子目的内容穿插进去讲述。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理清中日邦交正常

 9 席长华、谭弟萍:《“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理路——从 2018 年高考全国卷I谈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年第 7 期,第 35 页。

 10

 杨佳攀,《建构模式:时空观念的深度培养——以“辛亥革命”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 8 期,第 48 页—49 页。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同上 14

 付文治,《营造特定时空 涵咏精神情怀——以<西欧封建制度>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 9 期,第 19 页—20 页。

  7 化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她还主张通过精选史料来创设创设情境,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大事年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15 钟云芳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时空观念的培养的研究具体细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受篇幅的影响,不够全面。黄牧航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注重梳理历史线索,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关注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并理清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专题教学之前将这些逻辑关系给学生讲述清楚。16 顾云松在《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中给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几条建议。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既要以点来带面又要强调和突出重点,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述时既要语言生动又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形象的描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由于课堂中学生的精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所以顾云松还建议在教学中讲解语言要精练以提高课堂效率,并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此外,由于受人类大脑构成和心理学的影响,人类需要反复记忆才能形成长久记忆,因此顾云松还建议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仍然要兼顾到旧知识的复习。17 顾云松的研究非常细致,给我的研究提供了思路。高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的培养》中结合实例认为培养时空观念要做到:一、教师应当在教授新知识时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历史演变的脉络,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楚的知识网络;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相似的历史事件以加深记忆;三、对新旧知识都应进行梳理,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18 无论是顾云松还是高云,这两位学者都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温故知新,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上述研究成果都大大拓宽了笔者的研究思路。

  2 1.2.2 国外研究成果

 法国著名史学家布洛赫认为:“历史是在时间中人的科学,历史的时间确是具体而有生命的实体,而且一往无回顾,它是浸泡事件的血浆,也是使事件称为

 15

 钟玉芳: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 年 7 月。

 16

 黄牧航:《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历史学习》,2007 年第 7 期,第4-5 页 17

 顾云松:《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湖北教育》,1999 年第 9 期,第 35-37 页。

 18

 高云:《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2014 年第 12 期,第 6-7 页。

  8 可以理解的场所。”19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将历史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三个时段,并提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的概念。他认为:“历史学家从来不能摆脱历史时间的问题,时间粘着他的思想,如泥土粘着园丁的铁伊。”20 在英国非常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对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求十分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历史的时序性,要求学生学会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学会运用与过去时间有关的基本单词和短语;二、能够在正确的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学会正确运用表示过去时间的日期和词汇;三、学会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或者惯例,如表示特定历史时期或者过去时间的一些词汇。21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注重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则为笔者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1.3 研究价值

  1 1.3.1 理论价值

 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多。作为历史学科本质体现的时空观念,史学界及历史教学界对它的研究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时空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培养策略。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选题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与途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的理论研究。

  2 1.3.2 实践价值

 本选题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考查时空观念的现状以及本人及同事的教学实践经验,选取高中历史教学中较难上的一课——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一线历史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策略,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 1.4 研究方法

 19

 布洛赫:《史家的技艺》,周婉窈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0 年,第 34-35 页。

 20

 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51-53 页。

 21 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 82-89 页。

  9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 在大量收集阅读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取其精华,博采众长,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知识养分。

 2. 行动研究法 由于本研究是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故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自己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的优势,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将时空观念的理论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检验实际的教学效果。《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案例便是在笔者多次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形成。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平时教学的及时反思,撰写教学随笔等形式,结合理论与实践,对课题进行总结研究。

 4. 观察法 在平时教学中,观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 案例分析法

 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时空观念。以期给一线历史教师更直观地展现时空观念在平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5 1.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应是一体的,尽管“时空观念”是五大核心素养中认识历史的基础。但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同样不能脱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四大核心素养,但受篇幅的限制本研究并未专门研究“时空观念”与其他四大素养之间的关系。

 尽管如此,本研究也有不少创新之处:

 1.选取高中历史教师认为最难上的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进行分析如何落实时空观念。立足于实践,因而有较大的实践借鉴价值。

 2.立足于教学实践,结合自身连带两届高三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其他一线历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的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10 2 2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内涵

 1 2.1 历史时间观念内涵

 时间可以说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大特征,在历史学科中,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或朝代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要求,但时间观念并不是单单指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具体年份或朝代等这些具体的时间信息。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它包括在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具体时间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去考查、思考并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也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模式。历史的时间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一种时序性,关于时序观念徐蓝教授这样说道:“所谓时序观念,就是要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观察、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辨明它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新特点,寻找前一过程转变为后一过程的原因。”22 如学生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时,必须将人文精神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去理解。学生首先必须先了解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4 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主张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性得到了解放,进一步推动了 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宗教改革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教会,进一步推动人的解放,这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人”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开展。启蒙运动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的高度,高举“理性”的旗帜,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时期。学生只有在具备时序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可见,时间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而在赵恒烈先生看来,历史的时间观念不单单指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还包括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是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还是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此外,他认为历史的时间观念还包括将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现在与前一个时代相比有哪些地方进步了,又多了哪些发明和创举。23 例如辛亥革命所体现的时间观念,一方面指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的历史时间 1911 年,

 22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 年第 10 期,第 31 页。

 23

 赵恒烈:《历史教育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年,第 207 页。

  11 还指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带来了成立中华民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经济上颁布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思想上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上推行剪辫易服等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其影响主要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与前一朝代相比的一大创举。而法国著名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指出:“历史时间是具体的、普遍存在的时间,是以同等身份周游列国和把相同桎梏强加各国的时间。”24 可见,在历史学科中历史时间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而普遍的存在,脱离历史时间而存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许序雅曾指出:“历史学上的‘时间’的存在方式有三种,一是客观时间,二是历史上的时间观念,三是历史学家对时间的认知。第一、二种“时间”,构成了“时间历史”,第三种“时间”实际上是历史学家的“时间观”,构成为所谓‘历史时间’。”25 那么何为历史时间?与客观时间和历史上的时间观念不同,历史时间并非是一种客观时间的存在,它是历史学家为了历史研究的方便,对历史进程进行分段而拟构出来的时间观,因而历史时间是主观的,它受到历史学家史学研究观点的影响。如关于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是西周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有些学者认为公元前 475 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也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更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是在唐宋进入封建社会的,因此受学者的学术观点,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进程的分段也会有所不同。再如“文艺复兴时期”便是一种历史时间,在过去人们一直人为 14 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时期,因此将 14-17 世纪西欧历史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但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史学家发现在 14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欧洲还发生了加洛林文艺复兴,因此,现在的历史学家几乎不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概念了。可见,随着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史学研究者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判标准不同也会影响到历史时间的划分和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在历史学上,时间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客观时间和历史上的时间观念的表达方式,如纪年(干支、公元、年号、民国等)、月、日、时、刻等。

 2.史学研究者的时间观即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在历史学中,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史学家对历史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表

 24

 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顾良、张慧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年,第 239 页。

 25

 许序雅:《历史学中的“时间”探究》,《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7 年第 9 期,第 9 页。

  12 达方式,一种表达特定劳力士现象的时间术语的表达方式。历史分期的表达方式如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冷战时期等。表达特定历史现象的时间术语如大危机时代、冷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对历史时间进行了三个层次划分: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26 短时段类似于具体的时间,一般是指历史事件,如武昌起义便是短时段。中时段则表现为一种社会时间,能够反映历史运动节奏,时间上的跨度一般为 10 年、25 年。长时段则是一种地质学时间,以百年甚至几百年为段,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短时段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时段则要求学生能够建构起历史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叙述过去。长时段则是对学生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知晓特定历史事件的延续和变化。布罗代尔强调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将历史现象准确定位在有效时段内。

  2 2.2 历史空间观念内涵

 如果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体现在历史的时间观念上,那么历史的空间观念则是历史发展的横向规律。而纵向规律和横向规律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准则。历史的时间观念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而空间观念则是历史发展“特殊性”和“共通性”的体现。在相同的客观时间里,人类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里,因此历史总是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的,在相同的客观时间里,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差异很大,而不同的空间又可以造就不同的文明。因此,我们在研究某一史实或人物时要放到特定的空间框架中。可见历史的空间观念与时间观念一样重要。

 在历史学科,历史空间是人类进行历史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观念并不单单指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还包括在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在考察历史事件时将历史事件定位到特定的空间中去考察、思考并分析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历史空间观念的内涵丰富,在戴冠的观点看来,历史学科的空间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指人类进行历史活动时的具体的地理位置;第二,指人类进行历史活动时周围的地理环境;第三,指人类在创造历史活动时与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第四则是指历史地图。”27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人

 26

 席长华、谭弟萍,《“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理路——从 2018 年高考全国卷I谈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年第 7 期,第 35 页。

 27 戴冠:《怎样进行历史空间概念教学》.课程·教材·教法,1988 年第 1 期,第 19 页

  13 类又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空间中进行创造活动的,因此,任何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发生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历史空间而存在。上述学者在阐述空间观念时都认为历史的空间观念包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实际上历史空间观念并不仅仅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的地理环境,还包括与历史事件的发生的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环境。纵观人类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之所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正是得益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疆域辽阔、平原众多,土地肥沃,适宜进行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发达使得中国人安土重迁,追求安稳,安贫乐道,崇尚道德,因此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里崇尚“以和为贵”。这些都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无独有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也是得益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由于雅典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生产有限。而地中海气候又非常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因而希腊人便通过出口葡萄酒和橄榄等物品换回粮食。在长期的对外贸易中,及地靠欧洲、亚洲、非洲三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希腊得以吸收不同的文明,逐渐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再加上由于地形的影响,雅典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这些都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见,自然地理环境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然而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地理环境起作用,雅典的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下,雅典有着繁荣的思想文化,雅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并且雅典注重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从小便开始对公民进行书写、演讲、体育等各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些都被雅典公民参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见,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空间观念并不仅仅包括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地理空间,它还包括与人类在创造历史活动时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诸如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思想文化等而形成的社会空间。

  3 2.3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前两节内容分别对历史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进行了阐述,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是紧密联系,无法分离的。关于时空观念,钱昌明曾指出:“所谓时空结合是指在教学中,每当一讲到某一历史事件时,就要立即讲它发生的时间,同时又交代清楚它发生的确切的地域。”28 可见,钱昌明对

 28

 钱昌明.《略谈历史空间概念的培养问题》,历史教学问题,1984 年第 3 期,第 34 页。

  14 时空观念的理解仍然是比较简单的,将时空观念机械地拆分为时间和空间,并未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徐蓝教授则是这样阐述的:“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表现,是学习、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和方法,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29 事实上,历史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并不是割裂的,正如郭子其老师所言:“历史事件常常是与历史空间交织在一起,形成时空因素,利用特定的时间和特别的空间可以认识特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历史意义。时间和空间是认识历史的两只眼睛。”30 因此,时间和空间在历史认识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

 历史就是记载人类社会赓续活动的,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今人提供借鉴。时空观念是与历史相伴相生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把握历史进程的因果关系而获得对历史的认识,进而为今人提供经验教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认为“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31 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这样定义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32 并提出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33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发现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框架,时间和空间在历史研究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每一历史事件的时空都是唯一的、特定的、具体的。正如梁启超所言:“某时代关系极重要之事项,移诸他时代或成为绝无意义;不宁惟是,同一事件,早一年发生与迟一年发生,乃至早一目一刻发生与迟一日一刻发生,其价值可以相去悬绝。空间方面亦复如是,甲处所发生事件,假令以同型的——其无绝对同型

 29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 年第 10 期,第 31 页。

 30

 郭子其:《培养学生历史时间意识的教育价值》,《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 年第 7 期,第 23页。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页。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页 33

 同上

  15 的不俟论——移诸乙处,其所取得历史上之意义与价值,迥乎不相侔。”34 因而研究历史必须将历史放到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这对学生的历史时空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历史的时空观念既包括在认识历史现象时应具备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又包括时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因而在时空观念的培养中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而是在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年,第 104 页。

  16 3 3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1 3.1 有助于推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落地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并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体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阐述给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此后,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 2014 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意见中首次提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提出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2018 年,为进一步细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新颁部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且对时空观念进行了详细的水平划分,还对时空观念的学业水平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作为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征的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是推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落地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 3.2 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人类的历史活动也是延续的。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构架,也会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学生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内容的学习时,学生普遍反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史实繁多,难以识记。不少学生也表示花了大量的时间仍然无法清楚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未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先对史实进行理解,再进行记忆。如若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整理识记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如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史实进行识记:1851 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852 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后往北走进入湖南,1853 年,定都天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9 年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此外,还要结合历史地图从空间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进行梳理: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到永安突围北上

  17 湖南。再到攻克武汉三镇最终定都天京。之后为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全盛时期。最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通过这种在时空观念基础上整理识记相应的历史知识并串成一条线,这样学生便能构建起整体的历史知识体系,解决了太平天国运动史实多识记难的问题,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更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提升了历史学习的效率。

  3 3.3 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依托于时空而存在、演变和发展的,任何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会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李宪桂老师曾这么说过:“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同时,任何历史事件都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学习历史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35 历史是人类的赓续活动,历史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历史的每个时期和每个阶段之间以及历史事件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此必须要对历史演变的脉络有一个完整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历史。因此,假若学生缺乏时空观念,那么其对历史的理解也是不完整的。张庆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为问题》中提出:“要想获得对历史发展的全面理解,要在三个方面维护其整体性:一是历史时空的整体性;二是历史内容的整体性;三是历史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结合。其中历史时空作为整体性历史研究的首要环节,它是历史内容整体的基础和历史整体与区域结合的桥梁,强调整体性的历史教学,只有建立在时空观念上才可以顺利完成。”36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时观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

  4 3.4 适应高考考查需求,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形成

 历史思维是指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

相关热词搜索: 太平天国 为例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