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机制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创新工程实践期末论文

| 浏览量: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机制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体系的基础性、关键性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机制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制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探索了利用展会资源开展多轮次认识实习,依托综合课程设计平台对机械制造课程群实践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生产实习行业覆盖面广,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等多项措施。五年多的实践表明,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知行合一意识,经过毕业实习和入职后的短期培训,即已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企业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间在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上仍有产学研各方对接不畅、协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上自青年教师下至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真正实践锻炼机会少、工程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

  1.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对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彷徨期,不清楚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开始下降。而激发积极性的外因,来自教师的有力引导,内因则取决于对目标是否明确。凡事内因为本,如果学生入学后在1~2年内,即能逐渐对本专业常见装备、典型工艺、常用执行器、传感器等有清晰、具象的认识和体验,对行业背景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目标明确,则在设计性、开放性实践环节中的自信心、参与度、兴趣度必然较高,对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和转专业学习亦十分有利。

  1.2实践环节较少,动手机会不多 现阶段各高校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机制专业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没见过气缸配气如何选择控制阀、伺服电机如何连线等诸多常识性的实践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对自己所提的设计方案信心不足,不敢决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动手实践机会过少。实践环节一人做,多人看,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效果不佳。而类似前述问题,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只要有2~3次真正动手的机会,就不成其为问题。

  1.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体均为应届的博士毕业生。他/她们经过几年研究类项目锻炼后,即由学生直接变身为教师,其中有企业博士后经历或真正有一年以上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仅占很小比例,大部分人几乎没有深入接触生产实际或长期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另外,受当前高校教师考核和评审机制的影响,年青人一旦从教,尽管自身工程实践素养还较弱,但教学和科研双重的压力,迫使他们若干年内都难以有精力去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也并不影响职称晋升。由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匮乏,对学生必然达不到“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的境界,从而使得高校实践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利用宁波市丰富的展会资源和企业集群特点鲜明的优势,自2020年开始,尝试多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利用展会资源开展多轮次认识实习 宁波市展会资源丰富,每年均有国际机械工业展览会和模具展览会。本专业从08年开始,每年展会期间均专门选派4~5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队,集中组织一年级新生,参观了解各种机电装备。要求学生尽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素材,回校后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认识实习报告。二年级及以上老生,则安排分散观展,作为自我检验手段,看看自己经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后,是否已具备从原来“看热闹”的外行,转变为“看门道”的内行的基础和能力,同时也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前奏。

  对大一新生,要求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展出的各种制造/物流装备与单元,直观认识其机械结构、工艺范围、运动控制特点等,现场多思考、多提问,对本专业“学什么、用什么、干什么”的问题,有明确的观察、思考和解答,并写入实习报告中。

  2.2生产实习覆盖典型企业 宁波企业众多,集群特征鲜明。结合本专业着力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巩固和新增了一批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生产实习单位十余家,基本覆盖了宁波市机械制造行业的典型企业。主要有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装备、模具(注塑、冲压、压铸)以及电梯、厨具等机电产品制造企业。

  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外,每年邀请2~3名实习企业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技术人员来校,分别做技术讲座和分享成长经验。

  2.3综合课程设计融合课程群实践环节 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群的建设目前整合涵盖了5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软件及应用、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图学(甲)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以批量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现代工装设计为对象,以主流三维设计软件为工具,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

  实践环节群的实施将现代工装设计作为载体,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两个实践环节为主,前后衔接,完成从理论学习→结构方案设计→结构三维表达与分析→工程图表达→尺寸、互换性分析、标注与审核的全部过程。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指导方式。通过布置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工程软件三维建模,绘制四张图:待加工零件图、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零件图。分阶段组织课堂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青年教师走进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出台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按照“按需派遣,重点培养,逐步推进,学以致用”的原则,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脱产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本专业教师中(不含实验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或真正承担过企业委托项目人数比例已达81%。同时,横向项目的大部分内容已融入本科实践教学案例中,更新为开放性实验或成为毕业设计课题。

  3.实践效果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20年以来,尝试了利用展会开展认识实习、以综合课程设计对制造课程群进行有机融合、安排行业覆盖面广泛的生产实习环节、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近3届机制专业毕业生(2020~2020)的就业竞争率和对专业的满意率呈不断增长趋势,且高于浙江省高校平均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本科生 实践能力 机制 机制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