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来自制造商思考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
来自制造商的思考
在中国,供应链金融近几年十分火热,供应链金融到底为了谁:是产业还是金融?
目录
一、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痛点 ....................................................................................................... 2 二、核心企业借力供应链金融 ....................................................................................................... 4 2.1 核心企业具有主导优势 ..................................................................................................... 5 2.2 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 ............................................................................. 6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 9 四、看好基于产业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打造 ................................................................................. 11 五、结束语 ..................................................................................................................................... 16
一、下游中小企业 的融资痛点 我来自于一家供应链下游的制造企业,通过学习供应链管理的课程,让我对产业里整个供应链的链条管理进行了梳理,尤其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进程让我十分感兴趣,最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很火,在学习后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金融是无处不在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为了谁?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供应链条中的资金流体现,而是依托于产业链,在供应链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的结合创新。产业和金融是供应链金融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供应链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建立在产业链条的升级重构上,给其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使其利用供应链金融达到加快资金流,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同时又通过金融服务,借助金融科技,才能进而协助产业供应链更好的发展。因此,供应链的实质就是利用金融推进产业更新完善,从而更好的协助企业发挥效益,并不是协助金融盈利和扩张资本。
基于这一价值主张,先梳理下在供应链的环节中各企业的角色,尤其以我所在的下游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当今的中国正在面临经济转型的换档期,产能过剩,行业转型的压力不言而喻,之于大环境下产业内的企业来说,由于每家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规模等各不相同,此次转型带来的震荡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小部分核心企业掌握了行业内的核心资源,利用其长期累积的信用优势变现,一方面从银行获得更高的额度或更低的利率,一方面又占压上下游成员企业的资金,
比如在供应链下游的中小制造企业在融资上就举步维艰。
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效率已经是企业优势的主要体现,产业链条中的各个企业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快速链接,从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产业链条中一直处于弱势的中小制造商,融资存在三大痛点:
·痛点一
融资渠道少 通常中小制造商得到资金支持不是从传统融资渠道,即银行授信或者贷款。因为对于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频率高,单笔额度小,审核过程复杂,这些成本通过利率转移给企业带来的就是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中小制造商的融资渠道选择相对单一,无非是从内部,自身存在的资本与从其他渠道融资的资金。其中内部资金分别为企业本身持有的金额与没有对外分配的利润;外部的资金有两种,分别为直接与间接融资,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经常是企业对外发布股票与期权等从而面对社会人士筹备资产、经营性融资资金(比如跟供应商分期结算或者订单质押融资等),民间借贷等方式;间接融资则是通常向银行或者非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图 1:企业融资渠道 ·痛点二:融资成本高 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大企业偏好”的现象,对于大型国资制造企业或者产业内的核心企业授信简易且有利率优惠,而对于资源弱小的中小企业则不受青睐。而近两年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和责任跟踪举措,使得原本就难获青睐的中小制造商更达不到规定条件获得贷款,达到规定的也遭遇了
利率最低上浮 20%的窘境。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很难分辨企业的经营质量,加上各种评估,担保等费用,使融资成本再度提高。现实中以我们集团为例,做一项额度授信,除了给银行提供常规的资信证明以外,银行还要求我们提供诸如近三年的合同清单,平均账期,坏账金额,年退货率,年供货金额等等一系列复杂且繁琐的材料和数据,这就无形中延长了融资时间,增大了融资难度。
·痛点三:融资风险大 中小制造商存在产品同质率高,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竞争力低等现象,也就说明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核心大企业。另外,中小制造商在商誉上没有大企业的履约意识强,诚信度高,这也是银行认为其风险高的另一因素。银行的风险控制往往都把目光局限在担保物或抵押物或者第三方担保上,相当于变相提高了中小制造商的贷款准入门槛,再加上资金需求频率高,资金需求量小,周期短,通过银行得到的贷款支持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核心企业借力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为给供应链的部分或者全部过程通过整理物流、信息等资源来建立针对性的金融业务,从而增强对金融的利用率,最终为企业建立更好的价值,并且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供应链金融曾经是银行的业务分支,随着政策的放开和“互联网+”浪潮的引领下,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在一个供应链中为各大企业服务与提供金融业务的个体已经不是银行了,而是参与供应链中的对象一起转变成为为供应链服务与提供产品的个体,譬如中心企业等等,从而让供应链中的资本来源更加的丰富多样。
供应链金融和银行中的信用体系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小公司来说包容性更强。合个供应链中的公司不是单独存在的,他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每个企业的运行资本需要都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下。基于供应链之中的皮鞭效应,一旦在供应链之中的下游顾客出现细小的需求浮动,随之而来会对上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此带来的库存成本上升,产品积压,资金压力增大,在链条上的中小制造商,由于距离需求端甚远,从而皮鞭效应在其身上的效应就越明显,导致很多中小制造商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局。所以供应链金融在盘活成长型中小企业流动
性较差的资产同时,基于整个链条上的商业生态也就重新得以构建。
图 2:产业供应链流程中伴随的金融活动 2.1 核心企业具有主导优势 “四流”是供应链的中心理念,也就是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供应链金融中,中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一个整体,把供应链各环节的交易看作“四流”的体内循环。一个供应链中所拥有的“生产-流通-销售-服务”这四个流程中总会有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过程存在高壁垒的公司,这种公司的技术非常硬,高口碑品牌等优势,供应链中的其他中小企业都是以这个企业为核心运作的。该核心公司在供应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可以指挥下游企业、供应商等对象进行指挥。
供应链中的核心公司商讨价格的水平比较高,因此在所有供应链企业中占据的资金也是最多的,因此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变相融资的一种手段,占款固然可以通过挤压上下游获得充裕的经营现金,弊端是造成上下游资金成本急剧上升,最终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退出产业链条,不利于核心企业的稳定经营。
图 3:核心企业的主导优势 2.2
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 FC 公司是电子制造业的下游供应商,主要产品是橡塑五金制品。电子产业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是离开不了硅胶和橡塑产品的应用,其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在电子产品上起一个粘接、密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一个防水、绝缘的作用。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等等电子电器商品里都有该集团的产品。随着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愈发广泛,市场份额和前景也十分可观。FC 集团主要客户如下图所示,均为产业链条中的核心大企业。
图 4:
FC 集团主要客户一览表 通常的业务流程是华为,富士康等大品牌(核心企业)在确定产品各类质量参数,制定销售计划的同时,将相关产品的零配件采购需求下单至富创等其他下游的中小制造商,并订立生产合同并确定账期。FC 集团接受订单后与二级供应商订立原材料的采购合同,进行生产,并按照约定的交易时间交付各类符合质量要求的零配件(产品),并按照合同约定的账期收到货款。
图 5:
核心企业业务流程图 由于规模的限制和在供应链上所处的位置,作为中小制造商的我们在签单时,在定价权上实际中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现实中 FC 企业在过去就发生过亏欠资金分事情,亏欠资金是因为中心企业的势力较大并且拥有很大的声誉,所以很多情况下会被允许亏欠账款的行为,最后变成应收账款,因此这个时候在准备货物的时候需要提前垫付资金,资金成本较大,资金流动性受到较大影响。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操上,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债权的方式向 FC 集团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解决流动性问题。毕竟核心企业是整个链条中具有大规模和较强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它也能得到很高的银行授信额度。所以,在这一前提下,核心企业可以对接银行,通过企业具有的信誉值保证下游中小公司。由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值和应收账款的坏账比率息息相关,所以各大银行在审计核心企业信息的时候的条件比直接发放贷款要低的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和高效运转,带动了该条产业链的升级。
图 6:
借助银行的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这一模式中银行为保障资金的安全,主要是通过给予核心企业一定的信用额度,核心企业利用资金额度开出银行承兑汇票,FC 集团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盘活资金,扩大生产。
图 7:
借助 P2P 和保理的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还可以通过对商业保理的 P2P 模式来操作,传统保理公司资金多来源于银行授信,缺乏银行资源的保理公司业务规模难以做大。如果想要商业保理与 P2P达成合作,就需要将银行资金代替成为理财资金,相对于银行资金来说,理财资金没有规模上的天花板,但成本要显著高于银行资金。由于 P2P 平台优势明显,目前普遍使用的当时为以上市的企业和P2P进行合作或者自行设计P2P平台实行供应链业务。并且借助金融平台进行“换煤”,从而不在依靠银行运行,不再受到资金源头与天花板阻碍的问题,相比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模式,更容易实现产业资本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扩张。可是 p2p 平台也有条件,他需要企业有超强的运行、管理与控制风险的水平,所以在实行初期需要较大的人员与资金分支持。
FC 经历的这种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这种供应链金融体系在中国被称作“供应链金融 2.0”。位于这种方式中的金融服务者不仅仅是银行,物流企业,电商平台,P2P 平台等金融机构都参与了进来,还加强了与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企业的合作,利用信息化的普及,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手段,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资金来源。
图 8:供应链金融 2.0 模式 这种 2.0 体系主要对传统银行信用贷款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完善。第一个方面是把信用抵扣时的不动产转变成为了动产;第二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完善;这个过程中改变了资源内容,作用贸易信息将个体信息补充完整,还减少了查找信息的成本,增加了信息的获取方式,通过个体信息的丰富,逐步实现了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授信。
但是这一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仅是实现了初步的归集和整合。随着目前国家一再要求大企业去杠杆、降负债的情况下,核心企业的积极性和融资额度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另外,这种模式中的重要信息都存储在核心企业与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之中,并没有建立起评价和估量风险的体系,因此无法确切的评测中小制造企业的风险。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以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将对被取代,也就是“去中心化”,开始向多主体互动,以供应链产业流程和行为为出发点的服务演化,突破了单个供应链的限制。形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创新。Blackman 等(2013)在 Lambert 模型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扩展的三维供应链金融模型,即供应链金融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流程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中的要素和信息流。
图 9:《宋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第一,互联网供应链对金融产品对研究与设计和产业链比较相近。对于制造业来说,其发展方向就和产业链基本一致,因此更加需要联系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就是以核心企业为研究中心,金融组织将供应链中的其他中小企业的位置设为基础,建立出相应的金融策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需要在制造业产业链的环境之中才可以设计出和产业链需要联系紧密的业务产品。产业链不同,交易方式也不同,并且各条产业链中的企业所需也不一样。因此,互联网金融组织更加需要以产业链为核心来设计金融产品与服务,监理处客户需要的应收账款融资、抵押融资等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是将传统银行授信模式转换成了数据交易质押模式,从而处理了中小制造业公司筹集资金困难成本高的不良现象。在信息通讯的逐渐发展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因素的促进作用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向了工业 4.0 的时期。工业 4.0 是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了起来,他的中心思想是建立新型智能制造和服务的商业模式。
其次,目前制造业互联网供应链所使用的通行方式会转变成“数据质押”。基于工业 4.0 的大环境,通过使用信息物理结合体系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通过设备互相连接将其智能化、弹性化并自动校验;同时,借由巨量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导出新型的信息运用模式,带来智能变革。
制造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通过将 CPS 进行智能改进,结合传感器和移动机器,使用云计算、社交等技术,对顾客进行综合解析和管控危机。其工作重点就
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解析。利用“数据质押”来检测和管控第一部分还款是否有风险和渠道,他可以随时对企业中的商流、物流等数据进行掌控,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研究,从而及时的精确地找到第一还款的源头和性质,从起点就预防了信用贷款所存在的危机。
图 10: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层次梯度
图 11:互联网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 再则,制造业中的点子供应链。目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提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方式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搭建电子化平台。目前制造业的电子供应链变成了金融组织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这种电子供应链主要是通过电子技术和互联网建立出一套电子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交流的目的,这些信息主要有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公司的顾客信息,从而更好地增强服务质量并且减少交易成本。电子供应链利用电子技术对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库存情况等核心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对各大定点进行网上处理、自动管理库存等,它跳过了原材料、生产等流程,和供应链中各大公司、供应商都有联系,可以高效的较少互联网金融组织与供应链中公司的运作时长。
基于这种新型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供应链的成长需要在的大环境中才可以进行,并且覆盖范围为各大供应商、采购商等所有供应链中涉及的对象,因为这些主体只有基于这种大环境才可以盈利,最终完成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四、看好基于产业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打造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的家电制造商。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在 2014 年,海尔集团为了能够实现“用户个性化”而把“三化”
做为战略前进的主题,企业的平台化与互联网思维相互对应,进而在达到目标的同时可以把员工价值提现出来,海尔集团正是因为实施了战略上的平台化才能够对其中小微上游家电商和下游经销商企业的经过十分了解。由于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财务信息不透明,自身信用等级不高等因素,导致资金流压力大,从而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开展,进而对整个链条的运作效率产生了影响。
海尔集团凭借其在家电行业的核心地位,对于整个供应链上所有的生产销售信息了如指掌,金融工具的有效利用与金融方案的科学规划,让中小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授信风险以及旗下的代理商提货权质押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贷款授信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2014 年 12 月,海尔集团全资控股成立的海融易正式走向市场。海尔集团产业链上的资金由于海融易的金融服务而开始“流动”起来。海融易自上线之后不断推出理财产品,囊括产业链投资、票据理财、产业链债权转让、预付款理财等多个方面。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海融易在风险控制上的模式是把产业风控与金融风控二者相结合:在产业风控方面,海尔产业链的上下游可达十万多的客户资源做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基础,参考海尔 ERP 数据库中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数据,并结合独立尽调团队对融资企业进行线上与线下综合分析;在金融风控上,平台与同盾等专业企业合做,在反欺诈、反洗钱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资金方面,海尔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规模位列是国内五大财务公司之一,资产规模达到 680 亿。财务公司可为海尔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相当于海尔体系内的银行,从而为融资方提供充沛的资金支持。
海融易在产品推广方面选择了交叉推广的方式,最大化地发挥海尔的品牌优
势与客户资源,为了能够让推广的效果在全国展开,还使用了地面推广的方式,把海尔在全国拥有的超过 8 万家的专卖店与经销商门店都利用起来。
拿“小金链”的项目举个例子,海尔集团在接受供应链上游的销售货物时,海尔的应收账款在资金还未到账时需要进行确认。企业在海融易的“小金链”加入之后,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海尔的债权进行转让,这样就可以在交易结束后就得到资金,海尔的下属企业在应收账款到期时可以去平台上的投资人那里拿钱兑付。
资料来源:宝象金融研究院
图:海融易“小金链”债权转让模式 在产业供应链中,通常以大规模或强势地位的焦点企业,这就是所谓的“1”,通过分析解构这样的核心企业的商业行为,不难发现与其协同关联的上下游企业
的价值诉求,有效对接串联上下游的分散企业,就是与“1”形成共同合作的商业生态,互创价值,共同生长。
任何企业都是以提升利润水平和现金流稳定运转为目的的,而库存压力,销售环节,应收应付的占用等带来的资金成本都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提供企业就是要帮助焦点企业提高现金创造能力,从焦点企业的上下游出发,寻找各种环节带来的资金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为“1”实现增加净利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在保障“1”的价值同时,帮助上下游关键的战略合作伙伴也达到利润和现金流的增值,从而保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稳固“1”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对于稳固整个产业链构建良好的价值生态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图 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带来的好处
图 供应链金融为上游供应商带来的好处 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以及苏宁云商在最近几年都加入了供应链的金融领域,而供应商资金融通的问题也因为他们在商品和信息流方面的极大优势得以解决。电商的供应链金融在通常情况下会划分为几种模式,一种是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场所,这时电商扮演着担保角色;另一种模式是自己拥有资金并给予贷款服务;还有的模式是融合了前两种方式,并逐渐成为了主流。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以及苏宁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且让金融产品更加灵活,在得到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许可之后开始经营自有放贷。这是一个全新的经营方式,它把小额贷款的优势与电子商务积累的渠道资源进行融合,比与银行合作更加自由,同时还降低了客户的信用风险。
图:
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三方平台转型到电商平台通常会把信息服务做为切入口,同时还可以把产业链的参与者吸引过来。第三方平台在电商平台的交易量极速上升以及整个交易闭环结束时,会得到产业链上完整的数据信息,供应链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也可以通过资金源的对接从而达到要求。
金融领域中,各大电商都具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电商平台可以不断去记录客户的各项交易行为信息,范围覆盖整个产业链,这样就可以根据积累的信息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估,进而评测他的偿还能力。交易行为数据更直接与真实地提现出客户的信用等级,而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来讲,单纯看客户的支付结算数据是无法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的,公司需要专门为此建立一个系统或小组,数据获取速度也相对较慢。
个人或是小企业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进行贷款,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繁琐流程而失败,电商平台则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上的中小贷款更是它当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与具资金优势的银行相合作,会让产业链的金融业务开展地更加迅速和顺利。这是一个互相都有不错收益的模式。电商平台通过自身具有的优势收集而来的客户信息,对其提供融资服务,并吸引他们加入供应链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银行则同时不断发放风险很低的贷款,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存款和中间差价做为收益。
信用融资是供应链金融和我供应链融资的本质,在创新的“互联网+”的模式中,平台将企业信用作为了破解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关键,用互联网思维变
革企业结算方式,共享优质企业信用价值有效降低供应链综合融资成本,打造协同一体的产业链并打通信用链条享受经济红利。也呼应了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信任,这是整个环节的基础,比信息技术更为重要。
五、结束语
图: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我国供应链金融潜在规模很大,预计未来仍然有大幅上涨的空间。综合考虑实体经济放缓、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等实际因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具有市场紧迫性,业务需求量有望迅速攀升,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之间在贸易关系、行业竞争格局、应收账款规模有较大的差距。
我认为需要对各行业进行一个深入的梳理。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关系的管理,还需要借助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的新科技。服务对象也有所转变,从原来的单一到众多,服务内容也从原来的只借贷变为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再者就是要重视风控,为了能够及时地对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反应,还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新科技。
所有参与到供应链中的人在供应链开始转型的大环境之下需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在供应链金融产融一体化的领域里达到充分的合作共赢,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相关热词搜索: 中去 中来 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