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70周年公务员常识手册】

| 浏览量:

PAGE1 / NUMPAGES12

70周年公务员常识手册

知识点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知识点三:党的近代发展历程

知识点四:党的重要会议

知识点五:新中国的成立

知识点六: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知识点七:新中国的外交

知识点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

知识点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洋务运动富国强兵

1.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掀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

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运动。

2.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一批民办工业,举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科技、翻译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教育近代化之先河。

3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是参与和提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救亡图存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一系列变法诏令,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派,历时仅103天的变法运动失败,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里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三)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2月12

日,清王朝寿终正寝。1912年3月,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试题演练

1.(单选)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单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有、民治、民享”

C.“自由、平等、博爱”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1.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李大钊是中国大地

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3.1920年8月,党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4.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

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

5.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突发情况,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

2.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党在成立之时,虽然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比较弱小,但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3.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4.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试题演练

1.(单选)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

A.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B.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C.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D.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2.(单选)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

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

C. 二七大罢工 D. 北伐战争

知识点三:党的近代发展历程

★国民大革命

1.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土地革命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王明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不

得不开始长征。

5.1935年,遵义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抗日战争

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2.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针。

3.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4.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9月

9 日,冈村宁次在中国战区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解放战争

(一)《双十协定》

1945年,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 43 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 年 6 月26 日,蒋介石撕毁协议,国民党军队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

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二)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大陆全境基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试题演练

1.(单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吹响了战略反攻的号角 B. 解放了长江以南地区

C.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 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结束

2.(单选)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时,指出: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

来的。此史实发生在:

A. 北伐战争期间 B. 红军长征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知识点四:党的重要会议

★党的创建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7.23-31;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2.历史意义: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2.7.16-23;地点:上海。

2.内容: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历史意义: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土地革命时期

(一)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 月7日;地点:汉口。

2.内容: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

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二)三湾改编

1.时间: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地点: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2.历史意义: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三)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地点:贵州遵义。

2.内容: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3.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瓦窑堡会议

1.时间:1935年12月17-25日;地点:陕北子长县瓦窑堡

2.内容: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3.意义: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一)洛川会议

1.时间: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地点:陕北洛川

2.内容:会议确定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决定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

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地全民族的抗战。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45.4.23—6.11;地点:延安。

2.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意义: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

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改革开放时期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地点:北京。

2.内容: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党的十三大

1.时间: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地点:北京。

2.内容: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提出了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党的十九大

1.时间: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地点:北京。

2.内容: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盾。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试题演练

1.(单选)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集中解决的问题是:

A. 党的理论建设问题 B. 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C.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D. 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2.(单选)下列事件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不相符的是:

A. 遵义会议的召开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知识点五: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1.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国共进行了三年的内战,后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决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1949 年10月1日,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5.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

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与和平力量。

4.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试题演练

1.(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标志是:

A.1949 年 9 月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B.1954 年十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

C.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2.(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采用公元纪年

知识点六: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双百方针

1.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2.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科学技术

(一)“两 弹一 星”

1.1960年11月,第一颗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2.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我

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被誉为“导弹之父”。

4.1967年6 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当今,国际社会公开承认的五核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

(二)载人航天工程

1.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 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成功把杨利伟送入太空,是第一次载人航天实验成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成功进行太空行走;

4.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了成功对接;

5.2012 年6月“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6.2013 年6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太空授课。

7.2016 年10月“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二号进行了成功对接。

(三)杂交水稻

1.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

产可达650公斤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2.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颁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四)空间技术

1.中国于1970 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

3.航天器发射中心场地。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航天器发射场

地,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

务。其中最早和最为常用的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4.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成功。

5.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6.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玉兔

号”巡视器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嫦娥三号”是我国首颗登上月球的卫星。

7. 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于 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与嫦

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如:

1.“天宫一号” — 空间实验室;

2.“悟空号”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3.“蛟龙号” — 载人潜水器;

4.“中国天眼” — —射电望远镜。

试题演练

1.(单选)关于人类探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姆斯特朗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B.“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的登月工程

C.“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登月工程

D.美国发射的“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在月球上发现了水

2.(单选)下列关于核武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是氢弹

B.国际社会公开承认的五核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

C.1949年8月,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

国家

D.美国于1945年8月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代号分别为大男孩和胖子

知识点七:新中国的外交

★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就是“另起炉灶”、“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万隆会议

(一)时间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二 )“ 求同存异 ”方针

4月19日,周恩来先后在全体会议上作了发言和补充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他说,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三)意义和影响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会议形成“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

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占世界1/4的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发言权,国际地位提高。

2.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全世界承认,承认为合法国体。

3.我国一贯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贫富,一律平等,为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使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

4.我国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了一支重要力量。

★中日建交

(一)背景

1.1971年7月15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尼克松将在 1972年访问中国的公报。中美关系缓和,促使日本也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2.从国际背景看,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大地震动了日本朝野。

(二)经过

(1)1972年9月25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

(2)25日,田中一行到达北京,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人到机场欢迎。

(3)25日至28日,周恩来与田中角荣进行了4次会谈。

(4)27 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5)29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中日正式建交。

(三)意义

1.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促使美国加快与中国建交的进程。

★中美建交

(一)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当时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美国开始尝试改善中苏关系。(共同的敌人)

(二)经过

1.兵乓外交

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了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以此表示中国对同美国交往的诚意,也因此打开了隔绝 22 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

2.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为中美关系打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3.尼克松访华

1972 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三)意义

1.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3.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试题演练

1.(单选)下列不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C.日本内阁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

D.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异存”方针

2.(单选)促使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到 21 世界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是正常化符合美国的利益

知识点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由之路

正确理论

根本制度保障

强大精神力量

科学理论

3.社会主要矛盾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新时代的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社会主要矛盾

1.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试题演练

1.(单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党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具体表现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B.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

D.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2.(单选)中国十九次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相关热词搜索: 周年 公务员 常识 周年 70周年公务员常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