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连贯衔接题谈及高考作文写作
从语言连贯衔接题谈及高考作文写作 ——用关联词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点思考
高考语文考查已明确地指向思维的考查,从论述类文本到语言运用再到写作,思维训练贯穿于我们每个知识点中。其中 2016 年新课标 123 中的 15 题尤为显著,它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既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考考查了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以 2016 年新课标 1 卷 15 题为例分析其逻辑思维。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经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列举生活现象)这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要参看译文。(厘清概念,指出正确认识)其实,如果肯动脑筋,而且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那么,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反面假设,提出条件,丰富内涵)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指出正确做法,提出解决办法)
再以 2016 年新课标 3 卷 15 题为例做以分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够学以致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摆反方观点及理由,表明己方立场)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厘清概念,辩证分析)摒弃功利性,能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申明己方立场及其意义)认为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因为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即使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指出反方观点及其严重后果)
两道习题的设题法及论证思路非常相似,倘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将此应用于作文,可谓一举两得。
下面列表分析:
课标 1 课标 3 议论文写法 框架 结构 思维 方式 关联词运用 分析角度 列举生活现象 摆出反方观点 引
„„这其实是„„ 人与自身 人与他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传统历史 厘清概念完善论点 厘清概念 申明立场 完善己方观点 议
联
概念分析 实质分析 „„是„„;并不是„„而是„ 其实„„ 反面假设提出条件丰富内涵 正面论述 丰富内涵 阐述意义 假设分析 因果分析 辩证分析 比较分析 假设分析 如果(倘若)„„而且„那么„„;因为„„;即使„也„„; 指出正确做法 提出解决办法 指出错误做法及其严重后果 背景分析 结果分析 其实„„ 如果„„, 结果„„ 下面以 2016 年广州市模拟卷作文试题为例,学会将关联词合理利用并进行思维训练。
(2016 广州市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 1 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 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
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学习岂为孔方兄捆缚
近日,某校将奖学金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外加一本荣誉证书,此新闻一发到网上,立即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舆论对此褒贬皆具,而我赞成该校的做法,学习在己,岂能为铜臭缠缚。(引述材料
亮明观点)(关联词
而)
奖学金,顾名思义,激励学习所用资金。故无多少之分。能起到表扬鼓励作用即可。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是帮助被教育者,给予他前行的动力。发展的能力,提升他的人格......,奖学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专注于学习而非所获奖学金的数目的多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金钱观,从而提升他的人格,学校的做法可谓回到了教育的本质。在如今功利化盛行的 社会,确为是当头棒喝,逆流滚滚,但想必莘莘学子会受益匪浅。(厘清概念,追本溯源)(关联词
是
从而
可谓
但)(分析角度
人与社会)
可令人叹息的是,有人反说学习应与奖学金挂钩,居然认为奖学金数值甚少还不如放弃拼搏。仅因为奖学金才一元就认为其不必发,仅因为数值少就失去拼搏的信念。呜呼,以奖学金多少作为奋斗目标之人,究其实质,他们的吐槽实属因其价值观中的唯金钱论,岂不悲哉!(反面批驳,探其本质)(关联词 可
究其实质)(思考角度
人与自身)
周恩来先生年少立誓“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读书目的要远高于为了黄金屋,颜如玉而读书,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这一现象,折射的是正确价值观的缺乏和人心的浮躁。灯红酒绿的环境,浮躁肆意的世风,连求知欲都被功利心熏染,连校园都难逃魔掌,社会之殇!(联系社会 古今对比)(思考角度
人与他人)
据悉,学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不仅能使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减轻过重的负担,更是校方对寒门子弟的“人文关怀”,这种利人利己的措施,何乐而不为呢?(补充观点
完善论点)(关联词
不仅
更
)(思考角度
人与他人)
思古人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故于穷冬烈风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他眼中只有读书之乐,而无官位贵贱、俸禄多少,目的之单纯、动机之唯一,可见一斑,怎能不会成为今人效仿的榜样呢?(呼吁今人 强化观点)
世人为荣利所缠缚,动曰尘世苦海……唯有摒弃金钱观,方可活的轻松,行的潇洒,坦荡于天地间。学习当为修养,岂能为孔方兄捆缚!(关联词
唯有
方可)
例文二
淡泊名利非治学本意
学校将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此事一经披露,便引起轩然大波。我认为:淡泊名利非治学本意。(引用材料
提出观点)
设立奖学金,就是为了鼓励学生,是对学生的奋斗与刻苦的学习的认同。倘若奖学金的数额可观,它对获得者来说,是褒扬,对未获得者来说,更是催化剂,还能起到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气氛的作用。鞭策了所有学生奋斗前进的奖学金,所以不能变为一元的形式,更勿需取消。(厘清概念 解释内涵)(关联词倘若
是
还是
所以)(思考方式
人与社会)
纵观当下,社会有些人对此竟用有色眼镜斜眼相待,将其定义为“拜金主义” “唯金钱论”。这其实未免过于牵强和武断。(提出反方观点
理性分析)(关联词
这其实)(思考方式
人与他人)
求学之路漫漫,无超人之毅力怎能完成?想要学有所长,就需要加倍努力,此番路上,有奖学金鼓励并作为动力,助莘莘学子学海拼搏,又有何不可?当今社会,不是奖励太多,反是激励太少。看看诺贝尔奖获得者 与影星歌星,出场费孰多孰少,明眼人洞若观火,此情此景,是需要奖励,还是需要取消?奖学金的设立恰恰证明了社会思潮
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视与推崇。否则,就有许多人摆出一副“读书无用论”的反智主义面孔。因此,如果奖学金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奖励,可有可无,长此以往,中国的治学学风只怕要在历史的年轮中逐渐崩摧了。(解释内涵
分析实质)(关联词 不是
而是
是 还是
否则
因此
)(思考方式
人与社会)
更何况金钱和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奖励是无法划上等号的。凡是努力获得的都是一种社会的承认价值体现,这不是施舍,而是争取;是自强,而不是坐以待毙;本是无可厚非,何来空中苛责?实在不应该被戴上“唯金钱”的帽子。(深层分析
辩证理性)(关联词 不是 而是)(思考方式 人与社会)
学校取消奖学金,是为了让学生能专心学习,不以奖学金为目标。其深层原因是受圣人的淡泊名利思想的局限影响。认为学者应当淡泊名利,不受其他影响才能功成名就。然而,这种观念只是人们对读书人的主观想法,学者,只要心在学习上,不必淡泊名利也能成功。他们将金钱当做罪恶之源,实在荒唐之极。金钱本无罪,罪在以罪恶之心看待金钱,实在是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此举夸大了金钱的危害,却直接忽视了金钱的正面作用。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名利,既不需要躲避,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需要以此来要求自己,甚至是要求他人,应大方坦然面对。(反驳反方
刺中要害)(关联词
其深层原因
然而
既
也
甚至)(思考方式
人与社会)
故学者志在学习,而不必淡泊名利。
作文中合理使用关联词可以增加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可以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再辅之以思考方式,就可增加学生的辩证思维。
相关热词搜索: 连贯 谈及 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