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后语文练习题合集
9 年级下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读这首诗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诗人用一系列意象,形象地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试结合每节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三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诗句的含义。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4.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四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朗读前,先和同学讨论:如何把握朗读的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五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有些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如“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添加一向,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海燕》 一读课文,注意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读出情感和气势。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这首散文诗中不同形象的象征意义,填写下表。
表现与特征 象征意义 海鸥 呻吟,飞,充满恐惧
海鸭
企鹅
海燕
三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海鸭和企鹅?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鸟云?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做地飞翔。
2.海鸭也在呻吟着,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一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五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道完成。
1.除了海燕这个主要形象,文中还有海、海鸭、企鹅和狂风、乌云、雷鸣这两组形象。选择其中一组形象,想象一下:如果海燕要向它们表明自己的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
2.阅读后面的链接材料《日》《月》,了解其写作背景,想一想: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
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两篇短文的主题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文中有一些含义隽永的语句,可以找出来细细品味。
《孔乙己》 一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二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向,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況?)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オ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捞”字表现了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示出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结合前面的对话,想一想,掌柜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 四这篇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试着换个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同学之间交流。
五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进一步思考,鲁迅写形形色色的看,主要想表达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变色龙》 一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測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简要复述课文。
二变色龙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 三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
现出讽刺效果的。
四如果根据课文内容编演一个小品,由你做导演,你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叶尔德林、首饰匠赫留这三个人物的衣着、表情、语气、动作等,会进行怎样的设计?说说你的想法。
《鱼我所欲也》 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三分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2.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3.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唐雎不辱使命》 一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二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慢自大和咄昢逼人,唐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一一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三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府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募人与?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送东阳马生序》 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
的地方。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色愈恭,礼愈至 3.媵人持汤沃灌 4.主人日再食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五作者家贫喈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词四首》 一《渔家做·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二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三《满江红》(小住京华)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并默写本课的四首词。
五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 “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短文两篇》 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オ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磐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四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读一读并摘抄下来。背诵《谈读书》。
五许多名家都曾翻译过《谈读书》这篇文章,各有特色。下面节选了几个译本的片段,读一读,与课文比较一下,体会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
水天同译《论学问》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供人咀嚼与消化者;易言之,书有仅须部分读之者,有仅须涉猜然无须细玩之者,少数书亦有须全读者,其读则必勤必细,必全神贯注。书甚至可由人代读,读后令作撮要,然此必限于书中之非重要内容,且亦必非重要之书:诚以过滤之书亦犹过滤之水,甚乏味也。
一一高健译《说学》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圆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須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曹明伦译《谈读书》 《山水画的意境》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四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屈原》 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新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会“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分类概括其不同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二做准备。
《天下第一楼》 一《天下第一楼》中人物众多,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梳理课文,概括剧本的主要情节,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思考这些戏剧冲突是国绕什么展开的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1.
唐茂昌强行要钱,
5.
王子西勉强应对 二课文中,修鼎新的一句“一个人千,八个人拆”,道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了
解剧中故事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根本原因的认识。
三《天下第一楼》被称为“京味话剧”,其人物语言富有浓的北京特色和鲜明的行业特点,生动、地道,充满生活气息。与同学结成小组,选择感兴趣的片段,反复朗读,尽量读出台词的韵味。
四读《天下第一楼》全剧,从常贵、卢孟实、修鼎新中任选一人,参考示例,写一段人物分析。300 字左右。
示例 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资格很老,技艺精湛,是烤鸭店的“顶梁柱”之一。在剧本中,这个人物似乎没有常贵、卢孟实那么重要,但他的形象很有特点很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他不像克五、唐茂昌、唐茂盛那样让人“一目了然”,而是具有多面性,令读者时而厌恶,时而同情,时而鄙弃,时而敬重。因为曾为店里立过功,罗大头居功自傲,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不动就要撂挑子不干。他气暴躁,蛮横无理,说话尖酸刻薄,还有抽大烟的恶习,可以说旧时代有能耐的手艺人常有的毛病他都有。但另一方面,罗大头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此外,他个性耿直,敢做敢当,讲究江湖义气,是条硬汉子。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品质。
《枣儿》 一阅读课文,想一想:“枣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体会老人和男孩这两个人物各自的特点。选择感兴趣的片段,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注意人物表情、说语语气的差异尽量表现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剧本开头和结尾用了同一首童谣,但出现的方式不同。结合童谣两次出现时的情境,说一说:童谣在剧中起什么作用?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上出现的空果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曹刿论战》 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
参战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五解释下列向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一三类比一三赏赐一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国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陈涉世家》 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
谪戍渔阳
因雨失期
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滋味”。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也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1.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 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2.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数.万人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并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出师表》 一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仿照示例,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示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二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诚开张圣听……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滅否,不官异同。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先帝不以臣卑部…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五课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把这些短语找出来,并说说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
六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故事、俗语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诗词曲五首》 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五背诵并默写课文。
相关热词搜索: 练习题 课后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