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天津市2020-2021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浏览量:

 天津市 2020- -1 2021 学年高三 2 2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 45 天、航程 6208 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那么①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②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③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框架,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重基础的态度。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科幻的热潮下,关于科幻本质上属于小众还是大众的论争又起。在笔者看来,阅读科幻文学是一种小众喜好,而观赏科幻电影则属于大众消费。

 先来看科幻文学。中国本土科幻经过百余年的艰辛努力,在杂志、图书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但无奈的是,受众始终有限。在杂志领域,即便是科幻热潮下的 2014 年,坚持了二十年的《新科幻》(原名《科幻大王》)宣告停刊,只剩下《科幻世界》茕茕独立。在图书领域,《三体》虽然获得极高评价,以瑰丽多姿的想象让世人折服,却只有 50 余万册的销量。对比武侠、言情、青春等类型小说动辄百万册的发行量,科幻文学只能算作小众喜好。反观科幻电影,国外科幻影视、动漫、游戏的引介,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的流行,满足了大众对科幻的消费需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科幻电影市场。迄今为止,在中国位列电影票房榜前茅的多为科幻影片,例如《变形金刚 4》《复仇者联盟 2》《阿凡达》等。尽管专业影评人对此类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颇有微词,但大众的观影热情却持久而“任性”,乐此不疲地追赶着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吕超《科幻文艺思潮下的冷思考》)

 材料二:

  2018 年科幻产业总产值情况

 材料三:

 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

 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当代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种为现实服务的创作。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直至 80 年代,我国科幻小说的题材内容多局囿于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解决,想象一些可预见的应用性小发明。即使一些将眼光投向太空的幻想,也是出于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进入新时期后,尽管在一些作家的努力下,科幻小说创作与当时文学思潮接轨,文学性有了一定程

 度的提升,但科幻小说仍未有效地建立起自身的文学特性,这使得一些小说虽将时空延展至千年之后、宇宙之间,却仍然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

 除却广阔的时空维度,科幻小说独具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也让这一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宏大的特质。王晋康说过,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但文理分科导致的学科壁垒,使科学之美很难在文学中被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小说家兼具文学与科学两种素养。英国的阿瑟·克拉克就是这样的代表。他的《2001 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等作品,用流畅、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外太空极致的理性之美。刘慈欣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的《地球大炮》里穿越地心向太空发射的地球大炮,《流浪地球》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球发动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技铸就的机器美学。

 同样是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但与自然山川河泽的雄浑壮美完全不同,这种美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冰冷、肃穆而崇高。

 (节选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文学的“小众”,既是与武侠等其他类型的小说比较而言,也是和科幻电影比较而言。

 B.科幻文学在图书领域发展状况不甚理想,杂志停刊、小说销量低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C.在 2018 年科幻产业结构中,科幻影视产值超过了 200 亿元,占比约 45%,占有重要地位。

 D.能够满足大众对科幻的消费需求,是科幻电影一直占据中国电影票房榜前茅的重要原因。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状况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幻小说曾长期囿于为现实服务的误区,多关注生产问题的解决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B.中国科幻小说在新时期曾与文学思潮接轨,取得一定进步,但仍未有效建立自身文学特性。

 C.中国科幻小说虽有广阔的时空视野,但仍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

 D.中国科幻小说拥有优秀作家作品,但从发行量、产值等数据看,仍然属于比较小众的喜 好。

 7.下列关于科幻小说《三体》的叙述,不符合材料三所谓“宏大叙事”概念的一项是(

 )

 A.主人公程心先后冬眠 264 年,后来跌入低光速黑域,转眼外面的宇宙已度过一千八百万年。

 B.三体世界距离地球约四光年。三体人向地球发起进攻,舰队需行驶四百多年才能到达地球。

 C.从第一部《三体》到《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小说共计约九十万字,堪称鸿篇巨制。

 D.最终,地球和太阳系因一块来自更高级文明的“二向箔”而变成一片无厚度的二维平面。

 三、文言 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子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外貌虽无所不与,然其中心所以轻重人者甚严。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凶年尝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卒不肯受。力

 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以涣登朝,授大理评事。

 (节选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苏廷评行状》)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家事属诸子

  属于 B.凶年尝鬻其田以济饥者

 买

 C.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效法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全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吾儿当忧其学耶

 吾其还也

 C.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吾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D.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B.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C.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D.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中的“孤”在指幼年时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B.“居乡闾,出入不乘马”,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C.“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古人一般用“季”指兄弟中排行第三的人。

 D.“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中“亲戚”指“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苏序不好读书,但诗写得非常好,上到朝廷国家大事,下到日常谋生手段都可以入诗,从他的诗歌中,后人也能看到他的性格。

 B.苏序对待官员极尽恭敬,对待乡野村夫也是如此,不仅外表恭敬,在内心中对他们也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C.苏序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培养两个儿子成才这件事上,他都反复劝说教导。最终苏涣的学有所成,这也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退隐不求名利,因为儿子苏涣为官才被授予官职。而乡人大多知道他的善行,认为古代的隐居君子也比不上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

 (2)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14.两段选文中苏序闻名乡里的原因有何不同?(每条不超过 15 个字)

 苏洵文:

 苏轼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②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③!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叶梦得时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③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广曾在这里抗击匈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写时届深秋,寒霜遍地,碧天清肃。在这寥廓凄清的夜 晚,阵阵西风牵引出诗人复杂的思绪。

 B.“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生动地描绘出寒声不是一响而过,而是直入梧桐的枝叶 深处,鸣响不止。这既点出西风的劲疾,又点出寒声的繁杂。

 C.“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与客同醉,因而以沉痛之笔写下“一醉与君同”。

 D.这首词是叶梦得的代表之作,词情沉郁而又苍健。词中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 首”,前后贯通,反复言说系念之事。

 16.“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17.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这首词中“英雄气”指什么?试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英雄气”是 如何体现的?

 五、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_______,(2)_______”,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3)______,(4)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

 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5)_______,(6)_____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

 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 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而这种大同样也就表现出了农人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B.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的坚韧品格,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

 C.文中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是指鲜嫩的秧苗构成了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

 D.文中说到“是逻辑就难免出错”,是指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无常。

 E.文中引用福楼拜的话,既有对莫言的赞许,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

 20.如何理解“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句话。

 21.赏析画线句子。

 22.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地。

 23.有人评价毕飞宇的文章追求一种“诗性语言”,试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七、微写作

 24.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居住环境中看到这个人的特点。庭院布局、房间布置、物品摆放都或多或少地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在你的心目中,名著中的人物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从林黛玉、贾探春、关羽、曹操、孔

 子、颜回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内容,为他(她)设计居住环境,并一一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1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C

 3.B

 4.何者为本,何者为末

 两者是从主次或轻重关系

 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

  5.A

 6.C

 7.C

 【分析】

 5.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

 B 项,“杂志停刊、小说销量低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理解有误。杂志不属于图书领域,故杂志停刊不能证明科幻文学在图书领域发展状况不甚理想。

 C 项,“影视产值”说法有误,是电影产值而不是影视产值,扩大范围。

 D 项,“一直占据”错误,文中说的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位列电影票房榜前茅的多为科幻影片”。

 故选 A。

 6.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C 项,“中国科幻小说虽有广阔的时空视野”说法有误,只有一些中国科幻小说具有广阔的时空视野,扩大范围。

 故选 C。

 7.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C 项,“小说共计约九十万字,堪称鸿篇巨制”不符合材料三所谓“宏大叙事”概念。篇幅的宏大并不属于“宏大叙事”的范畴,文中说的是“科幻小说在描绘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

 故选 C。

 8.C

 9.D

 10.A

 11.C

 12.D

 13.(1)穿破旧的衣服吃不好的食物处于期中不认为是耻辱,一定要让自身居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2)(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的人。

 14.苏洵文:乐善好施,为他人之事尽心尽力。

 苏轼文:目光长远,见识精准。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为:把家事全都交托给儿子们。属:嘱托、交托。

 B.句意为:年成不好的时候曾卖掉自己的田地来周济挨饿的人。鬻:卖,

 D.句意为:他用来劝导使苏涣成材的方法。成就:使„„成才

 故选 C。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为:介词,为了/介词,被。

 C.所以:固定词组,用来„„的/固定词组,„„的原因。

 B.其:代词,他/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D.而:转折关系连词,却。

 故选 D。

 10.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

 “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非”表否定的判断词,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 CD;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始终”词组,一生,之间不断开,排除 B。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人一般用‘季’指兄弟中排行第三的人”错误,排序是“伯仲叔季”,“季”排行末。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苏序不好读书,但诗写得非常好”错误,“观其诗虽不工”,可知苏序诗写的不好。

 B.“在内心中对他们也一视同仁,不分贵贱”错误,“外貌虽无所不与,然其中心所以轻重人者甚严”,可知苏序在心理对他们分轻重。

 C.“在培养两个儿子成才这件事上,他都反复劝说教导”错误,“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可知只是培养苏涣。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得分点:

 (1)中“敝衣”,破旧的衣服;“恶食”,吃不好的食物;“所恶”,所不喜欢的地方。

 (2)中“传”,传记;“特”,只是;“知”,了解。

 14.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苏洵文:“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凶年尝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卒不肯受。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意思是“等到族人有事情来找他谋划的时候,常常为那人尽心竭力,反复谋划不厌恶他,年成不好的时候曾卖掉自己的田地来周济挨饿的人。等到粮食丰收了,人们将要还给他粮食或钱财,他说,我自己有卖田地的原因,不是因为你们。最终也不肯接受。身体力行退隐之事,来求得不被世人闻知,但是做好事时间长了,乡人也就知道了他。认为古代归隐的君子没有谁比得上他”,即乐善好施,为他人之事尽心尽力。

 苏轼文:“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意思是“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都像这样”,即目光长远,见识精准。

 【点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苏洵亡故的祖父叫苏序,字仲先,在开宝六年出生,死于庆历七年。娶妻史氏夫人, 生子三人,长子叫澹,次子叫涣,最小的儿子叫洵。先祖父年少丧父,喜欢做好事却不喜欢读书。晚年却爱做诗,能直接念出来,作诗很快能立刻完成,数十年间做了几千篇,上自朝廷郡县之事,下到乡间子孙打猎捕鱼经营生计的事情,都能在诗中体现。看他的诗虽然不精巧,但能通过诗歌知道他胸襟开阔磊落,为人坦荡。生性坦率和易,不讲求礼节,不注重庄重的仪容举止,看淡为自己谋利的事情而看中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和别人交往无论富贵贫贱都喜爱赏识。见到士大夫都非常恭顺礼敬,人们认为他谄媚,等到他见到村野老人也这样,这样之后人们就不认为他的行为奇怪。从外表上看没有他不结交的人,但他心中看轻看重的人的标准非常严格。在乡间居住,出入不乘马,说,有比我年纪大却还走路的人,我如果骑马,没有办法见他们。穿破旧的衣服吃不好的事物处于期中不认为是耻辱,一定要让自身居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不学《老子》却和他的思想相契合。在家时不管理家中事物,把家事全都交托给儿子们,等到族人有事情来找他谋划的时候,常常为那人尽心竭力,反复谋划不厌恶他,年成不好的时候曾卖掉自己的田地来周济挨饿的人。等到粮食丰收了,人们将要还给他粮食或钱财,他说,我自己有卖田地的原因,不是因为你们。最终也不肯接受。身体力行退隐之事,来求得不被世人闻知,但是做好事时间长了,乡人也就知道了他。认为古代归隐的君子没有谁比得上他。因为苏涣入朝为官,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

 (节选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认为这个事情好看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严重侵扰百姓,祖父写诗并讥刺他们。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亲人,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他们教导他们的子孙的方法都效仿苏氏。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祖父,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都像这样。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俗中做事情,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没有被当时的人闻知。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节选自苏轼《苏廷评行状》)

 15.C 项,“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落,他虽致力于抗战,无奈宋廷坚持苟和,抗金事业沉寂无着。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国土沦亡之悲涌上心头,沉痛难耐,只能借酒浇愁,故曰与客同醉。

 16.军中响起密集的鼓声,在一片喧闹声中,报道东方欲晓,演武场上走马驰射。此刻,场面是紧张而热烈的。

 17.英雄气:对英武骁勇的虎士的赞叹;自己虽衰老但内心仍存抗击金兵、收付中原大地豪气。对比,词人年老体衰,无法无法弯弓射箭,为国征战,而岳德等人勇武骁勇。词人虽然自叹英雄已老,但内心依然蕴藏着热望报国的雄豪之气。用典,“回首望云中”借李广等人抗击匈奴之事,表达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无自怜哀叹,尽英雄壮志的悲慨。

 18.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19.BE(B.“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错误,并没有对农村的厌恶,只是不堪回首。E.“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错误,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20.比喻,将庄稼比作指纹;表现了庄稼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以及庄稼人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庄稼人的赞美,对大地的崇敬。

 21.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大地声音的丰富与绵长。长短句结合,排比运用,句子有气势。

 22.色彩,大地是鹅黄的,那时庄稼的颜色;声音,泥土开裂,庄稼抽穗,流水浇灌,这些都是大地的声音;气味,大地特有的庄稼的味道。

 23.内容上富含哲理性和抒情性,比如“泪流满面的事实”,写出对大地的深刻思考和复杂的感情;意象隽永,如“孤岛”“指纹”等;句式上采用反复的手法,比如结尾,增强语势。

 24.林黛玉——屋内摆放大量图书,体现人物才华;院落里种植湘妃竹,体现人物爱哭,也体现清高品格。

 贾探春——屋内三间房子没有隔断,庭院里多种植梧桐芭蕉等大叶植物,体现人物志向高远。

 关羽——屋内宽敞体现人物胸襟气度;架子上摆放《春秋》,这是关羽最爱读的书籍;青龙偃月刀摆放在一边,这是他的武器。

 曹操——屋内摆放全国山河地图或沙盘,体现人物军事家形象,床边暗藏一把刀,体现人物多疑性格。

 颜回——屋内一桌一筐一瓢一架,桌子上放一个筐,墙上挂着一个瓢,架子上摆放各种发黄的书籍。“一筐一瓢”符合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的描述,更体现人物居室的简陋;架上全是书籍,体现人物好学。

相关热词搜索: 天津市 学年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