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强基培训,散文专题-结构(教师版)
1 语文强基培训 散文专题 第 3 讲 结构思路 一、知识建构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结构思路分析”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中间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 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脉络。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二、命题方向 2020 山东卷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2018 浙江卷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北京卷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湖南卷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重庆卷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描写 XX 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别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
三、答题技巧 1.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段表达的意思,对每一段进行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内在脉络。
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
2 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对于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二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再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归纳概括。
四、实战演练 (一)(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建水记[注] (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 20 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字、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衡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
3 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 文意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 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 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D 项,文章意《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意欲表现建水城的繁华富庶,而非“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狂不羁”,故选 D。)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 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 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 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 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整体内容有
4 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选项带入文中比对分析,寻找差别得出正确结论。A 项,“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并没有一味“铺叙”建水城,里面既对历史的回味,也有对现实的客观描写,穿插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故选 A。)
★★★ 3.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向 题干中“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已明确方向,考查行文结构,具体落在行文线索上。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第二步:据答题角度,找对应 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从原文中找表示时间、空间变化的标志词是解题关键。
角
度
找对应
答案要点
空
间 第 1 自然段,……临安车站下车,经……沿着……来到……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 第 3 自然段,“街面上……临安饭店……”; 第 4 自然段,“临安饭店后面……就是龙井菜市……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 第 5 自然段,“磨磨蹭蹭到……灿烂的天井” 从临安车站下车进城,来到大街,经过临安饭店、菜市场、小巷,进入祖母家 时
间 “明洪武二十年建城....《建水县志》 “20 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 从建水城历史悠久写到当今社会,表现了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组织答案】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 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5
(二)(2012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子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作“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碎肉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
6 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博物馆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凉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外表美,而且要心灵美。【文章主要阐述了美与苦共生的道理】
5. 文章第②段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
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
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
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达对苦瓜的喜爱。
⑤运用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
⑥运用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进行对比,强调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
【解题思路】第②段共四句话:第一句从视觉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三两句运用了联想与衬托的手法;第四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回答时,除了判断艺术手法,还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 6. 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答案】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再写吃苦瓜的经历,表达由怕吃苦瓜到觉得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应先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大意,然后再分析作者寄托在其中的感情。①~③段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苦瓜是最美的”,“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切开的苦瓜“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④~⑦段写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觉得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如“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这几年“嗜吃苦瓜”,“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最后三段点明主旨,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语文 结构上一篇:【2020】世界读书日倡议书例文
下一篇:防止宗教进校园活动方案x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