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论文

| 浏览量:

 摘 要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到现在为止形成了以农商银行、农发行、邮储银行为纽带,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乡镇由于其金融体系比较薄弱以及银行营业网点在农村地区未全面覆盖,这就导致各级金融组织在贫困乡镇得不到较好的成长,这也使得“三农”服务在经济贫困地区很难高质量的发展。

 为了使金融组织在贫困地区良好成长,文章先对我国目前的村镇金融组织的发展和成长着手,分析其发展成长中滞留的不足之处以及我国提出的助农政策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再利用这些机遇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蓬勃发展提出若干可行的建议,以此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好的为村镇金融继续蓬勃成长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组织,农村金融

 本科论文 Abstract

  So far, China"s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Rural Commercial Bank, Rural Banks, Microfinance Corporations, and Rural Fund Mutual Aid Society. Because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business outlets in rural areas are not fully covered, this has led to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ural areas not developing well. So the "three rural" cannot ge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ficiencies of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n, it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rural assistance policy of our country to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se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s, and better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ed vigorous growth of rural finance.

 Key words: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Rural finance

 目 录

 前 言 .......................................................................................................................................... 1 1 绪论 ........................................................................................................................................ 2 1.1 研究背景 ...................................................................................................................... 2 1.2 文献综述 ...................................................................................................................... 2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3 1.3.1 研究内容 ........................................................................................................... 3 1.3.2 研究意义 ........................................................................................................... 3 1.4 研究方法 ...................................................................................................................... 3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4 2.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4 2.1.1 村镇银行发展规模 .......................................................................................... 4 2.1.2 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 4 2.2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 4 2.2.1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模 ................................................................................... 5 2.2.2 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 5 2.3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 ...................................................................................... 6 2.3.1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规模 ............................................................................... 6 2.3.2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 6 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 7 3.1 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7 3.2 在社会认知度上存在的问题 ...................................................................................... 7 3.3 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7 3.4 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 8 3.5 高素质从业人员短缺 .................................................................................................. 8 3.6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 8 4 我国政策变动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9 4.1 政策变动带来的机遇 .................................................................................................. 9 4.1.1“三农”获得金融服务的力度明显提高 ........................................................ 9 4.1.2 银行营业网点覆盖面扩大 ............................................................................... 9 4.1.3 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 9 4.1.4 征信系统和风险分担机制日趋完善 ............................................................. 10 4.2 政策变动带来的挑战 ................................................................................................ 10

 本科论文 4.2.1 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 ............................................................................. 10 4.2.2 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均衡 ............................................................................. 10 4.2.3 浮动利率加重信贷负担 ................................................................................. 10 4.2.4 农村金融体系支农不足 ................................................................................. 11 5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建议 ....................................................... 12 5.1 针对经营管理提出的建议 ........................................................................................ 12 5.1.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12 5.1.2 实行差异化的竞争制度 ................................................................................. 12 5.2 针对社会认知度提出的建议 .................................................................................... 12 5.3 针对金融监管提出的建议 ........................................................................................ 13 5.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支农的力度 ......................................................... 13 5.3.2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 13 5.4 针对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提出的建议 .................................................... 14 5.5 针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提出的建议 ............................................................................ 14 5.6 针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影响提出的建议 ................................................................ 15 结 论 ........................................................................................................................................ 16 致 谢 ........................................................................................................................................ 17 参考文献 .................................................................................................................................. 18

 本科论文

 前 言 从古至今,农业在我国社会当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国家政府非常重视“三农”是否稳健发展。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农民在生产农作物以及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得到了解决。在参考世界其他国家农业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后,若农村金融发展的 不错,那么对于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有促进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得农民收入实现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村众多的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村镇地区的贫富差距,避免农民收入出现极端而产生矛盾,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均衡发展。在我国现在的村镇经济发展成长当中,农村金融就是它成长进步的“顶梁柱”。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出现在我国各个村镇以后,农村金融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和流动,而且对于整个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地壮大扩展、加大其竞争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激进的作用。总体上来说,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这令人耳目一新的存在,对于加速新农村建设来说其实际意义非常重要。以上是撰写此文章的原因。

 然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提出到现在,其中间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以及经验也不是很充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村镇地区金融组织滞留的不足:

 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发展方式有待优化、金融(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一、产品创新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些不足不仅是当今村镇金融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的,政府也必须多多关心以及跟进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只有将这些不足切实加以解决,才能为村镇经济成长供应强大的保护。

 本文先是对相关的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成果和著作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前辈们有关的资料、理论进行收集、汇总和归纳,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法,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有关问题进一步探讨发现。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分析我国村镇金融组织的成长现势以及留存的不足,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长时间继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可行建议,为村镇经济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本科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的农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国家经济中不可割舍的其中之一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一而终都是我国发展道路中的首要课题,帮助农民开展当代农业体系、实现丰收并增加收入以及推进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农业季节收益的确定性低和乡镇地区太偏远,使乡镇经济的开发基础和城镇相比的确有些不牢固,而且农村居民的财政知识困乏,金融意识不足等非客观性原因,农村乡镇的金融机构数量少质量低,使得大多数资本持有人将资本投入城市而不愿意投向乡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可是最近几年,以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国家对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了忽略。根据新农村建设战略,新的改革措施对重建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有极大帮助,发展乡镇金融在振兴现代乡镇经济现代化里占据“一线首位”。

 1.2 文献综述 胡璐(2019)指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不均。到目前为止,在组织成立村镇银行的省市里,有七个省市的村镇银行覆盖率不超过一半,这七个省市当中有六个中西部省份,所以可以见得,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周皓亮(2019)指出:村镇银行的注册成本门槛低,闲散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但融资比较困难,主要因为村镇银行设立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强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客户。燕翔(2019)、杨婷(2017)、潘晓健(2018)、分析了我国涉农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燕翔(2019)指出中国农业银行是专门服务“三农”的大型商业银行,但是它的委托代理矛盾导致营业成本过高。杨婷(2017)和潘晓健(2018)指出中国邮储银行虽然营业网点覆盖率广泛,但是它的营业网点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匹配。张秀秀(2018)和、闫炎(2016)指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主要存在着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多元化、缺少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以及营业硬件设施不全和国家政府支持力度晓得问题。以上的不足是我国新型村镇地区金融组织发展力度不大的缘由。

 随着我国支农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种支农政策的颁布,朱鹤仪,张泽凡(2020)、辛宝江(2020)指出我国金融服务明显得到了改善、服务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升,银行营业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大,信用风险机制也日趋完善。姚佩伦(2018)刘冰倩(2018)指出政策虽然带来了好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政策变动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服务供求不协调上,唐晓旺(2015)、谢金楼(2016)还指出浮动利率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可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高,在村镇

 本科论文

 地区非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中,实施利率市场化会使金融机构发展目的和政策目标相违背。

 为了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存不足,丁志国,张洋,覃朝晖(2016)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支农力度,袁怀宇(2017)认为还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实行有差异的竞争制度,除此之外,陈晓丽(2017)提出设立风险补偿机制并完善政府的扶持制度。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现在,我国的新型村镇地区金融组织的开发工作进展很快,更加方便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令人“耳目一新”并与以前不同的村镇地区金融组织,不但是农村金融机构持续改善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且可以满足丰富多彩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此同时,新型村镇地区金融组织的成长道路也滞留部分不足,找到解决这些不足的方法,才能促进村镇地区经济积极向上的成长。

 从理论上说,这篇论文为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探索其发展的优缺点和状态,分析村镇地区金融组织开发所必需的制度基础,为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及成长提供理论基础。

 1.3.2 研究意义 从实质意义上说,积极让中国的中小规模农村金融组织成长,可以改善这些地区不充分的银行服务状况,帮助乡镇资金返还到本地,形成本地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积极向上有活力的竞争环境。这篇文章分析了在目前政策下阻碍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因素,提出了更好地落实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以此促进村镇地区金融的成长,给今后村镇地区金融的全面升级和成长供应方便的服务。

 1.4 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阅读知网文献并下载近期相关文献,对相关的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成果和著作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前辈们有关的资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汇总和归纳,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织的政策变动,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

 本科论文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2006 年 12 月,中国银监会(现中国银保监会)提出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这 3 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一政策提出后可以说是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目少、金融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所以说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互社是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部分。

 2.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1.1 村镇银行发展规模 2007 年,国内村镇银行在湖北、四川、吉林等 6 个省区进行首次试验。经过数十年以上的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紧紧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到 2018 年 1 月底,我国共有 1587家村镇银行,资产范围也每年逐渐扩大,由 2007 年末 7 亿人民币增长到 2017 年末的14000 亿元。

 我国村镇银行大部分在中西部省份。我国 758 个贫困县(西藏除外)当中,大约 55%也就是有 416 个贫困县已经筹建或正在筹建村镇银行。到目前为止,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省市当中,有七个省市的村镇银行覆盖率不超过一半,这七个省市当中有六个中西部省份。所以可以见得,我国村镇银行的成长在全国范围内中西部和其他发达区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中西部省份的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的建设,努力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使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平稳、均衡的发展。

 2.1.2 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1)设立条件宽松,容易满足融资需求 从银行注册成本的方向来看,村镇银行注册成本比其他商业银行要低很多。村镇银行大多时候从部分农户那里吸收闲散资金,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相比较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村镇银行面向乡镇等相对单一的客户。随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更加有活力,农民的闲置资金得到了有效得使用,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越来越好。

 (2)融资渠道与存贷款进步空间大 较其他相同类型的机构而言,我国村镇银行的资产覆盖率低,很多储蓄贷款之比超过了 3:4,所以我国村镇银行吸纳资金的业务有充足的进步空间。

 2.2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提议下,中国的小额贷款金融公司于 2005 年开始在多个地方和地区进行尝试开发,三年后也就是 2008 年,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并且成长为新

 本科论文

 时代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机构数量、贷款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实收资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2.1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模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数据看,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国共有 7797 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者有 84783 人,实收资本 8235.27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 9420.81 亿元人民币。从大体数据上察看,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然而仔细研究官方的数据后就会发现各个省份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贷款公司,其数量规模、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并不均衡,两级化比较严重。

 对于实收资本,全国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是重庆市(1020.52 亿元)、江苏省(697.39亿元)和广东省(695.56 亿元),这三个省市的实收资本加起来占全国实收资本的比重将近三成(29%);实收资本排名比较靠后的前三位地域分别是西藏(20.01 亿元)、青海省(48.21 亿元)和宁夏(45.97 亿元),排名靠后的这三个省市小贷公司的实收资本加起来占全国小贷公司实收资本总额的 1.39%。

 对于贷款余额这一块,重庆市(1496.41 亿元)、江苏省(801.12 亿元)、广东省(721.21 亿元)相对其他省市来说其余额较大,占据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三成以上(32%);贷款余额排名后三位的地域有西藏自治区(16.96 亿元)、青海省(46.98 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43.77 亿元),这三个省份的贷款余额共计占全国二十六省市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比重为 1.14%。

 观察贷款机构数量,排名全国前三的分别是江苏省(565 家)、辽宁省(493 家)和广东省(456 家),占比全国二十六省市的两成左右(19.2%)。

 2.2.2 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1)改善当地农村区域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传统商业银行非常青睐于把贷款贷给大型集团或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在传统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有时候会碰壁,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挺困难,其发展道路变得坎坷不平。众望所归,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就解决了它们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扩宽了融资范围还降低了融资难度,这大大提高了小贷公司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2)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贷款公司对客户的征信看的很重。如果需要贷款的客户没有优良的社会信用,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获取低利率的贷款;如果贷款客户的社会信用是不错的,他不仅可以顺利地获得贷款,而且对于贷款公司来说整个操作过程也会非常的顺利简单。所以说小贷公司提高了客户对信贷的认识,并在促进农村地区信贷制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增加农村金融网点的分布范围。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在本地建立,它能够成功顺利的立足于当地农村地区,是因为小贷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理财与资金规划服务的功能,能够很好地服务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等各种各样的资金贷款需求,使他们来到

 本科论文

 小贷公司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如果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非常需要贷款资金,那么小贷公司在当地成功建立就越有把握,这样一来会增加资金需求旺盛地区金融网点的覆盖率。

 2.3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 2.3.1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规模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这些地区有 116 个县和 15 个开发区,共有397 个农村互助社获得了试点资格,与 2017 年初相比增加了 113 个试点机构,参与互助社的社员超过 27000 人。2017 年,山东省农户社一年内总共受理了 134 笔农村互助业务,所办理的互助金额一年内达到 759 万元。到年底,山东省内累计 3229 家企业获得了农户社的资金帮助,农户社向它们发放的资金累计达到了 13404 万元。

 2.3.2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的优势 (1)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低。

 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大多数间接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而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对象是社内的全体成员,直接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而且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在农村地区成立的一种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它利用社内成员的私人社会关系发生借贷行为,都是在“熟人”之间的资金借贷。因为社内成员的信用状况如何大家都知根知底,所以信息对称方面农户社占据绝对的优势,这使得信用风险降低了不少,也使得信用调查和资金监督的成本没那么高了。

 (2)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低、稳定性好。资金互助社拥有法人地位,依据法律法规合法成立、正常经营,和民间借贷相比稳定性较高,而且资金互助社成立了风险防范制度,并要求社内成员的信用档案进行备份,还对成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教育与培训、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资金的安全。民间借贷在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不均衡的现状,可是民间借贷长时游离于法律边缘,所以它的资金操作通常不合法,金融监管当局很难对其监管,借贷风险较大。所以和民间借贷相比,农户社的操作风险小、稳定性也较高。

 本科论文

 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3.1 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来源较少。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创设的历史不悠久,大家对此不太认识,所以吸收存款的能力不太高。另外农民一开始就没有多少闲散资金,且大量农村闲置资金流出农村地区,导致乡镇银行资金来源减少,对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帮助。

 第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理念和目的没有很好地映现出来。最初成立它们的目的是向“三农”提供服务,这些机构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按照“三农”的原则进行工作,如果这些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规模和经营范围越来越大后,到了发展后期,法人、所有者或者投资者则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由于不合理的农业保险机制,它们容易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得很多营业机构开始脱离运营原则和目的,改变了原有的目标市场位置。就这样,和许多商业银行的村镇网点一样,一些村民的自由存款流出本地市场。

 第三,缺乏应付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局面的能力。农业保险还没有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普及。我们都知道农民从事农业活动非常依赖自然气候,若风调雨顺则好说,要是发生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冰雹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导致农民收入骤减,这些农户可能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间内偿还贷款,尽管有担保,但担保一般都是农村自建住宅、农田等流动性不高的资产,所以大力在农村地区普及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十分有必要。还有部分农户觉得当地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互助社的贷款与政府的农业补助金相同,是对农民的政府补助,这些农民中的有些人认为即使没有及时还款也无所谓,而且农民没有合理的抵押资产,那么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发给农户贷款的道德风险较高。

 3.2 在社会认知度上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上它们不被广大人群了解而且资金来源单一。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创设的历史不是很悠久,没有被广大农户所认知。作为一个新生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机构在短时间内积累社会和客户的信用是不可能的,所以农民质疑他们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可以理解的。

 3.3 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难。因为大多数乡镇都位于农村,而银保监会最基层的机构是县级,所以跨越级别的监督成本相对较大,而且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方式和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都不相同,经营管理的方式也就无法做到统一,所以监管部门不

 本科论文

 能“一视同仁”对它们进行监管。监管当局必须对不同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实行不同的监管方案,这给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性。

 二是监管制度不完善,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银保监会仅仅出台了发布了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一般规定,具体实施规则还没有发行。

 3.4 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缺少有特点的、可以让人耳目一新的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最近几年以来,很多金融产品被村镇银行发掘,为客户支应了更全面以及更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但以农村儿童教育贷款、生活贷款、生产贷款等农村实际现状为基础的特殊金融商品并不多。

 以我们山东省为例,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是没有创造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如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依旧还是单一缺乏创造性,那么金融机构很难将其顺利的继续发展和经营。目前金融管理当局没有意识到金融理财产品翻新立异的重要性是农村金融产品单一的主要因素,而且金融产品创新改革需要资金成本,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一开始就缺乏资金,如果大规模投入金融产品的研发,无疑大大增加自身的负担,如果创新不成功,就会更多的成本需要支付。以上的这些现实因素是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动力的主要原因。

 3.5 高素质从业人员短缺

 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各个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时间不长,人才短缺现象严重。这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盈利能力没有商业银行强,导致从业人员的薪酬比不上传统商业银行的薪资待遇;除此之外受现代的择业观影响,很多年轻就业者更喜欢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在农村工作,因为城市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都是农村地区不能比的。所以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当地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是很高,优秀的从业者在农村金融机构还是较为缺乏。

 3.6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方便快捷的网上金融服务替代了许多传统金融服务。村镇地区的网络金融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和互联网支付平台,金融产品单一、理财产品非多元化都使得很多客户向其他银行业靠拢。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地区教育知识落后、金融知识普及不到位,很多农民难以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什么,他们总认为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就能完成转账或者存取款等业务的风险很大,所以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互助社执行此服务的困难比较大。

 本科论文

 4 我国政策变动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从 2004 年开始,我国政府就“三农”问题发表了 8 个中央政府文件,构建了以“广泛覆盖、多级化、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为目的的政策体系。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型农村金融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起点降低,以便建立一个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根据确保充足资本的先决条件下,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督制度和切实有效的撤出和破产机制,鼓励在各村镇建立多样化、有特色并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同时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投资、鼓励自然人创建小规模的贷款公司。

 其次是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农业支援的力度,将吸收的存款按照固定比例投放当地的政策加快落实到当地县区的金融机构,有了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国家政策的协助,帮助更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加适合当地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最后一个是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创新之路不可以掉以轻心。国家政府以及农业相关部门利用好大数据以及其他可以提供数据帮助的平台,收集信息切实并充分的了解我国不同省市地域之间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出吻合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现状的各种政策和体系,比如向农户发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农业担保体系。

 4.1 政策变动带来的机遇 4.1.1“三农”获得金融服务的力度明显提高 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是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其投放的涉农贷款余额每年都是递增的形态。截至到 2019 年 6 月底,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向社会中累计投入发放涉农贷款余额的金额超过了三千万元(3424 万元),和九年之前相比较也就是 2010 年,比 2010 年末增长了 173.8 个百分点。在这当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社会公众投入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有超过了六亿元(61000 万元),比 2019 年 1 月底增长了 8.24 个百分点。

 4.1.2 银行营业网点覆盖面扩大 银行网点的覆盖面在村镇地区逐步扩大。截止到 2018 年底,涉农取款营业网点机构有 86.5 万个,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超过百分之 90 以上。

 4.1.3 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得力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金融。在传统金融服务不容易渗透涉及的业务上,数字金融利用互联网金融和信息技术以一个较低的成本将普惠金融渗透到这些业务中来,使得农村金融服务和质量得到飞跃式的上升。

 本科论文

 4.1.4 征信系统和风险分担机制日趋完善 借助央行征信系统和各个银行大数据平台的帮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互社)改善了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征信薄弱的问题。截至到 2017 年 12 月底, 我国银行业将全国 261 万个中小企业和 1.73 亿个农户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帮助他们在银行建立了信用档案。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担保体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担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4.2 政策变动带来的挑战 4.2.1 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 第一,其主要表现在: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教育普及度不高,其金融认知比较肤浅,就导致当地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很难充分了解他们的信用状况和抵押资产的状况。由于很难获取农民和农户企业的征信状况和信用消费记录,以村镇银行为首的新型金融机构(互助社除外)只能选择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甚至风险规避者作为贷款对象,这意味着发放贷款时很容易发生逆向选择,但我们都知道农民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在发放贷款给他们之后,违约的风险更大。

 第二,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了更好的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农户和农业企业地理分布的广泛性、日常经济收入复杂性等原因,导致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他们的个人信用、收入状况了解的不充足。比如部分农民和农业企业有时候把贷款资金投资于风险很高的领域,这对于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不容易感知到。部分农民和农业企业还是能利用贷款合同中的漏洞从事高风险活动,当地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的预防和发现他们从事的风险活动。

 4.2.2 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均衡 我国现在把城市和村镇划分的过于仔细,可是在扶持当地银行发展时,过多的给予了政策上的帮助。现在,中、农、工、建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把业务发展到村镇地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导致各地“三农”问题的工作焦点和表现形式千姿百态,所以不同农村地区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不同。

 我国现在的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情况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实力不足状况下把水平不高的金融服务提供给经济贫困地区和中等发达的村镇区域。实际上,如果农商银行同政策金融和小额信贷公司合作的话,可以能解决自身低水平的金融服务。

 4.2.3 浮动利率加重信贷负担 央行为了促进当地村镇金融的发展,规定村镇银行实施的贷款利率是最高的上限利率,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 1.75 至 2.3 倍。

 本科论文

 村镇银行在当地村镇担任的角色是有限的。浮动利率虽然改善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和信贷融资环境,可是许多农户收入水平低,实行高利率会超出能力之外。所以实行最高的贷款上限利率给银行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是使得城乡融资的成本变大了,同时也增加了农户融资的成本,所以这是不公平的金融信贷政策。实际上,城市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高,融资信贷体系比较完善,这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可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高,在农村非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中,实施利率市场化会使金融机构发展的目的与政策目标相违背。

 4.2.4 农村金融体系支农不足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对贷款资金的需求都在增加,所以我国借贷市场长时间里总是供不应求。农村地区信用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使非常多的金融机构将信贷业务的目光投向城镇。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落后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和城市相比其违约风险较大,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和组织不愿意把资金借给农民和农业企业。即使是农商银行,它发放的很大一部分信贷资金被投入到农业企业以外的领域。实际上随着利益的驱使,农商银行从农户吸收存款后,将吸收的存款投向其他地区并向其他产业提供贷款,而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情况进行监管和排查是非常困难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村金融业务效率性相对较差,汇款、提取、贷款和保证困难等是农户时常面临的情况。这表明,我国长期的金融改革未能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需要,也未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要求。

 本科论文

 5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建议 5.1 针对经营管理提出的建议 5.1.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是其建立的骨架和基础。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的股东民主管理、董事会进行决策、监事会来监督、管理层执行命令制度,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一个独立的金融市场主体。

 5.1.2 实行差异化的竞争制度 实行差别化管理:转换管理概念和管理的方法,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范围内,开发更简单的办公程序、更方便客户的规章制度,以及更高效的商务流程。

 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除了基于市场化和风险覆盖原则外,也需要考虑吸引资金的成本大小和有效管理贷款的成本大小是否合适,还有广大农民和农户企业在面对各种金融风险出现时他们所承受的最大损失,也就是要考虑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

 5.2 针对社会认知度提出的建议 大部分农村和农户企业对邮储银行、农行、农商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认知度较高,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我国村镇地区发展时间不长,其社会认知度较低,所以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地位和品牌形象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不可掉以轻心。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对它们在村镇地区的宣传:

 第一,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新媒体进行宣传。首先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可以在电视中进行广告宣传,让更多的中老年人了解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以及农互社。其次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网络已经覆盖了大部分村镇地区,而且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要利用好各个新兴媒体软件,多发一些吸引年轻人的内容,让广大年轻群体了解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及功能性质。

 第二,去村镇区域走访。宣传其服务宗旨理念与金融产品以及理财知识,并了解当地村民的实际金融需求并尽可能性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广大村户相信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有实力并且高效率的满足他们的各种服务需求,让农户对他们充满信心与期望。

 本科论文

 5.3 针对金融监管提出的建议 5.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支农的力度 为了更好的适应农村金融发展,国家设立的法律法规要在充分了解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以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立。在法律水平上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宅使用权等固定资产的产权转移,尽快明确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并出台详细的实施规则;对比较落后的法律条款及时进行更新修订或者淘汰;规范和修正农业存款保险制度和征信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把农村遗漏的资源利用起来。

 (1)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措施。这样的政策落实当地后,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比其他金融机构低的多了,很好的将我们国家的财税政策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和社区基层,尤其是农民和农业企业效果更为明显。

 (2)央行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区别对待。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比例下降到适当的比例,那么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户和农业企业发放的贷款储备就充足多了,有了更多的储备资金后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不仅缓解了村镇地区贷款难的问题,还使得贷款机构的盈利性增强。

 (3)对农村金融的财政支持继续增加。财政政策首先要向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高层次的财政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农村和投资更多的信贷资金。为了促进地方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利用金融政策的领导作用,帮助地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发展。

 (4)要不断提高政府支持农村金融政策的执行速度和效率。从农村金融现状来看,金融监管当局除了要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还要明确信贷指导方向,使农村金融资金投放符合国家政策。

 (5)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尽快得到完善,并以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基础规范金融机构的退出流程和破产机制。存款人不慎破产后,可以依靠这些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偿还资金,从而确保存款人的资金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安全。只有强有力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才能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3.2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从互农组织和其他现有农民组织的运作来看,有三个主要问题:法律领域有限,政策上有限制,监督上有盲区。为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合理和规范性,国家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快的颁布政策文件解决这些问题。

 (1)要建立明确详细、易于区分的金融监管系统。由于缺乏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的制约因素,金融监管在农村地区发挥的作用有限:很多县级监管机构并不是一级监管机关或者一级执法机关,他们只能做一些像信息收集这种非常基础的工作,不能最大限

 本科论文

 度的发挥监管功能。所以国家政府部门要在财政税收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农村金融机构的特点,打造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金融监管体系。

 (2)对民间借贷的行为要给予正确引导和示范。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对于违法高利贷以及非法集资行为严厉打击,加强监管并最大可能性的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真真实实的渗透到农村地区,使农村金融机构规范有序的运行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监管机构继续提高其管理能力,建立起有效、执行效果优良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积极指导和有效约束”的原则基础上实施专业管理,以使其业务和管理更能被客户所了解和接受,预防并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商业风险。

 5.4 针对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提出的建议 第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找准市场定位,开发研究出适合自身特点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建行的“龙支付”、“劳动者港湾”服务项目、“民工惠”业务,农行的“金钥匙、金光道、金 e 顺、金益农、金穗卡”等品牌都吸进了众多客户,不仅仅树立了企业品牌、打响了在社会当中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其社会形象。所以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研发属于自己特色的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在理财方面,要配有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帮助农户与涉农中小企业实现闲置资金的利用。

 第二,降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银联组织的难度。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村镇银行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其业务普及的范围就会变广阔、涉及的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能促进村镇区域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发展。

 5.5 针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提出的建议 首先是针对当地经济。村镇地区偏远落后,经济发展不及大城市是村镇地区缺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得先把农村经济发展上去,才能吸进更多的优秀青年来到村镇工作。而且今年 2020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到现在为止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摘下了“贫困帽”,相信到了今年年底我国所有的贫困县都能脱下“贫困帽”。农村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好,当地大批优秀的人群更愿意留到他们生活的地区,建设他们的家乡。

 其次是针对当地教育的普及。在我国村镇部分地区,由于教育不如大城市那么好,所以不乏有些低素质的人有时候在银行大厅或者其他地方“闹事”,这很容易给外界造成一种农村地区都是素质不高的人的印象,所以很多人都不想在村镇地区工作。由此国家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义务教育,尤其是普及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普遍提高当地人们素质,更多的是为以后发展农村经济选拔储备人才。

 再次是对在岗银行从业人群继续教育。定时开展基础业务的培训,比如点钞、捆钞、打传票等非常基础的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开展业务相关讲座,鼓励从业人员听取讲座;建立起有竞争性的员工晋升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科论文

 最后是银行的招聘制度要适当宽松一...

相关热词搜索: 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