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一物理练习-牛顿定律练习题含解析

| 浏览量:

  牛顿定律 精选练习题含解析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失重和超重等概念和规律。其中重点内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这其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因此,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则是本章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基础。

 二、基本方法 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是所有矢量进行加、减法运算过程的通用法则;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常需要将某一个物体从众多其他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隔离法”,隔离法是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而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又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这种从复杂的对象中隔离出某一孤立的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在本章中便显得十分重要。

 三、错解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

  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

 例 例 1 1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 例 2 2A.10N 向左 B.6N 向右 C.2N 向左 D.0 摩擦力问题主要应用在分析物体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情况,所谓运动趋势,一般被解释为物体要动还未动这样的状态。没动是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阻碍相对运动产生,使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表现为一种趋势。由此可以确定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方法是假设静摩擦力不存在,判断物体沿哪个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方向就是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去掉静摩擦力无相对运动,也就无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就不存在。

 例 例 3 3 如图 2-2 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 m,当用于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 .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2-3 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物体在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静止时可以依据

  错解一中的解法,可知 θ 增加,静摩擦力增加。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可以同错解二中的方法,据 f=μN,分析 N的变化,知 f 滑 的变化。θ 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在整个缓慢抬起过程中 y 方向的方程关系不变。依据错解中式②知压力一直减小。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压力一直减小。

 例 4 4 如图 2-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 F 推物体,在外力 F 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

  【错解】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如图 2-10,物体受重力 mg,推力 F,支持力 N,静摩擦力 f,由于推力 F 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mgsinθ=Fcosθ① N-Fsinθ-mgcosθ=0② 由式①可知,F 增加 f 也增加。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力是增加的。

 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有 F增加摩擦力减少。

 【错解原因】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

 本题的关键在确定摩擦力方向。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 2-10,当外力较小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时

  (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 Fcosθ=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

 【评析】若斜面上物体沿斜面下滑,质量为 m,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 μ,我们可以考虑两个问题巩固前面的分析方法。

 (1)F 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会保持静止。

 (2)F 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以加速度 a 运动。

 受前面问题的启发,我们可以想到 F 的值应是一个范围。

 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当 F 较小时,如图 2-10 物体受重力 mg、支持力 N、斜向上的摩擦力 f 和 F。物体刚好静止时,应是 F 的边界值,此时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看成 f 静=μN(最大静摩擦力)如图建立坐标,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当 F 从此值开始增加时,静摩擦力方向开始仍然斜向上,但大小减小,当 F 增加到 FCOSθ=mgsinθ 时,即 F=mg·tgθ时,F 再增加,摩擦力方向改为斜向下,仍可以根据受力分析图 2-11 列出方程

 随着 F 增加,静摩擦力增加,F 最大值对应斜向下的最大静摩擦力。

 要使物体静止 F 的值应为

 关于第二个问题提醒读者注意题中并未提出以加速度 a 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应考虑两解,此处不详解此,给出答案供参考。

 例 5 如图 2-12,m 和 M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 θ 的光滑斜面下滑,则 M 和 m 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错解】以 m 为研究对象,如图 2-13 物体受重力 mg、支持力 N、摩擦力 f,如图建立坐标有

 再以 m+N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2-14,(m+M)g·sinθ=(M+m)a③ 据式①,②,③解得 f=0 所以 m 与 M 间无摩擦力。

 【错解原因】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

 因为 m 和 M 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14,受重力(M 十 m)g、支持力 N′如图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M+n)gsinθ=(M+m)a① 解得 a=gsinθ 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 m 和 M 间的相互作用力,再以 m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1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因为 m,M 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 2-16。

 由式②,③,④,⑤解得 f=mgsinθ·cosθ 方向沿水平方向 m 受向左的摩擦力,M 受向右的摩擦力。

 【评析】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件问题。连接件问题对在解题过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将不知道的相互作用力去掉,单个物体作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相互作用力。单个物体的选取应以它接触的物体最少为最好。如 m 只和 M接触,而 M 和 m 还和斜面接触。

 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需要分解力,有时需要分解加速度,具体情况分析,不要形成只分解力的认识。

 例6如图2-17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 质量分别为 m A =6kg,m B =2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 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 45N 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 F<12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 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错解】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 max =μN=0.2×6=12(N)。所以当 F>12N 时,A 物体就相对B 物体运动。F<12N 时,A 相对 B 不运动。所以 A,B 选项正确。

 【错解分析】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一致是对 A 选项的理解不正确,A 中说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是以地为参考物,显然当有力F作用在A物体上,A,B两物体对地来说是运动的。二是受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情况的影响,而实际中物体在不固定物体上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

 首先以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18,在水平方向只受拉力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m A +m B )a① 再以 B 为研究对象,如图 2-19,B 水平方向受摩擦力 f=m B a②

 代入式①F=(6+2)×6=48N

  由此可以看出当 F<48N 时 A,B 间的摩擦力都达不到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A,B 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所以 D 选项正确。

 【评析】物理解题中必须非常严密,一点的疏忽都会导致错误。避免错误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按规范解题。每一步都要有依据。

 例 7 如图 2-20,用绳 AC 和 BC 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 30°和 60°,AC 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 150N,而 BC 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 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错解】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 2-21。由于重物静止,则有 T AC sin30°=T BC sin60° T AC cos30°+T BC cos60°=G 将 T AC =150N,T BC =100N 代入式解得 G=200N。

 【错解原因】以上错解的原因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当 T AC =150N时,T BC =100N,而没有认真分析力之间的关系。实际当 T BC =100N时,T BC 已经超过 150N。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 2-21,重物静止,加速度为零。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T AC sin30°-T BC sin60°=0①

  T AC cos30°+T BC cos60°-G=0②

 而当 T AC =150N 时,T BC =86.6<100N 将 T AC =150N,T BC =86.6N 代入式②解得 G=173.32N。

 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 173.2N。

 例 8 如图 2-22 质量为 M,倾角为 α 的楔形物 A 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 的 B 物体从楔形物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在 B 物体加速下滑过程中,A 物体保持静止。地面受到的压力多大? 【错解】以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23,因为 A物体静止,所以 N=G=(M+m)g。

 【错解原因】由于 A,B 的加速度不同,所以不能将二者视为同一物体。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错解。

 分别以 A,B 物体为研究对象。A,B 物体受力分别如图 2-24a,2-24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运动方程,A 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

 x:N l sinα-f=0① y:N-Mg-N l cosα=0②

  B 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 a, x:mgsinα=ma③ y:N l -mgcosα=0④ 由式①,②,③,④解得 N=Mg+mgcosα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为 Mg 十 mgcosα。

 【评析】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若要将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做为研究对象,应该注意这几个物体必须有相同的加速度。

 例 9 如图 2-25 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 A 与下面小球 B 的加速度为[] A.a 1 =ga 2 =g

  B.a 1 =ga 2 =g C.a 1 =2ga 2 =0 D.a 1 =0a 2 =g 【错解】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 g,所以 A,B 球的加速度为 g。故选 A。

 【错解原因】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 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

 分别以 A,B 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 A,B 静止。如图 2-26,A 球受三个力,拉力 T、重力mg 和弹力 F。B 球受三个力,重力 mg 和弹簧拉力 F′ A 球:T-mg-F=0① B 球:F′-mg=0② 由式①,②解得 T=2mg,F=mg

 剪断时,A 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 2-27,A 球受重力 mg、弹簧给的弹力 F。同理 B 球受重力 mg 和弹力F′。

  A 球:-mg-F=ma A ③ B 球:F′-mg=ma B ④ 由式③解得 a A =-2g(方向向下)

 由式④解得 a B =0 故 C 选项正确。

 【评析】(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本题中 A 球剪断瞬间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由0 变为 2g,而 B 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

 (2)弹簧和绳是两个物理模型,特点不同。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 k 是常数。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瞬间就可以没有。而弹簧因为有形变,不可瞬间发生变化,即形变不会瞬间改变,要有一段时间。

 例 10 【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 v 0 =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传送带施加),做 v 0 =0 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 10m。

 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有 f=μmg=ma,a=μg=5m/s2

  【错解原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

  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

 以传送带上轻放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2-29 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 v 0 =0 的匀加速运动。

 据牛二定律 F=ma 有水平方向:f=ma① 竖直方向:N-mg=0② f=μN③ 由式①,②,③解得 a=5m/s2

 设经时间 t l ,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0 =v 0 +at④ 解得 t 1 =0.4s

  物体位移为 0.4m 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 0.4s 后无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 S 2 =v 2 t 2 ⑤ 因为 S 2 =S-S 1 =10—0.4=9.6(m),v 2 =2m/s 代入式⑤得 t 2 =4.8s 则传送 10m 所需时间为 t=0.4+4.8=5.2s。

 【评析】本题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10m 用 2s,可以拿来计算一下,2s 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 v=5×2=10(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 2m/s 时,摩擦力瞬间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 2 个物理过程。

 例 11 【错解】

 F 最大值即 N=0 时,F=ma+mg=210(N) 【错解原因】错解原因是对题所叙述的过程不理解。把平衡时的关系 G=F+N,不自觉的贯穿在解题中。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 0.2s 前 F 是变力,0.2s 后 F 的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 0.2s 前物体受力和 0.2s 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

  以物体 P 为研究对象。物体 P 静止时受重力 G、称盘给的支持力 N。

 因为物体静止,∑F=0 N=G=0① N=kx 0 ② 设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a。

 此时物体 P 受力如图 2-31 受重力 G,拉力 F 和支持力 N′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G=ma③ 当 0.2s 后物体所受拉力 F 为恒力,即为 P 与盘脱离,即弹簧无形变,由 0~0.2s 内物体的位移为 x 0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

 将式①,②中解得的 x 0 =0.15m 代入式③解得 a=7.5m/s2

 F 的最小值由式③可以看出即为 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kx。

 代入式③得

  F min =ma+mg-kx 0

 =12×(7.5+10)-800×0.15 =90(N) F 最大值即 N=0 时,F=ma+mg=210(N)

 【评析】本题若称盘质量不可忽略,在分析中应注意 P 物体与称盘分离时,弹簧的形变不为 0,P 物体的位移就不等于x0,而应等于 x0-x(其中 x 即称盘对弹簧的压缩量)。

相关热词搜索: 练习题 高一 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