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在金融发展、营销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更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在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也是与时代发展相接轨的表现,就目前发展而言,金融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
一、理论教学中的弊端
各院校使用的统计学课本大同小异,普遍重视系统的理论性,对统计学原理追根溯源,剖析极深,但是对实践的要求却比较少,这无形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错误的导向,让许多教师选择抱着书本讲理论,学生的兴致不高,听课质量明显走低[1]。另一方面,教师对于理论教学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职称评定、晋级升迁上,讲课只是照本宣科,缺乏联系时代发展的过程,知识体系陈旧,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本身的孤立。统计学离不开金融、会计等学科的补给,但是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中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加以融合,为综合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原因。
二、教学载体与主体的改良
(一)提高教材使用价值
教材是学科理论学习的基础,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选用更为契合的教材,尤其在地域特征、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等方面加以考虑。更主要的是,高职院校要具备自主研发课程的能力,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学校,可以将本校的特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制定出配套教材,将全新的学科理念,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管理、金融等知识有所选择的加入到教材之中,制定出科学、完备、系统性强的统计学课本。
(二)优化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教学有一定的惰性,尤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没有优化的过程,教学形式也显得陈旧呆板,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意义[2]。为此,教师本身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在设置课程和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新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非闭门造车,止步不前。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执行者,作为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多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采用考评的方式,让学生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找到学习中的短板,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三、外部方式的去粗取精
(一)细化培训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业务能力的有效延伸。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做好培训实践工作。有些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定向、定点委托培养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为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为了使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和企业都要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对于实习效果好的学生要予以奖励,而那些态度不认真,行为懒散的学生则要处以培训延期的处理,并予以警告处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习培训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撑[3]。
(二)重视软件对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与数字、金融打交道的学科,势必会有一些冗杂的数据内容需要处理,为了减轻操作负担,节省时间,强化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我们要充分重视统计软件的应用,比如统计学常用的Foxtable,Spss等软件。为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其中,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比如可以举办业务考评大赛,创新应用团队赛等,让学生掌握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业务基础。
(三)做好评价与考核
高职院校在管理中常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不重视学生的考评。统计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对于学习统计学的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尤其在业务能力上要制定明确的考核细则和奖惩机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对统计学科的认识,利用创新思维改良自身不足[4]。学校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层管理,形成联动机制,保障评价与考核机制落到实处。
四、结语
为了促进《统计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形势,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推陈出新,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为其提供更为充足的实践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 统计学 课程改革 思路下一篇:关于工艺实习报告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