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集合3篇

| 浏览量:

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内各项计划按规定去完成而进行的监督和纠偏的过程。具体地说,控制就是通过不断地接受和交换企业的内外信息,按照预定的计划指标和标准,调查监督实际经济活动的执行情况,若发现偏差,及时找出主要原因,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采取自我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篇

第1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寿光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二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寿光市安委会和侯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公司实际,为了有效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进“双体系建设”工作,现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及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检查、推进和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推进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工作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组员:车间岗位人员

小组下设“双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李松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工作职责:

3.1 总经理:许明然全面负责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公司双体系建设全面部署,组织编写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与推行工作;,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双体系建设;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成立体系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定期部署对双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确保全员参与双体系建设。

3.2.副总经理:李京东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3.副总经理:刘如学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分管生产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4.总工程师:冯仲善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分管技术、质检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5.安环设备部负责“双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基础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双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负责“双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消防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应急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6.技术研发部负责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7.维修车间组织电气、仪表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组织公用工程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8.仓库保管组织储运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9.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
3.10.各车间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风险点的确定、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负责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实施整改,并根据职责分工,按要求向相关单位报送“双体系建设”工作信息;车间员工负责进行本车间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管控措施统计、隐患排查工作。

4.实施全员培训

安环部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企业各车间、部门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车间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风险识别评价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对公司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单元、储存罐区单元、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5.1.1.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5.1.2风险点排查5.1.2.1公司组织各车间部门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寿光市鲁源盐化有限公司风险点清单台账》(见表1-3),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5.1.2.2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表1风险点登记台账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填表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

表2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表3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5.2.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宜选用以下几种常用风险分析方法:

1——对于作业活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见(表4);

2——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见(表5)

3——对于危险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表4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岗位: 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表5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岗位: 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设施)名称: No: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或车间主任。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4——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6——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7——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8——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9——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10——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11——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12——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13——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14——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2.4事故类别及后果

15——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16——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2.5现有控制措施识别

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整理、识别,现有控制措施应包括现有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相关安全控制措施。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本公司规模和装置特性,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评价一般结合危险源辨识进行,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见(表6-9)。

风险矩阵(LS)法

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6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7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表8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表9风险矩阵表5.3.2风险评价准则

各车间部门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照表6-9),进行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具体包括:

17——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8——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19——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20——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21——相关方的诉求等。

5.3.3重大风险判定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根据GB30871确定的一级及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四级高处作业(>30m或提级的状况)、一级吊装作业(m>100t)等。

5.4控制措施

5.4.1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4.2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5.4.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4.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4.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4.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22——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24——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25——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26——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风险分级

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依据风险判定准则对风险度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风险等级。风险一般分为5级。

E级\5级:稍有危险(或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D级\4级: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风险)。车间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C级\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职能部室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B级\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A级\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6风险管控

5.6.1风险管控原则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5.6.2风险管控实施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5.6.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6.成果与应用:

6.1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A类)、橙色(B类)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2风险信息应用

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企业内员工应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1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7——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8——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29——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30——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31——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32——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7持续改进:

7.1评审:公司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评审或更新,公司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区、装置或设备设施等实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7.2更新

公司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3——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4——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5——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6——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7——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7.3沟通

公司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环部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

第2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寿光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二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寿光市安委会和侯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公司实际,为了有效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进“双体系建设”工作,现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及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检查、推进和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推进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工作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组员:车间岗位人员

小组下设“双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李松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工作职责:

3.1 总经理:许明然全面负责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公司双体系建设全面部署,组织编写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与推行工作;,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双体系建设;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成立体系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定期部署对双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确保全员参与双体系建设。

3.2.副总经理:李京东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3.副总经理:刘如学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分管生产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4.总工程师:冯仲善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分管技术、质检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5.安环设备部负责“双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基础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双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负责“双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消防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应急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6.技术研发部负责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7.维修车间组织电气、仪表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组织公用工程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8.仓库保管组织储运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3.9.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
3.10.各车间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风险点的确定、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负责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实施整改,并根据职责分工,按要求向相关单位报送“双体系建设”工作信息;车间员工负责进行本车间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管控措施统计、隐患排查工作。

4.实施全员培训

安环部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企业各车间、部门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车间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风险识别评价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对公司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单元、储存罐区单元、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5.1.1.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5.1.2风险点排查5.1.2.1公司组织各车间部门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寿光市鲁源盐化有限公司风险点清单台账》(见表1-3),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5.1.2.2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表1风险点登记台账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

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填表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

表2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率

备注

1

2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表3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No: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位号/所在部位

所属单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1

2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5.2.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宜选用以下几种常用风险分析方法:

1——对于作业活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见(表4);

2——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见(表5)

3——对于危险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表4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岗位: 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

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L

S

R

评价级别

管控级别

建议新增(改进)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

处置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表5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L

S

R

评价级别

管控级别

建议新增(改进)措施

备注

工程

技术

管理

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

处置

(记录受控号)车间/部门: 岗位: 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设施)名称: No: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或车间主任。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4——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6——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7——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8——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9——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10——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11——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12——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13——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14——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2.4事故类别及后果

15——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16——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2.5现有控制措施识别

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整理、识别,现有控制措施应包括现有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相关安全控制措施。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本公司规模和装置特性,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评价一般结合危险源辨识进行,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见(表6-9)。

风险矩阵(LS)法

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6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7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8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著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9风险矩阵表

5

可接受

中等

重大

巨大

巨大

4

可接受

可接受

中等

重大

巨大

3

可忽略

可接受

中等

中等

重大

2

可忽略

可接受

可接受

可接受

中等

1

可忽略

可忽略

可忽略

可接受

可接受

1

2

3

4

5

5.3.2风险评价准则

各车间部门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照表6-9),进行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具体包括:

17——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8——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19——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20——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21——相关方的诉求等。

5.3.3重大风险判定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根据GB30871确定的一级及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四级高处作业(>30m或提级的状况)、一级吊装作业(m>100t)等。

5.4控制措施

5.4.1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4.2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5.4.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4.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4.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4.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22——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24——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25——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26——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风险分级

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依据风险判定准则对风险度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风险等级。风险一般分为5级。

E级\5级:稍有危险(或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D级\4级: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风险)。车间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C级\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职能部室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B级\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A级\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6风险管控

5.6.1风险管控原则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5.6.2风险管控实施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5.6.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6.成果与应用:

6.1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A类)、橙色(B类)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2风险信息应用

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企业内员工应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1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7——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8——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29——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30——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31——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32——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7持续改进:

7.1评审:公司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评审或更新,公司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区、装置或设备设施等实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7.2更新

公司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3——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4——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5——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6——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7——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7.3沟通

公司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环部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

第3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 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 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

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

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

(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

(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取改进的控制措施。 (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的工作,立即整改,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从企业、工程部、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逐步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第十六条 各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况处以200-3000元罚款,并列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二)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有效实施的;(三)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四)未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的;(五)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的。

第十七条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不力、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不力,导致形成隐患,并引发事故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制度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四川双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 分级 安全生产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