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治教,汉语词汇,读音zhì jiào,意思是政事与教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第1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本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 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 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 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总目标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干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四、教学重难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措施:
1. 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 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教
学
计
划
教师姓名:林晓
任教班级:四(1)班
制订时间:2020学年第二学期
项目
内容
学生
基本
情况
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德认识,部分同学能够按照相应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行兼优的学生;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的执行力。班级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他们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不善于思考,容易放弃。因此对这些学生,重在培养他们善思、乐学的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纪律上,还需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敢于发言,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教材
分析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百度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全册
教学
目标
1. 通过《同伴和交往》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正确面对冲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化解冲突 应对欺负。同时,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守信意识,帮助学生做到对他人和自己守信。
2. 通过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选购商品,具备初步的独立购买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消费,做明白的消费者,一旦自己上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学习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通过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 ,坑害他人致富可耻。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4.通过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等,体会其对生活的影响。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风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全册
教学
重难
点
1.培养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
2.引导学生做明智的消费者,学会文明购物,掌握化解冲突、应对欺负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3.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辛勤付出,尊重和感谢劳动者;
4.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家乡文化,通过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提高
学科
教学
质量
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第一周
3.1-3.7
第一单元1.我们的好朋友
第二周
3.8-3.14
2.说话要算话
第三周
3.15-3.21
3. 当冲突发生
第四周
3.22-3.28
第二单元 4.买东西的学问
第五周
3.29-4.4
清明节
第六周
4.5-4.11
5.合理消费
第七周
4.12-4.18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八周
4.19-4.25
第三单元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九周
4.26-5.2
8.这些东西哪里来
第十周
5.3-5.9
9.生活离不开他们
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5.10-5.16
第四单元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十二周
5.17-5.23
第十三周
5.24-5.30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十四周
5.31-6.6
12.家乡的喜与忧
第十五周
6.7-6.13
复习
第十六周
6.14-6.20
复习
第十七周
6.21-6.27
期末考试
第3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目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57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第1页共4页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本学期我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第2页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与班级共成长”、“为父母分担”、“信息万花筒”、“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通过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
第3页共4页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计划 四年级 法治
上一篇: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