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五篇】

| 浏览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5篇

【篇1】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遥感09031 王鸿琰 2009302590213

摘要:在保路风潮的影响下,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并席卷全国。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其中,为挽救国运,开辟一条希望之路做了艰难的探索。革命虽然只持续短短两年就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但其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深刻的社会影响,仍然激励着一代代后人为理想而奋斗。当然,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注定了它的失败,也证明了它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背景,意义,教训

我是怀着瞻仰的心情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它的前身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它是由三大主体建筑构成的,外表都是朴素的砖黄色,馆虽小,却承载了无比厚重的历史分量。

在纪念馆里,陈列最多的是革命中许多仁人志士的相片和简介,还有许多见证这段恢弘历史的各种物件,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还参观了起义要人工作过的办公室,想象着他们曾经在此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情景,不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风起云涌中。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必然

在辛亥革命之前,许多爱国人士已经做过各种尝试,其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要数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人终于认识到国家的没落,清王朝自此也逐渐改变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逐渐被国人接受,并形成了一股西学东渐之风。在朝廷中,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首的大臣,前瞻性地预见到中国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①。然而片面的追求军事的强大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这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虽然李鸿章等人苦心经营,但最终这次艰难的探索还是惨淡收场。

接踵而至的戊戌维新运动,以公车上书为标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主张仿效西方,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就此拉开帷幕,他们的事业虽然轰轰烈烈,然而,由于初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戊戌变法仅进行了103天就宣告破产。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经验告诉我们,在种种探索失败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种更为先进的探索。这时的中国依然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压榨下艰难行进,另一批进步分子应运而生,他们又将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辛亥革命已在酝酿之中!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知识的进步分子,已经意识到无论是封建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运动,都无法真正解救中国。这些先进人士先后成立了许多组织团体,以图救国之法。之后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党人也逐渐凝聚起来,不久孙中山提出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核心的三民主义,从此,革命党人以此为纲领,积极准备,革命已经如箭在弦,一场席卷全中国的民主革命正悄然降临。

昙花一现: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包括第一次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虽然它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鼓舞了士气,随后,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了保路运动,矛盾更加激化,最终,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辛亥革命取得了初期胜利,孙中山等人紧接着组织建立了临时政府,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然而,正当人们开始憧憬着未来的时候,“财大气粗”的袁世凯粉墨登场,占尽弱势的革命党人只好妥协,让袁世凯担任民国总统,以此为标志,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再回首: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它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自此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较大推动作用。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②。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当然除此之外,辛亥革命对生活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那时的人已经不再留恋长长的辫子了,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时尚。人们见面时行礼也不再跪拜,而是改为鞠躬,女人们也稍微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裹小脚等现象渐渐消失……辛亥革命因此也可以说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的风尚。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主观方面,它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谁放弃人民,谁便会被人民抛弃,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谁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可以坐天下”③,可见人民群众在缔造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它也没有一个 坚强的革命政党。

而客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还是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注释:

① 魏源《海国图志》

② 列宁《亚洲的觉醒》

③ 《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

【篇2】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

观《辛亥革命》有感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在马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应化12级同学在毛概课上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影片中以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烈在不同场合冒死进行的深情并茂的演讲、辩论和宣传的画面以及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权,一心为国,将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奋战,以及它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有学习的精髓和将来创业(或工作)的强劲动力!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党人所进行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就好比一驾马车,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国父的群众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水平相当高,其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国父(赵文暄饰演)的宣传总是能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总是能根据对方不同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性格、处境心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策略,使他的革命理念和崇高思想深入人心。在此,我可以举出几段情节:

1.广州起义失败后,国父在华侨筹款大会上的宣传就是很经典一个例子。国父宣传的对象是在场的华人华侨,海外华侨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身在异乡常常遭受洋人的欺凌、屠杀和奴役,心中最希望的就是中国能够早日强大,中华民族能够早日复兴。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更加义无反顾的资助国父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

2.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急忙派出驻英公使唐维庸(陶泽如饰演)积极向四国银行游说,妄图以国家主权为抵押贷得巨款以充军用。为了与清廷抗衡,国父不顾个人安危,单刀赴会火速赶往欧洲劝说四国银行不要贷款给清廷。这时,国父所面的宣传对象已变为各列强国家银行的经理、董事们。这些人和华人华侨完全不同,对中国是否强盛、中华民族是否复兴毫不关心,他们的脑子里唯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一情况,国父巧妙的改变了宣传策略,闭口不谈民族复兴,而是大肆宣讲清廷不过是一个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专制政府,如果四国银行贷款给清廷用于镇压革命的话,不仅将遭到全中国人民的诅咒和痛恨而且他们的巨额贷款也必将化为泡影,毫无任何经济利益可言。国父的一番话直击这些金融大佬们的要害之处。最终成功的促使四国银行做出“暂停贷款给清廷”的决定。极大的鼓舞了革命士气,有效的摧垮了清廷垂死挣扎的经济基础,更可以说是直接摧毁了清政府对革命党的反扑。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国父在演讲时是直接使用英语,而与之对垒的清廷驻英国公使唐维庸面对四国银行的经理们只能不停的通过翻译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国父气势磅礴的宣传攻势面前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只能狼狈不堪的落荒而逃。

3.为了争取各界人士对革命伟业的支持,国父十分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影片中,国父积极策动唐维庸的女儿唐曼柔(王子文饰演)临阵倒戈,反戈一击。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的女儿,但是从影片中她的衣着打扮我们就能很容易看得出来,唐曼柔是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因此,国父对她所作的宣传又不一样。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的话题时,国父用十分浪漫的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的话语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在国父与唐维庸就四国银行借款与否的斗争中,出面为国父担任法语翻译。唐曼柔在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让四国银行的大佬们感觉:“连唐维庸的女儿都跑去支持孙中山了,看来大清国真的没啥希望了。”因而不敢继续助纣为虐。唐曼柔的支持直接影响了现场的辩论气氛,扭转了辩论局势,直接打乱了四国银行对中国局势的判断,使历史的天平向革命势力一方倾斜。反观国父的对手隆裕皇太后(陈冲饰演)和宣统皇帝(苏晗烨饰演)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治危局,既无任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又无一句凝聚人心的宣传鼓动。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较,高下立判。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他们都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为了祖国更多的人不在受压迫,他们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反清之路,革命之路,用自己的鲜血去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民主,民权!他们为了祖国强大,不再受列强欺压,他们“抛弃”了年迈的父母,稚嫩的儿女,心爱的爱人,这大爱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和学习!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将生死置之度外,多次亲自以身涉险!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剧中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时,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当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只能努力幻想自己进入当时的选举现场感受那种喜悦,兴奋,阳光… …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认为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那种一心只为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胸襟更是我们永远都望而不及的,也是永远值得世人尊重和学习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祖国的水手,我们更应该以国父等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放宽胸襟,力争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同时也为后来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下民众基础!。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也使得沉睡中的中国人民开始醒悟,开始向站起来努力!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历史却是进步了一大步!这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足以使得我们大学生去反思,反问自己!足以触动我们当代大学生躁动的心灵!足以激起我们学习的斗志!

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单薄的身躯告诉我们落后就的挨打,面对压迫,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奋起反抗,就是勇敢的站起来,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强大!

【篇3】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

纪念辛亥革命104周年观《辛亥革命》有感征文(共青团员)


  今天,我们学校的共青团员观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讲述了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胜利,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世凯取代的过程。
  从影片而言,影片整体符合史实,但在秋瑾赴死、林觉民《与妻书》、黄兴与徐汉达等情节上过于煽情,这可能是商业电影的通病,由于电影篇幅限制,许多细节也被忽略,当然导演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作为辛亥革命重要的战役——武昌起义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导演张黎经过考证后,发现武昌起义胜利不过是件偶然的事件。这也说明历史常常是在种种偶然事件中被创造的。
  尽管电影没有将辛亥革命诠释得完美,但在纪念辛亥革命104年期间观看此电影却能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学习当时的革命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于保守,希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认为在今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之后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特别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文明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政治,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电影出现不少关于革命目的的解释,归根到底,革命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拥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却未可言“幸福”,需要我们个人及集体继续努力奋斗,借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篇4】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应学校的组织,我看了革命性电影《辛亥革命》,看完后发现自己的对辛亥革命了解的太少了,以前我的理解是那么的抽象。革命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一次次的失败,屡败屡战,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直到取得胜利。今天,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深深地明白,他们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就是给中国和中华民族唤来新生,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他们获得胜利。

影片表现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贯穿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十八省代表民主选举大总统、清廷退位等诸多历史事件。将革命党人不怕牺牲,为了心中的信念百折不挠、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观看过程中,我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完全投入其中。当看到广州,黄花岗等起义失败的时候,心情和革命党人们一样失落,但仍然坚信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当看到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时候,同学们不由得拍手叫好;当看到孙中山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的时候,心中亦是欣喜难耐,神采飞扬,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当看到清帝退位封建统治土崩瓦解,共和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的时候,和革命先驱们及劳苦大众一样,也是感概万千。整场电影放完,我依然沉浸在辛亥革命的激昂氛围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经过一番深思,我明白了几点,第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我们的革命英雄人物以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己任,抛家舍业,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艰苦斗争而赢得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今人乃至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真理和信念的追求的执着,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永恒的追求,永远的榜样,第二、要取得成绩和进步,不经过努力和奋斗,靠着幻想是行不通的,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责任重大,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做出最大的贡献;三是要时刻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判断,从大局着眼的利益,如果你不掌握真才实学,不了解实际情况,被欺骗、 被蒙蔽是轻的,成果被窃取乃至丢掉身家性命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距离今天已经百年了,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愿辛亥革命的精神永远根植于民族的血液里!我没有理由能平静内心的激动。片头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对于革命者而言,他们内心最大的期望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制度熄灭已久的幸福火种。

影片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思想。多次出现平和与惨烈的场面,在我看来,那个时代的和正在观看影片的或者即将观看影片的这个时代的人,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和平而安宁的地方。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越是再平和安宁的年代,我们是不是更该有一种值得自己奋进的信仰呢?

【篇5】观辛亥革命纪念大会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分明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百年辛亥,风云激荡。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的确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除了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的光辉业绩,以及这场革命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这个信仰。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讲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深入人心,击垮了封建专制的思想。

但是,最终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它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彻底的发动群众力量,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作为强有力地核心。而这不禁让我想起的伟大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不正是吸取了这些教训吗,也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没能救中国,只有先进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

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属于我们。革命者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共产党的先进性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相关热词搜索: 辛亥革命 有感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