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财政教育缴费【6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宁夏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丘陵沟壑林立,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宁夏财政教育缴费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宁夏财政教育缴费6篇
【篇1】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x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以下简称4%目标)。为确保按期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x—x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新形势下继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实现4%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x和xx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紧迫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按期实现4%目标,资金投入量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提高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中央财政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增加本级教育支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根据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二、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一)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也要按照上述原则优先安排教育拨款,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达到法定增长的要求。
(二)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新增财力要着力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各地区要切实做到x年、x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有明显提高。
(三)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要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教育的实际需求,确保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不断健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国务院决定,从x年12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
(二)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关于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
(三)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进一步调整土地出让收益的使用方向。从x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各地区要加强收入征管,依法足额征收,不得随意减免。落实上述政策增加的收入,要按规定全部用于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不得因此而减少其他应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四、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一是积极支持实施重大项目。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政策先行、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符合《教育规划纲要》总体目标、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项目,做好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好相关重大项目。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经费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三是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调整优化各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结构,合理安排日常运转经费与专项经费。
(二)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进预算公开。三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教育事权划分,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强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审计,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五是要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做好教育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本地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相关工作。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各级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加大各省(区、市)对下转移支付力度。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的统筹责任,防止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财力分布状况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加强监测分析。各地区要加强对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重、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项政策的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指标,对各省(区、市)财政教育投入状况作出评价分析,适时将分析结果报告国务院,并作为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篇2】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财政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心得体会
增化监督管理促进廉洁自律建设
——党风廉政教育学后感
2xxx年xx月x日,我x邀请市纪委xxx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风廉政建设讲座。xxx首先列举了我市近几年来一些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同时对这些涉案人员的心里心态进行了分析,着重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远离违法乱纪行为,修身正已。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身为一名财会人员,直接与经济打交道尤其要带头遵纪守法,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廉洁自律建设。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切实做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群众意识,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急,为民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
二、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尽心尽责工作,xx工作面对的服务群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和机关干部。因此,我们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三、强化自律意识,做到以廉服人。工作中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做到自觉、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做到勤俭节约。
虽然我所内部监督体系正日趋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并越来越积极地发挥着监督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内部监督,不断提高我所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全体人员防腐拒变能力。
一、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对财政监督的最大支持,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财政监督才能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二、促进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财政所内部监督是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同步监督,只有从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必须在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过程的自我监督的同时,进一步理顺所内部各岗位间的监督职责,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扎扎实实地将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加强协调工作,相互促进,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提高我所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促进廉洁自律建设的意义重大,这不仅对个人的前途发展,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作为财政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一定回严格要求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工作高标准,生活严要求,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身体力行,发挥先进表率作用,为我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3】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霞(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20000000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选取了5个影响指标作为方程的初始自变量,建立起了影响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进行初步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解决了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并对模型的异方差进行了检验和自相关性的检验,进而得到修正后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方程效果良好的结论,指出模型的应用
价值。在此基础上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字: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自相关。
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霞(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200000000)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12年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用于教育的预算支出21994亿元,达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1649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5.1%,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99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5498亿元。在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中,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约占94%,地方财政支出是财政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区财政的教育支出水平也差异明显。2011年人均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最低的湖南仅为819.99元,北京是湖南的3.14倍。为了研究影响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数量规律,预测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起经济回归模型,。
二、模型设定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选择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为被解释变量。根据对影响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主要因素的分析,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地区经济规模的代表;各地区居民对教育模式的需求,选择各地区“年末人口数量”作为代表。选择“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代表居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选择居民教育消费价格指数作为价格变动影响的因素,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能力与意愿难以直接量化,选择“教育支出在地方支出中的比重”作为其代表。以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2011年31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可以收集到数据。
三、模型建立与求解
鉴于数据的可获性以及影响的重要性,对于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主要选取了以下五个影响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我们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公布的2011年31个省份为数据样本参考附录表[1],经过对这31个省份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设定“地区生产总值”为,年末人口数为,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为,CPI为,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为,作为自变量;地方财政教育支出设为,作为因变量。根据所选区的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五项指标,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示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教育支出
: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表示年末人口数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表示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表示CPI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表示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随机扰动项
3.1最小二乘法对一般形式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理论基础:
设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
是随机扰动项,与一元回归一样,随机扰动项我们常假定: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可以获得n组观测数据,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形式表示为:
其中
最小二乘法就是寻找参数,,,…,的估计值,,,…,,使离差平方和(,,,…,)=达到极小,即寻找,,,…,满足:
(,,,…,)=
=(3.1)
依照(3.1)式中求出的,,,…,就称为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从(3.1)式中求出,,,…,是一个极值问题。由于是关于,,,…,的非负二次函数,因而它的最小值总存在的。根据微积分中求极值原理,,,,…,应满足下列方程组:
以上方程组经过整理后,得到矩阵形式表示的正规方程组为:
移项得:,当存在时,可得到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利用SPSS(19.0)采用进入法计算出的回归参数估计结果如下表:
Model Summaryb
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Durbin-Watson
1
.979a
.958
.950
61.60490
1.908
a. Predictors: (Constant), x5, x3, x4, x1, x2
b. Dependent Variable: y
表1模型拟合优度表
ANOVAb
Mode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1
Regression
2179849.620
5
435969.924
114.875
.000a
Residual
94879.100
25
3795.164
Total
2274728.721
30
a. Predictors: (Constant), x5, x3, x4, x1, x2
b. Dependent Variable: y
表2模型F值检验表
Coefficientsa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1794.542
1181.234
-1.519
.141
x1
.014
.002
.681
8.279
.000
x2
.033
.008
.329
3.992
.001
x3
.003
.010
.015
.325
.748
x4
18.358
11.542
.070
1.591
.124
x5
296.100
489.849
.030
.604
.551
a. Dependent Variable: y
表3回归参数估计结果表
由上表1、2、3知该回归模型为:
(1181.234) (0.002) (0.008) (0.01) (11.542) (489.949)
t=(-1.519)(8.279)(3.992)(0.325)(1.591)(0.604)
F=114.875
该模型可初步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系数符号均符合经济意义,并且我们发现出了模型的F值大于其临界值,说明5个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有显著影响,同时,,由此可得该模型的拟合度很好。但是部分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我们猜测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使得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准确度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1.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4-1.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SPSS(19.0)计算出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如下表4所示:
Correlations
x1
x2
x3
x4
x5
x1
Pearson Correlation
1
.842**
.026
-.242
.543**
Sig. (2-tailed)
.000
.891
.190
.002
N
31
31
31
31
31
x2
Pearson Correlation
.842**
1
-.157
-.105
.518**
Sig. (2-tailed)
.000
.400
.574
.003
N
31
31
31
31
31
x3
Pearson Correlation
.026
-.157
1
-.290
.132
Sig. (2-tailed)
.891
.400
.113
.481
N
31
31
31
31
31
x4
Pearson Correlation
-.242
-.105
-.290
1
-.176
Sig. (2-tailed)
.190
.574
.113
.344
N
31
31
31
31
31
x5
Pearson Correlation
.543**
.518**
.132
-.176
1
Sig. (2-tailed)
.002
.003
.481
.344
N
31
31
31
31
31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4各个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相关系数矩阵看出与、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系数,显然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4-1.2多重共线性修正
利用SPSS(19.0)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修正,输出的参数回归结果如下表5所示,其余结果表见附录表所示:
Coefficientsa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164.256
23.552
6.974
.000
x1
.020
.001
.958
18.017
.000
2
(Constant)
117.074
20.714
5.652
.000
x1
.014
.002
.663
8.773
.000
x2
.035
.008
.350
4.631
.000
a. Dependent Variable: y
表5共线性后修正后的模型参数回归结果表
多重共线性修正后的回归模型为:
117.047+0.014+0.035+
(20.714)(0.002)(0.008)
t=(5.652) (8.773) (4.631)
=0.954 =0.95 F=287.471
模型修正多重共线性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 =0.954,并且整个回归模型是显著的,每个自变量的t检验也是较为显著。所以接下来我们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自相关与异方差,所以我们又对模型进行了异方差与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2.异方差检验与修正
4-2.1 等级相关系数检验
利用SPSS(19.0)软件对消除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进行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检验表如下表6所示:
Correlations
s
x1
x2
Spearman"s rho
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215
-.271
Sig. (2-tailed)
.
.247
.141
N
31
31
31
x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215
1.000
.807**
Sig. (2-tailed)
.247
.
.000
N
31
31
31
x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271
.807**
1.000
Sig. (2-tailed)
.141
.000
.
N
31
31
31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6等级相关系数检验表
由上表6可得,残差绝对值与自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215, =-0.271,且P值分别为:0.247,0.141,我们可认为残差绝对值与自变量、不显著相关,所以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1自相关检验与修正
3-3.1DW检验
由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回归表知道DW=2.077,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查DW表知道,当n=31,k=2时,得到上临界值=1.297,下临界值=1.570。所以
【篇4】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董俊杰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9期
【摘要】教育支出,尤其是财政教育支出,是中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政府对教育愈加重视,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目前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依旧突出。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索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 规模 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教育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一国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此,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本国的重要任务,我国亦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也逐年增加,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教育支出指的就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一)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状况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4%的指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指标。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20世纪末即2000年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但是这一目标并没有在20世纪末实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而到了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在2012年达211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 。
【篇5】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 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 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 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 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 而教育事 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 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 配置。 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 热点话题之一。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 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 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亦表明,尽管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 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 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 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 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 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 作为 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 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2010 年 7 月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2010 第 19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9 No.4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璐 (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 摘 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 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 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 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463(2010)04- 0051- 06 An Analysis of Fin nci l Expenditure in Chin Educ tion nd Its Policy P ths TAOL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bstr 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e,expenditure in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lthough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education has steadilyincreased,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expenditure,irrational structure and soon. Based on the necessity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carry out specific analysis on these issues,from the viewof system construction,sources of fund,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the efficiencyand equity,then propose to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Key words: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education;total financial expenditure;financial expenditure structure;solution and suggestions 收稿日期:2010- 03- 28 作者简介: 璐(1987- ),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51 · · 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 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 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 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 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 分析其原因 在于, 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 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 场中, 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 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 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 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 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 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 接受高等教育。 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 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 体,应该是政府。 (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 部性”。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 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 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 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 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 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在存在外部性时, 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 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 者的福利。 ” [1] 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 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 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 们的劳动技能, 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 争力, 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 从而使全社会受益; 其次,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 高, 人们的法律知识、 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 升, 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 从而使得犯罪 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 济环境更加优化; 最后, 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 具, 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当权者可 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公民更易于管理, 政治更 加稳定。 (三)教育力求公平 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 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 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 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 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 由于收 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 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 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人 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 “教育公平”也因 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 鉴于此, 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 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 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 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 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 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 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 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 GDP 的迅速增长,财政收 入占GDP 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 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 从最高峰 1995 年的 20.69%降至 2 6 年的 1 .71%。 财政 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 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 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 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 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 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 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 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NP 的比重严 重偏低, 且增长速度缓慢。 虽然 1993 年中共中 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二十世纪末达到 4%” [2] 的目标,199 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 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 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 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 也未能实现。 从1991 年到2 6 年,16 年时间里, 52 · ·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NP 的比重只增长了 0.15%, 即使到 2006 年,这一比重也只有 2.98%,未曾突 破 3%, 更与 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而事实上, 4%的比例只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水平。 据1999 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 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 5.5%,发 达国家在 6%以上 美国更是高达 7.7%,成为世 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 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另外, 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 在发 展中国家, 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平均水平也 有4% [3]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 年,国家 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 12 年间增长了 6.60 倍。 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 1978 年仅 为4.71% ,2006 年上升到18.73%。 远远高出日本 的 2.38%、英国的 4.19%、法国的 6.5%以及美国 的9.9%。 2005 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 费支出每年增加 1 000 多亿元,2007 年以来,该 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 000 亿元。 而在 2009 年,中 央财政安排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 高点的近1 981 亿, 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 费的1/4 不到 [4] 。 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 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 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 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1. 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 理。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 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 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 但我国 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 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 从表 1 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 出差距在逐年缩小, 并且已由 2000 年的高等教 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 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 顺序。 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 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 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 虽然自 2002 年以来,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 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 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 入仍然严重不足。 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 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强的,投资回报率最 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 进行合理分配。 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 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 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 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 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 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我 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 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 多年来,我国农村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 教育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2005 年、2006 年提供的 相关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 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 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 年) 比较 年份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2000 491.58 3 344.25 7 309.58 2001 645.28 3 835.46 6 816.23 1: 5.94: 10.56 2002 813.13 4 189.82 6 177.96 1: 5.94: 10.56 2003 931.54 4 343.37 5 772.58 1: 4.66: 6.20 2004 1 129.11 4 847.28 5 552.50 1: 4.29: 4.92 2005 1 327.24 5 438.03 5 375.94 1: 4.10: 4.05 2006 1 633.51 6 603.17 5 868.53 1: 4.04: 3.59 2007 2 207.04 8 451.97 6 546.04 1: 3.83: 2.97 2008 2 757.53 10 563.43 7 571.77 1:3.83: 2.75 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 1: 6.80: 14.87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 2008 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 表1 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 53 · · 的 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 2.83 倍和 4.03 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财政性教育 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 49.96%、62.81%。 随着 2007 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 和 2008 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 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 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 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 基础设施、教学条 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 从整体来 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 市相比仍然很落后 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 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 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教育公平的实现 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 我国 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 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 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 育投入差异悬殊 2006 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 亿元,中部为168.61 亿元,西部为172.23 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 费支出额之比为 1:0.63:0.65, 其中最高的 (529.02 亿元)是最低的(26.34 亿元)的 20.08 倍,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 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 规划和决策, 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 而大多数的教育事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 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 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 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 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 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 因此,地方的教育 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而由于我 国中 东 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 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 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 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 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 工作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 结构等方面的 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 法规的 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 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 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 法规建设上着 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 制度体系。 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 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 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 最低限额的规定。 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 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 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 目标的如期实现 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 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 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 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 (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 经费总支出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 在教育支出总量的 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 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 虽 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 年达到 4%”, 但这只是 一个目标规划, 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 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 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 筹资机制 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 与政 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 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它可以提高受 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 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 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 如果用 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 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 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 办法 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 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 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 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 于是 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 益人中分摊 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 54 · · 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2. 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据资 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 GDP 的 2%-3%,2005 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 656 亿元,2006 年达到 818 亿元, 只占了 GDP 的 0.04%。 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 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 金,发展教育事业。 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 试的投资渠道 [5] 。 3. 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办学。 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 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 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 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 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 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股份制把入股者 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 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 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 又比如公立学校 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 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 非独立的教学园区等。 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 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 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 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 (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1. 优化三级教育指出结构。 在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 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 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 入过剩的问题。 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 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 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 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 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 要求。 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 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 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 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 [6] 的办 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 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 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 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 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 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 对教育的充分投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 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 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 一方面,完善一般性 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 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 补贫困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 横向上,建 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 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 另一方 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 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 件。 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 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 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 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 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 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 助作用的投入体制 [7] 。 3. 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 偿力度。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 (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 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 体系。 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 权限集中等。 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 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 《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 系。 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 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 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 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 养状况。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 助制度。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 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完 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 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 款。 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 金。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 55 · · (上接第14 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 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 各级政府财政每年 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 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 保险机制, 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 可提供再保险业务。 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 得以分散, 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 分保。 (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 1.增加保险透明度。 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 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 接支付给农民。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 保 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 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 3. 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 险围 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 培育和开放 农业保险市场 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 业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 要全方位 立体型 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 供 销全过程提供保 险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 2009(9):42- 45. [2] 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92- 2009)[M].:中国统计,1992- 2009. 责任编辑:於忠祥 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 [6] 只有国家财政教育 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 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 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 (四)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 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 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 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 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 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 基本权利 [8] 。 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 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 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 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 些有能力的 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 的奖 贷 勤 助 减的助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曼 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 业,20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 OL]. [1993- 02- 13].>
【篇6】宁夏财政教育缴费
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调研报告
我县现有教师10XXX人,其中:在职在编7XXX人,离退休3XXX人。教育系统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口的XX%左右。全县有高中5所,初中22所,小学39所,幼儿园44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学校14所。学生数100XXX人,其中:学前教育16XXX人,义务教育62XXX人,普通高中14XXX人,职业教育7XXX人。
20XX年,财政教育投入102XXX万元,占财政经常性收入XX.X%,占公共预算收入XX.X%,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7XXX万元,大附加5XXX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XX.X%。
保证全县教师工资足额准时发放;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公用经费达省定标准,幼儿教育20XX年达省定标准。
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义务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助学金,按省定标准及时发放。
宏志班和高中残疾生给予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用等补助。
20XX年高中实行综合预算,追加投入1XXX万元。20XX年五所高中预算安排5XXX万元(含公用经费),比上年增长XX%。启动高中化债务化解,近三年累计投入近XX.X亿元用于高中阶段债务化解,有效地学校减轻债务学校压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中等专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艺术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全面免收学费。对非全日制正式学籍涉农专业1-2年级学生免收学费。免学费补助由财政全额负担。
近三年,各镇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开发区国际学校投入1亿多元;新建__中学投入从XX.X亿元增加至XX.X亿元;新建三所幼儿园业已经投入使用;在建新城安宜小学计划投入1亿元;城乡学校27片塑胶化运动场地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由于校园安保人数增加及工资标准提高,校园安保经费逐年增长,20XX年财政投达XXX万元;成人教育经费、师资培训经费足额拨付;今年新增退休教师住房补助及80年代辞退民办教师生活补贴两项支出,预计需财政资金XXX万元。另外光华回收在即,光华资产评估XX.X亿元。
我县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有力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近三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数量看,20XX年财政关于教育主办事项10件,20XX年主办6件,20XX年主办1件,数量明显下降。
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主要表现为两个矛盾和两个不平衡。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教育法定三增长”。“三增长”成为历年上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教育投入刚性考核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拨款、各类助学金标准、校舍维修生均拨款、职业学校生均拨款等各项明细考核指标,20XX年更是量化到按GDP的4%考核。尽管近几年我县教育投入主要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但要满足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就我县财力而言,困难重重。
1、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总量偏低,地方财力相对不足,财政保障压力巨大。
20XX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7XXX万元,增长XX.X%。财政经常性收入173XXX万元,增长XX.X%,20XX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7XXX万元,增长XX.X%。财政经常性收入200XXX万元,增长XX.X%。意味着20XX年教育投入增长不低于XX.X%,20XX年不低于XX.X%。
扬州市教育局、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XX年扬州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公告》(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县市 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公共预算收入 财政经常性收入 占公共预算比 占经常性收入比
__ 102209 237190 20XX22 XX.X% XX.X%
仪征 58428 254587(不含化工园) 221223 XX.X% XX.X%
高邮 91484 254408 209853 XX.X% XX.X%
江都 123536 415993 318957 XX.X% XX.X%
上例数据显示20XX年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在周边市县最低,而教育投入最高,占经常性收入一半,占公共预算四成,与我县财力不相匹配。
目前省财政对我县财力教育转移支付补助每年1XXX万元,与苏北部分县市差距较大。20XX年1-12月中旬教育转移支付,__(人口XXX万元)6XXX万元,在XXX家县(市)中,仅仅排在第26位,比沭阳县(人口XXX万)少33XXX万元;比处在第10位的赣榆县(人口XXX万)少15XXX万元;比处在第15位的阜宁县(人口XXX万
)少9XXX万元。
就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而言,根据新的财政体制,我县虽归为苏北二档,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是其中较大的项目,经测算,20XX年省补资金占XX%,20XX年省补资金占XX.X%,20XX年体制调整后省补资金只占XX%,省补比例不升反降。
高中教育、学前教育除助学金省补XX%以外,其它全部由县级财政负担,随着高中教育“三限’政策实施、学生数的减少,高中教育投入与日俱增。
20XX年创建教育现代化合格后,又要启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创建;20XX年开展“三区同创”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每项创建都要求增加财政投入都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指标。
20XX年全县教师人数10XXX人,其中:在职在编7XXX人,离退休3XXX人。与仪征、高邮相比,离退休教职工数相当,在职在编教职工多近3XXX人。依据苏政办发[20XX]XXX号文件规定,普通高中师生比为:县镇1:13;农村1:13.5;职业高中师生比:1:11.5;初中师生比:县镇1:16;农村1:17.5;小学师生比:县镇1:21;农村1:24.5。据此推算我县教师总体超编2XXX名。按人均XX.X万元计算,年占用财政资金XX.X亿元。
20XX年底在职教师核定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略
我县教师总体超编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由于我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河道纵横,自然村庄多,教学布点零散。上世纪80年代录用了一大批民办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并于90年代末全部转正。本世纪高中课程改革,又录用一大批紧缺型学科教师。如今,原民办教师多数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高中生源高峰已过,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又现富余,导致了学段、学科等结构性缺编矛盾。以城区教办几所学校为例教师总体超编XXX人,胜任教学教师又不足,聘用XXX名代课教师。城北初中、曹甸、西安丰等也在聘用代课教师。同时全县各学校存在大量使用临时工作人员现象,仅原翔宇三所学校使用员工达XXX名,四所高中150多名。另外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工作量严重不足。对超编人员及临时人员占用大量财政资金现象,目前财政部门还无能为力。
目前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额保障、高中实行综合预算、职业教育定额预算达到省定生均拨款标准,学前教育适度供给。从投入结构看:
1、学前教育投入明显不足,也是近三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热点。
2、师资培训预算内投入总额达不到上级规定的工资总额的XX.X%;20XX年安排XXX万元,20XX年安排XXX万元。
3、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比例也达不到上级文件要求的XX%。
4、校舍维修资金未按规定在预算内安排。
5、在城几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社保经费存在缺口。
6、教师人均工资水平与周边相对较低。
7、各校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例严重不均衡,生均财政拨款差异明显,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学校资源要素是指进入教育的各种资源,包括地域性资源、校舍资源、师资资源、生源等。名校、传统学校基础好,地理位置优、师资力量强;新建学校起点高标准高,硬件配备强,发展潜力大。加上近年来我县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引发择校热,名校、传统学校吸引了大量优秀生源,新建学校生源充足,导致了部分城区及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生源分布严重不平衡,另外教育内部的评星评级、评比考核又加剧这一不平衡。网民有这样的话:“一个平方一锭金,锭金难买名校近。划片入学本好事,奈何资源不平均。重点师资秀于林,美好前程自可寻?不惜财力拼爹娘,教育失衡是内因”。
以画川初级中学为例,在翔宇进入我县之前,是我县最好的初中学校之一,随着城区东移,新建学校增加、地理位相对偏僻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生源不断萎缩,20XX年学生数只有XXX人,在职教职工XXX人,师生比高达1:7。而与此规模相当的城北初级中学,学生数3XXX人,在职教职工XXX人,师生比1:17。其结果导致:1、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例严重不均衡。20XX年画川初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为10.5。城北初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为3.95。2、生均财政拨款差异巨大。画川初中生均预算财政拨款10XXX元。城北初中生均4XXX元。
另外由于遗留问题,学校之间财政供给也存在不平衡,原翔宇三所学校回归后,过渡期间教师待遇维持不变,同口径相比,财政供给远高于其他学校。
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告同时指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表示: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必将有效缓解地方财力匹配的矛盾。
20XX年我县财政要认真落实十*大报告精神,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促进教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是提高教师收入水平,逐步缩小与周边地区有差距。二是逐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计划将生均公用经费提高XXX元。三是不断完善各类教育保障机制,重点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按照省级要求计划将生均拨款提高到6XXX元,新增投入XXX万元。四是控制各类教育债务规模。
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XX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通过省级验收,20XX年又通过国家级验收,说明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取得很大进展。但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分”内容——公办学校学生是否全部就近入学;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是否得到基本遏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是否合理;师生比是否达到省定编制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解决教育失衡,不能仅依靠财政、教育部门,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1、教育部门要合理调整布局,着力解决结构性缺编矛盾。建立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打破学科教学藩篱,鼓励有能力教师跨学科教学,积极引导部分富余教师转入后勤管理岗位,减少临时用工人员,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口上”。
2、建立标准化财政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逐步建立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促使教育合理分配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化。
3、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乡镇与县级财政教育经费结算体制,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城乡一体经费保障机制,既有利于城乡教育合理布局,又适当减轻镇级财政负担。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管理,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增强
预算透明度,严格财政监督。
1、规范预算管理。实行“透明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一是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推进民主理财;二是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做到收支平衡。将学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规范教育部门高中择校费、捐赠收入,明确支出范围和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支出行为,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提高预算执行效率,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依据财政部、教育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我县财政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出台《__县教育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文件,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评分依据,实行百分考核。20XX-20XX年在教育系统全面推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活动。
3、强化监督检查。今年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工作意见》,要求各单位自觉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把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对教育经费收入、教育债务、银行账户、国有资产、公用经费、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促进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1]扬州市教育局、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XX年扬州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公告》
相关热词搜索: 宁夏 缴费 财政上一篇:保安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