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有无之辨”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有无之辨”,供大家参考。

关于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有无之辨”

关于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有无之辨”

基层对“参阅类信息”一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作为“内部报文”,参阅类信息主要是供领导参阅、决策之用,较少向下反馈具体采用情况,让基层既有报忧之难,更有写作之困。参阅类信息写作有规律、技巧和捷径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本文“以案说法”,谈谈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有无之辨”。

一、参阅类信息采用“有无规律”之辨

采用有无规律?这是就结果导向,从参阅类信息最终采用这个维度来辨析的。能不能被采用,是信息写作的核心命脉。对于基层来说,能不能采用没有规律,写什么更容易被采用有规律。

说没有规律,一方面,采用的概率太小,相对于全国上万条的报送量,刊用概率太小;另一方面,有时精心调研、组织撰写的没有采用,自感没有什么特色的却糊里糊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涂地被采用了。所以,在不清楚上级信息采编机制的情况下,能不能采用没有明显规律。

说有规律,主要是从最终采用的信息为结果导向来分析,写什么被采用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有三类方向:

一是写上级发布的公共选题被采用的概率大一点。以2020年为例,区委办获省委办公厅采用的23篇稿件中,来自公共选题的10篇,占比达43.5%。

二是写攸关大局大势的主题被采用的概率多一点。比如撰写《“学习强国”推广使用中存三点问题易陷入“形式主义”》,就“学习强国”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归纳了三点:本末倒置的学习,投机取巧的“刷分”,沦为政绩攀比的手段。分析比较客观,选题又紧跟时政热点,报送后很快被采用。

三是写契合本地实际的话题被采用的概率强一点。虽然公共选题家家都可以报送,各地选题也提出了“其他地方视情况报送”的要求,但实际上一些侧重边疆、海外等特定区域、部位的话题,一般县域即使写了也难被采用。比如,疫情期间我们写了《做活疫情背景下海外引才大文章》的信息没有被采用,后来中组部也出了一期《疫情下海外引才有“危”有“机”》的信息,可能是因为话题与本地实际关联度不大的缘故。如果契合本区域实际,既是报送单位本地区的实际问题,也在面上有共性特征,脱颖而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参阅类信息写作“有无技巧”之辨

写作有无技巧?这是就过程导向,从参阅类信息具体写作这个维度来辨析的。有没有技巧,是信息写作的传承关键。对于基层来说,能不能写好没有技巧,怎么写更能凸显价值有技巧。

说没有技巧,一方面,写作技巧“万变不离其宗”,殊途同归;另一方面,“参阅”是对上而言,供领导参阅、决策,质朴的叫法是“问题建议类信息”,能否反映真问题、提供好建议是技巧无法代替的。目前,参阅类信息不像经验做法类信息“白纸黑字”看得到、有反馈。所以,在只看到是否采用、看不到最终成稿的情况下,能不能写好还需加强实践。

说有技巧,主要是从参阅类信息呈现的基本元素来分析,怎么写能让信息更有价值,能让编审的领导眼前一亮。参阅类信息写出不难、写好真难,寥寥千把字,要有问题、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怎么写好写扎实,应该多思考上级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最终编辑成能够报领导参阅的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像写宣传报道一样有形象描摹。就是说呈现问题的手法要形象鲜活,对问题、现象、情况的揭示,不简单定性,而是采用基层形象的语言、有冲击力的词汇来描摹,这样的问题既不失“原始”的真实,又带有“接地气”的味道,让人更觉可信和新颖。这方面,可以参照新闻记者的写法。

二是像写调研报告一样有详实例证。就是说分析问题的内容要详实精准,对问题、现象、情况的分析,不能大而化之,多用数据和例证说话。负责编审信息的领导常说,上面并不缺对问题本身的收集,缺的是基层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案例。应该像写调研报告一样,尽可能在问题分析中做一些调研访谈、数据分析、事例搜集的工作,让信息“骨肉丰满”。比如撰写《乡镇事业人员“进不去、出不来”问题需引起重视》时,既进行了招聘人数、报考比例、流动情况的数据分析,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乡镇事业人员心理的调研访谈,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收集了具体可感的案例,虽然观点不算突出,但最终被上级采用。

三是像写理论文章一样有深度思辨。就是说归纳提炼的观点要客观辩证,有一定的深度思考,体现信息观点的标题,如果能编一下更好,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富有逻辑性、归纳性的深度思辨,给人缜密精准的感觉。比如撰写《谨防“火线”提拔牵扯党员干部一线疫情防控精力》信息,就“疫情一线提拔”现象,提出了“三个不能”:即,“一线”考察识别不能简单变成“火线”提拔重用,“一线”考察考验不能完全代替全面一贯表现,“一线”提拔重用不能忽视资格条件和程序规范,从干部选任的内在逻辑出发,形成了较为客观的闭环分析,报送后很快被采用。

四是像写总结汇报一样有靠谱举措。就是说提出的建议举措要靠谱管用。尽可能提出两类举措,一种是本地或周边已实施并有成效的,一种是暂未实施或本级没有权限,建议上级统筹实施的。建议举措要态度鲜明,可以“大胆设想”,然后“小心求证”。比如在上文“谨防‘火线’提拔”信息中的一条建议这样表述:减少或不搞“火线”提拔,尽可能不在疫情防控紧张时期,大幅度、大量“火线”提拔,确因疫情防控重点部位需要的,也可“先履职再提拔”。态度鲜明、举措务实,是这篇信息的重要价值点。

三、参阅类信息策划“有无捷径”之辨

策划有无捷径?这是就实践导向,从参阅类信息组织策划这个维度来辨析的。有没有捷径,是信息写作的质量保障。对于基层来说,能不能省事没有捷径,如何策划更可以提质有捷径。

说没有捷径,一方面,从写作过程来说,除了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钻研打磨外别无他法;另一方面,从写作主体来说,除了负责信息工作的同志外,其他人既不感兴趣,也因为“变现率”太低不想写,讲话是看得到的“显绩”,调研文章能出成果,外宣刊用率相对较高,经验类信息可以转化成外宣。所以,在写几十篇都不一定采用的情况下,可发动的外力不多,也就没什么省事的捷径可言。

说有捷径,主要是从参阅类信息涉及内容层面上来分析,如何组织策划让信息质量更有保障,如何用更短时间形成高质量的信息稿件。大多数写信息的同志不从事具体业务,对基层情况往往也不熟悉,问题在哪里?现象成因是什么?基层有什么期盼、建议或者好的举措?这些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胡写一气,在实际组织策划中,可以针对参阅类信息不同部分内容,花点巧功夫,借一些智慧。主要有三种路径:

一是借业务骨干智慧找准真问题。一句话就能听出“懂不懂行”,一些比较抽象的选题,由业务骨干拿第一稿,往往能够指出真问题、潜在问题。比如,组织撰写《新一轮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建议》时,硬写就会显得“外行”,后来邀请干部工作的负责同志坐下来梳理,分析数据、推演走向,提出的问题就有了“灵魂”,最终被上级采用,并被评为优秀信息一等奖。

二是借专家学者智慧融入新理念。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是新思想、新趋势的研究者,需要深度思考时请教一二,说不定就能“醍醐灌顶”。比如,与一位党校教授闲谈,说到现在不少活动被搞成“高级黑”“低级红”,他却说这两种情况当下已不多见,多见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这种理念颇有新意,据此组织撰写了《谋划开展活动应谨防“中级白”》的信息,信息中这样界定:所谓“中级白”,是指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资源,但最终呈现的内容平庸、形式僵化、效果一般,与投入不匹配,不能实现应有的效果。“中级白”的核心在“中”和“白”,即中庸平庸、白忙一场、白费力气、毫无特色。从本质上理解,就是形式主义、没有新意;从效果上来看,就是徒有其表、缺乏特质。相较于“低级红”的“力不从心”、“高级黑”的“别有用心”,“中级白”的问题是“掉以轻心”,特别是对实际效果的“漠不关心”。可以说,这则信息写出了一些新颖的深度思考。

三是借基层一线智慧提出好建议。有经验的老人常说,毒蛇出没之处必有解药。问题在基层一线,有用的对策也可能在基层一线,把基层首创的有效举措提炼出来,最有参阅价值。比如上文“谨防‘火线’提拔”信息中“先履职再提拔”的对策举措,源于基层提到过去有“先上岗再入党”做法,作为一种过渡性考验,既提升履职积极性,又不影响工作大局。这源于基层一线的智慧,比苦思冥想有用靠谱得多。

相关热词搜索: 参阅 有无 基层 关于基层参阅类信息写作的 参阅类信息稿 参阅类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