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人们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如今的工业化社会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导致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的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致使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不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而遇到许多挫折和困扰,以至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确立课题

我对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1、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是利用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

2、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3、冷漠。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4、孤僻。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5、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

6、敌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提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

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一,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

4、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调?查?法、辩?论?法、活?动?法、个?案?法、设置课程、学科渗透、活动蕴含、家庭渗透。

上面所示,清晰地揭示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重点是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队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调治、转化学生问题心理行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四、研究的目的

1、探索出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通过研究,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增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支懂得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教师队伍。

五、研究结论及分析

1、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探索;

2、通过探索出的恰当方法和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探索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向阳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第一次确定三个班128人,五年级各班,;第二次128人,五年级各班;第三次扩展为全校。

六、课题的实验方法

本课题采用自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谈话法、活动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七、课题实验周期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从开始到完成研究任务,共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研究、准备阶段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2、培训教师。

3、对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设计“行为心理调治教育方案”,使其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得到有效调治。

主要形式:理论学习会、座谈会、专题讲座、调查研究、心理状况分析等。

成果形式: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个别学生“行为心理调治教育方案”、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文章。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分析结果

1、总结前期工作,进一步调查学生心理状况。

2、制定实验方案。

主要形式:理论学习会、座谈会,主研人员、实验人员培训会。

成果形式:部分学生个案、实验教师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研究结果,实施方法策略

1、课题组提出详细实施计划。

2、进行实验的再实践、验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订总结。

主要形式: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成果形式:

1、深入探索在小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通过恰当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阶段、写出阶段总结。

主要形式:座谈会、交流会、总结会、课题会。

成果形式:部分学生个案、实验教师总结报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

1、全校各学科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总结、评价、整理经验成果。

3、规范研究资料。

4、撰写研究报告。

5、进行结题验收。

主要形式:总结会、结题验收会。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教师经验论文集、学生个案集。

八、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的方法策略。

1、采用观察法。即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等,发现问题及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

2、采用调查法。即通过问卷、访问等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等进行调查,深入了解

学生心理特点,发现一些带规律的现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便于教育、引导。

3、采用设境讲解法。即先创设情境,后讲解点拨。我们发现在心育中单纯说教,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在特定情境中的讲解,并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4、采用故事启迪法。即通过讲述有关真实、贴切、新颖、灵活、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明白事理。

5、采用活动法。即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活动,轻松、愉快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6、采用辩论法。即就小学生特别热衷而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已见,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把握分寸,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走出困境。

7、采用表演法。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各种表演之中。如课本剧、童话剧、小品、舞蹈、相声、快板等。

8、采用渗透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和家庭教育等多项工作中,使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得到优化。

9、采用个案法。即教师争对个别心理特殊或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设计出教育转化的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调治、转化。

10、采用评价法。即对学生心理品质、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老师们除了平时结合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结合每周“班级小明星”、每月“校

园小明星”的评选对学生进行评价,半期和期末时,分别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毅力”、“克服困难”、“性格活泼、开朗”等心理品质作出阶段性评价,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九、课题研究效果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们研究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有益学生的同也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分析研究能力。但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不可停歇的大工程,对于它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是心理教育收到满意的效果,才会使学生心理教育更完善,更圆满。

2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研究报告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