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三娃的文章(2篇)
篇一:调教三娃的文章
发现这么多年《葫芦娃》都白看了!
你以为葫芦娃只是一部动画片?那就大错特错了!小时候看动画就图个有趣,现在回顾的时候,会发觉简单的情节里包含着很多的内涵。当然这其中会包含一些主观情绪,至于是否认同,就得问问你心目中那个傲娇的哈姆雷特了!相信待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定会发现葫芦娃的内涵不输EVA!当年一系列高质量国产动画都是出自该厂,那个时候我们还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自己的动画很好看!”像《大闹天宫》、《阿凡提》、《三个和尚》等等经典影片,质量在那个时候来说是非常高的,至少在当时已经算世界领先水平了,私以为比差不多时间的一休哥等东映动画要好很多了。
正是有上海制片厂这样前卫的公司,才会诞生出葫芦娃这样前卫的动画,下面就让叔来仔细深入解析一下葫芦娃中各个人物所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及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一、人物剖析1.大娃——卖力苦干的搬砖蓝领大娃有着天生的神力,能变大,力量随身体变大而增大。手折半边山,脚跺数条缝。巨大的力量造成的伤害也是致命的,虽然命中率略坑……老大哥所代表的是社会底层人士,也就是一般大家口中的搬砖屌丝~尽管四肢很发达,但头脑简单(这里没有黑工人兄弟的意思~),反应迟钝、思维简单,且灵活度不够(从第一季第二集和第二季第一集里被暗算可以看出,基本属于
圣斗士中金牛的苦逼命)。空有一身力气,却只想着搬更多的砖拿固有的工钱,没有想着另开一家公司自己创业做老总,这也就注定了他一生寄人篱下的蓝领命运。2.二娃——勾心斗角的职场白领老二天生一副好视力,好耳朵。千里眼顺风耳。二娃是众所周知的非主战力,其特点于洞察力,甚至有夜视资质,智力较高。类似于火影中鹿丸一样的地位。你们猜二娃最后为什么眼也瞎了耳也聋了?这一切在暗喻着什么?没错,二娃代表的则是现在众多企业中勾心斗角的白领们,整天想着自己眼明耳尖,平时没事打打小报告,拍拍老总的马屁,指的就是这类人。葫芦娃作者想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在职场和校园生活中,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得少听,对你百利而无一害,不要到处偷窥偷听同事或同学的隐私,这样只会让你成为众矢之至,最后落到一个遭人唾弃的下场。3.三娃——不顾后果的社会愤青老三生来一副钢筋铁骨,躯如生铁母,臂如开山斧。三娃的物理防御力是最强捍的,无视物理伤害,抗打击能力第一。可惜的是三娃性如烈火,智力只能比老大低,不可能比老大高。仔细回想葫芦娃第一、二季,铁娃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的自己冲上去送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一部里被青蛇精大王捆绑凌辱,第二部里被黑蛇精女王棍棒调教。这类人在社会中就是扮演着
愤
青
的角色,急性子,易怒,易躁。看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喷,且接受现实的能力较差,什
么都喜欢硬扛,不会服软。这通过三娃屡次败在蛇精的柔软攻势下就可以了解,对待这种人,只能躲,不能硬碰硬,不然吃一鼻子灰的绝对是你。4.四娃&五娃——需要互补的奋斗人士四哥是火神下凡,能喷火,能喷闪电。火来百妖哭,火去无一物,缺点是对法术幻术的免疫力较差。五弟是水母转世,能吸水,能喷水。翻江一瞬间,覆水填深渊。是唯一有能力克制七娃的,不适宜陆地作战,且攻击力不够集中。之所以把这二位放一块来说,是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就是对方的另一面,同一物质不同的两个对立面,就是说的他们。四哥有一颗炙热的心,却没有能平息怒火的脾气;五弟有流水一般的胸怀,却不曾有火焰一样的热情。这两人分别代表着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缺点和不足的人,呼吁你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能与自己互补的另一半,相互扶持,才能获得事业和学业上质的飞跃。只有找到你最缺少的那一部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5.隐身娃——背后捅刀的小人或深藏功名的隐士老六是葫芦兄弟里面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者。虽然没有老大的生命值,没有老三的防御力,没有四娃五娃的攻击力。但凭借自身天生的隐性能力往往可以杀人于无形,在对方发觉后又可以轻易的逃走,敏捷性和智力也都很不错,说他是葫芦兄弟中最聪明的也不为过。还有一点,六娃是唯一没有被抓住过的,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给青蛇姐妹带来麻烦的人。这一类人讽刺的应该是社会上那些
背后捅刀子、特工一样的小人。永远不敢出现在光天化日下,只会躲在暗地里放黑枪,神不知鬼不觉的阴了你一把你还不知道的那种;还有一种则是真正的隐士,做好事不留名,将功劳让于他人的那一类侠士之人,对他们这类人群,是像六娃一样真正做到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男人。6.七娃——叛逆期的小孩都说最小的总是最没用的,也是潜力最大的,这话一点不假。老七离开葫芦,就什么都不是,加上葫芦,又厉害的太离谱,几乎可以一人搞定其他全部六个葫芦娃……远程攻击强悍!有关于“蓝七”和“黑七”的分别,我认为“黑七”的战斗能力着实吓人,确实是神的化身;蓝七”虽然善良正义,但实力就打了一些折扣,总是畏首畏尾,其实就像圣斗士里的黑撒加与蓝撒加是一个道理。关于七娃代表着哪一类人,就是正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的话永远不会害你,尽管有时不中听,但都是为你好。不要以为外面那些人对你佯装关心爱护就是真的对你好,有些话听听就好了,未必真,知人知面不知心。等到吃尽苦头之后,最想念的,还是爸妈那碗热腾腾的饺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好好对待你的亲人,真正关心你的,只有他们。不要总说有空了再去报答他们,那时可能就太晚了。7.爷爷——容易满足的劳动人民爷爷这个角色是让叔第一个掉过眼泪的动漫角色,时至今日,就算再看一遍还是会为之所动。爷爷代表的自然也是社会底层人士,整日只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过日子,甚至不惜开
挖不知名的矿山来养家糊口。而挖出俩千年的妖怪也不是他的本意,所以并不能怪他。虽然同为社会底层人士,但爷爷和大娃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爷爷很会发动脑筋,制定战术,规划企业发展路线,设计蓝图。而且为人善良有责任心,且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只要吃喝不愁、种种庄家就很满足了,属于少数富有高级生活态度的人,值得学习。8.青蛇姐妹——拼命保养的家庭主妇蛇精姐妹其实并不招人厌恶,她们也不过是想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而已,只可惜,总是棋差一招,让七星丹一次又一次送到嘴边了又跑了。她们姐妹俩代表的则是许多刚刚成立家庭的少妇或准少妇。这时候的女人是最有安全感的时候,当她们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或准家庭以后,当然是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年轻体态好牢牢拴住(准)老公的心,这时候哪怕一点风吹草动,来几个打小广告的告诉她们有法子可以永葆青春,她们当然会想都不想的要得到这灵丹妙药。通过蛇精吃七星丹失败这个事例也想告诉广大女性,只要找到一个真心爱你的人,你是否年轻又有什么所谓呢?记住,他们在乎的是你的人,而不是脸。看了这些葫芦娃人物代表的丰富内涵,你是不是惊呆了呢?你是觉得“作者想太多吃撑了”,还是“原来当年老子错过了这么一碗大补的心灵鸡汤”?你最赞同的内涵又是哪一个?或者说,你还看出了更有意义的内涵?快来分享你的感受吧!
篇二:调教三娃的文章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通用5篇)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
篇1中国国家京剧团来纽约演出,托朋友的福,得了两张位置颇好且免费的票。我先游说了太座半日,说动她愿意同行;又恳求了岳母大人周末像平常一样代看孩子,再安慰了喋喋不休要和我们同行的两个小子,我们才得以打破三娃父母的生活常态,偷得一晚闲情,迎着满城风雨,去曼哈顿的林肯爵士乐中心看一场京剧。
这一晚,国家京剧团三团演出的是全本《杨门女将》。大幕拉开,最先注意到的是舞台一侧坐着的乐队和乐队成员们的乐器,有捧着二胡的,有托着扬琴的,有敲锣的,有打鼓的,也有吹喇叭的……一开场,他们由静而动,纯粹的中国乐器发出纯粹的中国声响,倒真是“先声夺人”,把人一下子拉进了中国和京剧的氛围。
第一出戏,舞台中央是标准的戏台子道具,红花花的桌布和椅面,椅子仄高,不像给人坐的。4个男仆、4个佣妇喜滋滋地鱼贯而过,往桌上放了寿桃。穆桂英出场,一样喜滋滋的,因为天波府要庆祝杨宗保的50岁生日。她回忆起自己是“女汉子”的辰光,感叹现在自己安于铺桌排席的主妇状态,便优雅不失风趣地唱道:“可笑我弯弓盘马巾帼将,传杯摆盏内外忙。想当年结良缘穆柯寨上,数十载如一日情义深长。”然后孟怀远、焦廷贵来了,报告了杨宗保命丧疆场的消息……
许是人到中年,这样的戏剧开场竟让我险些落泪。写小说、也曾写剧本的我,倏忽之间仿佛有所悟:这样的主角,这样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喜和悲,这样的戏剧张力,在短暂的时空里呈现在观众眼前,何尝不是其他艺术形式和各类作品孜孜以求的效果呢?由此入戏。我发现自己竟也能根据脸谱和唱词粗略地区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注意到女角们的头饰和服装,看见男角们可以有黑色、白色、红色、灰色之类或长或短的胡子,欣赏各式各样的唱念做打,为种种耍幽默和抖包袱而融入哄堂之笑,为旦角细碎的步子行成云流成水而啧啧称奇,为武生们马前鞍后舞枪弄刀和连翻跟头的绝技而掩口惊呼,也似看懂
旦角抖抖的水袖里暗隐的心思,明白老生颤颤的胡子传达的情绪……
我更喜欢琢磨的是唱词和对白,而最大的感慨或许是“唱得比说得好听”,不仅因为这些唱词讲述故事、表达情愫,也因为它们有韵有律,或者铿锵,或者朗朗,让我们这些中国制造的耳膜和耳鼓倍感愉悦。
也有时候,惹我定定看着的,竟然只是一个字,一个大大的汉字。比如前面几出戏,舞台幕墙上或者旌旗上都写着字,“寿”字,“杨”字,就这么一颗汉字,描摹的氛围,表达的情绪,传递的历史,那么清晰,又那么纯粹地中国。
这出戏前半场是文戏,是感情戏,人物故事多在天波府的庭院之中。后半程却是武戏为主,背景幕布换成群山起伏、峻岭连绵的塞外,风景不同,场面迥异,不仅避免了可能的沉闷、冗长和单调,也满足了不同观众和不同口味的需要。
那武生一出场,连翻四五个跟头,从舞台左后方翻到右前方。他身形站定之时,立刻获得满堂喝彩。武戏里面,各位将军头上插两根雉翎,肩上插一排小旌旗,也是传统和特色。他们拽住自己头上的雉翎,一壁颤耍如蛇,一壁唱动天地,英姿飒爽里更有一种别样妩媚。我本以为上半场文戏里的穆桂英和下半场武戏里的穆桂英都是一位演员所演,暗暗称奇,后来知道是两位演员分别饰演,倒觉得更合情理了。
看这么一场京剧所生发的感慨,更多也许还在戏外。《杨门女将》这样的题材,叫人联想历史、回味传奇之余,也想起童年,想起爷爷辈人物曾经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还有一本本小人书曾经输送的情怀,还有父母曾偶尔带着我们去看家乡淮剧的旧时情景。
同包厢的月亮女士是位年轻的箜篌演奏家,对音乐更敏感,因看到演出的`林肯中心一般是爵士乐演出场所,感叹道:“在爵士乐的氛围里看一场京剧,真让人有穿越之感!”我听了,也不禁莞尔。现今时代,无论是在美国纽约还是在中国北京,甚至在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看京剧,看中国的这古老戏种,都会有穿越之感的吧。
我不是票友。说起来,对京剧有兴趣,应是出国后的事情。与其
说是对京剧有兴趣,不如说是对中国的一切有兴趣;而如果不出国,我说不定对京剧和其他中国的一切也就是熟视无睹地了无兴趣了。记得第一次回国,早早就请大学好朋友老毛子买了北京保利剧院折子戏的票,自以为是地觉得国粹在中国等着我这个游子。记得那回看的是《大闹天宫》之类的武戏,满场子的叫好声和掌声,萦绕心间,经年不忘。距离可能让我们遗忘,也可能让我们珍惜,人就是这样复杂奇怪的动物。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京剧里那锣鼓喧天的热闹,那插科打诨的诙谐,那丝竹管弦的情调,或许还有那粉白脂红的喜悦和忧伤,对如我这般的看客来说,也许只有等到人到中年,等到人在异乡,等到流行歌曲成为青春的记忆一种,才能偶尔看,并看出幕起幕落之间、戏里与戏外、热闹和怀旧的人生况味吧。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
篇2旧戏如京剧平剧,演出之前,先会敲一通锣鼓,称为“开场锣”,以营造气氛。闻此,场外的人可以抓紧入场,场内的人,也好收心歇谈,准备欣赏戏文。
而京剧大多演的是“折子戏”,常有多个戏段,多名演员轮番上场。或以为一台戏中,最后上的那出是“压台戏”,其实不然,倒数第二个才是压轴的。最后那个武打小戏,是用来礼送观众散场的,称为“送客戏”。
俗话说:“开场锣好敲,压台戏难唱”。如果说,开场锣好戏在后,热热闹闹敲过就万事大吉;那么压台戏难唱,究竟难在哪里?
一是要镇得住同行。一晚上同台竞技,名角多多,各有拿手好戏,你要“压轴”,就得技高一筹,镇得住同行。据说梅兰芳上世纪初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戏单出来,前面排有武生盖叫天、老生小杨月楼、花脸刘寿峰、小生朱素云等,皆是头牌大腕,戏院老板叫其时只是二牌青衣的梅兰芳压台,梅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梅兰芳演的是一出刀马戏《穆柯寨》,唱做俱佳,博得了满堂喝彩。
二是要留得住观众。一晚上戏看下来,人都有点困了,观众之所以没有退席,就为了欣赏你的“压台戏”。如果你唱念做打功夫逊色,破绽百出,观众不是嘘声四起喝倒彩,就是拍屁股走人,再大的角儿,也会一夜塌台。梅兰芳那次演《穆柯寨》虽然成功,仍有欠缺,就是背后的四面“靠旗”重了点,惹得他不时低头,有损扮相。后来随行友人想出一计,每逢梅兰芳演出,几个朋友就坐在二楼包厢,见梅低头,他们就击掌提醒。几次下来,终于帮助梅兰芳改了这个习惯。
压台戏难唱,难就难在能出类拔萃,力压群芳;完美收官,善始善终。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
篇3京剧,乃为中国国粹。它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资料称: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舞台上,京剧都是无实物表演。单桨摇动打渔杀家,提鞭上马娇声喝:藩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你百万兵!撩衣衫轻抬脚咱美滋滋且把绣楼上,金壶空樽饮他三百杯;颤悠悠看那海岛冰轮初转腾,好一个如醉如痴的醉中娇!丹凤眼深凝大王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猛抬头云敛清空,冰轮乍涌,真乃一派清秋光景。四面楚歌无奈何?千古悲叹霸王别姬。英俊小生须眉汉,长靠短打翻转日月乾坤。
且听胡琴起,霓裳水袖长空舞;千娇百媚间朱唇轻启,流波婉转眼神动;勾人魂魄荡悠悠。莫道不是真销魂,痴呆呆醉了心扉。怀抱琵琶孤身行大漠,一人换的汉家百姓俱安宁;昭君出塞风雪中。蓦地,锵锵锣鼓声震天;一望两望搓锤踉踉跄跄。急急风突破连营寨,三岔
口黑夜误会解除奔三关。十字坡前武松打店,吕奉先辕门外射戟。羽衣纶巾抚琴城门楼,任尔百万大军困孤城;我亦心如止水稳若泰山。
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千古传唱铡美案。双腿跪在地平川,只为一夜探母全孝心。蔑视神权看我孙悟空,大闹天宫疲软天庭神话。哇呀呀,群英会蒋干盗书上了大当!温婉痴情的白娘子,白衣幻雪以命搏击盗仙草;救我许郎回转阳间。叫张生暂且身藏红娘棋盘下,引领你去见俺的小姐崔莺莺。吉祥之戏龙凤呈祥,刘皇叔抱得美人归。只叹那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国粹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这是货真价实的资料。
我从小就喜欢京剧,只因它唱腔优美圆润;荡人心魄令人无比陶醉。京剧的音乐伴奏安稳,演员的表演安详;不疾不徐不刻意的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和语言,它一直都是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所以说她是国粹,她是名符其实的戏剧舞台之王!你看那唱念做打,你看那忧郁悲伤;你看那掩面啼哭,无不诠释着古老的东方特有的温婉细腻的美感。
遗憾的是有很多朋友不喜欢京剧,言说她依依呀呀的拉着长音不好听。那是声音的提炼啊,一般人谁能达到那个境界?流行音乐哼哼唧唧的感叹是永远也无法和她相比的,摇滚音乐的叫嚣远没有西皮快板更让人热血沸腾。且不可抛弃了我们的国粹啊,她是我们民族宝贵的优秀的文化精华。朋友,请多多看一下京剧,了解关注我们的国粹吧!不要让她断送在我们的手里做千古罪人!她真的是很美很动听很迷人!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
篇4第一次聆听京剧,是读高一那年。当时,有个奥地利的高中访问团来我们中学做学术交流,外国的老师想走进课堂,感受一下中国学
生上课的氛围。于是,学校在我们班加了一节音乐课,上的就是京剧。
平日里经常在音乐课上给我们偷放电影的音乐老师在讲台前有板有眼地教我们学唱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并一句一句地给我们讲解。每次大家一开嗓,胖乎乎的音乐老师就会拍手叫停:“一定用小嗓去唱,注意气息调节。”慢慢地,在老师的反复调教下,我们唱的第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终于到了可以忍受的地步。私下里偷偷瞥了一眼后面的老外,发现他们听得也是云里雾里。
为了缓解尴尬的氛围,老师放了一段玖爷的《贵妃醉酒》,玖爷手眼身法步的确都是十分到位,炉火纯青,生动传神,加上语句文学美感浓郁,让我这个窥测洞天的人体会到艺术之美。
后来,自己每次听歌都会有意无意地听一些京剧。
听京剧是会上瘾的,一旦听进去,仿佛你就是这一折戏中的主人公,你也会随着京胡的伴奏胡乱地比划两下身段,过一把角儿的瘾。
渐渐地,我爱上了京剧,这种喜爱有如初恋的青涩。京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我想接近或者说陪伴一生的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像一个独立的富有气息的女孩,而女孩的心是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揣摩,恰如初恋,懵懂中有种世界只有我和她的滋味,无需太多,只需相守。
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李胜素的《贵妃醉酒》,李胜素的双眸秋波灵动,真真地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古云:“尤物足以移人”,李胜素的扮相真是雍容中自有一种不俗的媚态,似珠贝金银之宝气。一段唱腔虽比梅大师少几分婉转曲折,少几分醉意,却也有可爱之处。
每每心情不畅的时候,静静地卧在床上,闭目听会京剧,西皮流水一起,浑身的血液仿佛也在快速地游走,有种莫名的舒畅。
描写京剧的唯美散文
篇5用京剧曲调谱写语录和毛主席诗词,使人们觉得京剧曲谱的能量也是很大的。有些京剧语录和诗词比较勉强,带有明显的削足适履的痕迹。但是有一些是很顺畅,有气魄,有感情,有意境的,比如裘盛戎唱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李维康唱的“风雨送春归”。有的唱腔设计的同志说:这些都能唱,还有什么不能唱的呢!
这就让人想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京剧唱词的格律一定要死守着二二三、三三四、上下句这样的框框呢?
有没有什么道理?据说是有:这是京剧的唱腔规律所决定的。京剧唱腔每一句分三小节,一小节的拍数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唱词字数不能参差;上下句,上句押仄声,下句押平声,是因为平声可以延长,便于“曼声歌唱”,即“使腔”。但是:《贵妃醉酒》的字句并不整齐,它不是板腔体,而是曲牌体,怎么也能唱了呢?平声么?北京话的阴平是高平调,阳平是升调,倒似乎便于延长,然而京剧原用湖广音,湖北话的阳平是降调,不便延长,那又如何解释呢?而且,大家都知道京剧使腔并不都在下句,上句使腔的时候更多一些;而且,京剧的“按字行腔”是指小腔而言,至于大腔,则除了开头部分受字音的制约,字既吐出,下面的腔与字音已经没有关系了。因此,这些道理不能说服人。
只能说,京剧的格律是一个历史的、人为的现象,是习惯,是约定俗成,没有一定的道理。它大概是来源于说唱文学。这样的格律有两个缺点,一是宜于叙事而拙于抒情(旧戏唱词往往有第三人称的痕迹);二是死板少变化。唱词格律的简陋、死板,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京剧艺术的凝固性。
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突破了框框。《法场换子》、《沙桥饯别》都在二黄三眼里垛了几个四字句。《上天台》的三眼在结尾后又饶了一句“你我是布衣的君臣”,是所谓“搭句”,即唱了两个下句。程砚秋真大胆。他把《胡茄十八拍》的第十四拍一字不动地唱了出来,而且顿挫一如原诗!梅兰芳唱的《三娘教子》:“小东人下学归,我教他拿书来背,谁知他一句也背不出来。手执家法将他打,他倒说我不是他的亲生的娘,啊,老掌家呀!”这是什么?这是散文,根本不押韵!然而很有感情。
我深深感到,京剧格律有突破、丰富的必要。我觉得可以把曲牌体吸收进来。词曲在写情上较之原来规整的古近体诗无疑是一个进步。我曾经按谱填词写过昆曲,发现这种貌似严格的诗体,其实比二二三、三三四自由得多,上下句不必死守。可以连用几个上句,或几个下句,以适合剧中感情的需要。古诗用韵,常常是平仄交替。一段之中也可以转韵。杜甫的古诗都是一韵到底,白居易的古诗就按情绪需要不断地转韵。一段二三十句的京剧唱词,为什么只能一道辙呢?转韵有好处,可以省层次,有转折。我甚至觉得京剧完全可以吸收一些西洋诗的押韵格式,如间行为韵,ABAB;抱韵,ABBA……
不是为格律而格律,不是跟京剧的传统格律捣乱,不是别出心裁,是为了把京剧往前推进一步。新的内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要求有新的格律。
当然不是要京剧格律搞得稀里花啦,原来的格律全部抛弃。主体,仍应是二二三,三三四、上下句。
担心这样搞会不象京剧么?请听“风雨送春归”。
相关热词搜索: 调教三娃的文章 调教 文章上一篇:该同志积极参加新时代特色(5篇)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6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10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
42024年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4篇)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
5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3篇)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
6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6篇)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
7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8党风谈话内容(3篇)党风谈话内容
9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
10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4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