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国家县域发展壮大政策(3篇)

| 浏览量:

篇一:国家县域发展壮大政策

  

  中国信息界

  I

  Information

  China叶四五”是县域高质舷展文/本刊记者

  马红丽的“黄金时代”且域连■&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接着都市圈、城市群和乡村地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更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

  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远景目

  标提出,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

  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管是远景目标,

  还是“十四五”目标,看来,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新征程的重要内容。县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县域兴则国家兴,县域强则国家强。自古以来县域就承担着“富裕一方百姓”

  “繁

  荣地域文化”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县域的发展。新时代,

  县域承载着新的功能,它既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也是缓解“大城市病”、实现城乡协

  调发展的重要节点。目前,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以及乡村振兴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连接都市圈、城市群和乡村地区的县域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中国社会科

  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表示,对县域高质量发展认识不全面将导致都市圈

  和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分割、互不关联,会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两极2020.12|

  41特别策列

  I

  Exclusive

  Report分化:一极是经济发达的都市圈、城市群地区;另

  一极是分布广泛而经济发展乏力的乡村地区。这种

  情况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更加公平”的要求,

  也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远景目标的实现。对于县域发展,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县域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11月20,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

  村部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

  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县域数

  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6%,较上年提升了

  3个百分点。我国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骨理服务机

  构覆盖率为75.5%,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

  总投入182.1亿元,社会资本总投入478.5亿元。同

  时,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23.8%,全国县域农

  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为10%,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17.2%,行政村

  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达74%。虽然县域发展进展明显,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

  出县城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综合承载能

  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较弱,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

  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足,与满足人民美好生

  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县域分布广泛而

  又数量庞大,县域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

  平高低不等。部分县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

  的发展差距较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4212020.12201年我国县域数懿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6%我国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75.5%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总投入182」亿元社会资本总投入478.5亿元的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23.8%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为|

  Q

  %农产品质■雄追溯信息化水平为17.2%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达74%难点。“十四五”时期,县域要想高质量发展,要

  着重补齐这些短板。畴利好县域高威皿展虽然县域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202年,一系列利好政策不但促进实现全面小康,更是

  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

  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必须补上。要求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

  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

  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我国县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短

  板,也是难点。"十四五”时期,县域

  要想高质量发展,要着重补齐这些短

  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

  字技术,提升县城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水平。2020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

  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

  字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

  库,“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

  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

  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

  “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

  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

  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

  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

  理体系日趋完善。当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

  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部署了

  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提出充分利用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乡村疫情防控提

  供信息化支撑;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推进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绿色智慧乡村;激发乡

  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强数字乡村发展的统筹协调。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国家发展

  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

  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要

  求有序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中国信息界

  I

  Information

  China保障建设成效、防范潜在风险,有效发挥项目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效应,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抗击疫情为契机,针对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数字生态等方面存在短板和

  薄弱环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

  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实效。发挥项目的引领示

  范作用,提升县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

  施水平,有效提髙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

  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月,中央网信办、农业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国家

  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

  村试点工作。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的《国

  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完

  善城市化战略时,提出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

  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

  支撑点。这些利好政策,预示着县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的“黄金时代”。如何彌县域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推进县域髙质量发展,国家科技部2020.12|

  43特别策划

  I

  Exclusive

  Report原副部长吴忠泽在“第二届中国县域数字发展高峰

  论坛暨2020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以下简称:

  论坛)上表示,“新基建”的实质是数字基建,更

  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正由于"新基建”发迹于科

  技端,建设“新基建”需要高强度的科技研发创新

  能力,所以,“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仅是

  基建本身,而且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

  升级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叠加。提出在“新

  基建”的背景下,针对科技创新推进县域地区数字

  化转型,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论坛上表示,因特网在加快全

  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使那些不能有效获取信

  息的地区进一步面临经济孤立的危险。未来中国城

  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将影响信息资

  源占有程度。“十四五”时期要以县城为中心、乡

  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乡村、县域跨越式发展。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

  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在论坛上表示,党的十八大

  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

  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

  想,切实提高认识。2035年的远景目标依然是继

  承和创新。因此,县域高质量发展也要创新。现阶

  段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两个“双不行”局面:一是不

  保护不行,过度保护也不行;二是进口太多不行,不进口也不行。如何破解两个“双不行”难题,实

  现开放和保护“两促进”?短期看需要改变保护方

  式,长期看关键要解决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44I

  2020.12根本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提高科技进步贡献

  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玉在论坛上表

  示,推动县域经济髙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变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坚定不移走绿色

  发展、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之路,加快区域协同发

  展,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大力支持县域民营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县域

  经济活力;二是要着力科学谋划,推动县域经济有

  序发展;三是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县域经济

  支撑能力;四是要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县域经

  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五是要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打

  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建议要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县

  域要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

  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新优势;

  二是县域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协调,主动融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三是

  县域要有效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是县域要着力优化营商

  环境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公正监管促进公

  平竞争;五是县域要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国家审计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

  国信息协会特邀副会长周德铭表示,县域高质量发

  展要提高县域治理能力,推进县域数字政府建设。

  当前要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共服务建设。

  县域的公共服务应用可以直接访问城市政务服务平

  台,涉及跨城市、跨省际的服务事项时,可以通过

  城市平台请求省级平台、国家平台进行服务办理,实现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B

篇二:国家县域发展壮大政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指在中国行政区划中,县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体系。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以及提升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产业已经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政府可以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措施,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进驻当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发挥好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特别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县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瓶颈,提升县域的交通运输能力和便捷度,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交换。

  第三,推进农村产权改革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可转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最后,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资源,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以及提升创新能力,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的腾飞。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不断提升。

篇三:国家县域发展壮大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7.05.11?

  【文

  号】国办发〔2017〕43号

  【施行日期】2017.05.11?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总体仍然比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突出。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

  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优化县域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创业格局,推动形成县域创新创业新热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促进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人才为先。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县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激励和人才吸引政策,优化县域人才环境,加快培育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需求导向。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县域转移转化,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差异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定位,因地制宜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推动实现县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

  到203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友好,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城镇化地区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产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电子商务、物流等新业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科学有度有序开发,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五)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

  找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环境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市)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指导县域内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加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科技创新,提升县域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有条件的县(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

  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县(市)采取科技创新券等科技经费后补助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六)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域开展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发挥乡土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提升县域人才集聚和创新管理服务能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通过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让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七)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科学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县(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并将相关园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若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结合县域需求实际,依托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在县域开展应用示范,实现开放共享,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代理、交易、咨询、评估等服务水平。

  (八)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水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力度,强化重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围绕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人口健康重大问题,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向县域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开展集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改善。加快实施“雪亮工程”,推进县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应用,加强县乡村三级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技化水平,建设平安中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大对经济发达镇、特色小镇、专业小镇、技术创新专业镇等的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

  (九)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施科技扶贫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瞄准县域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投身脱贫攻坚,提升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创业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以创业式扶贫带动产业发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十)加大科学普及力度。

  把县域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在

  县域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县级学会、企业科协、农技协开展农村科普的独特优势和科技社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面向县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普及和信息服务。提高县域中小学科普教育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十一)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

  加强国家与地方科技创新政策衔接,加大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创新政策。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方式支持县域企业发展。面向县域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强政策培训解读,建立县域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帮助企业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部省市县联动,建立适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体系,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工作格局。强化县(市)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县(市)科技部门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对乡镇科技工作的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在科技管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吸引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十三)加大支持力度。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扶持,通过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人才支持计划等,支持县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各地要积极支持县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确保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项目、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在县域落地。

  (十四)开展监测评价。

  实施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开展县(市)创新能力监测,加强县(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参照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调查工作。

  (十五)做好宣传总结。

  在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及时发现新典型、总结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宣传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支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5月11日

相关热词搜索: 国家县域发展壮大政策 县域 壮大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