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7篇)
篇一: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对于红旗渠精神的学习你有何心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希望您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税务部门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尤其在机构改革的重要关头,更加不能松懈,要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税收事业发展做
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我有幸参加医救中心党委组织的“庆祝___学习红旗渠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此次红色之旅,让我重温了峥嵘的历史,亦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着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使我无限感慨,更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
曾经的林县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一部林县史,就是一部干旱史,写满了林县人民几百年来与“旱魔”作斗争的悲歌。为了解决林县极度缺水的现状,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遭受缺水之痛,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林县党员干部代领林县人民十年修一渠,无所畏惧。没有高级的技术支撑,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调研勘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和概算,为浩大的工程铸牢了基石;没有先进的工具,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锹一铲、一筐一车,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创造了人间奇迹。
如今的林州,在漳河水的滋养下所见之处皆是郁郁葱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天的红旗渠,也已不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为期5天的学习,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题讲座、情景教学等生动的教学形式,使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让我对如何弘扬和传承红旗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最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牢记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团结协作的核心内容。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杨贵书记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胆识与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相一致。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认真真做好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昨晚,在绍兴大剧院观摩了由河南省话剧院演出的《红旗渠》,该剧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河南话剧院创排这台气势恢宏的史诗般作品,是对民族精神的张扬,对生命意义的讴歌,对英雄主义的礼赞。我小时候曾听到一个真实故事,说太行山区缺水,一个小媳妇千难万险挑来一担水,却因病体难支在家门口打翻了水担,遭到了公公的痛骂,视水如命的小媳妇悔恨难抑,上吊而死。今天这台戏中,也有一个使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当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脸,第一次出生时,第二次结婚时,第三次入殓时。说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没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战天斗地的场景,而是把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诠释,血肉丰满,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却又如此的让人仰视。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xx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xx。这充分说明了xx同志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xx同志是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干部。正是因为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翻身,许多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缺水,是影响林县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全县父老乡亲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1954年,xx同志到
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医疗、文化、教育等问题全面调研,特别是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提出了水字当头、全面发展的方针。他积极发动群众挖掘山泉水,管住天上水,开渠、打井,修建中小型水库、塘坝……,建起一批水利工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959年遇到特大旱灾,全县无水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县委派出三个调查组到外县找水源。xx同志带领的一组,越过太行山来到山西省平顺县,发现浊漳河水源丰富,大胆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困难,辛苦一代,造福万代。经河南、山西两省协调,批准了这一工程。
然而,好事并不好办,真正办好,困难重重。当时不仅在技术、物质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能否建成红旗渠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表示怀疑,有人甚至坚决反对。究竟是干还是不干,是大干还是小干,是自力更生,还是等、靠、要,从领导干部到群众,从党内到党外,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绝大多数人认识到“引漳入林”是一个关系林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县县委经过分析,下定决心,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把这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办好。1960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县3.7万民工浩浩荡荡开赴主干渠第一线,正式拉开了工程的帷幕。
实践证明,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益是巨大的。当xx同志调离林县时,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排成了长龙,一片感谢、赞扬声。有的端着一碗清水,有的泣不成声,苦苦挽留,还有的打出横幅“太行一渠清水,xx一身正气”。群众的感情说明,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功绩。历史的脚步永不停留,情况时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是无限的,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而不懈奋斗。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做为一名党务工作人员,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红旗渠学习考察。短短两天的“观、听、感”三位一体的学习考察,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和洗礼。
观——“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靠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险滩峡谷之间历时十年建成的“人工天河”,这项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走在红旗渠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不禁为当年建设者们的超凡智慧、卓越胆识和顽强毅力所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绝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听——党校老师全面解读。林州市委党校老师用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为我们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短短十六字的红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那是林县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结晶,那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历久弥新。我们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发扬者,坚定理想、激发热情、锤炼品格、苦干实干,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色业绩。
感——党员群众齐心筑梦。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个感人至深的顺口溜是林县党员群众齐心筑梦的最好诠释。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就会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无声无形却强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大学生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六)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机器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站在渠边,看着滚滚的渠水向前流淌着,仿佛像是在诉说着当年修建时的悠悠历史。顺着渠水就来到青年洞景点,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当年青年们面对这样的艰难困境,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
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故命名为“青年洞”。抬头看着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题词“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子挥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听到那凿崖开洞时的声声的铁锹声,“誓言无悔,立誓立行,励志向前。拥护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头挺胸,声声的誓词喊出了我们对于党的真真热爱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质量要求高,红旗渠五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一处漏水的地方,在当时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的年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民用红旗渠的壮举,诠释了“责任”这两个字的真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在修渠过程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激励、教育当代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年轻人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刻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革命优秀主义传统,使我们的红旗渠精神代代发扬、创新!
篇二: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论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迪[权威资料]论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迪
摘
要: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的东麓,它被修建在巍巍太行山悬崖峭壁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来激励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本文主要阐述红旗渠精神如何在当代的弘扬,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困难时应该要具备怎样的精神。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社会主义初阶段;自力更生;大学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一、弘扬策略
1、深入了解红旗渠的历史背景
大学生必须对红旗渠的历史进行了解: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平方米,它仅仅是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的。在没有修建红旗渠前从1936年至1943年,大旱20余次,1640年、1769年、1835年都发生过食人现实的惨事,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因为缺水,林县地区96%的地区光林秃山。现实的惨痛林县人民被迫开始修渠。当地贫困没有机械,这相当于在近代修一条
比拟秦朝的万里长城,可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了子孙后代修建了这条幸福渠。
2、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历史是可悲地,是催人泪下的,只有身临其景大学生才会感触到它的不凡和伟大,通过对红旗渠的参观,对红旗渠纪念馆的参观大学生才知道无论在那个年代都需要人民的团结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才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到最好。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95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并讲到“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需要大力弘扬”。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对红旗渠视察后语重心长地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代留下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自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2004年10月07日,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红旗渠精神”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九天。
3、观看有关红旗渠的影视
视频可以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红旗渠精神在修建红旗渠的那些人身上是永存的,我们只有参观红旗渠,观看有关历史影视才能真正的了解到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例如;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的《红旗渠》,1997年第十八届全国电视剧获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的一等奖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的故事》,2004年上映的《红旗渠的儿女们》等。视觉的观看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在当代需要这样的精
神,党和国家需要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弘扬来充实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员和群众。
4、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是21世纪的宠儿,互联网让这个世界联系的更加密切,通过互联网来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一些官网的主页设置成有关红旗渠的信息,人们就会去关注它,从而达到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目的。
二、了解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
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己、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它被赋予了时代精神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林县在建国后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
平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
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1996年,红旗渠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三、在现实中寻找英雄
大学生对有丰功伟绩的人物总是怀着敬畏的心,在现代还有很多怀用当年红旗渠精神的人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做着贡献,深入到人民群众去,访问当时参加修建红旗渠的老前辈,听他们述说亲身感受。大学生应该去多听一些老革命者述说革命故事,听他们心酸的历史,这样红旗渠精神就会深入大学生的身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会建设的更好。(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档资料:论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迪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从BBS中看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的现状
“80后”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后勤管理专业士官学员的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解析如何预防定向越野中运动伤害
信息技术活跃体育课堂教学MPIE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及安全管理探究
浅谈多媒体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防范体系设计与实现
数字校园平台开发中“母巢设计”的应用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浅议发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地勘单位开展利益冲突行为专项治理的体会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能
力建设的思考
推行区域炼焦煤销售联合模式的思考
国有企业文化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篇三: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组长:
邓腾飞
201001030026组员:
陈泽众
201001030063李伟成
201001030006楚亚兵
20100103002支攀科
201001030042张国亮
20100103003王红帅
201001030043李
朋
20100103002李
焕
20100103004指导教师:刘会平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结束了林县十年久旱,水贵如油的苦难日子,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于上个世纪,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修建背景、建设历程、青年洞、社会反响、价值导向
一、修建背景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景,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儿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几十里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旦水。而在昨日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看到老公公担着空水桶而回。天黑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桶水就全洒在地上,那也就意味着这家将会至少一天没水吃。看着满身大汗的老公公,新媳妇羞愧难当,难于面对家人,于是在除夕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天吃人的真实故事。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务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红旗渠。
二、修建历程
据当年红旗渠工程的除险队长任羊城老人回忆,当年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他平时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一次他的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差当逃兵。任羊城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四两套子,王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洲,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都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由于长期睡在石级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的了关节炎,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被逼的脸1960年的大年都没过就进入了太行山。此时,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施工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运输设备,并且此时也正是我们的祖国最饥馑的年代,修渠民工们每天只有6两粮食,唯一可以补充的就是糠麦和几十种野菜。但林县人硬是咬着牙,鼓着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靠着一锤一杆,逢山破山,遇沟架桥。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等雨的生存状况。林县的历史由此重写,林县的地图也由此重绘。
当年修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1万群众参加,投工4126万多个,开挖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削平山头1250个,架设渡槽151个,凿通隧洞211个。如果把开挖的土石筑城高2米,宽3米的高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而修渠的投资却只用了6800多万元,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其实里面还有许多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成分,而这些都是不能用常规来衡量也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千军万马战太行,杨贵是主要的决策着。那个时候他是林县的县委书记。他不忍心林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后还受干旱缺水的煎熬。他最了解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痛苦以及愿意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代价。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全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然而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我国经济工作忽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犯了急躁冒进,高指标的错误,加上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残余趁机进行反攻大陆的煽动宣传。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的困难,各项重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1年1月,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夯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在黄河省一些地方提出了白日休整,停止农村一切农业基本建设,水利工程一律下马,学校停止体育课这种不实事求是的“一刀切”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被动。常言说得好,有人打喷气,就有人得感冒。在红旗渠工程动工之初就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人,一看温度适宜马上跳了出来,抓住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比如,修去民工吃住条件恶劣,每人每天只有一斤粮食标准,住在山崖河滩,加之缺乏经验,出现过战线拉的过长,运输跟不上,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发生过几次伤亡事故等大做文章,说什么红旗渠是死人渠。如果把修红旗渠的工钱用来打井,早就把林县淹了,修建红旗渠劳民伤财,穆易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是想捞政治资本,修建红旗渠是县委头脑发热膨胀。但是杨贵仍然一直坚持带领全县人民修渠不动摇。
三、青年洞是怎样炼成的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于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6米,高6.2米,纵坡为1/5000,设计流量23秒立方米,总投工13万余个。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上级决定红旗渠停工,农民生产自救,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也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背着领导坚持继续施工,当领导来检查时,他们就躲起来,领导走了就继续施工。当时每个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经月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于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完成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工程。
为了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专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四、社会反响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
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来临红旗渠视察。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河南的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1996年,红旗渠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工期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五、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从主流上来说,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态度和行为处事是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他们高度支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然而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理念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必然也难逃一些落后的、负面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当代的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极力遏制各种落后思想,落后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蔓延。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中国民族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当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引领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当代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有些大学生从小下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中,家长过分
宠爱
使得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钱家里拿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是享受大学轻松时光,因害怕辛苦很少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出了大学他们也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想法,金寄存希望与家人帮忙找到工作。其次,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的影响,某些大学生滋生了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与其艰苦奋斗,不如投机取巧,这些生活态度无疑将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下,他们不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成为社会负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力量。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宣传,能对有上述不良思想的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的开凿更是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学生详实地了解红旗渠修建时的艰苦背景和取得的光辉成绩,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奋斗,认识到在优越的社会条件下,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创造者。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某些学生因为从小就是独生子,就自认为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致于在生活中极易过后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平等地与人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受一切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些大学生从注重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转向过分注重实用价值和物质享受,从而致使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失,无组织无纪律的那个现象屡见不鲜,红旗渠精神是以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团主义精神为向导的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竞争下不断加剧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大学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的局面,从而最终增强我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创造力,在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下,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甚至在毕业之后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精
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展拳脚,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给边远、贫困地区的社会建设者,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社会发展速度的过于迅猛使得很多人患有易浮躁、易冲动的毛病。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求成,想迅速的融入社会,他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比较完善的工作蓝图就可以轻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然而回归现实,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稳扎稳打的习惯,大学生们的工作计划很快会遭遇滑铁卢。所有的宏伟蓝图都成了泡影,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怀疑,以致再没有激情兑现自己的承诺。红旗渠精神映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反映出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种理想抱负要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灵活用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之上。
总之,通过本次课外实践教育,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彻底被红旗渠精神折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一红旗渠精神为准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红旗渠传》
刘法修著
【2】
《行走中原》
【3】
《红旗渠纪念馆》展馆资料
篇四: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的修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红旗渠精神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本文对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了浅要分析,以期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弘扬红旗渠精神,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字:红旗渠精神、大学生、价值导向
历史上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处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就是它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当地群众,齐心协力凭借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70。6公里的“生命之渠"-—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靠天等水的生活。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它的建成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所蕴含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有首歌里唱到:“什么力量驱使大山让路、顽石丧胆,什么精神支撑着林县人民、改地换天",这种力量就是军民一心、肝胆相照,战胜艰苦条件、完成艰巨任务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它也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其中蕴含的锐意进取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鲜明旗帜,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红旗渠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艰苦创业、伟大实践的结晶,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红旗渠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独特而丰富、深刻的内涵,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和团结协作、稳抓实干的办事作风。具体而言,红旗渠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锐意进取精神
自力更生,艰难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在整个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处处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群众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为了不给国家再添经济负担,林县县委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红旗渠造渠方针。在这期间,林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来完成红旗渠的建设工程.工程量大、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林县当地群众就自发组建劳务队伍,组建人员达到总人数的85.06%;当地群众缺乏工程技术知识,他们就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设计、学习测量、学习施工;资金和物资严重不足,他们就利用当地的条件,就地取材,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有资料记载,“从1960年2月到
1966年4月的6年间,红旗渠总干渠和支渠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占总用量的77。1%;共用炸药2740吨,自己制造1215吨,占总用量的44.3%,节约投资145.8万元;共用石灰14.5万吨,全由工地民工自己烧制,节约投资232万元.”①
红旗渠的开凿极其艰苦,工人们在坚硬的石英岩上打一锤只能形成一个白点,用十数根钢钎都打不成一个炮眼。于是,在干部的带头参与下,群众实行轮班工作,夜以继日地在丛山间开凿打洞、抡锤举钎。很多人因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而得病,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轻易离开施工地点。由于物资不足,当时参加建渠的工人们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供应,不能参与建渠工作的老人小孩就上山挖野菜来弥补粮食的缺乏,很多时候工人们仍然不得不用树叶、树皮来充饥、甚至忍饥挨饿继续工作.(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军民一心、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也是红旗渠精神价值导向的体现。红旗渠的开凿是一项耗时长、跨省域、工程条件艰辛的工程,“红旗渠动工后,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数万名群众组成建渠大军,扛着自备的锨、镢、钢钎,背着行李,推着大小车辆,装着粮食、炊具,纷纷参与到建渠工作中来。”②
“在10年修渠过程中,干部群众同甘共苦。3万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老中青三代前赴后继,参加过红旗渠建设的林县人达30多万.”③在前线,广大干群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地上,有些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就是其中之一,其母亲和妻子过世时他都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在一次塌方中他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一切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怀.在后方,为了尽最大力量支援建渠工作,当地群众毫无怨言腾出了自己的房子、耕地、林地等并且还设立了后勤支援中心,为第一线的工人们及时提供所需的材料、粮食、药品等。形成了为了同一个宏大的目标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干群同心协力,党群肝胆相照的氛围。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精神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当时物资匮乏、施工难度艰巨的条件下,红旗渠的建设需要林县干群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坚定信念,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调整施工方案。
①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红旗渠几项基本数字[Z].全宗号:1;卷宗号;421.
②来亮.论红旗渠精神[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
年2月
③刘晓阳.试论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08④
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N].人民日报J版,1998年10月15日
为了解决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林县干部敢于带领群众大刀阔斧,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进行开凿,体现了林县干群改变恶劣环境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是建立在林县干群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办事作风之上。例如:在红旗渠的修建初期,本是决定让三万多工人同时在七十多公里的总干渠上实行全线开工,后来,经过对施工路线的深入调查研究,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应该将开凿方案调整为“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建成一段,通水一段”,事实证明这一方案是红旗渠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举措。首先,“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其次,“建成一段,通水一段”能给群众带来了阶段性成功的喜悦感,能调动他们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这种方案能更方便地调整施工进度,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领导没有强撑硬干,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施工人员进行调整,只留下数百名体力旺盛、开凿技术精湛的工人继续修建,这样既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粮食紧缺现象,又保证了开凿工程的进度。林县干群的敢想敢干,加上实事求是的巧干,再加上稳打稳扎的实干,使得“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成为了事实。
二、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从主流上说,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态度和行为处事是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社会主义的拥护者,他们高度支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他们密切关注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理念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必然也难逃一些落后的、负面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极力遏制各种落后思想、落后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蔓延。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中国民族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有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宽裕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钱家里拿”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是乐衷于享受大学轻松时光,因害怕辛苦很少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出了大学,他们也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想法,仅寄希望于家人帮忙找到轻松的工作.其次,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的影响,某些大学生滋生了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与其艰苦奋斗,不如投机取巧。这些生活态度无疑将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下,他们不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成为社会负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力量。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大学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宣传,能对有上述不良思想的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中
国自古就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的开凿更是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曾高度赞扬:“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⑤这充分肯定了红旗渠精神的导向价值。让大学生翔实地了解红旗渠修建时的艰苦背景和其取得的光辉成绩,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奋斗,认识到在优越的社会条件下,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当代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为从小就是独生子,就自认为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致于在生活中极易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平等地与人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受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些大学生从注重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转向过分注重实用价值和物质享受,从而致使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位,无组织无纪律等现象屡见不鲜.红旗渠精神是以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向导的,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大学生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的局面,从而最终增强我国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在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下,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甚至在毕业之后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精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展拳脚,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递给边远、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
社会发展速度的过于迅猛,使得很多人患有做事易浮躁、易冲动的毛病,这种情况在当代大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求成、想迅速的融入社会,他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比较完善的工作蓝图、工作计划就可以轻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然而回归现实,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稳打稳扎的习惯,大学生们的工作计划很快就会遭遇滑铁卢,所有的宏伟蓝图都成了泡影,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怀疑,以致再没有激情兑现给自己的承诺.红旗渠精神反映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⑥,反映出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种理想抱负要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灵活地用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在
⑤来亮.论红旗渠精神[J].
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
⑥
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N].人民日报J版,1998年10月15日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也运用到了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共同远大理想的办事作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应对各种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时,只有学习红旗渠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才能更为迅速的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在大学生中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学生群体间继续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同时,如何让红旗渠等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有效发扬与传承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红旗渠修建时的感人事迹以及红旗渠精神。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应结合实际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使红旗渠精神的宣传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全面深刻地对红旗渠开凿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的优秀人物的讲解,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
第二,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地将红旗渠精神传递给学生。例如:带领大学生参观红旗渠,尤其是让学生加强对青年渠的感悟,让大学生感受到当时青年人所具备的不畏艰苦、坚定信念的精神;开展“红旗渠精神展”,通过公映红旗渠的相关影片、对比展览红旗渠修建时的历史照片和现在的山清水秀的照片,让大学生对红旗渠的修建情况有比较形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旗渠精神;开展红旗渠相关的征文比赛,让红旗渠精神在大学生中内化,让大学生能在自己的言行中践行红旗渠精神。如果说高校通过系统地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知识宣传,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地对红旗渠精神进行认知,那么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做到知行统一。
第三,发挥校园网弘扬与培育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与载体,这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影响与冲击.学校可以有效地发展校园网络平台,让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和娱乐的同时,受到传统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可以在校园网内设立红色主题网站,开辟各种民族精神教育专栏,如将红旗渠的修建情况、前后变化、重要历史事件、有影响力的人物等分为不同的版块陈列出来,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相关链接等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学校弘扬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的目的与满足学生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结合.综上所述,红旗渠精神在市场经济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有效地弘扬红旗渠不畏艰难的锐意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想敢做、事实求是的办事作风,能够帮助他们更有
理想、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而灵活地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篇五: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对大学生生活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
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给红旗渠精神赋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林州人的义务,热爱林州,建设林州,让林州红旗渠精神如万泉湖里的水一样永不断流。我是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林州的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能涌现出更多的像李太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涌现出更多像李广元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更多像张福根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更多像王生英这样的好老师,涌现出更多像万福生这样的大慈善家。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勤劳朴实的林州人民,让我们团结起来,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奋斗!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历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去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干旱让人民生活痛苦,经济更是无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这项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也获
得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响应。就这样,大家克服千难万险,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渠,将漳河的水引入林县。红旗渠修建历时十年,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总长1500多公里,分布全市各乡镇。
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通过实地看和听讲解,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林县人民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凭着自己的双手,靠那一锤一钎,历经十年寒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_”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但是大家从未放弃,没有参考资料,土木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设计;没有施工中所需劈山开洞的炸药,就土法上马,自己研制炸药;没有水泥就自己生产水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0.6公里的总干渠。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纵贯林县全境,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精神是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
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们抡锤打钎,党员们专挑重担。“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个感人至深的顺口溜是林县党员群众齐心筑梦的诠释。其中特别让人震撼的,是那幅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带领群众扛着铁镐走在修渠大军前列的照片。县乡社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从杨贵、任羊成、吴祖太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各级干部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短短十六字的红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是林县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在红旗渠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旗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不禁为当年建设者们的超凡智慧、卓越胆识和顽强毅力所惊叹和敬仰。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学习了红旗渠修建的历史,也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红旗渠绝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她与我们的“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
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发扬者,更要坚定理想、锤炼品格,牢记使命、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勇于担当,跑在前列、争当示范,更好地发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优秀党员!
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__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这充分说明了杨贵同志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杨贵同志是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干部。正是因为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翻身,许多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缺水,是影响林县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全县父老乡亲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1954年,杨贵同志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医疗、文化、教育等问题全面调研,特别是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提出了水字当头、全面发展的方针。他积极发动群众挖掘山泉水,管住天上水,开渠、打井,修建中小型水库、塘坝。,建起一批水利工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959年遇到特
大旱灾,全县无水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县委派出三个调查组到外县找水源。杨贵同志带领的一组,越过太行山来到山西省平顺县,发现浊漳河水源丰富,大胆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困难,辛苦一代,造福万代。经河南、山西两省协调,批准了这一工程。
然而,好事并不好办,真正办好,困难重重。当时不仅在技术、物质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能否建成红旗渠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表示怀疑,有人甚至坚决反对。究竟是干还是不干,是大干还是小干,是自力更生,还是等、靠、要,从领导干部到群众,从党内到党外,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绝大多数人认识到“引漳入林”是一个关系林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县县委经过分析,下定决心,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把这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办好。1960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县3.7万民工浩浩荡荡开赴主干渠第一线,正式拉开了工程的帷幕。
40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益是巨大的。当杨贵同志调离林县时,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排成了长龙,一片感谢、赞扬声。有的端着一碗清水,有的泣不成声,苦苦挽留,还有的打出横幅“太行一渠清水,杨贵一身正气”。群众的感情说明,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功绩。历史的脚步永不停留,情况时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共产党
人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是无限的,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而不懈奋斗。
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
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
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参加了自治区机构编制系统2023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专程赴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短短几天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与当年劳模交流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值得在新时期学习践行,也值得各个地方学习借鉴。
这次学员们首先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走红飘带,水长城;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咽喉工程__青年洞;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
陡立的悬崖,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观摩“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间天河”的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__红旗渠。回想他们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真谛;体会到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是第一任务。
其次学员们观看了《巍峨山碑
杨贵篇》、《红旗渠》的纪录片、话剧。从当年红旗渠建设的总设计师、组织者和指挥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身上,从他心系林县50万苍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风范,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大爱情怀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忱,也一次次为他的事迹而感动、而落泪。想当年,林县老书记杨贵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在县委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修建红旗渠的惊天构想,语惊四座,堪称天方夜谭,梦想神话。会场上惊讶者有之、感叹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也有善意的劝告,此工程史无前例、凿山开渠从山西引水入林,战
线长、障碍多、施工难、风险大,一旦功败垂成、必将身败名裂,建议他三思而行。“大家放心,出了问题我一人负责”杨贵在会上坚决表态,他敢想、敢干、敢担当,花了一年多时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调研勘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初步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和概算,可谓有备而来、胸有成竹,为浩大工程铸牢基石。在具体施工中,杨贵书记以求真务实、知错就改的风范赢得敬重,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完善,并主动承担责任,作出自我批评,如此胸襟怎不叫人钦佩,何愁红旗渠不成。杨贵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红旗渠精神之魂。红旗渠的建成,正是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群众利全益,顺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因而大业必成、功在当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最后全体学员畅谈此次培训的感想、感受,学员们畅谈了学习的收获,交流了学习的体会。他们结合自己工作岗位实际,讲述了各自参加培训过程中的所学所感,表达了未来工作中对照红旗渠精神,为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为期三天的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运用到凝心聚力推动编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红旗渠的“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
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最早知道林县红旗渠,是在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段关于红旗渠的文字,面对干巴巴的文字,那时红旗渠给我的印象并不深。
今年夏天,我跟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进精神助力十三五”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林州市。经过几天的调研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红旗渠有了新的认识。7月13号,队长决定让队员们观看《红旗渠》影片,结合影片理顺自己近几天来对红旗渠精神的思路。
看完《红旗渠》这部影片,我认为这么一部拍摄于__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精神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时代的楷模,肩负起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篇六: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篇七: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对大学生的启示
1.引言
红旗渠,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红旗渠精神是指红旗渠建设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探讨红旗渠精神对大学生的启示。
2.团结合作
红旗渠建设是一个团结合作的伟大工程。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建设者们面临着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缺乏先进工具设备的困境。然而,他们通过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大学生同样重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退,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3.顽强拼搏
红旗渠建设者在艰苦环境中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尽管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但他们并没有退缩或放弃。相反,他们坚定地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红旗渠的建设目标。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或者是职业发展的挑战,我们不能气馁或者放弃。应该坚持努力、积极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4.无私奉献
红旗渠建设者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的利益之上,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同样需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当面临社会问题和责任时,我们应该能够主动承担起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5.创新精神
红旗渠建设者在缺乏先进工具的环境中,勇于创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求职和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6.结论
红旗渠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团结合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示: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在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和修改。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 精神 大学生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6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10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
42024年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4篇)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
5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3篇)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
6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6篇)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
7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8党风谈话内容(3篇)党风谈话内容
9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
10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4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