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6篇)
篇一: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三阶段的演变与启示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步步加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梦想,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在做着不同的尝试。这些尝试大多涉及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因此,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期(1840—1919年)可以包括这四个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其内容和特点来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对西方经济技术方面的学习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始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购买外国的机器设备,第一次实现了大机器生产,使中国古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作为洋务运动的创办者——地主阶级洋务派,其发动这一运动的最根本目的不是使中国走上西方式的富强道路,而是维护清王朝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因此,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只是停留在对西方经济技术的学习上,而没有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封建制度。而恰恰正是这一做
/4法,使洋务运动注定最终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这场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的破产。但洋务运动毕竟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并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第二阶段:政治制度的变革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先后上演了气势恢弘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也进入了第二阶段——政治制度的变革,开始在政治上进行民主化的尝试。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和欧美式的民主共和制成为先进中国人的一个梦想。然而,戊戌变法不过短短的103天就宣告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袁世凯却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使中国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都是失败的。探究二者失败的原因,我们会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政治上的软弱性,资产阶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由于政治上的软弱性,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胁迫下步步退让。而中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则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起步晚,发展慢。
/4三、第三阶段:思想领域的变革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先进的分子把目光投向了更加深邃的思想领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探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更加深入。在这一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把国外的各种思想介绍到了中国,形成了万马齐鸣的壮观局面,民主和科学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尤其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主旋律,为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上承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曲折与挫折。这说明,实现近代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经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才能成功。如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到来后,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初步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
另外,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善于向外国学习,/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还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本国的国情同外国先进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盲目照搬外国的成功经验是不可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就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4
篇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
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却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中国的近代化固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它遗留的经验教训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必须清醒地认识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改革,近代化才不致被延误。近代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不是由于意识到开放的必要,而是在一次次惨痛的打击之后被迫接受的。世界文明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只有进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近代化改革,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才能与列强抗衡。失败了而不知其所以败,这是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第二,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存在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近代化的实质就是通过由低级向高级的改革,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变。这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它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西长期隔绝、社会的主流反对改革的情形下开始的,从一开始就缺少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任何一个方案的出台都带有强烈的急功近利色彩。在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已成为社会规范的环境下,根植于小农经济土壤之中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三,稳定的权力核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对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不是由于其社会本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打击下,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提出并实施的,因此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更多的是一项集体意志的活动。而国家作为一个代表社会整体的机构,不仅可以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如资源的分配、利率、税率等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的整合,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而加速近代化的实现。也就是说,让新兴势力和政治派别参与到政权中来,结束清廷在权力上的垄断地位,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这是中国近代化留给我们的又一深刻教训。
篇三: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和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由百年封建思想到维新思想的蜕变,这一探索的结果也无疑在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是,应当不断的超越封建的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新的思想,学会接受先进的思想,使自己处在一个不断超越的状态;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积极主动地改革创新,实现中国发展的新奇变化;要采用科学的发展观,秉持进步主义精神,实实在在发展效益经济,合理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要意识到,改革开放要有步调,遵循国情,深入到每一个小城市,适当的做出革命性改革,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鼓励市场的有效发挥,增强往届市民的社会福祉,实现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篇四: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1861-1895)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为中国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
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洋务运动鼓励了中国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包括工业制造、造船、航海、冶金等领域。这强调了科学技术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2.
教育体制的改革:洋务运动提倡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许多新式学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兴建和发展,培养了一批西方科学知识的人才。这种教育改革提高了中国人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3.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洋务运动鼓励了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促进了近代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为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建立了基础,并培养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4.
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洋务运动强调了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国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引进西方武器和军事技术,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5.
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洋务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性,使中国开始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分析,为后来的改革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促使中国努力从根本上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包括科学技术的引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国防和军事现代化,以及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对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篇五: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认识
1.简要说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启示:(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谈一下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启示:(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特点(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
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这些百度上有了。
4.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过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这一时期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1)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以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开端)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开端);(2)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3)阶级关系领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5)教育领域: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店铺,改革教育内容等(以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校为开端);(6)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7)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8)社会生活领域: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近代化。如: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l历程
百度有啊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
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
(1)从时间“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内容“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可知,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1898年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早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根据“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可知,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目的内容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意思对即可)。
7.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有何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近代化的前提: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近代化的两大任务: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一)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二)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也正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得以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中国近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每一次斗争都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都使价值观念得到逐渐更新.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清除它的影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四)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其中,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识结构变革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一开始就宣布要"求知识于世界",确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为日本的现代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强大的动力.而在中国,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新中国建立前,知识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它仍
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由此可见,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篇六: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从学习西?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由浅?深的特点;(2)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产阶级、资产阶级;(3)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亥?命、国民??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4)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第?、中国?命必须由?产阶级来领导,这是近代中国?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确曾为此努?过、奋?过。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和民主政治,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担负中国?命的领导责任。中国?命客观上要有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道路,中国?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命的领导阶级。第?、中国?命必须由?产阶级来领导,这也是由中国?产阶级的??优点决定的。中国??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命性,?度集中,容易团结形成强?的战??,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三?特点,这些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个特别能战?的最?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命的重任。第三、中国?命必须由?产阶级来领导,是坚持?产阶级对于民主?命的领导权这条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要求。?产阶级对中国?命的领导权是通过??的政党来实现的,?产阶级领导的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产阶级先进分?组成的是?产阶级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能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命发展的规律,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针、政策,能够始终站在?命运动的最前头,把?命?步、?步引向胜利。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外交
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启示 中国社会 启示 探索上一篇:输了的要让对方随意处罚文章
下一篇:党务知识基本内容(5篇)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6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10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
42024年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4篇)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
5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3篇)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
6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6篇)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
7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8党风谈话内容(3篇)党风谈话内容
9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
10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4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