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服役转公安的感想与体会(2篇)
篇一:部队服役转公安的感想与体会
部队转业后选择公安的流程
基本要件的确认
军官必须干龄满6年,军衔期满3年。
如果排名靠前,有可能进入转业候选人名单。
转产指标的测算
必须在每年9月进行的转业指标测评中合格,进入测评名额内。
测算的一般比率为4%,严格管理及缺员部队为2%。
正式转业指标的获得
正式指标下达后,根据个人与上级的关系和评价,决定是否接受转业推荐。
在职手续
确定后,在职期间需提交工作交接和转业安置的相关材料,补全个人档案。
转业单位对政策的理解
理解转业地区的分配政策,确认考试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考试有可能包括公基和申论,内容因地区而异。
准备考试(必要时)如果需要考试,可以参加学习会。
如果考试不合格,就得不到警察职位,所以学习很重要。
职位选择
考试后进行职位选择程序。
选择方法因地区而异。例如,顺序选择,考试分数和档案分数的合计顺序选择,或者双选(实际上是单选)等。
注意事项
在警察录用中还适用年龄、健康状况、身高等条件。
由于警察录用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必须事先做好准备。
上述流程是一般性的,实际操作可能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不同。
篇二:部队服役转公安的感想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公安消防部队干部转业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一个警种,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双重职能,消防部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担负着部队驻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和灭火、抢险救援等保护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公共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任务。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消防部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武警消防部队的主要特点是:领导体制的双重性。武警消防部队不仅要接受部队上级的领导,同时又要接受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
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特殊性,消防部队干部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一样要有计划的退出现役,虽然公安消防部队的转业干部在数量上看很小,但是离队报到率却是全军部队中较低的,近两年普遍存在年龄大,职务高的转业干部滞留部队现象,当前,大部分消防现役干部对现行的军转安置模式持乐观态度,总体来说公安消防部队转业安置形势是好的,但通过近几年军转安置工作情况来看,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面临国家经济和体制调整,地方安置形势严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体制变革的不断优化调整,对军队转业复员安置的冲击越来越大。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政府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形势需要,导致能安
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岗位减少。
二、部队培养使用的干部与地方单位的需要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公安消防部队用人要考虑到年轻化,培养消防专业技能等专业化人才,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干部最终要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导致转业后可选择性的单位较少。发挥不出其积极的作用。
三、转业干部安置期望值过高
公安消防部队的转业复员干部对地方单位的工作性质、待遇等存在模糊认识,将目光瞄准公务员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即使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也不愿意去,因此难以寻找到适合本人的岗位。
四、部分单位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业务不熟悉
部分单位对干部转业复员工作不够重视,对业务工作和转业复员安置政策规定不熟悉,在执行政策上不够严格,使转业复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被动。部分领导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转业复员安置工作的重要性,对转业复员安置工作可能给部队建设带来的影响预见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的领导对干部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要么乱表态,要么含糊其词,有的矛盾上交。
转业复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上只是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通过近几年公安消防部队的转业复员情况看,主要原因是:
1、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干部确定转业后,各种思想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有的想在部队干
到退休,有的想提一职再走,有的想符合自主择业条件才转业,而有的是在部队工作多年舍不得离开,有的是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没有自信,有的是担心联系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有的是顾虑配偶工作随调、子女随迁入学不能落实,有的是因为住房和身体健康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转业干部思想上的问题和情绪上的波动,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必然会引起转业干部对转业安排产生抱怨、抵触情绪,做出一些过激行为,造成部队工作上的被动。
2、管理教育要求不到位
转业对象一经确定,大部分同志就忙着联系安置单位,落实就业岗位,经常不假外出,随意离开部队和工作岗位,由集中管理变成了分散管理,由组织管理变成了自我管理,对他们的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更有甚者,认为条令条例对自己不管用了,就开始随心所欲了。确定转业的干部在离队之前仍然是部队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定,坚持正常的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对此一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势必埋下种种隐患,甚至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和责任事故,给部队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3、转业干部上岗前的培训组织不到位
现行的军转培训工作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转业干部上岗前集中进行。常常是由各地军转培训中心把所属转业干部集中起来,不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全都“大米小米一锅煮”,并且师资薄弱,教材单一,时间较短。这样的培训缺乏系统性、针
对性,培训效果欠佳,不利于提高转业干部上岗就业的社会竞争力,不利于激励转业干部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各单位对转业干部的培训也抓得不紧,甚至根本未进行培训。造成离队前的转业干部长期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4、对转业干部的具体困难解决不到位
转业干部在部队工作多年,突然宣布转业,在转业安置、配偶工作随调、子女转学、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还因公负伤致残,身患疾病,需要部队的大力援助。而有些单位和领导,对待转业干部只讲大道理,不做实在事,甚至是“人走茶凉”,不闻不问,把转业干部当成了“泼出去的水”,不负责任,让人寒心。
五、对转业复员工作有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有部分干部在转业安置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期望能实行货币安置或其他安置方式。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是货币安置(应金制),部分现役干部希望提高补尝金数额来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但是在现行部队转业政策上,仍是以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为主,各单位政治机关应加大宣传解释力度,使转业干部明白,转业政策是国家依据部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减少滞留现象发生。
六、转业干部对安置的工作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目前转业干部认为中央、地方国有、集体企业不景气,很多企业停产、倒闭、职工下岗,不愿意到这些企业和单位工作。绝大多数转业干部抱着“求稳怕变”的心态,害怕转业到这些企业以后工作有变化,因而也不愿到这些企业工作,但是国有大型企业每年都有
接收转业干部的计划,这些企业收入高、待遇好,但是转业干部对企业不是很了解,仍然是不愿意选择。企业固然不愿去,即使是较为有保障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转业干部也不愿去。因此,除选择自主择业外,安置到党政机关便成了转业干部的主要选择。
针对当前转业安置工作现状,下面结合总队的干部转业情况,就做好公安消防部队干部转业工作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1、加强转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转业干部人数的逐年增加,各级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必须探索转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转业干部的管理教育工作。各单位要把转业思想工作贯穿到入伍教育培训中,使部队干部入伍就明白“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复员转业,消除部队干部转业时的畏难心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去与留。在转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通过定期听取汇报、集中座谈、交心谈心,或是通过书信、邮件、等方式与转业干部保持经常联络,及时准确地掌握转业干部的思想、生活、安置进展等情况,了解他们在哪里、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原则范围内的应当尽量照顾,对于思想不通的要多讲政策说道理,对于无理取闹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尽快让转业干部打消种种顾虑和担心,克服情绪低落、心态失衡的困惑,走出心理上的阴影。
2、加强转业干部管理力度
各单位应制定专门的转业干部管理制度,明确有关转业干部请销假、定期参加组织生活、每月汇报思想等管理规定,使转业干部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管理。转业计划确定后,应尽快集中全总队的转业干部统一进行军队优良传统教育,学习有关转业政策、安置规定,进行正确处理个人愿望与事业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的教育,开展正确对待人生转折,转变择业观念的讨论,举办有关市场经济、机构改革、人才需求的讲座。通过集中教育学习,让转业干部逐步调整心态,放下架子,正确面对走与留,重鼓创业勇气,再树人生信心。
3、着力落实转业干部安置单位
消防部队是公安机关领导的一支现役警察部队,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由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各级领导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争取支持,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破解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难题,根据转业干部的不同特点和意愿,发挥消防部队与地方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与地方组织、人事、军转部门联系协调,向地方单位积极推荐转业干部。特别是实际困难比较多的转业干部,由于工作和家庭困难等原因,联系安置单位难度更大,组织上应派专人前往安置地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通过部队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的积极协调,争得地方党委政府对军转安置的大力支持,尽早落实转业干部的安置单位、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安置目标。要多方了解掌握转业干部的实际困难,积极落实家属随调随迁、子女入学入托等具体问题,对患病的转业干部要及时安排全面检查和治疗,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转业干部可以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对离队搬家的转业干部要提前安排车辆装运。通过部队的关心和帮助,让广大转业干部切实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创造走者愉快留者安心的良好氛围。
4、开创性地搞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
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是一座大熔炉,加强培训就是要加钢淬火锻良才。转业干部从确定转业到离队报到,有相当长的一段休整时期,部队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对转业干部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贯彻“个人自愿、按需培训、学用结合”的原则,缺什么补什么,一是要充分巩固原有专业基础和经验特长,比如对从事财务、卫生、防火监督、组织、干部、宣传、战训、通信、计算机等工作的干部,要着重进行回炉性、转化性、延伸性培训,使原有专业知识更好地与地方工作接轨、融合、统一,以便尽快适应地方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二是要注重地方政策法规、行政机构改革、市场经济运作等知识的补缺性培训,这对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尤为重要。三是要加强对自主择业干部提高就业、创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人才信息、求职技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拓展性培训。自主择业干部年龄普遍在35岁至45岁之间,在部队发展受限,但在地方则正是干工作创事业的好时机,对他们的培训,必须要真正起到长才干增本领,全面提高就业和创业竞争能力的作
用。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分类分散培训,也可以适当集中培训。在培训组织上,可以由部队院校、轮训机构组织培训,也可以委托地方院校
、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教育,转业干部定然会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地方建设中去再创佳绩。
5、提高军转宣传质量和引导水平
结合北京地区转业干部安置模式,我们认为对于消防部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宣传应在“四个一”上下功夫:一是“重”,重点宣传自主择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宣传转业干部在企业和基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一是“近”,进一步贴近转业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尽力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有些问题让他们直接参与讨论,通过舆论监督为其维护合法权益;一是“帮”,帮助确实有困难的转业干部,在医疗、福利待遇、住房等问题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全”,全面掌握转业干部从摸底到离队的思想动态,随时向转业干部澄清模糊认识,解决思想问题。要在宣传解释地方安置政策的基础上,深入讲解部队关于转业离队的几率要求,做到全面覆盖,使其既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转业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又深刻认识到转业移交安置计划的严肃性。
转业工作是部队从年头忙到年尾、周而复始的工作,面临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择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情况,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把各项军转安置政策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地
做好转业干部离队报工作,圆满地完成部队转业工作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部队服役转公安的感想与体会 服役 感想 部队上一篇:党员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评议(3篇)
下一篇:部队网络安全大讨论(4篇)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6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10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
42024年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4篇)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
5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3篇)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
6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6篇)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
7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8党风谈话内容(3篇)党风谈话内容
9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
10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4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