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5篇)

| 浏览量:

篇一: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篇二: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篇三: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篇四: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1.引言

  1.1背景介绍

  在当今社会,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督和规范,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本论文旨在探讨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创新思路和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最终总结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朝着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深入探讨在新政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出创新思路和措施,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入剖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2.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明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3.提出

  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4.通过案例分析,详细探讨不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成果;5.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出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正文

  2.1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报表的编制标准更加趋向国际化,要求更加规范和透明。高校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需要更加注重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进行科学的预算和投资决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

  新会计制度也给高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促使高校改善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运作效率和质量。高校可以通过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高校需要充分认识新会计制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内容达到了2000字的要求】。

  2.2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长期以来较为封闭,管理制度滞后,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区和短板。缺乏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二、成本控制不到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各项支出的增加,成本控制难度加大。许多高校存在着财务预算不科学、开支不透明、成本管控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经济效益和财务运作。

  三、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报告等环节存在较大的人为干预和误差,使得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四、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高校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化解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往往会对高校财务运作造成重大影响。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创新思路和措施来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3创新思路与措施

  创新思路与措施是指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制定清晰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激励财务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高校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财务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高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财务管理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企业、政府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共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可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字数:220】

  2.4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效果。以下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

  某高校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在过去,该高校的财务管理主要依靠传统的会计报表来进行决策,导致信息滞后、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引入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精细对比和分析,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该高校能够有效监控和调整财务支出,减少了浪费和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通过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该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其他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个案例深刻地展示了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提升作用,对未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5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对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在评价中,应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和因素,包括财务管理效率、经济效益、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评价财务管理效率。通过比较实施新会计制度前后的财务管理流程,分析新制度对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情况,包括核算效率、报表编制速度、信息交流效率等方面。

  评价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比新旧制度下的财务指标,如收支平衡情况、经费使用效益等,来评估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以此衡量新制度改革是否符合高校的整体利益。

  评价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信息披露应更加规范和透明,便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评价应包括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以确保高校的财务状况能够公开透明地展现。

  评价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新会计制度下,应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辅助高校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评价可以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决策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验证新制度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综合评价以上各方面内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成果,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高校未来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3.结论

  3.1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是多方面的。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有利于提

  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新会计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和素质提升,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还体现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推动财政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创新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进步,更是高校综合实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高校应当充分认识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不断引领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完成】

  3.2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深入研究新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效果评价,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2.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更多具体可行的创新思路和措施,探索更加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

  4.深入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风险防范等相关领域的关系,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5.探索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更加全面、前瞻性的管理策略和方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走向国际化水平。

  3.3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改变,包括财务信息披露更加透明、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预算管理更加科学等方面。这些改变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经过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和措施,如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等,以期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果评价,我们验证了创新思路和措施的有效性,并总结出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的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字数达到要求,任务完成。】

篇五: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作者:牛敏

  来源:《理财·经济版》2024年第03期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缺乏公共财政的支持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不得不依靠大量举债来满足资金需要。负债经营解决了当前民办高校的资金问题,但也给其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等。为降低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我国民办高校现状

  (一)民办高校数量及分布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共有民办性质高校799所,其中本科学校413所(普通民办本科院校227所,独立学院164所,民办职业本科大学22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本科以上学历办学机构11所,民办性质高职高专372所和3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共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约为28%。

  (二)在校学生数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民众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民办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924.89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比例的24.19%左右。这表明,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原因

  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收支失去平衡或者因为外债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从而面临关闭的风险。要保证民办高校财务安全,降低财务风险,首先需要了解影响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因素,其次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加以防范和控制。

  (一)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1.筹资风险。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此外还需要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学校事业收入等其他筹措资金的方式作为补充。例如:著名高校清华大学,2023年经费预算410.93亿元,其中财政拨款47.62亿元,财政拨款占比为11.59%,事业收入占得最多,约為155亿元,其他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等。但是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来说,主要资金来源是自筹和银行贷款,政府财政支持较少,从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结构看,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学经费是自己筹集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10%,而事业收入占比高于80%。这体现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受到学校招生情况的影响,随着生源逐渐减少,学费经费已经无法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防止资金来源枯竭,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的认可程度,高校贷款便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筹资方式。

  2.投资风险。教育部对高校的建校面积、师资配比、设备评值、生活场地面积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办学规模要和这些指标相匹配。同时,民办高校在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管理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如果民办高校生源受影响,招生人数减少,这些基础设施和教学投资项目的使用率就不高,民办高校会面临投资项目失败、投资回报率低等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对学校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3.运营风险。2017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民促法》”)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虽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已经颁布落实新《民促法》,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并未进行分类。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类型较为复杂,30%属于企业办学,30%属于个人办学,10%属于国有民办,10%属于共同治理,其余20%属于股份制形式。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办学形式,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植和社会认同,这就导致目前很多高校依然是非营利性。

  (二)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原因

  1.学校生源不稳定。河南省教育厅官网信息显示,河南省高考考生报名人数在过去15年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2008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8.8万人,接近100万大关,但是随后连续6年报名人数减少,到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只有72.4万人。到2015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开始反弹,再次成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第一大省。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77.2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31万人,在2019年就突破了100万大关。虽然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近8年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河南省民办高校本科录取人数却没有增加。2008年,河南省民办高校本科录取人数约为7.79万人,之后录取人数不断增加,至2013年达到高峰,录取人数约为10.86万人。最近10年,河南省民办高校本科录取人数非常不稳定,同时学生报到率低于80%。最近几年受居民生育观念改变的影响,我国新生儿人数在不断地减少,以河南省为例,2008年到2016年,新生儿人数保持了8年的快速增加,2016年新生儿人数达到142万。但是从2017年开始人数开始减少,尤其是从2019年到2022年,新生儿人数骤减,2022年河南省新生儿人数只有73.3万人,对比高峰期2016年减少了将近一半。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二孩三孩鼓励生育政策,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可以预见适龄学生数量在未来会不断地减少。民办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学费,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学费目前每年为1.5万—1.8万元。根据《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5〕309号)的规定,“民办学校学历教育学费标准按照补偿教育成本的原则并适当考虑合理回报的因素制定”,而且要由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这意味着民办高校不能随意提高学费。因此,学生数量的减少和学费的稳定给“以生养校”的民办高校带来很大的冲击,会造成民办高校财务风险。

  2.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董事会、校长和教职工代表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理体系。董事会作为民办高校的核心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权责不明、责任不清楚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董事会对学校的管理决策。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民办高校中,校长的权力有限,受董事会的管理,校长的职权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学校生源不稳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另外,政府支持力度小和学校缺乏核心竞争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所以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办学质量。学生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保持稳定的生源才能确保民办高校收入稳定,降低财务风险。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方法。教师的质量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民办高校应该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建立健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减少教师的流动率。学科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办校特点积极进行调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教育,打破学校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壁垒,民办高校应做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坚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职业型的人才。

  (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要明确内部组织架构,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董事会、校长及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财务部门,在人员管理方面,学校要培养自己的专业财务人员,保持财务工作人员的黏性,减少人才流失。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风险应对能力等。

  (三)拓宽融资渠道。民办高校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分散财务风险。民办高校除了传统的学费收入、社会捐赠、政府资助等融资渠道外,还可以选择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民办高校教育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例如中教控股、宇华教育、中汇集团和中国春来等。

  四、結

  语

  综上,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既有资金短缺问题制约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同时又因为缺乏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一旦民办高校遭遇生源危机,在学费收费标准提升空间有限和办学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财务收支可能失衡,易遭受财务风险。为了降低财务风险,民办高校应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为了防范民办高校出现重大财务风险,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政府应适当介入民办高校的扩张管理,从宏观上加强民办高校外部审计,加强审计的独立监督。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立项。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分析(编号:HNMXL20230767)。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财务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治理 现状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