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某作物生产形势调查和分析(3篇)
篇一:某地区某作物生产形势调查和分析
关于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篇:关于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高良镇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为了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我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我们利用这个假期组成高良大学生实践团,深入高良旺阜方向的大江、佛料村,罗阳方向的罗阳、江南村,新江方向的上宅、石头等村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良镇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现状、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经济作物产品的销售等情况。
位于粤西地区的德庆县高良镇,山地与水田的比例不平衡,山多田少是其主要特征,故高良镇人民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种在山地上,并以柑桔、巴戟、肉桂等山地作物为主。由于前几年柑桔的收成很好,价钱相对稳定,且价格一直处于较高位置,所以大部分种植户依靠柑桔致富。在柑桔种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其他农民纷纷种植,甚至部分人把自家的水田都种上柑桔,出现了现在高良农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家柑桔园的情况,柑桔种植在高良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柑桔种植收入成为了高良人民较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对巴戟的种植在高良也已有多年的历史。九十年代时,巴戟是高良镇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但是随着巴戟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巴戟交易市场趋于饱和。特别在2005年~~2008年这三年里,巴戟的价格急促下降,致使大部分的农民放弃了种植巴戟这一传统。直到从去年起,巴戟价格开始不断的回升,直至今日巴戟已升至每市斤8元左右,较好的甚至超过每市斤10元。从去年起农民又重新重视对巴戟的种植。肉桂在高良镇具有最为悠久的种植历史,肉桂曾经帮助无数了老一辈的高良人民摆脱贫困的生活。肉桂的价格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因此肉桂的种植规模也相对计较稳定,特别是旺埠方向和都洪方向的种植面积比较大。总之,肉桂帮助高良人告别了瓦房,巴戟让高良人民的生活滋润起来,柑桔让高良人真正奔小康,甚至部分走向了富裕。现在的高良除上述
三大经济作物外,部分高良人民还种植了桉树、茶树和佛手等经济作物。桉树是最新引进高良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一次便可收获数次,其产量较高,收益预景好,因此桉树的种植在近两年来发展也颇为迅速,出现了很多过千亩的桉树种植大户。
纵观高良镇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虽然各种作物均有种植,但比例不协调,以至于经常出现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相当,甚至投入大于产出,生活难以得到改善。
本次调查以高良农民为样本,在高良镇各村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97%,问卷有效率97%?
在有效的97个个案中其中罗阳方向35个,旺埠方向占18个,新江方向占44个。
一
数据分析
1、农民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
在农民种植该种经济作物之前,他们了解关注有关的种植信息、学习有关种植技术、看清产品市场前景等都十分重要,如果对这些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盲目种植,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的。(见表1)
表1农民种植之前对该种经济作物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
种植前对该作物种植技术的了解
政府指导
看到市场前景
跟风种植
十分了解
了解一点
不了解
农民(N=97)
326237百分比
3%
27%70%2%38%60%如表1所示:在回答“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只有不到30%的农民在种植前看到了该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仅3%的农民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种植该作物。由于村民自身知识的缺乏和对社会资讯的了解十分有限,同时缺乏政府在有关方面的专业指导,导致大部分农民在看到部分人种植赚钱后就盲目跟风种植。在回答“种植前对该作物种植技术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时,有60%的农民选择了“不了解”,38%的农民选择了“了解一点”。即高达98%的农民在不甚了解种植技术的情况下盲目种植。
2、农药化肥市场的规范情况
农药农药化肥是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必需品,当地农药化肥的市场规范程度由于农民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于现在种植业的蓬勃发展的高良镇,农民对农药化肥的需求量日益上升。所以农民要进行能更好的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收益,必须要有规范的农药化肥市场。(见表2)
表2当地的农药化肥市场的规范情况
农药化肥价格是否合理
是否买过假化肥农药
价格偏高
价格适中
价格偏低
有
没有
难以判断
农民(N=97)
百分比
85%15%0%40%10%50%如表2所示,在回答“农药化肥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时,有85%认为价格不合理。农药化肥是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的必需品,对于近年来农药化肥价格持续升高,农民亦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农药化肥的真假判断,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因此,半数农民无法辨别其质量的真假。虽说无法判断真假,但大部分农民仍对其质量持怀疑态度。
3、对柑桔种植的前景估计
种植户对于该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前景估计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种植信心。对种植前景乐观的估计十分有利于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见表3)
表3当地种植户对该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前景估计情况
对柑桔种植的前景估计
乐观
一般
不容乐观
农民(N=97)
3129百分比
38%32%30%如表3所示,该比例趋向于1:1:1。38%的农民认为前景乐观,主要是因为他们管理得当,有产量保证,而且这里面的有相当一分部分都是种植规模比较大的,他们在种植前是看到该种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才种的。而在选择了“不容乐观”的30%农民中,又有很多是他们
的种植郭默不大,种植之前都是看到被人赚钱了跟风种植的,他们认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而且缺乏管理技术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导致对柑桔市场的信心大减。
4、柑桔次果的基本情况
由于次果的价格甚低,与正常的果实价格相差远,所以次果所占的比例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所以在柑桔种植过程中控制好过的质量尽可能减少次果的量非常重要。(见表4)
表4当地柑桔种植的次果所占比例及处理办法
次果所占比例
次果处理情况
5%以下
5%-10%10%-20%20%以上
低价出售
倾倒
其他
农民N=(97)
321526460百分比
33%15%27%25%62%25%13%
如表4所示: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由于管理技术问题和自然灾害等,次果的数量较多。在次果率超过20%的农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次果率达到40%左右,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打击了他们对柑桔种植的信心。对于大量的次果,农民大多都以极低的价格贱卖,甚至接近30%的果农直接把次果倾倒或留在树上置之不理。
5、经济作物的销售途径
销售是影响收入的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农民,种出了好的作物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卖一个好的价钱才能取得较好的收入。但是农民在这方面正缺乏有关的知识掌握较好的销售时机,或者选择不同的销售途径。(见表5)
表5作物销售途径
作物收成的途径
批发商到产地收购
自己卖到市场
深加工
农民(N=97)
62百分比
92%6%2%如表5所示:对于现在我们以柑桔种植为主的种植产业现况,90%以上的柑桔是批发商到产地收购的,销售途径单一,在这单一的销售途径中批发商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据果农反映,在市场销售不顺畅的时候,存在着收购商故意压低收购价格和拣果要求苛刻,故意多拣次果的情况。这样严重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对果农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害。我镇的巴戟产业发展则较为成熟,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深加工——再销售的产业链。
6、希望政府在哪方面给予支持
作为一个农民,他们不可能可以解决种植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在某些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见表6)
表6农民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帮助
希望政府给予哪方面的帮助
技术指导
资金支持
销售方面
其他
农民(N=97)
2284百分比
23%29%44%4%如表6所示:接近五成的农民希望政府在销售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认为只有打通销路,使成熟的作物及时卖出,减少因积压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才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选择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的农民相当。
二
综合分析
1、经济作物应多元化
毫无疑问,当前柑桔已成为我镇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形成规模。但是,农民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考虑技术,资本,市场,土地等条件是否成熟,导致了我镇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单一。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原因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农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单一的经济作物种植风险较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该方面做出科学指导,形成我镇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局面。
2、普及科学种植知识
在种植经济作物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对于技术方面知之甚少,只能靠自己摸索,或遇到问题只能在购买农药化肥时咨询农资店老板。农民在农资店老板没有全面了解作物种植的情况下,购买所推荐的农
药化肥。而且大部分果农对政府有关技术方面的讲座全然不知,所以很多农户都希望政府部门多开展有关方面种植技术的培训。为了让更多农民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在地方电视台定时用固定的节目播放有关的专业种植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下乡活动,在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到我镇旺埠、罗阳、新江、都洪等管理区设立专家咨询站,等广大果农可以前来咨询,现场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肯定能对种植户克服种植的技术难关起到很大的帮助。
3、规范化肥市场
根据在调查过程中果农的反映,德庆县的农药化肥价格相对于邻县来说较高,而高良的农药价格在各镇之中又尤其高。而作为农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能为力,部分选择被动接受。个别农民选择到别的乡镇,甚至别的县城购买。而大部分果农没有过多的资金在每次购买化肥都是现金交易。他们只能采取先赊账,收成后再付账的交易方式,这些果农对于较高的农药化肥价格无可奈何。
在果农购买农药化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曾经有购买过假农药化肥的情况。这样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收成。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打击挂羊头卖狗肉的无良商家,规范我镇农药化肥市场,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4、柑桔产业链
柑桔种植已成为我镇种植业的龙头产业。据调查发现,我镇的柑桔产业还处于一个比较不成熟的阶段。销售方式单一,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次果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次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主要的处理方式是以超低价出售甚至随意倾倒,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坏境污染。如何提高次果的利用率,关乎农民的直接经济利益。所以,要想柑桔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完善产业链迫在眉睫。围绕柑桔的产业有很多,目前我镇的柑桔的深加工产业还没有建成。其实柑桔果肉可以用来制作果汁,柑桔皮提炼出的化学物质可以制成环保的建筑涂料、有机洗涤剂等。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或者鼓励当地既有实力又有投资建厂意向的人民在当地投资建厂。这
样不仅能够解决柑桔销售途径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而且能够增加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为一举两得。
5、资金问题
在现在柑桔市场比较好的形势下,部分农民想扩大种植规模以取得更多的收入。但是,他们没有原始的资金积累,缺乏启动资金。他们想通过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来进一步发展作物种植规模。但是,有这方面意向的农民普遍反映贷款难。有道是:一无人事关系,二无财产抵押,贷款之路根本行不通。我们都知道,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但是,事实看来,该组织的发展并未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当然,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是担心钱收不回来。因此,面临的难题就在于,如何既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保证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其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动摇。这既需要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完整的机制作保障。对于农村地区,发展金融服务本就艰难,当然更需税收、财政、组织等优惠政策。希望政府可以重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做好该项工作,最大力度地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我镇农业和小工商业的发展。
三、实践小结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接受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很精彩。短短几天的实践调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团队将会继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次的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也让我们心生温暖。在这次实践中,我们通过深入
部分村寨进行调查分析,大致了解了本镇在农村经济作物种植的一些基本情况。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部分人已经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担忧的是,虽然柑桔、巴戟、肉桂等经济作物近年来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继续沿着这条老路走并不是长远之计。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得向传统农业挑战,不断开拓创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其中,最关键的是办好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把分散的小生产和变幻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我们希望,政府可以作为一个领路人,帮助和引导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产业,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为了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我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我们利用这个假期组成高良大学生实践团,深入高良旺阜方向的大江、佛料村,罗阳方向的罗阳、江南村,新江方向的上宅、石头等村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良镇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现状、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经济作物产品的销售等情况。
位于粤西地区的德庆县高良镇,山地与水田的比例不平衡,山多田少是其主要特征,故高良镇人民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种在山地上,并以柑桔、巴戟、肉桂等山地作物为主。由于前几年柑桔的收成很好,价钱相对稳定,且价格一直处于较高位置,所以大部分种植户依靠柑桔致富。在柑桔种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其他农民纷纷种植,甚至部分人把自家的水田都种上柑桔,出现了现在高良农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家柑桔园的情况,柑桔种植在高良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柑桔种植收入成为了高良人民较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对巴戟的种植在高良也已有多年的历史。九十年代时,巴戟是高良镇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但是随着巴戟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巴戟交易市场趋于饱和。特别在XX年~~2012年这三年里,巴戟的价格急促下降,致使
大部分的农民放弃了种植巴戟这一传统。直到从去年起,巴戟价格开始不断的回升,直至今日巴戟已升至每市斤8元左右,较好的甚至超过每市斤10元。从去年起农民又重新重视对巴戟的种植。肉桂在高良镇具有最为悠久的种植历史,肉桂曾经帮助无数了老一辈的高良人民摆脱贫困的生活。肉桂的价格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因此肉桂的种植规模也相对计较稳定,特别是旺埠方向和都洪方向的种植面积比较大。总之,肉桂帮助高良人告别了瓦房,巴戟让高良人民的生活滋润起来,柑桔让高良人真正奔小康,甚至部分走向了富裕。现在的高良除上述三大经济作物外,部分高良人民还种植了桉树、茶树和佛手等经济作物。桉树是最新引进高良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一次便可收获数次,其产量较高,收益预景好,因此桉树的种植在近两年来发展也颇为迅速,出现了很多过千亩的桉树种植大户。
纵观高良镇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虽然各种作物均有种植,但比例不协调,以至于经常出现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相当,甚至投入大于产出,生活难以得到改善。
本次调查以高良农民为样本,在高良镇各村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97%,问卷有效率97%?
在有效的97个个案中其中罗阳方向35个,旺埠方向占18个,新江方向占44个。
一
数据分析
1、农民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
在农民种植该种经济作物之前,他们了解关注有关的种植信息、学习有关种植技术、看清产品市场前景等都十分重要,如果对这些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盲目种植,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的。(见表1)
表1农民种植之前对该种经济作物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
种植前对该作物种植技术的了解
政府指导
看到市场前景
跟风种植
十分了解
了解一点
不了解
农民(n=97)
326237百分比
3%27%70%2%38%60%如表1所示:在回答“选择种植该种经济作物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只有不到30%的农民在种植前看到了该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仅3%的农民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种植该作物。由于村民自身知识的缺乏和对社会资讯的了解十分有限,同时缺乏政府在有关方面的专业指导,导致大部分农民在看到部分人种植赚钱后就盲目跟风种植。在回答“种植前对该作物种植技术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时,有60%的农民选择了“不了解”,38%的农民选择了“了解一点”。即高达98%的农民在不甚了解种植技术的情况下盲目种植。
2、农药化肥市场的规范情况
农药农药化肥是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必需品,当地农药化肥的市场规范程度由于农民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于现在种植业的蓬勃发展的高良镇,农民对农药化肥的需求量日益上升。所以农民要进行能更好的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收益,必须要有规范的农药化肥市场。(见表2)
表2当地的农药化肥市场的规范情况
农药化肥价格是否合理
是否买过假化肥农药
价格偏高
价格适中
价格偏低
有
没有
难以判断
农民(n=97)
百分比
85%15%0%40%10%50%如表2所示,在回答“农药化肥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时,有85%认为价格不合理。农药化肥是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的必需品,对于近年来农药化肥价格持续升高,农民亦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农药化肥的真假判断,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因此,半数农民无法辨别其质量的真假。虽说无法判断真假,但大部分农民仍对其质量持怀疑态度。
3、对柑桔种植的前景估计
种植户对于该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前景估计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种植信心。对种植前景乐观的估计十分有利于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见表3)
表3当地种植户对该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前景估计情况
对柑桔种植的前景估计
乐观
一般
不容乐观
农民(n=97)
312百分比
38%32%30%如表3所示,该比例趋向于1:1:1。38%的农民认为前景乐观,主要是因为他们管理得当,有产量保证,而且这里面的有相当一分部分都是种植规模比较大的,他们在种植前是看到该种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才种的。而在选择了“不容乐观”的30%农民中,又有很多是他们的种植郭默不大,种植之前都是看到被人赚钱了跟风种植的,他们认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而且缺乏管理技术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导致对柑桔市场的信心大减。
4、柑桔次果的基本情况
由于次果的价格甚低,与正常的果实价格相差远,所以次果所占的比例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所以在柑桔种植过程中控制好过的质量尽可能减少次果的量非常重要。(见表4)
表4当地柑桔种植的次果所占比例及处理办法
次果所占比例
次果处理情况
5%以下
5%-10%10%-20%20%以上
低价出售
倾倒
其他
农民n=(97)
32152646百分比
33%15%27%25%62%25%13%如表4所示: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由于管理技术问题和自然灾害等,次果的数量较多。在次果率超过20%的农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次果率达到40%左右,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打击了他们对柑桔种植的信心。对于大量的次果,农民大多都以极低的价格贱卖,甚至接近30%的果农直接把次果倾倒或留在树上置之不理。
5、经济作物的销售途径
销售是影响收入的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农民,种出了好的作物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卖一个好的价钱才能取得较好的收入。但是农民在这方面正缺乏有关的知识掌握较好的销售时机,或者选择不同的销售途径。(见表5)
表5作物销售途径
作物收成的途径
批发商到产地收购
自己卖到市场
深加工
农民(n=97)
62百分比
92%6%2%如表5所示:对于现在我们以柑桔种植为主的种植产业现况,90%以上的柑桔是批发商到产地收购的,销售途径单一,在这单一的销售
途径中批发商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据果农反映,在市场销售不顺畅的时候,存在着收购商故意压低收购价格和拣果要求苛刻,故意多拣次果的情况。这样严重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对果农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害。我镇的巴戟产业发展则较为成熟,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深加工——再销售的产业链。
6、希望政府在哪方面给予支持
作为一个农民,他们不可能可以解决种植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在某些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见表6)
表6农民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帮助
希望政府给予哪方面的帮助
技术指导
资金支持
销售方面
其他
农民(n=97)
2284百分比
23%29%44%4%如表6所示:接近五成的农民希望政府在销售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认为只有打通销路,使成熟的作物及时卖出,减少因积压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才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选择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的农民相当。
二
综合分析
1、经济作物应多元化
毫无疑问,当前柑桔已成为我镇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形成规模。但是,农民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考虑技术,资本,市场,土地
等条件是否成熟,导致了我镇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单一。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原因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农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单一的经济作物种植风险较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该方面做出科学指导,形成我镇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局面。
2、普及科学种植知识
在种植经济作物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对于技术方面知之甚少,只能靠自己摸索,或遇到问题只能在购买农药化肥时咨询农资店老板。农民在农资店老板没有全面了解作物种植的情况下,购买所推荐的农药化肥。而且大部分果农对政府有关技术方面的讲座全然不知,所以很多农户都希望政府部门多开展有关方面种植技术的培训。为了让更多农民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在地方电视台定时用固定的节目播放有关的专业种植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下乡活动,在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到我镇旺埠、罗阳、新江、都洪等管理区设立专家咨询站,等广大果农可以前来咨询,现场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肯定能对种植户克服种植的技术难关起到很大的帮助。
3、规范化肥市场
根据在调查过程中果农的反映,德庆县的农药化肥价格相对于邻县来说较高,而高良的农药价格在各镇之中又尤其高。而作为农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能为力,部分选择被动接受。个别农民选择到别的乡镇,甚至别的县城购买。而大部分果农没有过多的资金在每次购买化肥都是现金交易。他们只能采取先赊账,收成后再付账的交易方式,这些果农对于较高的农药化肥价格无可奈何。
在果农购买农药化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曾经有购买过假农药化肥的情况。这样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收成。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打击挂羊头卖狗肉的无良商家,规范我镇农药化肥市场,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4、柑桔产业链
柑桔种植已成为我镇种植业的龙头产业。据调查发现,我镇的柑桔产业还处于一个比较不成熟的阶段。销售方式单一,导致价格的不
稳定。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次果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次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主要的处理方式是以超低价出售甚至随意倾倒,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坏境污染。如何提高次果的利用率,关乎农民的直接经济利益。所以,要想柑桔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完善产业链迫在眉睫。围绕柑桔的产业有很多,目前我镇的柑桔的深加工产业还没有建成。其实柑桔果肉可以用来制作果汁,柑桔皮提炼出的化学物质可以制成环保的建筑涂料、有机洗涤剂等。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或者鼓励当地既有实力又有投资建厂意向的人民在当地投资建厂。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柑桔销售途径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而且能够增加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为一举两得。
5、资金问题
在现在柑桔市场比较好的形势下,部分农民想扩大种植规模以取得更多的收入。但是,他们没有原始的资金积累,缺乏启动资金。他们想通过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来进一步发展作物种植规模。但是,有这方面意向的农民普遍反映贷款难。有道是:一无人事关系,二无财产抵押,贷款之路根本行不通。我们都知道,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但是,事实看来,该组织的发展并未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当然,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是担心钱收不回来。因此,面临的难题就在于,如何既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保证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其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动摇。这既需要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完整的机制作保障。对于农村地区,发展金融服务本就艰难,当然更需税收、财政、组织等优惠政策。希望政府可以重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做好该项工作,最大力度地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我镇农业和小工商业的发展。
三、实践小结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
然的接受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很精彩。短短几天的实践调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团队将会继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次的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也让我们心生温暖。在这次实践中,我们通过深入部分村寨进行调查分析,大致了解了本镇在农村经济作物种植的一些基本情况。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部分人已经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担忧的是,虽然柑桔、巴戟、肉桂等经济作物近年来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继续沿着这条老路走并不是长远之计。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得向传统农业挑战,不断开拓创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其中,最关键的是办好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把分散的小生产和变幻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我们希望,政府可以作为一个领路人,帮助和引导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产业,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某市经济作物经营的调查及分析
**市经济作物经营的调查及分析
亲爱的市民:您好!
我们来自浙江师范大学
“普法·护水·科技助农”生化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将进行一项关于“金华经济作物经营现状”的相关调查。本次调查纯属调研所用,我们将对本次调查的结果绝对保密,请在您所选答案后面的□中打√,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您健康愉快!性别:□男□女
年龄:□20岁以下□20—35岁□35—55岁□55岁以上
您的学历:□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
□高中□初中及以下您的职业:□机关事业人员□私营业主□工人□农民
□教师□学生□离退休干部人员□其他__
家庭人均月收入:
□800元以下
□800-1500□1500-2500元
□2500元以上
1.您对你们镇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关注吗?
□关注□一般□无所谓□不关注
2.您是否有过经济作物经营的经历?
□一直都在做□曾经有过□从来没有过
3.您获得经济作物种子的场所一般在哪里?
□饲料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马路市场□其他
4.您在选购种子时,通常首先考虑什么因素?
□价格□品牌□质量□安全性
5.您对当前经济作物经营方式的看法是:
□问题太多,令人失望□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问题不大,无所谓
6.您认为最近几年你们镇的经济作物经营方式有何改变?
□有较大提高□日益提高□没有提高□越来越差
7.您认为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中最首要考虑的问题是:
□经营成本□市场□环境问题□劳动力
8.您认为经济作物经营有哪几种方式可以提高: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采用套种,间种□广泛采用大棚种植□引进新品种□多借助科技,多参加培训提高种植效益
9.您认为当前经济作物经营人最缺的是什么内容:
□市场需求□新品种的种类□实用科技手段□劳动力
10.您获悉相关市场信息途径有:(多选)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朋友推荐□商家推荐
□政府开展的下乡宣传活动□其他
11.您觉得在经济作物经营过程中,哪个最可能导致损失最大?
□病虫害□天灾□经营不当□基础设施不够□其他
12.您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经济作物经营方面能够为您们做些什么?第四篇:正阳县大力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正阳县大力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正阳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面积大和农村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发展林下经济作物26万亩,实现产值3.12亿元,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粮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明显成效。
一是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前四年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的面积每年都在2万亩以上,2002至2012年,全县10年来共发展林下经济作物26万亩,涉及18个乡镇120个村,种植品类涉及花生、大豆、油菜、小麦等。其中花生12万亩,大豆6万亩,油菜3万亩,小麦等其它作物5万亩。许多农民看好林地水分涵养功能,积极发展林下花生种植,进一步拓展了增收空间。在淮河沿岸的大林镇叶庙村,每年林下花生种植面积约800亩,亩纯效益在1000到1200元之间,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实现了显著的增收。
二是优化了农业结构,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由传统单一的营林模式向林下种植等林粮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发展转变,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并已成为自觉行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正阳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开展林下种植经济作物,实行立体种植,以短养长,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带来的显著效益,增加了林地经济收入,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实现了平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促进了林业发展,维护了林业生态安全。发展林下经济,农民加大了对林地水肥、劳务投入,有效促进了林木生长,增强了林木抗性,改善了林分质量,有效维护了林业生态安全,使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协调统一。同等条件下,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与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生长速度可提高15%左右。退耕还林的林木每亩平均增加的生长量按1.8方计算,每方价格按600元计算,每
亩林木平均每年可增收1080元,全县仅退耕还林就可增值6480万元。
正阳县开展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各县乡镇的林地面积、林地条件、群众传统的种养习惯和技术基础,坚持发展林下经济作物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确定了林下种植花生、林下种植大豆、林下种植油菜等几种发展模式,及时编制了《正阳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对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重点围绕淮河、吕河、清水河、汝河等几条主要河流两岸,辐射带动全县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淮河、清水河沿岸的大林、皮店、陡沟、兰青、彭桥、同中等乡镇,以林下种植花生为主;吕河、汝河沿岸的永兴、吕河、寒冻、付寨、雷寨、王勿桥等乡镇,以林下种植大豆、油菜为主;在每个种植区域精品示范点,通过示范向农民群众充分展示林下的经济综合效益和价值。
二是抓科技支撑,培育亮点,示范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以县林业局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导,成立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聘请县农业局及有关高等院校等的农业知名专家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和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按照科学规划,培植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快速铺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县重点培植了花生、大豆、油菜等示范点20余个,面积3万余亩,年每亩纯收益均在1200元以上,极大激发了全县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抓龙头企业培育,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制订特殊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3家,带动农户3000多户。维维集团在正阳县设立分公司,生产色拉油,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对林下种植花生、油菜的农户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和劳务,带动周边2000户种植农户快速发展林下油料种植,年产值1600万元,利税700万元。正阳县阳升种业有限公司采取小
规模、大群体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联办基地、培训技术、回收产品”订单农业的形式,带动600余户农户林下繁育优良种子。
二0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莱芜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调查与分析
莱芜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三辣一麻”(生姜、大蒜、大葱、花椒)为主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发展较快,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为我市发展高效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大蒜种植面积17.5万亩、生姜种植面积12万亩、大葱1.3万亩、花生种植面积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5万亩、地瓜6.8万亩。仅生姜、大蒜种植面积比小麦种植面积还要多。
二、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状况
我市在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但是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发展难度也比较大。生姜、大蒜播种由于农艺种植要求高,机械播种很难达到农艺要求,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生姜、大蒜播种机的厂家及机具,只能靠人工播种,我市曾引进韩国制造的大蒜播种机,进行了播种试验,由于播种种子入土方位达不到农艺要求,影响大蒜正常生长和产量,未有得到顺利推广。我们在生姜、大蒜机械化播种很难实现的情况下,积极在机械化收获方面寻找突破口。近几年我市主要在生姜、大蒜机械化收获环节上,进行了机具的研制、引进和推广。目前我市生姜机收面积0.7万亩,机收率5.42%;大蒜机收面积0.9万亩,机收率6.36%;马铃薯机收面积2.8万亩,机收率63.63%,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还非常低。生姜、大蒜生播种收获生产环节季节性强,作业期集中,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农民对生姜、大蒜机械化生产要求迫切。
我市十分重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为了加快我市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化进程,我们积极做好机具研制工作。一是4SS-180型大蒜收获机研制成功。市农机局领导在深入农村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自
行研制大蒜收获机的建议,局长王谦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设计、制图、安装、调试,到田间试验,带领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四年历经上百次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了单机作业幅宽1.8米的大型大蒜收获机,并在莱城区张家洼、杨庄、口镇等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该机与上海50型以上拖拉机相配套,动力大、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故障少,操作方便,可一次性将整畦蒜铲出,并能将蒜拢到拖拉机腹部形成蒜铺,而且带土率低,伤蒜率、损失率均小于2%,生产效率达到每小时5-8亩,是人工作业的200多倍,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4SS-180型大蒜收获机的研制成功,把蒜区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缩短了大蒜收获时间,深受蒜区农民的厚爱。二是自行研制了4JS-I型生姜收获机。该机配套社会保有量较大的手扶拖拉机作动力,前设计割台,对姜苗实施部分切除,后牵引专用环式深松挖掘犁,通过改变生姜根茎周围土壤的结构并使生姜整体上移而实现挖掘作业。最大收获幅宽400mm,最大收获深度为300mm,损失率、损伤率均小于2%,生产率为2-3亩/时,是人工的20-30倍。
该实用新型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02270279.2,并获省农机办核发了推广许可证书,编号为:LT2003106。目前我市自行研制的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已形成小批量生产,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在搞好自身研制的同时,还积极搞好机具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我们全方位的捕捉机具信息,只要从新闻、电视、报纸、杂志、网页上发现有关生姜、大蒜机械化方面的信息,就积极与他们联系并前往考察,曾前江苏、安徽、泰安、济宁、菏泽等地进行过考察。2009年从肥城、寿光引进了生姜大蒜收获机进行了试验推广。目前,还没有质量过关、性能可靠的机具,大部分是仿制,设计制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性能差、适应性差、质量差,都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形成定型产品。
三、发展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对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投入少,发展严重滞后。
2、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大,还没有形成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生姜、大蒜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达不到农艺要求。一是机具适用性差,作业质量差。一般机具在沙壤土地里作业效果较好,在粘壤土地中作业效果较差,甚至不能作业;二是工作可靠性差。在机具作业过程中,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也影响了推广应用。
4、机具价格高,作业效率低,经济收益相对较低,影响了机具的推广。由于生姜、大蒜的收获期较短,一般机手有效作业时间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姜农、蒜农和农机手购机的积极性不高。
5、地块小、种植模式不统一,影响了生姜、大蒜收获机具的适用性,阻碍了机具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丘陵山区地块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6、生姜、大蒜的收获季节性强,遇到阴雨天气,无法机械作业,影响推广应用。
四、对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目前粮食生产机械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民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要求迫切。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要在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此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进程。
2、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机具研制。各级要安排专用资金支持农机科研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大攻关力度,也可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组成专题研究组,进行机具专题研究。研制质量过关、性能可靠的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机具,对我市来讲特别是研制生产生姜、大蒜、马铃薯等方面的收获机械和播种机械。
3、加大推广力度,搞好新机具推广。把生姜、大蒜机械化收获列入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生姜、大蒜种植集中的地区、乡镇要建立生姜、大蒜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生姜、蒜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生姜、大蒜收获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并通过召开生姜、大蒜收获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4、利用购机补贴政策,促进机具推广应用。把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机具纳入重点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比例,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5、认真搞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各级农机部门要把宣传和对姜农、蒜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示范点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形式搞好宣传和培训。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尽快提高机手理论水平、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促进生姜、大蒜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6、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最了解农业、农民、农村及农艺的要求,在研制和引进试验过程中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推广应用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利用他们搞好示范带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快速发展。
篇二:某地区某作物生产形势调查和分析
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图1、200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
(一)玉米生产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玉米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从图1来看,我国玉米总产水平由2000年的1.06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1.73亿吨,增长63.2%;玉米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3.46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4.86亿亩,增长40.5%;玉米单产水平由2000年的306.5公斤/亩提高到2010年的354.1公斤/亩,增长15.5%。预计2011年我国玉米总产将达到1.81亿吨,单产水平达到
359.6公斤/亩。玉米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2003-2010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以上,位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
对201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的回归分析表明,产量的增长对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R2为9.84)大于对单产的依赖程度(R2为9.02),这并非意味着播种面积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大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分阶段分析表明,2000~2005年间,产量的增长对单产水平提高的依赖程度是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从2000年到2005年提高了15%,年增长率为2.5%;但从2005~2011年间,单产水平仅提高了2%,同时期,播种面积增长率为25.3%,对我国玉米总产水平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生产布局日趋集中。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比较优势更加明显。2000年东北、黄淮海两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3%,产量占全国的65%,到2009年,上述两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的70%,产量占全国的72%。同时,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在畜牧业的拉动下快速发展,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5554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7708万亩,已成为我国玉米的又一个重要产区。
(三)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特别是农大108、郑单958、浚单20、先玉35等一大批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应用,使生产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商品化杂交种比例达到97%以上,优质品种比重由2003年的28%提高到201年的49%,玉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的需求。
(四)产业开发快速推进。2003年以前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且存在严重卖粮难问题。规划实施以来,优质玉米发展迅速,玉米加工业迅猛发展,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产销衔接稳步推进。各地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专用玉米订单生产。据统计,2007年全国玉米订单生产面积达到7940万亩,较2003年有较大增长。同时,农业部与吉林省每年联合举办玉米产销衔接博览交易会,促进了玉米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龙头企业壮大,加工能力增强。在中央和地方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下,我国以玉米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一大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长春大成、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多家大型深加工企业。据统计,2004-2007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万吨增加到3650万吨,年均增长30.3%。目前,全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6000多万吨。其中吉林省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玉米产业已发展成为继汽车、化工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推动了玉米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加工转化升级。总体上看,现有玉米加工产品开发层次主要是淀粉和酒精类的初级产品,但近年部分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已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吸收,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开始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我国在化工醇生产技术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运用该技术生产1吨化工醇仅需玉米1.67吨,而以石油作原料则需要8吨,用玉米生产化工醇可节约成本40%,成本优势极为显著,还可使玉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7%。
(五)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以来,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需求增长,玉米籽粒市场价格逐年上涨,推动了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据调查测算,2006年全国玉米平均亩产值504元,亩纯收益平均约108元,分别比2003年提高94元和46元。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省吉林2006年玉米平均亩纯收益211元,比2005年增加129元,增长158%。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市场供求分析
据有关部门预计,1.国内外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饲料消费稳步增长,工业消费迅猛发展,国内玉米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为1.6亿吨,预计2011年将达到1.66亿吨,其中饲用需求为1.12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70%,加工需求为0.54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33.75%,而2003/2004年度我国加工业玉米消费量仅占玉米消费总量的10%左右。由于玉米需求增长迅猛,供求关系将由供求平衡向供应偏紧和供应不足方面转化。
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受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短缺的影响,玉米向生物能源转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用玉米生
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显著影响到玉米消费结构和国际贸易形势,导致玉米消费量增加迅猛。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总消费量为7.28亿吨,其中美国、巴西、欧盟、墨西哥、阿根廷、日本等主要玉米消费大国玉米消费量逐年增加,比2003/2004年度增加0.87亿吨。
2.国内玉米有效自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十五”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粮政策和合理粮价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玉米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但按照我国目前玉米增产和消费增长的比例计算,目前已经出现紧平衡态势,自给压力增加。自2011年以来,中国国内玉米市场供给逐步紧张,现货市场玉米价格和期市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当前,国内现货玉米“东北港口标准水分玉米”主流平仓价格已经高达每吨2450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中国玉米以前都是出口,但是从2010年开始突然出现了净进口态势,虽然数量不大,只有150万吨,但信号意味很强。虽然近年来全球玉米也呈现了增产势头,但增产幅度依然是低于消费增长速度,贸易量呈明显减少趋势。目前不仅美国减少了玉米出口,阿根廷、印度等国已停止了玉米出口。通过大量进口满足我国迅猛增长的玉米消费需求将不现实。
3.品种结构矛盾开始显现。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基本持平,但高质量、高效益及高附加值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用优质品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工业加工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得青饲、青贮专用玉米需
求量开始增长;同时高淀粉玉米等加工工业玉米消费量从2003/2004年度的1650万吨增长至2007/2008年度的4150万吨,增幅151.5%,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近年来,鲜食玉米消费已成新时尚,发展鲜食玉米已成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青贮、高淀粉、鲜食玉米生产,满足对玉米的多样化需求。
(二)发展潜力分析
1.面积潜力。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改连作大豆为大豆与玉米轮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其中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扩大1000多万亩的潜力,是未来玉米扩大面积的重点省份。黄淮海地区改套种为平播,提高复种指数。西南地区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将无灌溉保证的稻田改种玉米或改山区马铃薯、甘薯单作为甘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等方式扩大玉米播种面积。据有关部门测算,扩大玉米面积的潜力在5000万亩左右,预计2012年播种面积有望达到5亿亩。
2.单产潜力。玉米是C4作物,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比拟的杂种优势和高光效增产潜力。在玉米增产因素中单产贡献率达85%,目前技术进步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49%,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科技增产还有较大潜力。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7%。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玉米最高亩产已超过1400公斤,而全国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左右,玉米单产提高仍有较大潜力。
通过种质创新和方法创新培育和推广熟期适中、耐密植和抗逆性强的新一代杂交种,并采取“一增四改”重大关键技术的配套,以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把玉米单产在短期内再提高50公斤是完全可行的。
3.品质潜力。目前我国籽粒用玉米与国外优质玉米比较,主要的品质差距不是蛋白质和淀粉,而是籽粒容重和一致性。资料显示,我国玉米籽粒容重等级不合格率约占1/3,因此,通过筛选新品种、合理布局以及配套栽培,提高玉米品质的潜力较大,这无疑也是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
4.效益潜力。通过单产提高,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和深加工转化增值,提高玉米效益存在较大潜力。随着燃料乙醇的开发,可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压力,社会效益将更加显现。通过大力发展柠檬酸等玉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增加玉米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充分释放产业链各环节的增效潜力。
(三)制约因素分析
1.优势区域发展潜力尚未完全发挥。目前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中,玉米播种面积超过3000万亩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七个省份。但仅有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四个省的单产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单产水平较低与气候条件、品种选择和播种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我国玉米机播面积为1.26亿亩次、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5.9%。玉米大多靠天吃饭,产量的波动最大。2004-2010年的7年间,玉米对粮食增产贡献
率超过50%的有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但2009年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负效应达到91.9%。2004-2010年,面积增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66.1%,单产提高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33.9%。近几年我国早灾多发频发,特别是夏伏旱对玉米生产影响最大,导致玉米单产大幅波动。旱灾较重的2007年和2009年,玉米单产分别比上年减少11公斤和20公斤,而在雨水较好的2008年和2010年,玉米单产又分别比上年提高37公斤和33公斤尤其是东北地区受夏伏旱影响玉米产量波动更大,2007年遭遇春夏连早和伏旱,玉米亩产减少34公斤、产量减少66亿斤;2009年遭遇“卡脖旱”,玉米亩产减少54公斤、产量减少94亿斤。因此,要在稳定优势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将玉米增产贡献从依靠面积阶段发展到面积和单产并重的阶段。
2.优良品种相对较少,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玉米品种数量较多,占主导趋势的品种多为2000~2005年间审定,以品种更新换代周期6~8年计,目前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近5年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即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降低;但是,我国育种资源比较狭窄,高产、优质、多抗的突破性品种以及专用优质品种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科研投入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突破。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增加玉米对不良逆境因子的抗性,保证玉米的稳产性,应该加强对既高产优质又抗多种病害及耐不良环境因子(如干旱、阴雨寡照、土壤瘠薄等)的综合性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我国的良种繁育体系仍不完善且产学研链条断裂,生
产上品种选用不对路、种子企业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假劣种子造成减产及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商品种子生产加工质量相对较低。
3.区域性创新技术短缺,实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低。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生态和生产条件迥异,但与之适合的区域化生产技术短缺,山地、丘陵特殊生态栽培技术集成明显不足,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应用面积较小。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不够,重品种轻栽培等问题严重,不少地块尤其是中低产田栽培管理粗放,突出表现是整地、播种质量差,播期、播量不适宜,密度与品种不配套,灌、排水不及时,收获时期不当等,已经影响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入户工作仍需加强,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还需深入。
4.生产规模小,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机械化应是今后我国玉米优势区重点发展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式分散经营为主,小农经济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离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生产布局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化的程度还较低,除部分地区开展玉米机耕、机播外,玉米机收还未得到有效应用,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械深松整地、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施药、施肥和收获等的生产装备水平普遍不高。
5.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弱。我国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从东北到西南,光照、雨水、积温等自然条件分布很不均匀,每年均有大量玉米因气象灾害而减产。全国4亿多亩玉米种植面积,大多数
玉米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田土壤肥力不高,中低产田较多等极大地影响了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春玉米种植区,灌溉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玉米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
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尚未建立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地尚未形成稳定的玉米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玉米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还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因而不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玉米的产业化水平偏低,无法与加工转化有效衔接,造成玉米生产效益的比较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三、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面向市场,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调优结构,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玉米总产稳定增加,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1.稳定面积,保证总产。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充分挖掘潜力,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保证玉米总产量。
2.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构建国家玉米育种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体系,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组织全国优势科研单位协作攻关,实行农、科、教、企联合,育、繁、推配套,政、产、学、研、推相结合。通过生物高新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发掘突破性种质,迅速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北方春玉米区重点选育耐密型高产品种,黄淮海夏玉米区重点选育抗倒、耐密的超高产品种,西南地区重点选育耐瘠、耐旱、高抗多种病害的高产品种。同时加大优质高产青贮玉米、优质高效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大对饲料转化率高、乙醇转化率高等高质量、高附加值及高效益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用优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
3.坚定推进“高产创建”,利用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产量水平。进一步研究集成并大力示范推广落实玉米高产配套技术,联合核心龙头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增产方式的彻底转变。
3.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并加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优势地位,积极挖掘西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在内蒙及西南地区根据草食性牲畜发展需要和气候生态条件,积极扶持和发展青贮玉米,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4.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改善排灌条件,增强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切实保证玉米生产的发展。
5.立足国内,保障供给。促进玉米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实现我国玉米供给基本平衡。
篇三:某地区某作物生产形势调查和分析
关于某区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一、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我区的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示范工程,认真推广各项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夏收粮油喜获丰收,秋收作物提前实现了满栽满插,为实现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夏收粮油喜获丰收,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去年秋冬狠抓了秋冬种工作,虽然岁末年初遭遇了罕见的长期低温雨雪天气影响,但我们及时组织狠抓了春马铃薯和蔬菜的种植,使除小麦以外的夏收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在去年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我们加大了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和田间管理力度,使今年的夏收粮油生产又获丰收,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夺取全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区统计局数据,全区夏粮总播种面积153.70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609万亩,增幅0.4%,总产27.4658万吨,比去年26.7196万吨增长2.79%,其中小麦面积58.4085万亩,比去年减少5.0725万亩,减幅8.93%,产量9.1053万吨,比去年9.864万吨减少7.69%;马铃薯面积77.112万亩,比去年72.4095万亩增长6.49%,产量16.7268万吨,比去年15.3612万吨增长8.89%;杂粮面积18.1845万亩,比去年16.5525万亩增加1.632万亩,增长9.86%,产量1.6337万吨,比去年1.4944万吨增加0.1393万吨,增长9.32%。全区油菜播种面积87.81万亩,比去年80.232万亩增加7.578万亩,增长9.45%,产量8.6463万吨,比去年7.9881万吨增加0.6582万吨,增长8.24%。二是春耕生产进展顺利,提前实现满栽满插。今年,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支农政策落实到位,投入增加,措施有力,全区春耕生产抓得紧、抓得实、进度快、效果好,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前一周实现了满栽满插。据农情调度统计,截止6月30日,全区种植玉米98.08万亩,超计划97万亩的1.11%;水稻152.51万亩,超计划150.2万亩的1.5%;黄豆26.2万亩,超计划26万亩的0.79%;杂粮4.98万亩,超计划4.82万亩的3.32%;红苕76.78万亩,超计划75.91万亩的1.15%;花生23.05万亩,超计划20万亩的15.25%;蔬菜已种植47.1万亩,占全年种植计划53万亩的89%;烤烟30.56万亩,超计划30万亩的1.87%。目前,水稻普遍进入分蘖盛期和拔节孕穗期,一类苗达到50%左右,二类苗达到30%左右,玉米普遍进入抽雄吐丝和灌浆期,田间农作物长势喜人,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伏旱和秋风,只要切实加强主要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预计秋粮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区农业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领导力度明显加大。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把农业和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把抓春耕生产为中心的春季"三农"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作为抓春耕生产和"三农"工作的主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安排布置、亲自检查督促。在全区的春耕生产现场会上,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各县(市、特区)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都亲临现场,规模空前,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和春耕生产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了全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和措施。春耕生产期间,地委书记杨玉学、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谌怡琴等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各乡镇和村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在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又在玉屏县召开了全区水稻规范化移栽工作会,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刘建明、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龙卫东、各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参加会议,对全区农业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落实。二是制定奖励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加强了检查督促。地区对今年的春耕生产制定了奖励办法,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春耕生产纳入对各县、市、特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分解任务,落实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为确保全区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4月份,行署组织了5个春耕生产督查组到各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督促检查。7月7日-11日,行署组织的五个春耕生产检查评比组将对各县春耕生产进行一次检查评比,于年底结合产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各县都成立了专门的督查组开展了督促检查,对各乡进行了检查评比。三是切实加大了投入。地区xx县(市特区)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严格执行财政对农业实际投入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政策,建立健全了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地区财政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0%。全区投入春耕生产的资金达650多万元,地区拿出350万元用于春耕生产,其中"211"粮食增产工程对农民杂交玉米良种直接补贴达150万元,3万亩超级稻示范工程物资补助5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150万元。各县级财政安排了300多万元用于春耕生产,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如xx县投入20万元用于组织实施2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印江县拿出20万元用于兴办各种春耕生产示范样板,玉屏县单水稻规范化移栽这一项工作就拨出10万元专款打"歼灭战"。
(二)突出重点,狠抓了种植计划和增产措施的落实。一方面我们根据省厅的种植指导计划,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与地区发改局联合下发了《2005年xx区秋收作物种植指导性计划》,各县层层分解落实了任务,确保了种植面积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根据我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增产措施即抓住两个重点,带动全面增产。一是抓住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增产空间较大的贫困乡村这个重点,通过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提高贫困乡村的"双杂"良种和配套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努力使贫困乡村的粮食产量有较大突破。二是抓住51个粮食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粮食主产乡镇这个重点,通过组织实施超级稻和"吨粮田"高产示范,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和超高产栽培技术,推行"芋-稻-芋"、旱地分带轮作、旱地宽厢宽带等种植模式,挖掘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乡镇的单产水平。
(三)狠抓了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兑现。两个"一号文件"出台后,我们及时组建了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宣讲团深入印江等六个县(市)的23个乡(镇)60个行政村进行宣传贯彻。一方面对各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干部宣讲"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对两个"一号文件"的认识,增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深入农村对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两个"一号文件",把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农民增收的措施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利用政策,从政策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全区共抽调1万多名干部和2156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活跃在农村,宣传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目前,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认真组织落实并兑现了省政府取消农业税的政策,省政府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补贴的政策,对水稻主产区农民种植杂交水稻实行良种补贴的政策,对购机农户实行补贴的政策,行署对部分一类贫困乡镇和一类贫困村实行杂交玉米良种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以实施增产工程为载体,实现了示范样板的"三个延伸"。今年我区通过组织实施省下达的9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组织实施"211"粮食增产工程(在八个一类贫困乡镇的159个村和其他52个一类贫困村共211个村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组织实施40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和组织实施3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工程等四大粮食"增产工程"为载体,大力抓好各级示范样板的兴办,要求各县(市、特区)要兴办示范带,乡(镇)兴办示范片,村办示范田,部门办样板点,领导办指挥田。通过实施四大粮食"增产工程",实现了示范样板从公路沿线向深山区延伸,示范点由县、乡办点向村级办点延伸,由农业部门办点向多部门办点延伸的"三个延伸",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样板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仅全区水稻、玉米规范化栽培的面积和质量就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全区有2156名农业技术干部参加示范点的兴办,共兴办了各级示范样板3155个,示范面积24.35万亩,分别比去年增长21.94%,30.5%和24.3%。
(五)强化了"三个直接",种植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年初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农村,大力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春季行动,广泛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种植水平的提高。首先,我们组织筛选确立了水稻、玉米主推品种12个(水稻8个、玉米4个),搭配品种10个(水稻6个、玉米4个),筛选出了供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试验示范的水稻新品种8个,玉米新品种5个。明确水稻、玉米主推品种的筛选工作实行"一年一推制",并制订了具体的筛选办法。同时,根据我区实际,筛选确立了水稻旱育浅植技术等"十大农业适用技术"为粮食生产主推技术。其次,我们组织制定了《xx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用种指导性意见》印发到各县,同时新增发到了全区168个乡镇农推站。印制了1万多份《xx区2005年农民"双杂"用种指南》,组织张贴到了全区各个自然村寨、集镇和种子销售网点,做到了家喻户晓,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用种。第三,我们组织了科技进村入户服务团,全局几十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十大农业适用技术"进村入户的科技培训活动。共举办"十大技术"培训班(会)23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培训农民3214人,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各级农业部门科技进村入户春季行动的开展。上半年,全区各级共组建了190个农业科技服务队,共有2156名农技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627期,培训6.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3.11万份,分别比去年增长13.81%、15.26%、3.5%和13.17%。第四,加大了各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积极引进水稻、玉米超高产品种进行超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鼓励农技人员大胆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全区各级农业部门已经引进了200多个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和展示。通过强化"三个直接",全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种植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全区推广杂交水稻146.03万亩,占水稻播面的9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推广杂交玉米96.26万亩,占玉米播面的98%,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推广水稻旱育浅植84.67万亩,比去年增加9.62万亩;推广玉米育苗移栽95.49万亩,比去年增加4.24万亩;推广杂交玉米包衣种65万亩,比去年增加30万亩;推广水稻平衡配套施肥95.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亩;推广玉米平衡配套施肥60.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亩;完成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55万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15.6万亩、农区鼠害综合防治45.3万亩。
(六)发展"订单生产",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稳定提高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种植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区种植优质稻73.38万亩,比去年增加6.32万亩;特用玉米31.1万亩,比去年增加18.2万亩;花生23.05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早熟蔬菜面积5.42万亩,比去年增加0.68万亩;落实夏秋反季节蔬菜面积5.12万亩,比去年增加1.48万亩。帮助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优质稻、薯类、花生、蔬菜、中药材等"订单生产"面积41.6万亩,比去年增加14.5万亩。
(七)农资市场秩序稳定,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得到较好保障。为稳定农资市场的秩序,地县均成立了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区性的整顿农资市场活动。一是我们制定下发了《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由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20多天的整治活动,切实加大了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二是3月1日-10日我们组织各县种子站进行了交叉检查,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活动。同时,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配合物价部门搞好了农资价格的市场监管。上半年,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016人次,发放了有关宣传资料21850份,清理市场342个,检查经营户1745户,取缔非法经营网点2个,查获假冒种子7984.5公斤,肥料1.3万公斤。通过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稳定了农资市场的秩序,减少了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
二、粮食增产工程、水稻超高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
今年,我们把省厅下达的9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水稻千亩超高产示范项目作为各项示范工程的重点工作,狠抓了落实和实施。
地区局专门召开了关于粮食增产工程的会议进行布置落实,地县乡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明确了责任。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据统计,全区共落实粮食增产工程面积106.8万亩,超计划任务16.8万亩,超18.67%,其中水稻49.24万亩,超任务9.24万亩,玉米57.56万亩,超任务7.56万亩。实施的区域涉及全区10个县(市、特区)的152乡镇1508个村,参与示范种植农户48.2万户。我区粮食增产工程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粮食增产工程面积占全区水稻玉米总播面的42.99%,示范种植乡、村、农户分别占全区乡、村数的90.48%、53.1%和53.5%。二是实施区域向贫困乡村、向边远山区、向实用技术普及率低的地区倾斜,全区今年重点扶持的217个一类贫困村共实施粮食增产工程10.864万亩,其中玉米7.006万亩,水稻3.858万亩,分别占217个贫困村玉米和水稻面积的100%和78.5%;三是兴办示范样板点多、面广,全区地县乡村四级共兴办示范样板2563个,面积8.5061万亩,占实施面积的7.97%;四是技术含量高,我区的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广了"双杂"良种、水稻旱育浅植、玉米育苗移栽、规范化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配套施肥等技术,粮食增产工程实施区的农业实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五是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全区各级农业部门把农技、植保、种子、土肥等业务部门的人员整合起来,把地县乡三级的技术人员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全区共组织了1356名技术干部投入工程的实施;六是管理规范。地县乡分别签订了合同,落实了责任,实行合同目标管理,地区局和各县农业局分别制作了图斑,四级示范样板点广泛制作了标牌;七是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通过广泛的宣传让粮食增产工程对提高我区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我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做到家喻户晓。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对我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带来了明显的成效。(1)带动了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提高,是保障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2)带动了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如玉屏县专门安排了10万元用于水稻增产工程的规范化移栽工作;(3)实现了示范样板的"三个延伸";(4)是"三个直接"的重要保证,通过层层办样板,级级抓示范,处处搞培训,有力地确保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5)发挥了农技人员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的作用,粮食增产工程通过地县乡村四级兴办示范点,改变了过去办示范点以县代乡、以乡代村的状况,参加办点的县乡农技人员达1356人,充分发挥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作用。
千亩水稻超高产示范项目地区局组织了地区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参与,以xx县农业局为主进行实施。地区局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xx县农业局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采取分组包干,逐户落实到地块,目标管理到人头,分三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比,实施奖惩制度,以实施结果为依据,核发差旅费和奖金。通过制定方案、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加大培训、加强示范等措施,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示范安排在xx县塘头镇的上寨、芭蕉、江口三个村15个村民组523个农户的稻田进行,共组织实施面积1115亩,超计划1000亩的115亩;其中完成核心示范区109亩,超计划100亩的9亩;设置了5亩以上的中心指挥田6个点共18户31亩。主要栽培的品种为ⅱ优明86和中优85。目前,各项田间操作技术按照设计方案严格顺利进行。同时,安排进行了6个配套技术的田间试验,主要是:引进超级稻新品种13个,用"ⅱ优明86"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占地面积2.5亩;开展了13个新品种的生产展示,每个品种展示面积均在0.6以上,均设有同田对比,对照品种分别为"中优85"和"ⅱ优明86";设置了旱育保姆同田对比试验,试验面积为1.1亩,示范面积1115亩;设置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水稻苗期施用试验,试验面积1.2亩;设置了一个采用"4314"设计方案的水稻配方施肥试验,占地面积3亩以及8个同田空白、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对比试验;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效果试验,对灯区、灯药区、药区进行了对比调查。
三、杂交水稻良种补贴工作情况
我区2005年杂稻良种补贴工作涉及思南、松桃、铜仁、江口四县(市),共79个乡镇,36.9975万户农民,补贴面积62.51万亩,补贴标准5元/亩,补贴总金额321.55万元。我区各级党委政府、涉农部门把杂稻良种补贴工作作为兑现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作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高度重视杂交水稻良种补贴工作,进行了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共抽调干部1500多人,组成督查组、工作组和核查小组。整个良种补贴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核实补贴面积、张榜公示阶段,第三阶段为资金兑现阶段。我区杂稻良种补贴工作做到了任务落实、方案具体、措施有力、政务公开、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到6月30日,已经全面完成兑现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尽管上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很好,但要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全面完成省和地区下达的各项任务,还有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我区财政十分困难,对农业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属杯水车薪,不利于我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领导精力不够集中,对农业生产的工作力度不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农资价格涨幅较大,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2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四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五是今年水稻、玉米的主要病虫预计是中等偏重发生,7月下旬-8月上旬可能有20天左右的伏旱。
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我区下半年农业工作的打算是:
1、重点加强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树立防灾抗灾夺丰收和丰收不到手,干劲不松动的思想。加强病虫灾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抓住防治最适时期,组织指导并帮助农民进行群防群治,提高病虫综合防治效率,水稻要做好"三虫两病"的综合防治,玉米要做好"三虫三病"的综合防治。组织指导并帮助农民进行渠道清淤,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做好提灌机具的检修维修,加强库塘畜水保水,切实做到有备无患。组织指导并帮助农民加强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确保禾苗生长健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2、重点加强沼气项目建设,充分利用7、8两个月的农闲时间,集中精力打沼气建设的攻坚战。
3、重点开展以"阳光工程"为载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4、重点抓好秋种工作,对秋冬季农业工作作好超前安排,做到计划早制定、任务早落实、物资早准备,确保秋种计划的完成。
5、积极筹办第二届"梵净山"稻香节,宣传推荐我区各种优质农产品,壮大"梵净山"优质米品牌,。
6、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关热词搜索: 某地区某作物生产形势调查和分析 某地 作物 形势最新推荐New Ranking
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6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10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举措
42024年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4篇)国企的党群工作部是干嘛的
5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3篇)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措施
6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6篇)党风廉建设形式分析规定
7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党风廉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8党风谈话内容(3篇)党风谈话内容
9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党风党纪党小组会议记录内容
10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4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