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党员教育创新做法典型案例(2篇)

| 浏览量:

篇一:党员教育创新做法典型案例

  

  安徽濉溪:建立县委“开放式”党校搭建党群教育引导服务平台

  一、案例背景

  新时期,流动党员及离退休党员集中学习难一直制约着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的群众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对党委政府有的工作不支持、不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濉溪县城内的濉河公园是全县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每天人流量近万人,包括数百名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如果能利用这个阵地加强对党员、群众的集中教育,不仅能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集中教育难题,还能让普通群众接受到党的教育,实现党群共同学习、共受教育、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目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6月,县委依托濉河公园离退休党员时政宣传点,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委“开放式”党校。通过县委“开放式”党校的教育,使濉河公园成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集中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良好阵地,成为干群交流感情、相互促进的有效场所,成为全县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先进典型、弘扬先进文化、收集社情民意、促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县委“开放式”党校的成立,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一)开放学习课堂。“开放式”党校属于“露天”党校,课堂属于“开放式”课堂,面积大、平台广,能满足党群同台学习、同堂受教育的需求。因此,不仅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能接受教育,普通群众也能自由参加学习、交流。开放式课堂每周二下午集中开讲1次,目前已开讲110余场次,累计参学人员达6万余人次。

  (二)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式”党校的师资力量分为固定教师和流动教师两类。固定教师从县委党校、县委党建顾问及老年大学资深教师中挑选,共6名,主要负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建基本知识、党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宣讲、解读等。流动教师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即:县直各部门班子成员或业务骨干、离退休干部、全县各条战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同时,市民也可自行推荐授课教师,但需经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

  (三)开放授课内容。授课内容分为必选内容和自选内容。必选内容为党性教育,属于授课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激发党群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党群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正能量,主要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国家的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等等。自选内容主要目的是提升党群创业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操,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富民政策、发展技能、书法、绘画、舞蹈、子女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等。必选内容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委

  老干部局统一提出、设计,自选内容由县里提供授课“菜单”,党群自由“点菜”。

  (四)开放授课方式。为活化授课方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坚持“一人讲,大家听”等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互动交流、现场提问、现身说法、听众畅谈、播放电影、电子屏显示等多种教育方式进行。同时,还适时以戏剧、大鼓、快板、“两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寓教于乐。

  三、初步成效

  一是有力解决了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集中学习难问题。离退休党员及流动党员住地分散,日常组织他们集中学习难度大,县委“开放式”党校成立以后,这些党员借助到公园锻炼、休闲之机,就能接受到党性教育。县委“开放式”党校深受他们的欢迎,特别是一些流动党员,由衷地说道“开放式”党校就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就是他们的家。通过“开放式”党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建知识的教育,特别是近期来,通过对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和学习,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较好地补了精神之“钙”,提振了做合格党员的精气神。

  二是有效促进了干群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党员接受教育的同时,普通群众也通过“开放式”党校接受了教育,增进了普通群众对党、对党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通过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让党员更好地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为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指明了方向,从而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提醒、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是正确引导了舆论,凝聚了发展合力。一些群众由于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不够熟悉,存在理解的偏差,致使有的在言论上时有“偏激”行为,有的心里与党委政府存在“隔阂”,不利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大局,通过“开放式”党校的教育、引导、解释、宣传,让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有了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较好地支持、参与党委政府的工作。

  四是增强了党课吸引力,提升了教育实效性。由于“开放式”党校是漏天场地,师资力量来源广泛,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休息相关,而且教育形式灵活有趣,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党员学习,增加了学习兴趣,目前不仅县城内的党员自发地去听课,县城周边的百善、铁佛、刘桥镇的不少党员,甚至濉溪县周边的烈山区、相山区的党员也来自发听课、受教育。

  五是提升了党群致富本领,促进了全民创业进程。通过“开放式”党校对实用技能的教育培训,对国家发展政策的宣讲解读等等,提升了群众创业激情、拓宽了创业视野、增加了创业的本领,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进程。

  六是较好地收集了社情民意,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决策水平。通过与听众的互动,及时发现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收集到了好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升了决策决平。通过对文化艺术的教育,有效丰富了党群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反腐败教育,不仅增强听课者自身的免疫力,还能通过他们教育家人。通过“中国好人”事迹的宣传学习,增强了党群学先进、当先进的氛围,目前濉溪县已有3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四、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

  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创新思路。新的形势下,党员的教育管理面临新的矛盾、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以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老大难问题”。县委“开放式”党校的成立就较好地解决了离退休党员、老党员因住地分散导致集中教育难的问题。

  启示之二: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突出党性修养。党校姓党是永恒的真理,在党员的教育上,必须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作为重点。在县委“开放式”党校教育中,就是因为牢牢把握了党性教育,才能较好地教育了党员、引导了群众,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了党群同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启示之三: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参与党员的教育,不仅能起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让党群之间敞开心扉相互交流、相互提醒,明确各自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达到更好地提升目标。

  启示之四: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创新授课方式。让党员在学习中愿意学、乐于学、所有所思、学有所用,就必须创新授课方式、丰富授课内容,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县委“开放式”党校就是因为采用了大鼓、快板等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及增加了子女教育、致富技能、心理咨询、健康知识等内容,才能吸引党群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篇二:党员教育创新做法典型案例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运用“四项工作法”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四项工作法”是经过基层工作实践,逐步摸索出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法。七台河市运用“四项工作法”作为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主线,使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综合素质等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整体结构,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背景与起因】

  七台河市辖1县3区,共有党委120个,党总支221个,党支部2628个,其中乡镇党委17个,村党总支(党支部)220个。全市共有党员43843人,其中农民党员7977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直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薄弱点,发展党员结构不合理,存在干事创业缺乏“生机”与“活力”问题;发展党员数量不均衡,存在“平衡发展”或“零发展”问题;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存在“手续不齐全”

  和“突击做材料”的问题;党员的党性观念淡薄,存在“宗旨意识”淡化和“模范作用”弱化问题;党内组织生活不完善,存在“三会一课”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问题;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落后”、“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存在“选举受干扰”、“决策管理不公开”、“监督不到位”问题。为解决

  这些问题,市委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党员队伍建设“四项工作法”。

  【做法与经过】

  一是“责任亮牌”法,定目标强职责。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发展党员三年计划》。并把《计划》进行分解部署,落实目标职责,明确乡镇党群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发展党员工作亮“红”、“黄”牌制。对一年不发展党员的村,由乡镇党委给予“黄牌”预警;对连续两年不发展党员的村,由乡镇党委进行“黄牌”警告,并对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对支部书记亮“红”牌,要求乡镇党委进入罢免程序以及原则上不提名其作为下一届村支部书记。通过这项措施,成功摘掉26个“重点村”帽子,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二是“营造氛围”法,勤宣传亮荣誉。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力。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极大的提升了全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表彰奖励,增强荣誉感。积极树立党员典型的同时,还经常在农村开展日常教育,并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营造“入党光荣”的良好氛围,增强入党的荣誉感。排忧解难,增强归属感。利用科技下乡等活动,给予党员群众适当的资金帮扶、技术倾斜,切实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使其随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吸引农民群众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发展四型”法,优结构牢基础。发展四型党员,即在四种人民群体里发展党员的工作方法。突出发展“群团型”党员。积极联合妇联、工会及共青团共同发挥作用,并在他们中间择优吸收入党。突出发展“知识型”党员。将高学历和高能力人群作为党员发展的重点,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农业技术人才吸收到党内。突出发展“年轻型”党员。通过“一村一名年轻党员”计划的实施,畅通优秀青年农民入党渠道,加大从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年轻人中发展党员。突出发展“经济型”党员。加大对科技兴农中涌现出来的青年科技示范户,合法经营、勤奋创业的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吸收和培养力度,以此达到优化农村党员结构的目的。

  四是“无职激励”法,设岗位定职责。对农村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积极为无职党员提供规范、长期、稳定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平台,创新了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构筑起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支点。全市从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四个方面,根据无职党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了各自的岗位,保证了岗位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广大无职党员与村“两委”一起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改变了以往“村干部忙的团团转、无职党员一边看”的现象。无职党员上岗后,解民忧、排民难、帮民富,用自身的行动给农民群众做出了榜样,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成功建立党群连心桥,为发展党员工作夯实了基础。

  【成效与启示】

  运用“四项工作法”作为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主线,使得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综合素质等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整体结构,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四项工作法”的推广实施,破解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难题,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提升。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把凝聚党员、关爱党员、关心党员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向生产工作一线倾斜、向优秀青年倾斜,向党的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单位倾斜,注重培养和吸收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逐步解决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问题。在程序上坚持“四制”,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农村尤其要防止“近亲繁殖”,宁缺毋滥,切实把那些优秀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发展党员数量。全部消除了“重点村”,并且确保了每村有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

  二是农村党员素质明显得到增强。各基层党组织经常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经常强调党员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保证时间,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理想情操,强化党员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使每个党员时

  刻牢记党的宗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员的文化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三年来,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45次,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专项培训7次,农村党员技能培训39次,农用信息讲座46次,培养党员致富能手246名,培养党员技术能手389名。从而不断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提升。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建日常管理,在农村扎扎实实地执行好《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办法》,坚持开展设岗定责,激发党员参与村居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同时深度挖掘农村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几年来,树立了吉祥村聂喜军、铁山村邓云平、四新村朱孔满、抢垦村王景德、全胜村杨冬、“三辣”种植大户党员张文清等优秀农村党员典型48人。通过对他们事迹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树立农村党员的正面形象,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教育创新做法典型案例 党员 做法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