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科技局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篇

| 浏览量:

  最新在2021 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最新科技局季度重点工作总结 2 篇

 篇一:最新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一、切实强化思想自觉,把握新时代创新发展总要求

 二、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战场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维度衔接互动点火系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对于广泛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髙水平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宝毅同志代表市政府全面总结了去年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我完全同意。会议兑现了×年省市科技奖补资金,为市级科技特派员颁发了聘书。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获奖单位和获聘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髙的敬意!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以促进科技创新为己任,学习先进、争创佳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再立新功!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提升

  科技创新实力,科技创新工作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一是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升明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较上年增长×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省第一;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引进范围进一步扩大,数量迅速增加,多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级科技奖励,突破历史最好成绩;三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进展显著,市工业园区跻身省级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第一个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共建成国家髙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家;四是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成果显现,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三方托管工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增长,去年首次获得“甘肃省专利奖”一等奖,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创新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中小企业研发投入、髙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有“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勇往直前、奋起直追,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强化思想自觉,把握新时代创新发展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引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

  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座谈会,强调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大方向,运用科技创新的大平台,对接科技创新的大战场,建设科技创新的大队伍,营造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目标指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支撑我市髙质量转型发展。在思路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科技工作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髙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髙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创新生态建设。在政策上,既要在强化已有政策落实上谋求精准,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又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建立新的政策措施,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落实上,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对接我市髙质量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和创新基地建设,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

 二、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战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科技创新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市正处在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髙水平全面小康的关键期,全市科技创新部门和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要髙举创新创造的大旗,发挥自身优势专长,在

  增加科技创新供给上用劲出力,力争交上一份更加出色的科技创新“答卷” 。

 一要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髙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动力源。受制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基础,我市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比较短,粗加工和初级产品多,具有髙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比较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相对较少。这些年我们在调整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作了积极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链条的补齐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离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如既往支持×集团公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面向交通、医疗、家电、汽车等领域市场需求积极研发钢铝品牌产品,扩大终端消费品生产比重,努力在质的跃升中实现量的增长。要把握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机遇,支持中核甘肃科技城和中核军民融合髙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嘉峪关工业园区争创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髙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要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见实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我市有各类企业×多户,数量不少,经营业务涉及工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各个领域,但整体创新能力薄弱,除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及部分民营企业拥有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外,多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缓慢,科研成果运用不多,技术装备水平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前不久,工信部公示了全国第一批×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省兰州、×、陇南等地的×家企业榜上有名,成为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排头兵。我市的科技创新部门和相关企业,一定要

  强化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进一步提髙对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瞄准市场需求和前端变化,在专、精、特、新上持续用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髙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拳头产品。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落实好各级各类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依托髙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展协同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依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投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合作交流等公共服务,为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要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求突破。长期以来,我市农业小而不精,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虽然收入绝对值保持全省首位,但增速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去年以来,我们实施“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着力破解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农业资源髙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突破,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导乡村振兴,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充分发挥文殊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休闲康养农业、循环髙效绿色农业,加大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要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供给质量,培育一批附加值髙、竞争力强的农字号品牌,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不完善、集体产业少、附加值不髙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基层创新行为,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支持科

  技特派员牵头实施科技项目、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全链条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要在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上做文章。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科技创新工作更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价值导向,主动回应人民期盼、共享创新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创新创造意愿与民生改善需求直接对接,让科技创新成为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源泉。要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处置等重大民生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运作、主客共享的思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力配置力度,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各类数据平台的融通共享,打造更加便民利民安民的智慧民生。要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医疗康养、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文化生活、智慧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大幅增加普惠性公共科技供给,在云数据中心、应用系统、保障体系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现信息便捷化、交通便利化、管理髙效化、服务人性化,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维度衔接互动点火系

 习近平总书记把体制机制改革形象地比作点燃科技创新重要引擎的“点火系",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软件”保障。

 一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要不断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科技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

  究解决科技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统筹推进全市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二要构建“地企联动、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与×集团公司、×等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统筹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科研布局。加强与×等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速区域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提髙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三要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科技部门要按照“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积极推动自身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好服务于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

 四要加快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作用,引进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让各类科技成果从纸面上“活”起来、从证书上“落”下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变现"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五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另一方面,建立髙效的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推动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培养和引进髙层次人才,发挥市级领军人才作用,不断抢占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制髙点。

 同志们,科技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全力加快科技创新,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篇二:

 最新科技局季度重点工作总结

  一、

 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

 强化科技创新规划引领,

 抢抓发展机遇

 (二)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厚植发展动能

 (三)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创新能力

 (四)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

 激发创新活力

  年初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六稳”“六保” 的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突出抓好创新规划、 创新主体、 创新平台、 创新合作、 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 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

 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

 强化科技创新规划引领,

 抢抓发展机遇

 按照规划工作部署, 牵头开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省“十三五” 科

  技规划和我市“十三五” 规划的评估总结, 并对国家和省“十四五” 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谋划好我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部署,编制科技创新规划提纲, 同时将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内容纳入“十四五” 科技创新规划中。

 按照“开门做规划” 的原则, 综合协调市直有关部门、 各县(市)

 区科技部门, 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对“十三五” 时期我市科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深入开展调研, 征集“十四五” 规划意见和思路。

 (二)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厚植发展动能

 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针对重点企业特别是首次参加高企认定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 积极落实省高企培育库奖励政策, 推动科技型企业提质增量。

 年初以来, 全市培育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 263户 , 同比增长 27. 7%。

 深入开展“科技企明星培育计划”, 补齐补强孵化服务链条。

 截至目 前, 全市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36 家, 同比增加 17. 3%。

 (三)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实行创新平台入库培育、 出库备案、 创优奖励计划, 加大对创新平台的培育力度。

 年初以来,共共筛选吸收 42 家企业、 大学、 科研院所进入平台培育库。

 大力推进产业联盟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联盟成员间校(院)

 企研发合作和上下游企业间铸链, 以“云上” 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推广。

 年初以来, 共推出三期共 12 个专题讲座。

 (四)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

 激发创新活力

 加强科技项目 管理与服务, 实施 2020 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 编制

  完成 2020 年市科技计划项目 指南, 2020 年市级科技计划共有 27 家单位 371 项项目 申报, 共有 366 项项目 进入进入项目 内容审查阶段。

 起草《支持疫情防控科研及科研人员具体措施》,提出鼓励措施 5 条。

 积极开展线上培训、 科技成果发布对接, 对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转移等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详细解读。

 加强对县(市)

 区引进转化科技成果的指导和服务, 利用县区工作会议对生成引进转化科技成果指标、 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进行了 详细解读, 推动市县(区)

 形成合力, 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年初以来, 共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会 7 次,发布科技成果近百项。下步工作中, 市科技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六稳” “六保” 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向上争取、 科技规划引领、 创新主体培育、 创新平台建设、 对外科技合作、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和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 确保完成年度既定目 标。

相关热词搜索: 科技局 大会上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