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八佰》观后感新

| 浏览量:

 《八佰》观后感新

 历史是什么?

 对于《八佰》来说,历史是四行仓库那面累累伤痕的墙。

 理想与信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看完电影《八佰》后,我想起了这句广为流传的爱国诗句。

 一代名臣林则徐大人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并不是在受命禁烟、可一展抱负之时,也不是于广州斡旋数十日、终得一举禁烟之际。那是在著名的虎门销烟之后,他禁烟抗英有功却成为“替罪羊” ,遭派系构陷,一朝革职发配边疆。而在临行与家人话别之时,林则徐满腔激愤,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这就是林则徐的人生理想,也是他的毕生信念,并不因顺境、逆境而改变或消亡。而在往后数十年,他一直在为此而奋斗,直至病逝。

 《八佰》里,陈树生的血书上写的是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他背着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下去的背景,引出了太多人的泪水。

  影片中,端午问李晨饰演的山东兵:“你是真的会跳下去吗?”也许在那一瞬间,他想问的太多了,但是最后他没有再问,也许答案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从被动的接受命运,到最后主动的迎战命运,抗击命运。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神中不再是当初的张惶和茫然,那黑白定格的画面,是整个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瞬间。

 觉醒与蜕变

 蜕变是整个电影展现的主题之一,在短短四天迎来蜕变的又何止端午。

 电影的最后,部队辙退租界,留逃兵殿后掩护。这一次,逃兵的命运终于赤裸裸的摊在眼前。

 姜武饰演的老铁,唱着荒腔走板的《定军山》,给自己壮着胆,一步一步走向命运。在他的步伐里,你甚至能感受到颤抖,但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从未有过的坦然和坚定。在当局乱世之下,每个角色的命运似乎都过早的注定,但是,勇敢的直面人生,不逃离、不屈服,保有尊严地前行,谁说这不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呢?谁说这不是英雄呢,至少赢了那个黑暗中的自己。

 人类的悲观并不完全相通,但是国人的家国情怀却是心心相连的,又岂是一条苏州河所能隔开的。

 苏州河的这边,四行仓库一行人苦苦坚守。

 苏州河的那边,梨园的戏台上,从《走麦城》唱到了《长坂坡》,再到以鼓助阵,战鼓声声,振聋发聩;无数民众岸边观战,举着示意敌方偷袭方位的提示牌,一派群情涌动,人声若沸;而垃圾桥边,为了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数十中华小伙摩拳擦掌,前仆后继……

 一直用望远镜观察战局的大学教授,气到语不成调的说:“太欺负人了!” ,一腔悲愤再也忍耐不住,哆嗦着去拿不知道哪一年的古董枪。

 华夏文明数千年,我们学会了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却没有学会如何侵略、如何欺负别人。

 可悲,可叹,一切只因中华积弱至此!而覆巢之下,又焉有完卵?

 吾辈之价值

 电影中,小湖北在窗前痴痴看着对岸的戏台,《长坂坡》唱的荡气回肠,在小湖北的意象中,常山赵子龙渐渐变成了兄长端午的模样,他威风凛凛,骑着高头白马,以一挡百,冲向敌军。

 而此时,端午已经死了。

  赵子龙七进七出,单枪匹马杀敌数十人,毫发无伤于敌营救出幼主。

 将端午幻想成赵子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端午已经成为了小湖北的精神信仰。

 孙中山先生说过,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在数十年短暂的生命中,有人燃尽自己,照高了别人,有人孜孜不倦,坚持了一生。他们化作历史长河的点点繁星,在我辈迷茫的时候,予以指引。

 我相信,电影《八佰》的诞生,也是受到了历史的感召。而这部电影又犹如火种,播撒在每个观影人的心中。这把火渐如星火燎原之势,愈烧愈烈。它警醒着每一个国人,以史为鉴,历史不能重演!

 若有一天,国不将国,则家不成家,而只有国之强大,才有民之安定,家之幸福。

 近代史的中华国土是用人民的血肉丈量出来的,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

 而在先辈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当代,在他们的英灵逝去之地,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

 寻求人生价值,树立理想信仰,做一个有使命感的当代人。

 尽吾辈之力,兴中华之盛,祭诸君之灵。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