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四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4篇
【篇一】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
小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辈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向先辈们致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珍爱生命!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小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在这周的星期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就是在那天,我又看到了几十年前中国的国耻! 首先进入的是第一展厅,刚一进去,不由得眼前一亮:四周都是一幅幅展板,一幅幅真实的照片,还有“九·一八”事变北大营沙盘模型。走进去,真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走入了当时打仗的指挥间。逼真的模型显现出了在当时全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激烈的情形。 在第二展厅内,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二九运动”的浮雕。浮雕上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喊抗日口号的人,有手拿图书的知识分子,还有团结一心的老百姓们,老百姓手拿抗日标语,嘴里不停的喊着抗日口号;脸上的表情很严肃,让我知道了当时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其中,有一幅照片令我难忘,照片上有一个刚刚几个月大的婴儿,他穿着破烂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很小的鞋。他坐在铁道上无助的哭泣,而这个小男孩儿他为什么会哭泣?这张真实又扯痛了人们的心的照片,给了我们答案:他的家被日本人实施的大爆炸给炸毁了,爸爸妈妈也被压在废墟里,瓦片、屋顶、窗户……在地上凌乱的一个压一个。 这个小男孩儿没有任何错,错的是日本人,他们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通过这次参观,然我明白一个道理:无端挑起是非的人,总会以失败作为终点,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条人命给他们作为铺垫,而换来的又是什么结果? 今年是反法西斯六十周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节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辈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向先辈们致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珍爱生命! 小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院组织了我们去参观抗日纪念馆。我去的时候比较兴奋,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忙,这次终于找到一个借口可以出去透口气。 上午一直上到十二点多才下课,匆忙吃完饭,十二点半集合一起坐校车去。今天天气很不错,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无形中有了一次困意,在车上就睡着了,等旁边的人叫醒我,我才知道已经到了。 兴冲冲的进去,走到大厅,首先就是一副有很多惟妙惟肖的革命先烈表情组成的浮雕,上面的动作、表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然后进入主题,今天是星期二,刚好是免费讲解日,我一直跟着讲解走完整个展览馆,越到后来心里越是沉重。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平常心里也有些不屑那些愤青,感觉只是做表面文章。可是再回顾中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心里真是套上了一副离奇沉重的枷锁。看到眼前一幕幕日本在中国的暴行,心里真的已经出离愤怒了,甚至想怎么不早出生几十年,可以亲手去战场杀日本鬼子。当讲到第三个板块,就是中国最黑暗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1938年这两年,心里已经不堪承受如此悲惨之事,何曾想过,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个民族,以杀人为乐,只用了六天,整整三十万人就悲屈的死去,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道义。而这三十万仅仅是个开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他们竟然杀了中国三千万人,三千万,一个多么的驰目心惊,而这些罪魁祸首仅有七人被处以绞刑,并且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经常有日本首相向他们参拜。经常说无耻的人我见多了,我没有见过像这么无耻的人。现在我不得不说,世界上民族成千上万,可像日本这么的民族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也许把所有的贬义词放在他们身上也不能表其万一。 更可悲的还有我们一部分“国人”,不知道能不能称他们为国人,在听讲解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个台湾代表团的笑声,我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值得他们好笑的,难道这是娱乐的地方吗?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游玩,可以去长城、故宫,何必在这里引人注目呢。再想想现在的“哈日一族”,觉得什么都是日本的好,那么请以后不要把自己说成是中国人,因为在你身上看不到任何中国人的尊严。 出来的时候感觉身上的担子变得更沉重,不仅想起周总理的一句话,“为中国崛起而读书”。而那些鲁迅形容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人,你们可能现在依然那么快乐吧。 小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国庆节期间,我和父母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多小时,但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座落在永定河卢沟桥以东的宛平城内,把纪念馆建在这里,是有来历的。一九一二年,日军侵略我国北方,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去理会日军的侵犯,但后来,“鬼子们”在卢沟桥开始挑衅,当时我国的二十九路军正在那里,与“鬼子们”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这就是我国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这就是“卢沟桥战役”。 走进大厅,眼前就是一尊尊民族英雄和老百姓们栩栩如生的塑像,他们仿佛都在往同一个地方望着,眼中都描绘出一种胜利的喜悦,都在说:“中华民族胜利啦!中国万岁!”。我们走进了展览区,在大厅的左侧,刻着一行行的金色字体,上面写的是从抗日战争的第一天一直到最后的胜利。我们在某个区域看到了这样的一尊塑像:有一群学生在呐喊着什么,有些学生举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行繁体字。我当时十分震撼,心想:那时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一心想着要抗日,现在的我们应该更加的去热爱祖国,不让外来者侵入。 想着想着,一张老照片让我回忆起了我写过的一篇作文。照片上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坐在一条炸得扭曲的铁轨上,身上到处是血迹,很脏。旁边是一辆被炸毁的,倒了的火车,他坐在旁边哭,哭的是那么的悲惨,又是那么的可怜。我记得这是我在四年级的一篇习作上看过的。这是日军在某车站的火车进站时炸毁的场面,当时是那么的突然,一位母亲在发现炸弹飞来的时候,立刻把孩子扔了下去,然后对孩子挥了挥手,告诉全车人炸弹来了,一声猛烈的剧响后,这位母亲从此离开了人世。 南京的30万人的“万人坑”;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奋战到底的杨靖宇……太多太多的苦难与抗争让我们铭记在心,旧中国的屈辱值得我们世世代代警惕,我们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我们的时代重演。 就在前些天,日本的军舰在我国钓鱼岛附近扣压了我们的渔船和渔民,还要以所谓的日本国内法律处治,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钓鱼岛说成是日本的岛屿,这充分暴露了日本的野心和本质,我们决不能让他们得逞。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软弱可欺的旧中国,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已经越来越强大,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保护我们的人民,保卫我们的领土,在我国政府施加的强大压力下,日本不得不释放我们渔民。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永远不让侵略者得逞。有谁胆敢入侵,我们就让他有去无回,消灭一切侵略者!
【篇二】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1000字
今天下午,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技与人文并进。谁能想到这被现代都市所掩埋的拥挤校园,这已没有昨日模样的红果园,竟曾上演过那么多的故事。
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杭电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杭电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50年,对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杭电,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
50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这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杭电的精神基座,让半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到杭电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杭电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三】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1500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参观校史馆观后感1500 XX年5月20日,西安临潼明媚。我班同学在郝卫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图书馆一楼的西安科技大学校史馆。我们开始了对校史馆的参观,校史馆的参观活动令我们很有感触。原来我们的学校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渊源,发展为如今的西安科技大学,培养了7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西安科技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西科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西科大的辉煌与不凡!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成合并组建而成,。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 在陕西省委、省人委、陕西省煤炭局的领导下,在西安交通大学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筹备工作就绪。1958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矿业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我校 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XX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XX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08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3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和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 学校有教职工XX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900余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0人,陕西省“百人计划”7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7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8人。 “十一五”以来,该校承担科研项目4238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4项;科研经费总额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6项;获准专利520项。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尤其是 我们科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使命。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把西科大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作为传承西安科技大学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西科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参观校史馆感受 今天,我们去了校史馆,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会有我们学校的历史。作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同学,如果连自己学校的历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刚进去,进入我们眼线的是一个个金色的大奖杯,多的数不胜数。讲解员首先给我们讲了我们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和口号之类的。然后,我们又看了以前的数任校长,从中,我知道了我们学校是1945年建立的。我们学校还被称为“奥林匹克示范校”——老外说:“你们这并不会出现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员,但是你们有着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你们能够越建越好!”没错,能不能当运动员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们要有着奥林匹克精神。之后,我还看见了国安队的签名,有郎铮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让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过德甲的俱乐部,但是由于伤病的困扰,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他坚强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哦……我们学校的金鹏论坛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鹏论坛组的,一个人至少写XX字论文,难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获奖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名誉和声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XX年是我在哈理工大学生活学习的第五年,为了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校,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党支部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史馆,我对自己的学校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 一、我校是一所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教育,稳步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XX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二、学校现有四个教学区,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4万余种。现有专任教师1396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副教授以上人员710名;在校全日制学生26898名。 三、学校设有18个学院、4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49个本科专业,5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XX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学校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组建起44个科研机构。从“九五”至现在,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951项,取得科研成果900项,获奖项目183项,其中“新型本征半导电高分子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XX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770余篇,出版专著386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在校区内建立起科研成果孵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开展了全面合作。 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但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水平,而且也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此学校荣获黑龙江省振兴经济一等奖、二等奖和哈尔滨市科技兴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通过此次的活动我们深刻的了解了理工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学习了老一辈理工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奋进,踏歌而行,为母校创造更加骄人、辉煌的成绩
【篇四】小学生参观党史馆观后感
铭记校史,继往开来——参观校史馆有感11月2日,作为我的阳历生日,我接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一一参观我校校 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新农大沧桑的足迹、 六十多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 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 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 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新农大在新疆解放之后百业待兴之时的成立以及在之后风雨里成 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 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新农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 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六十岁生日的礼物,它是由各界校友、新勇教育基金会理 事会主席聂新勇捐资改建而成,馆舍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校史展示分为农大 概览、薪火相传、农大瑰宝、展望未来等七个部分。新农大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 的旧礼堂改建而成,一个古朴而又漂亮的苏式建筑,内敛又沉稳。
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 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 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 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农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 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 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 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 成就了自己 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 看着农大各 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 60多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 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 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 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 抓紧时间学习。
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 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新农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 六十年一甲子,对人的一 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新农大,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 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 精彩。"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 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新农大的教职工,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刘美君
于2016年11月2日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观后感 小学生上一篇:看英雄回家观后感合辑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围猎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一句话
22024城南旧事电影版的观后感(6篇)城南旧事电影版的观后感
3党史历史的回声观后感(2篇)党史历史的回声观后感
42024党史纪念馆参观观后感500字(5篇)党史纪念馆参观观后感500字
5党史教育观后感300字左右(2篇)党史教育观后感300字左右
62023红线观后感(3篇)红线观后感
7《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500字(5篇)《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500字
8警示片红线观后感警示片红线观后感
9观看红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3篇)观看红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10百年党史四史观后感征文300字(3篇)百年党史四史观后感征文300字